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遵化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 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 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后能得到四种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正确;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与RNA,其初步水解产物均是四种核苷酸,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B.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 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脂肪和纤维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9 -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2、蛋白质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其功能发生改变,B错误; C、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 D、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的结构、细胞内糖的分类及构成,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3.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 B.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 核酸有DNA和RNA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真核细胞的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A、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A正确;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错误; C、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正确; D、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D正确。 故选B。 - 29 - 4.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只分布于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的是细胞核,DNA裸露,没有染色质,A错误; B、原核细胞中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B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 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和质粒中,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D错误。 故选C。 5. 下列与细胞中有机物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脂肪与糖类的相同点是都能提供能量 C. 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 29 -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A、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水再水解,A错误; B、脂肪与糖类的相同点是都能提供能量,B正确; C、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正确; D、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其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A。 6.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 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C. 细胞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D.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A、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 - 29 - 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B正确; C、把细胞器分隔开的是细胞内的生物膜,而不是细胞膜,C错误; D、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D正确. 故选C.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细胞内的糖类化合物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②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⑤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点;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 【详解】①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但纤维素不能提高能量,①错误; ②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错误;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③错误;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④正确; ⑤细胞周期转录和DNA复制都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⑤错误; 综上,①②③⑤错误,A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比值将增大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29 -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或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详解】A、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有氧呼吸释放CO2量等于/吸收O2量的比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A错误;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也可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B错误;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C错误;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D正确。 故选D。 9. 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②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9 - 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描述进行判断。 【详解】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所以①描述正确;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所以②描述错误;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所以③描述正确;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所以④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描述正确的①③④。 故选C。 10. 生物含有的核酸的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T4噬菌体 B.细菌细胞 C.SARS病毒 D.小麦叶肉细胞 碱基 5种 8种 4种 5种 五碳糖 1种 2种 2种 2种 核苷酸 5种 8种 8种 8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含一种磷酸基团、一种五碳糖(即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即A、T、G、C);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含一种磷酸基团、一种五碳糖(即核糖),四种碱基(即A、U、G、C);显然二者的差别在于组成单位不同,且组成单位中五碳糖种类和碱基种类也为有不同。 【详解】A、T4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有DNA,因此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4种、4种、1种,A错误; - 29 - B、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细菌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5种、8种、2种,B错误; C、SARS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4种、4种、1种,C错误; D、小麦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5种、8种、2种,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不同生物或虚报内含有的核酸种类,是只含DNA或RNA还是既含DNA,又含RNA,进而确定其五碳糖种类和碱基种类。 11.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ATP中 B. 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 C. 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 D. 就植株体来说,若②O2的释放量小于⑧O2的吸收量, 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光反应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⑦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详解】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可知细胞呼吸中所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A错误; B、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C、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能发生,C错误; D、图中②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⑧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 - 29 - ,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2. 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 C. 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该膜上存在色素分子,并且能发生水光解,说明是类囊体薄膜; 分析图2:该膜上能发生还原氢的氧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说明是线粒体的内膜。 【详解】A.根据发生的反应,可判断图1是类囊体薄膜,图2是线粒体内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正确; B.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O在光照下分解成[H]和O2,图1中的[H]来自水;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图2中的NADH是还原态氢,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均可产生ATP,C正确; D.影响图1、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和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 - 29 -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膜结构的种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 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 大而醒目的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没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 B、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完善,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 C、活的细胞的细胞质能够流动,但只有具有大夜泡的植物细胞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D、活的具有大夜泡的植物细胞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 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有丝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9 -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因为细胞内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正确区分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难度适中。 15.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依次为16、0、16 B. 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 C. 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36个着丝粒 D.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以2n为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详解】A - 29 - 、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说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8、0、8,错误; B、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8条,则该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8个四分体,错误; C、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即36条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含有18条染色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18个着丝粒,错误; 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AaXb和Y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相同,即AaXb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AaXb精子,Y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Y精子,所以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和DNA分子的区别,考生应牢牢掌握各种的概念,在减数分裂的各个过程中区别各个概念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6. 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 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C. 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 图示中的变异类型不涉及碱基数目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变异发生后,甲中c片段重复出现;乙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丁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部分片段。 - 29 - 【详解】A、图示丙中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B正确; C、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 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会导致碱基数目的减少和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睛】交叉互换≠易位: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17.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B. 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 C. 图Ⅱ中切除乙,则激素②减少激素①增多 D. 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1、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要依次穿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即12层磷脂分子层; 2、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①②是促进作用; 4、图Ⅱ表示激素调节的分级管理,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Y的名称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29 - 【详解】A、据图分析:组织液中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3层生物膜,即6层磷脂分子层,A错误; B、图Ⅰ中B液为血浆,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图Ⅱ中激素X、Y的名称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乙是垂体,切除垂体,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素较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C正确;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①②是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结合物质运输分析图Ⅰ,结合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析图Ⅱ。 18. 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是( ) A. 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B. 兴奋在B→C→D传导的过程中至少有3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 C.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 D. 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 【解析】 图1中的B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如果B处于静息状态时,此时应该是外正内负,如果规定了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是负电位,A正确。由图可知兴奋在B→C→D传导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两个突触,所以有2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但每次都包含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点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而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要包括2个神经元,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 - 29 - 19. 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传递给T细胞后,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 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详解】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淋巴因子,A正确;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正确;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C正确;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20.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 根向地生长和茎的向光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 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脱落和种子的萌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 B - 29 - 、根的向地性可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但是茎的向光性不能体现,因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长得比向光侧快,生长素对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起促进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 C、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 D、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脱落和种子的休眠,D错误。 【点睛】植物激素的应用 名称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萘乙酸、2,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赤霉素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 乙烯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21. 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适当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B. 种植芦苇有利于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C. 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 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森林中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29 -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物种丰富度,A正确;芦苇作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必须先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才可以被植物吸收,B错误;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活动能力较弱)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如曲线图)研究森林中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D正确。故选B。 【点睛】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22. 在活细胞中,蛋白质的作用有( ) ①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②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催化作用 ⑤性激素的主要成分 ⑥调节细胞代谢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①正确;各种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②正确;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③错误;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④正确;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⑤错误;有些蛋白质对于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调节细胞代谢具有重要功能,如蛋白质类的激素,⑥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蛋白质的功能。 23.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B.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29 - 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能够调节人类的生命活动,A正确; 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具有调节作用,而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生理效应,C正确;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睛】注意: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是酶。 24.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 (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29 - (4)气温降低,但人体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 故选B。 25. 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 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 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 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说明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A正确;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是因为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存活的白斑银狐均为杂合子,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D正确;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所以无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③→②→①过程 B. 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 细胞①中有4个四分体,8 条染色单体 D. 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 的两个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 29 -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有2个四分体,8 条染色单体,C项错误;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②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卵细胞,B项错误;细胞③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因此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 的两个子细胞,D项正确;综上分析,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③→②过程,A项错误。 27. 在家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和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分别为 ( ) A. 1/6、2/3 B. 1/8、1/3 C. 5/6、2/3 D. 5/8、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详解】设黑色与白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黑色家鼠AABB与白色家鼠aabb杂交,后代F1AaBb表现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 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 3: 1,其基因型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 ):(laaBB、2aaBb): aabb。因此,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2+2+4+2)/12=10/12=5/6;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2/3。 28.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 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 29 - C.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有关内容。 【详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是在消化道中,D错误。故选A。 29. 如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最终合成的bcde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B. f在a上的移动方向是左→右 C. a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D. 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因为a为mRNA,b、c、d、e都是肽链,f是核糖体。该过程为翻译,模板是mRNA,即核糖核酸。该过程表明在生物体内利用多聚核糖体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最终合成的肽链b、c、d、e在结构上相同,它们都是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f在a上的移动方向是右→左;f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30.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 B. 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D. 在赫尔希等的实验中若用32P只标记噬菌体,在其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若占1/8,则含31P的就占7/8 - 29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详解】孟德尔的假设中认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那时还没有基因的概念,基因的概念是在其后由丹麦的约翰逊提出的,A错误; Griffith(格里菲思)的实验在艾弗里之前,其只得出S型细菌有一种物质或转化因素能够进入R细菌,并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C中提到的是Avery的后续工作,B正确,C错误;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在所有噬菌体的子代中均含有新链,故子代噬菌体含有31P。 二、非选择题 31.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 (2)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 (4)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 (1). 类囊体的薄膜 (2). 红光和蓝紫光 (3). 甲 (4). 甲 (5). 低 【解析】 【分析】 - 29 - 据图分析:图中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此时是甲、乙植物的光的补偿点,由图可知,甲的补偿点大于乙植物的补偿点,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上升较快并曲线高于乙植物,因此推测甲植物可能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 【详解】(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据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升高,而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上升缓慢,故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甲。 (3)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每一株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较低,对每一株植物而言也就是光照强度减弱,在低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甲。 (4)通常情况下,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都比阴生植物高,所以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低。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具体影响的过程,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阳生植物的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大于阴生植物,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2.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以_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填“甲”“乙”或“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 (3)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答案】 (1). 胞吐 (2). 会 (3). 胰岛素 (4). 丙 (5). 效应器 (6). 效应器 - 29 -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 【详解】(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即由下丘脑的植物神经系统部分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3)效应器是指由传出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3.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实验一 亲本 F1 F2 雌 雄 雌 雄 红眼(♀)×朱砂眼(♂) 全红眼 全红眼 红眼∶朱砂眼=1∶1 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_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 29 - 实验二 亲本 F′1 F′2 雌 雄 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 白眼(♀)×红眼(♂) 全红眼 全朱砂眼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X (2). 隐 (3). 2 (4). 1/4 (5). eeXbXb (6). 4 (7). 2/3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一:亲本红眼(雌)×朱砂眼(雄)→后代均为红眼,说明朱砂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F1中红眼(雌)×红眼(雄)→后代雌雄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控制眼色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①F2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朱砂眼,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亲本为红眼和朱砂眼,而F1代全为红眼,则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朱砂眼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题意可知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其产生的配子应为XB︰Xb=3︰1;朱砂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其产生的配子为Xb︰Y=1︰1,则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即XBXb、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3︰1,故朱砂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4。 (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实验二中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知e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为白眼,含B基因就表现为红眼,E基因和b基因存在表现为朱砂眼,由此可知亲本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子一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Y,二者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应有3×2=6种,其中杂合子为4种,即EEXBXb、EeXBXB、EeXbXb、eeXBXb;其比例为1︰2︰2︰1,其中红眼果蝇(EEXBXb、EeXBXB、eeXBXb)所占比例为2/3。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表达等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29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数目超过某一限定值之后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大肠杆菌被列为重要的微生物检测指标。以下是能够检测大肠杆菌数量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平板计数法:培养大肠杆菌通常使用______(填“LB”或“查氏”)培养基,其成分有酵母膏、蛋白胨、NaCl、H2O、X,其中为大肠杆菌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X代表_________。 (2)滤膜法:将己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色。该方法所统计样品中含菌数的结果往往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管发酵法:原理是根据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征,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是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其乳糖可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 (1). LB (2). 酵母膏、蛋白胨 (3). 琼脂 (4). 伊红美蓝 (5). 黑 (6).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7). 碳源 (8). 能量 【解析】 【分析】 平板计数法是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操作的顺序是首先将样本进行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培养使其逐渐生长成肉眼可观察的菌落,然后通过稀释度和样本数量来计算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能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菌种培养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滤膜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群的方法。菌种培养滤膜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一定量的水体样本注入0.45μm的滤膜过滤,经过抽滤,水中的细菌则被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24h,温度为恒温37℃,这使得菌群因发酵乳糖而使得滤膜呈现黑色。 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征,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方法。多管发酵的大肠菌群阳性,如果在44.5℃的培养基上进行24h的培养,能释放出荧光产物而使培养基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呈现荧光反应,此种方法即可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详解】(1)平板计数法培养大肠杆菌通常使用LB琼脂固体培养基,其中酵母膏、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提供氮源,X代表琼脂。 - 29 - (2)将己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这使得菌群因发酵乳糖而使得滤膜呈现黑色。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能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菌种培养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3)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征,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是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其乳糖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和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大肠杆菌的三种常见检测方法的比较,熟悉相关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5. 人胰岛素基因中含有内含子,而大肠杆菌基因中没有,而且大肠杆菌没有人细胞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2)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胰岛素基因,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胰岛素,其原因是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_____。 (3)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们研制出了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将人胰岛素A链第21位天冬酰胺换成甘氨酸,B链的链尾加了两个精氨酸,从而使胰岛素具有结构更稳定、作用持续时间长、模拟生理性人胰岛素分泌模式等优点。 ①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____________进行改造。 ②以人胰岛素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甘精胰岛素基因的途径有修饰________基因或合成______基因。 ③通过这种技术获得的甘精胰岛素后还需要对其生物____________进行鉴定。 【答案】 (1). 繁殖快、容易培养、代谢旺盛 (2). 胰岛素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初始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胰岛素 (3). 从cDNA文库中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4). ①氨基酸序列(或结构) (5). ②人胰岛素基因 (6). 甘精胰岛素基因 (7). ③功能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 - 29 -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和外显子都会转录产生相应的RNA,但内含子转录来的RNA被切除产生的RNA为mRNA,之后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不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编码区直接转录产生相应的RNA,之后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 3、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蛋白质的步骤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RNA)→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DNA)。 【详解】(1)原核生物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容易培养、代谢旺盛、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2)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和外显子都会转录产生相应的RNA,但内含子转录来的R NA被切除产生的RNA为mRNA,之后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不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编码区直接转录产生相应的RNA,之后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因此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从cDNA文库中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3)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改造。以人胰岛素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甘精胰岛素基因可以通过修饰人胰岛素基因基因或重新合成甘精胰岛素基因。通过这种技术获得的甘精胰岛素后还需要对其生物功能进行鉴定。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工程、真核和原核基因的区别、蛋白质工程等相关内容,本题源于课本中内容,又高于课本,启发学生联想,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