-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B.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D.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下图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牛迎春》。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或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 ) A. 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 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4.中国不乏中西合璧的有名建筑,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20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文化创新要立足外来文化 B. 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 C. 文化创新要善于博采众长 D.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文化 5.公益广告“邻里守望”,号召大家从身边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公民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A. 投身社会实践,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B. 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社会风尚 C.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 提高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 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 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7.“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8.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是在( ) A. 殷周时期 B.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C. 宋明理学产生后 D. 隋唐时期 9.66年,80秒,“习马”双手一握,吸引了全球眼球,留下了许多经典,其中堪称典范的是习近平、马英九互称“先生”,“先生”背后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延伸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在这里,中华文化的智慧主要指( ) ①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风采 ③源远流长,绵延深厚的根基 ④兼收并蓄,相互包容的气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孔子由寒门子弟成长为一代圣人,司马迁忍受屈辱写下《史记》,苏东坡屡屡被贬却写出了光耀千古的诗文……下列诗句与上述史实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1.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 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 中华文化比外来文化更先进 C.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共性,是无法融合的 D.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12.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 ③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 ④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2015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作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价值引领,推动文化创新,落实文化强国战略部署。文化强国应( ) ①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②提高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产品 ④抵制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努力奏响文化主旋律,以先进文化引领新风尚,以优秀文化作品教育大家,服务社会,不断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奏响文化的主旋律需要( )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③发挥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④让社会主义文化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5.中国古老的扬琴与印度的桑图尔、塔布拉鼓相遇,会合奏出怎样的美妙旋律?在印度“文化大都”加尔各答,中印两国多位古典乐器演奏家齐聚一场名为“当东方与东方相遇”的音乐会,为当地民众奉上了一场神奇的视听盛宴。材料表明( ) ①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②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6.穿越66年的时空,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表明(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异彩纷呈 ②中华民族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六百六十年前,黄公望老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凤凰卫视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8.主张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民族自信心,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心甘情愿地接受异族文化的“同化”。这种观点属于( ) ①“守旧主义” ②“民族虚无主义” ③“封闭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山东济宁地区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学文化和多元文化三次辉煌发展期,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华彩无边的才子文化、流韵无声的匠圣文化。这集中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②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③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要( ) ①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③加强文化交流,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2016年8月25日,上海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浦东新区举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及其人民普遍信奉、追求、恪守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规范,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内容 ④其实践导向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差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全变成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绝非一日之功。为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①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②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③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 ④渗透到改造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积淀。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家风已经过时,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家风。事实上,外国人用对法律和信仰的敬畏来教育孩子,和中国传统的崇德尚礼是一致的。下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传统家风过时的观点属于“历史虚无主义”,应固守传统 ②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共性 ③要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文化 ④要坚守中国传统家风的民族特色,免受外来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农村扶贫要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这说明( ) ①乡风文明能够为贫困群众奋发脱贫提供精神支撑 ②乡风文明是贫困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③文化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④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直接成为了改变贫困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我们要( )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③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土乡村文化 ④以文化强国为中心工作,全心全意搞好文化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6.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文化 ④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16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 ②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 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8.2016年11月21日,天津市委召开深入推进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从定性上说就是违反政治原则、违反组织纪律,一些人为了不伤自己,不怕伤党、不怕伤组织、不怕伤事业,把社会的不良习气搬进了党内、污染了组织。对此,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③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④不断丰富文化形式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9.为农民工办春晚,给特殊儿童举办画展,向居民免费提供音乐、舞蹈等文化培训……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推广“私人订制”文化服务,定期调研百姓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他们这样做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③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A.发挥“主心骨”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B.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共40分) 31.(12分)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2) 请你为中华文化创新提出三条好的建议。 32.(14分)一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1)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3.(14分)《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 (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答案 1——5:DABCD 6——10:BADDC 11——15:DAABB 16——20:DBCAD 21——25:ACCBD 26——30:AADAA 31、第一问:(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2)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32、第一问:略 第二问:(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3.第一问: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问:(2)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