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南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O- 16 Na -23 Al- 27 Cr -52 Zn- 65 ‎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酒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 化工合成的香精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C. 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为铁 D.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答案】A ‎【解析】A、蛋白质遇碘酒发生变性,可用于外用消毒,选项A正确;B、化工合成的香精不一定可用作食品添加剂,选项B错误;C、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选项C错误;D、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选项D错误。答案选A。‎ ‎2. 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CH3COOH + OH- CH3COO- +H2O B. S2-+2H2OH2S+2OH-‎ C. CH3COOH+H2OCH3COO- +H3O+‎ D. NH4++H2ONH3· H2O+H+‎ ‎【答案】D ‎【解析】A是酸碱中和反应;B中硫离子的水解要分两步进行;C是电离过程;故选D。‎ 考点:水解反应 点评:定义: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水解反应是中和或酯化反应的逆反应。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水解,仅用水是很难顺利进行的。根据被水解物的性质水解剂可以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稀酸或浓酸,有时还可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亚硫酸氢钠等的水溶液。这就是所谓的加碱水解和加酸水解。‎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无机物在水中分解通常是复分解过程,水分子也被分解,和被水解的物质残片结合形成新物质,如氯气在水中分解,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水被分解的氢原子结合成盐酸,水分子的另一个氢原子和氧原子与另一个氯原子结合成次氯酸;碳酸钠水解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铵水解会产生盐酸和氨水等。‎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升温水的离子积增大 B.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C.NaHSO4 溶液一定显酸性 D.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硫酸溶液到滴定终点时,混合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考点】水的电离.‎ ‎【分析】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电离平衡正向进行;‎ B.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温度影响水的离子积,温度升高,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增大;‎ C.NaHSO4是强酸酸式盐,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导致溶液中c(H+)>c(OH﹣);‎ D.滴定终点的指示剂变色范围分析;‎ ‎【解答】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电离平衡正向进行,离子积常数增大,故A正确;‎ B.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当c(H+)=c(OH﹣),溶液呈中性.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所以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Kw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温度越高Kw越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当pH=6时溶液呈中性,此时pH=7时溶液呈碱性,该选项中pH=7的溶液,不一定是在常温下,溶液中c(H+)、c(OH﹣)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NaHSO4是强酸酸式盐,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导致溶液中c(H+)>c(OH﹣),则该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硫酸溶液到滴定终点时,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的变色不一定正好在PH=7,所以混合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故D正确;‎ 故选B.‎ ‎4. 下列生活、生产的运用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用A1(OH)3治疗胃酸过多 B. 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C. 用金属铝进行铝热法炼铁 D. 用水玻璃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答案】C ‎【解析】A. 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 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 用金属铝进行铝热法炼铁发生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 用水玻璃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5.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答案】B ‎【解析】向水中加入氨水,溶液由中性到碱性,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故A错误;NaHSO4═Na++SO42-+H+,其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使c(H+)增大,但是温度不变,KW不变,故B正确;CH3COONa中的醋酸根水解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电离平衡右移,c(H+)降低,故C错误;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则pH值减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 考点:水的电离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难溶物是指物质不溶于水 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溶度积越小,则溶解度越小,当浓度小于10﹣5mol/L时可认为完全溶解,可利用沉淀的转化除杂,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某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1g,难溶是相对的,不溶的物质不存在,当浓度≤1×10﹣5mol/L时,可认为完全沉淀,只有B正确.‎ 故选B.‎ ‎7.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是指 A. 硫 B. 铜 C. 铁 D. 金 ‎【答案】A ‎【解析】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选项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汞、硫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通过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再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 A. 氯化铝 B. 碳酸氢钠 C. 氯化亚铁 D. 硫酸铜 ‎【答案】D ‎【解析】A.氯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Cl,升高温度HCl易挥发,蒸干溶液得到的固体是氢氧化铝,灼烧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最终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铝,故A不选;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B不选;C.FeCl2都是挥发性酸盐酸的盐,所以能水解到底,生成氢氧化物Fe(OH)2,但是Fe(OH)2又很容易被氧化成Fe(OH)3,并受热分解,所以最后的产物都是Fe2O3,故C不选;D.形成硫酸铜的酸是硫酸,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且硫酸铜较稳定,受热不发生反应,所以加热蒸干灼烧硫酸铜溶液最后得到的仍然是硫酸铜,故D选;故选D。‎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铜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 B.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失电子;‎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所以是粗铜;‎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A正确;‎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生成氢离子,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故B错误;‎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所以是粗铜,而不是纯铜,故C错误;‎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硅 明矾 液氮 过氧化钠 用途 半导体材料 消毒剂 制冷剂 供氧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硅是半导体材料的原料,故A正确;B、明矾只能作净水剂,不能用消毒,故B错误;C、液氨气化时吸热,常用作致冷剂,故C正确;D、Na2O2与水和CO2反应均放出O2,常用作供氧剂,故D正确;故选B。‎ ‎11. 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相同浓度时,电离平衡常数(K)越大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 B. 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 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c(CH3COO-)>c(H+)>c(OH-)‎ D. 1 mol/L CH3COONa溶液,c(CH3COO-)= 1 mol/L ‎【答案】A ‎【解析】A.根据质子守恒式可得Na2CO3溶液中,c(OH-) = c(HCO3-) + c(H+)+ ‎ ‎2c‎(H2CO3),A正确;B.NH4Cl溶液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Cl-)>c(NH4+),B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 + c(H+) = c(CH3COO-) + c(OH-),溶液呈酸性,则c(H+)>c(OH-), c(CH3COO-) > c(Na+),C错误;D.1 mol/L CH3COONa溶液,醋酸根离子水解,c(CH3COO-)<1 mol/L。‎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5.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方向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流向知,锌作负极,铜作,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流向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故A错误;‎ B.该原电池中,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所以铜电极质量逐渐增加,故B错误;‎ C.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所以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 D.该原电池中,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铜,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16. ‎25℃‎时,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10V mL pH=b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质的量,则a+b的值是( )‎ A. 15 B. ‎14 C. 13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质的量,即说明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n(HCl)=n(NaOH),V × 10-a=" 10V" × 10b-14,得a+b=13。‎ 考点:pH计算 ‎17.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lmol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看作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已知 化学键 H﹣H Cl﹣Cl H﹣Cl 键能 ‎436kJ/mol ‎243kJ/mol ‎431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H2(g)+Cl2(g)═HCl(g)△H=﹣91.5kJ/mol B.H2(g)+Cl2(g)═2HCl(g)△H=﹣183kJ/mol C. H2(g)+Cl2(g)═HCl(g)△H=+91.5kJ/mol D.2HCl(g)═H2(g)+Cl2(g)△H=+183 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焓变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互为逆反应时的焓变数值相同、符号相反,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g)+Cl2(g)═2HCl(g)△H=+﹣×2=﹣183kJ/mol,‎ 由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可知H2(g)+Cl2(g)═HCl(g)△H=﹣91.5kJ/mol,‎ 由互为逆反应时的焓变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可知2HCl(g)═H2(g)+Cl2(g)△H=+183 kJ/mol,‎ 故选C.‎ ‎18. 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可知Cu做负极、Ag作正极,反应原理:Cu+2AgNO3="2Ag+" Cu(NO3)2与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故④叙述正确;外电路中电子由Cu流向Ag,电流由Ag流向Cu,故①叙述错误;正极反应:Ag++e-=Ag,故②正确;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则不再是闭合回路,原电池停止工作,故③叙述错误;故本题选C。‎ 考点:电化学原电池原理。‎ ‎19.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 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 ‎【解答】解: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 故选A.‎ ‎20. 据报道,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持续使用一个月。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式:O2+4e-+4H+==2H2O B.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式:CH3OH-6e-+8OH-==CO32-+6H2O C. 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D.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答案】B ‎【解析】放电时,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甲醇所在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通入氧气的极为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A错误;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故B正确;C.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故C错误;D.充电时,阴极反应是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反应,CO32-+6e-+6H2O=CH3OH+8OH-,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充放电时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放电时,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甲醇所在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通入氧气的极为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H3OH-6e-+8OH-═CO32-+6H2O,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 ‎21.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加入N2,当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N2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小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既加快了正、逆反应速率,又提高NH3的产率 C.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既有利于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又有利用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了,而逆反应速率减小了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而不是抵消;‎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既有利于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A、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而不是抵消,所以达到平衡后加入N2,当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N2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故A错误;‎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既加快了正、逆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降低NH3的产率,故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既有利于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有利用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是因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D错误;‎ 故选C.‎ ‎22. 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 A. Cl-、Br-、CrO42- B. CrO42-、Br-、Cl-‎ C. Br-、Cl-、CrO42- D. Br-、CrO42-、Cl-‎ ‎【答案】C ‎【解析】析出沉淀时,AgCl溶液中c(Ag+)=mol/L=1.56×10-8mol/L;AgBr溶液中c(Ag+)==7.7×10-11mol/L;Ag2CrO4溶液中c(Ag+)==3×10-5,c(Ag+)越小,则越先生成沉淀,所以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CrO42-,故选C。‎ 考点: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 B. 用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C. 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还原性 D. 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3-转化为N2,是因为纳米铁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A.含大量氮磷的废水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B.电镀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用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故B正确;C.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故C错误;D.NO3-转化为N2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需要还原剂,所以纳米铁粉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考点:化学与生产、生活等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解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 D.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不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而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故C正确;‎ D、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5.. 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可知Cu做负极、Ag作正极,反应原理:Cu+2AgNO3="2Ag+" Cu(NO3)2与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故④叙述正确;外电路中电子由Cu流向Ag,电流由Ag流向Cu,故①叙述错误;正极反应:Ag++e-=Ag,故②正确;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则不再是闭合回路,原电池停止工作,故③叙述错误;故本题选C。‎ 考点:电化学原电池原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7.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下列装置,验证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 ‎(2)用上图所示装置,组合一套用水吸收生成的NO2并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 是____________(填各导管的序号)。反应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从装置C中取25.00 mL实验后的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0.10 mol·L-1的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0.00mL。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 mL(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NO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圆底烧瓶 (2). ①③④② (3). 赶尽装置中的氧气 (4). 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 有 (6). 由NO2与水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10×0.02×=0.004 mol,而实验收集到的n(NO)) ==0. 005 mol,说明Ag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NO ‎【解析】(1)仪器M的名称为圆底烧瓶;(2)测定NO气体体积装置B应该放在最后,顺序应是①③④②;NO易被空气氧化,先通入N2赶走装置中的氧气;(3)酚酞遇酸不显色,遇碱显红色,故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4)由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为×8×10-3mol= 4×10-3mol,而实验收集到的n(NO)= =0.005mol,说明Ag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NO。‎ 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 ‎27. 现有①CH3COOH、②HCl两种溶液,选择填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3)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______。‎ ‎(4)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____________。‎ ‎(5)当它们p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关系为____________。‎ ‎(6)将pH相同的两种酸均稀释10倍后,pH关系为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A (6). B ‎【解析】(1)当它们pH相同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假设提供1mol/L的氢离子,需要醋酸浓度应大于1mol/L,需要HCl溶液浓度为1mol/L,故其物质的量浓度是①>②;‎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假设浓度都是1mol/L;①CH3COOH溶液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小于1mol/L,②HCl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1mol/L故pH是①>②;‎ ‎(3)中和等量的烧碱溶液,假设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1mol,需要①醋酸1mol,需要②HCl 1mol,故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①=②;‎ ‎(4)体积和浓度相同的①、②两溶液,假设溶质为1mol,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H3COOH是弱酸,恰好中和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需要烧碱小于1mol;1molHCl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故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为①<②;‎ ‎(5)当它们pH相同、体积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更大,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关系为①>②。‎ ‎(6)将pH相同的两种酸均稀释10倍后,pH关系为①<②。‎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强酸弱酸比较 ‎28.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a、b均为石墨电极)‎ ‎(1)写出以下的电极反应:a 极O2+2H2O+4e﹣═4OH﹣b 极H2+2OH﹣﹣2e﹣═2H2O ‎(2)Cu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了12.8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4)CuSO4溶液中H+向Zn极移动 ‎(5)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一种氢氧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为电极,在稀硫酸电解质中直接通入纯化后的氢气,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使用该燃料电池的好处是污染少.‎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左边装置是原电池,氢氧原料原电池中,投放燃料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H2+2OH﹣﹣2e﹣═2H2O,投放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O2+2H2O+4e﹣═4OH﹣;右边装置是电解池,与a极正极相连的Cu极为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与b极负极相连的Zn极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以上分析,a极投放氧气是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b极投放燃料是负极,电极反应:H2+2OH﹣﹣2e﹣═2H2O,故答案为:O2+2H2O+4e﹣═4OH﹣;H2+2OH﹣﹣2e﹣═2H2O;‎ ‎(2)Cu极与a极正极相连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3)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O2﹣﹣﹣﹣﹣﹣2Cu,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了12.8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2.24L,故答案为:2.24;‎ ‎(4)CuSO4溶液中H+向阴极Zn移动,故答案为:Zn;‎ ‎(5)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对环境影响很小,燃料直接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答案为:燃料电池的能量化效率高,污染少.‎ ‎29. 砷的一些化合物常用作半导体、除草剂、杀鼠药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有_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镓氮砷合金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达40%。Ga、N、As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As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1mol As4O6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LiZnAs基稀磁半导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原子 坐标参数A处Li为(0,0,);B处As为(,,);C处Li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LiZnAs单晶的晶胞参数α=594 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其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 (1). 3d104s24p3 (2). 3 (3). N>As>Ga (4). sp3 (5). 12 (6). ( , , ) (7). ‎ ‎【解析】(1) As原子序数是33,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3d104s24p3,有3个未成对电子;(2)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Ga、N、As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N>As>Ga;(3)根据As4O6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4,所以As的杂化方式为sp3,单键都是σ键,则1mol As4O6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12mol;(4) ①根据晶胞结构可知C处Li的坐标参数为( , , );②该晶胞中Li原子的个数=12+1=4,所以根据化学式可知该晶胞的密度== g·cm-3。‎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电负性、晶胞的计算及化学键类型蝗判断等知识。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难点是晶胞结构分析与计算,通过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和晶体的密度计算来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均摊法的灵活应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