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糖原、核酸和淀粉酶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 A. 碱基、单糖、氨基酸 B. 葡萄糖、碱基、氨基酸 C. 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D. 乳酸、核苷酸、葡萄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单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的方向是( ) A.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C.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质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形成不成熟的蛋白质,接着出芽形成囊泡跟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出芽形成囊泡跟细胞膜融合,从而分泌出去,因此其运输的方向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故选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转运)、线粒体(供能)。 3.下列有关染色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 细胞内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D. DNA在染色体上含量基本稳定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正确;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B正确;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细胞质中含有DNA分子,C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NA在染色体上的含量基本稳定,D正确。 4.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关键,豌豆的下列特点不是其原因的是 A.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C.亲本都是纯种 D.等位基因的数量少 【答案】D 【解析】豌豆的优点中没有等位基因数量多少。 5.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种群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6.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于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环境变化 【答案】A 【解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三倍体香蕉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能进行基因突变,B错误;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即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环境变化可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7.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8.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所以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所以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所以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不分裂,所以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9.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A. 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 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 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 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雌虫对雄虫发出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无反应,这属于受精前生殖隔离,故A正确;牛蛙的卵和豹子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这是杂种不活,属受精后生殖隔离,故B正确;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这是形态隔离,属于受精前生殖隔离,故C正确.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不是生殖隔离,故D错误。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生理隔离、形态隔离和行为隔离等;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就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和杂种衰败等。 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每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A和a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生殖器官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故①正确;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③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A项正确,BCD错误。 11.如图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无核膜 B. 甲、乙两图的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具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 D. 甲、乙两图中均有细胞壁,且二者的成分相同, 另外,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图甲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该细胞属于原核生物细胞,A正确;甲细胞为原核细胞,乙细胞为真核生物中的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存在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B正确;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方面的知识,解题关键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并且它们都存在核糖体这种细胞器,注意识记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的区别。 12.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改变导致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影响基因表达,性状变了。所以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和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D. 基因工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aabb,是最简捷的方法,B正确;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难度大,D错误。 考点:生物的育种 【名师点睛】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由于aabb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 14.下图所示为某种酶对应的酶促反应相关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 B.图甲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C.图乙中,曲线最高点对应的pH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温度和pH均会影响该酶的活性,且该酶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的结构改变,活性下降,B正确;对于同一种酶来说,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宜PH相同,C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由于人体的PH是7.35~7.45之间,因此人体内环境中的酶的最适宜PH是7.35~7.45之间,该酶的最适宜PH是9,因此该酶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D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答问题。 15.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 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B.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答案】B 【解析】辐射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通过选育使青霉素高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A错误;杂合豌豆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筛选过程是人工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C错误;黑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属于自然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使黑褐色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 16.人类14号染色体信息已破译,总计含87410661个碱基对,并于2003年1月4日发表在英国科学中刊《自然》杂志上,研究报告称,第14号染色体含有1050个基因。这平均每个基因含有的碱基数为 A. 83248 B. 166496 C. 1050 D. 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非包括DNA上所有的碱基,所以知道了DNA上的碱基总数和DNA上的基因总数也无法计算每个基因含有的碱基数,故D正确。 1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项错误;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错误;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组成D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因此一定不含有硫元素,C项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某校共有学生1600人,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 120 B. 119 C. 64 D. 56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某校共有女生780人,其中色盲患者(XbXb)23人,携带者(XBXb)52人;某校共有男生1600—780=820人。设男生中色盲(XbY)人数为M,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是(23×2+1×52+M)÷(780×2+820)=6.8%,解得M≈64人,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9.下列疾病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的是 ①唐氏综合征 ②原发性高血压 ③青少年型糖尿病 ④苯丙酮尿症 ⑤软骨发育不全 ⑥并指 ⑦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⑧猫叫综合征 ⑨红绿色盲 A. ⑥⑨、③、②④⑦、①⑤⑧ B. ③⑤⑨、④⑥⑦、②、①⑧ C. ⑤⑥⑦、④⑨、②③、①⑧ D. ③④⑥、⑤⑦⑨、②、①⑧ 【答案】C 【解析】①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遗传病,②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③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④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⑤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⑥并指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⑦抗维生素D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⑧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缺失导致的遗传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⑨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是⑤⑥⑦,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是④⑨,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②③,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①⑧,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以及实例。 20.生物体内的酶多种多样,这是酶的多样性。决定酶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 C. RNA分子的多样性 D. 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复杂性 【答案】B 【解析】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或RNA,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的,因此蛋白质分子或R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故选B。 21.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不合理的是 A. 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B. 乙瓶的环境更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 C. 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 D. 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说明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A正确;相对于甲瓶,乙瓶的环境更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B正确;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C正确;此实验不能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D错误。 【考点定位】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 22.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含14N的DNA分子有16个,A、D正确,C错误;在DNA分子中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所以A的个数为40个,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40=600个,B正确。 【考点定位】DNA的结构和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假设将1个全部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亲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结果如下: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 ①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酸m·(2n-1)个。 ②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 23.如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根据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A图含有3个染色体组,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B图含有3个染色体组,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C图含有1个染色体组,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D图含有4个染色体组,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4.将某噬菌体的外壳用35S标记,DNA用32P标记。细菌用15N进行标记,将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噬菌体大量增殖后,任意抽查某一个噬菌体,则该噬菌体 A.不含35S,可能含32P,含15N B.含35S,含32P,可能含15N C.不含35S,不含32P,含15N D.不含35S,含32P,含15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到细菌体内,是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和能量来合成新的子代的,并且DNA是半保留复制。当任意抽一个噬菌体时不含35S,故B错误。有可能含32P,故C、D错误,一定会含15N,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25.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没有体现出不同物种的进化和发展,只是体现了群落内的反馈调节;故选C。 考点:共同进化。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26.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A. 蜂王、工蜂和雄蜂都是褐色 B. 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 褐色﹕黑色=3﹕1 D. 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答案】D 【解析】已知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蜂王和工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则褐色雄蜂的基因型为B,黑色蜂王的基因型为bb。褐色雄蜂(基因型为B)与黑色蜂王(基因型为bb)杂交,F1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因此F1中雄峰的基因型均为b,表现为黑色;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F1中蜂王和工蜂的基因型均为Bb,均表现为褐色,故选D。 27.下列均属于单倍体的一组是 ①蜜蜂中的雄蜂 ②香蕉 ③无子西瓜 ④具有3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 ⑤具有1个染色体组的玉米 ⑥马铃薯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⑥ 【答案】A 【解析】①蜜蜂中的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来的,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蜜蜂的配子相同,是单倍体,①正确;香蕉是三倍体,②错误;无子西瓜是三倍体,③错误;正常小麦是六倍体,六倍体小麦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具有3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④正确;正常玉米是二倍体,由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只具有1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⑤正确;正常马铃薯是四倍体, ⑥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倍性的知识,识记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明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 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癌变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特征与癌变机理 (1)特征分析 ①无限增殖: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②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分散和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③失去接触抑制性:正常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称为接触抑制。而癌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中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 (2)细胞癌变的机理 29.把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根尖细胞的DNA都带有放射性。然后把根移到非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所用原料为非放射性物质),把根尖细胞制片,染色并进行放射自显影,分别观察第一次分裂中期和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结果是 A. 第一次分裂每个染色体中都有一条放射性的染色单体,第二次分裂1/2染色体中有一条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 B. 第一次分裂每条染色单体都有放射性,第二次分裂每条染色体有一条有放射性染色单体 C. 第一次分裂1/2染色体中有一条放射性的染色单体,第二次分裂1/4染色体中有一条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 D. 以上结果都可能出现 【答案】B 【解析】蚕豆幼苗根尖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胸腺嘧啶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由于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蚕豆幼苗根尖细胞在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因此第一次分裂每条染色单体都有放射性,由于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所以第二次分裂时,每个染色体上,只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故B正确。 30.如图所示某动物体细胞(2N=4)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对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细胞的核DNA已加倍 B. 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c C. 细胞周期的长短通常受温度的影响 D. d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体细胞(2N=4)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其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前期;c表示分裂中期;d表示分裂后期;e表示分裂末期。b处于分裂前期,此时核DNA已加倍,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前期,c表示分裂中期,abc三个时期染色体数目都是4条,B正确;细胞分裂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细胞呼吸速率受温度影响,因此细胞周期的长短通常也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4个染色体组,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周期的扇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 31.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依次为四种限制酶,,以及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GATC,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AATT,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AGCT, 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GATC,故和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互补黏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切割出来的DNA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的是 A. BamHⅠ和EcoRⅠ B. BamHⅠ和 Hind Ⅲ C. BamHⅠ和BglⅡ D. EcoRⅠ和 Hind Ⅲ 【答案】D 【解析】BamHⅠ和EcoRⅠ切割形成的末端依次是-CTAG、-TTAA,可见两者不互补配对,A错误;BamHⅠ和HindⅢ切割形成的末端依次是-CTAG、-TCGA,可见两者不互补配对,B错误;BamHⅠ和BglⅡ切割形成的末端依次是-CTAG、-CTAG,可见两者互补配对,C正确;EcoRⅠ和HindⅢ切割形成的末端依次是-TTAA、-TCGA,可见两者不互补配对,D错误。 33.杜鹃具有特殊的“巢穴寄生”行为。它会乘其它鸟不在时飞到其巢中产下一枚卵,让寄主代为孵育子代。不同品系的杜鹃所找的寄主不同,此种现象称为寄主的特异性。分析不同品系杜鹃的DNA,发现它们的核DNA并无有意义的差异,而线粒体DNA则在各个品系间有显著的不同。据此推测 A. 寄主特异性基因应在核DNA上 B. 寄主特异性的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寄主特异性由环境决定 D. 寄主特异性的遗传信息由雌鸟传给子代 【答案】C 【解析】寄主特异性基因应在线粒体DNA上而不在核DNA上,A错误;寄主特异性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寄主特异性是由线粒体DNA决定的,而不是由环境决定,C错误;由于精子中不含线粒体,所以寄主特异性的遗传信息都是由雌鸟传给子代,D正确。 34.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为杂种(Bb),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有基因AAaa的细胞不一定有四个染色体组 B. 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 C. 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中有12条染色体,但若是研究水稻基因组,则应该研究13条染色体 D.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蜂群中的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AAaa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含有基因AAaa细胞也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配子,因此属于单倍体,B正确;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研究水稻基因组,则应该研究12条染色体,C错误;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可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是可育的单倍体,D正确。 【点睛】解答B选项,关键能理清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判断方法如下: 36.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I、SII、SIII等多种类型,R型菌由SII型菌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III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R型菌突变产生的,但该实验中出现哪种结果,否定了这种说法? A.S型均为SIII B.S型部分为SIII C.S型三种均有 D.S型部分为SII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DNA中含有转化因子,与R型菌混合培养时,会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导致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根据题意,杀死的SIII与R型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菌会转化为SIII,但不会全部转化,所以不会出现子代的S型均为SIII,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7.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死亡,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 由图判断图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 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答案】B 【解析】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甲可以产生4中不同的配子比例相等,而乙因为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易位,Aac和BbC的胚子致死,所以只能产生2种配子,A错误;因为乙只能产生2中配子,所以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而甲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所以可以区分出甲乙植株,B正确;由图判断图乙为变异个体,但由于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所以甲乙两植株基因型没有改变.均为AaBbCc,C错误;甲植株自交后代高茎卷叶占9/16,乙自交后代中因为缺失一种配子,自交后代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比例为1:2:1,高茎卷叶占1/2,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8.一个基因型为Yy 的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其中三个消失,一个继续发育并进行三次核的有丝分裂,产生具有8个子核的胚囊,其中包括1个卵和两个极核,据此判断,2个极核和1个卵的基因型分别是 A.y、y和Y B.Y、Y和y C.Y、y和Y D.皆为Y或y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Yy 的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正常情况下有两种基因型即Y和y各2个;若是含Y的细胞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8个子核的基因型都为Y;若是含y的细胞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8个子核的基因型都为y;所以最终形成的2个极核和1个卵的基因型要么都是Y,要么都是y,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核内遗传物质的分配产生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39.为了研究画眉鸟的唱歌行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从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巢中将蛋拿走,然后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幼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饲养。当幼鸟长大后,同学们仔细听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成长过程录音带,结果发现两种鸟的雄鸟都会唱歌,白耳画眉唱的我们所熟知的白耳画眉歌,而小弯嘴画眉也只会唱鸟爸爸爱唱的歌。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 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受后天饲养环境影响 B. 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年龄差异所造成 C. 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由遗传所决定 D. 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声带构造不同所致 【答案】C 【解析】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没有亲鸟孵化,但仍具唱歌行为,说明鸟的唱歌行为是先天就具备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又由于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各唱各的歌,说明它们的唱歌行为是受各自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不受后天饲养环境所影响,故选C。 40.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B. 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基因1发生突变,会影响黑色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同时苯丙酮酸的含量增加,由此可以推出,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A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1和基因2共同控制的,多巴胺是由基因1和基因4共同控制的,由此可以推出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本图显示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4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请据图回答: ⑴ 从染色体的组成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该动物属于_______倍体。 ⑵ Ⅰ与Ⅱ、Ⅲ与Ⅳ分别互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Ⅱ上带有a基因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⑶ Ⅱ、Ⅲ上的2、3位点上的基因应该依次是___________。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__________(是、否)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⑷ A、a和B、b两对基因__________(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⑸ 图示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 姐妹染色单体 基因突变 b、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否 否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变异类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相关知识点,再结合题意作答。 (1)由于该细胞中染色体组含有2个,因此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该动物属于二倍体。 (2)Ⅰ与Ⅱ、Ⅲ与Ⅳ都有着丝点连接,属于姐妹染色单体。Ⅱ和Ⅳ属于姐妹染色单体,带有a基因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 (3)由图可知,Ⅱ、Ⅲ上的2、3位点上的基因应该依次是b和B,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这种变化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A、a和B、b两对基因存在于1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图示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42.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度变化为W为0.2,w为0.8。 ⑴ 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杂合子占分趾海龟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⑵ 该种群中海龟多种多样的类型,来源于可遗传的变异,但由于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只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进化的方向则由________决定的。 ⑶ 海龟________(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若海龟经过长期进化演变成了新物种,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因库 8/9 不定向 自然选择 是 种群基因频率已经改变 生殖隔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物种的形成与生殖隔离,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再结合题意作答。 (1)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由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变化后,连趾的基因频率w是0.8,W为0.2,基因型WW的频率=0.2×0.2×100%=4%,基因型Ww的频率=1-64%-4%=32%,因此分趾海龟中Ww:WW=8:1,因此杂合子占分趾海龟的比例为8/9。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海龟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海龟发生了进化。 (4)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若海龟经过长期进化演变成了新物种,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43.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 ⑵ 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AGACTT—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等位基因 一个mRNA分子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 (1)图中①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同时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所以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3)图中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由于一个mRNA 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4.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表现型为非糯性紫株与 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子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 ,并且在花期进行套袋和 等操作。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的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请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绿株的基因组成。 若在幼嫩花药中观察图中染色体,最好选择处于减数第 次分裂 期细胞。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F1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产生F1中绿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 杂交,得到种子(F2); 第二步:F2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答案】(1)糯性紫株 蓝色:棕色=1:1 (2)AAbb、aaBB 人工授粉 (3)①如图 一 前(联会、四分体) ②紫株 3:1 6:1 【解析】(1)由于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所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只能选择非糯性紫株与糯性紫株杂交;子代所有花粉中,非糯性基因(A)和糯性基因(a)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子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则应选择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在杂交实验过程中,要在花期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操作。 (3)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中正常植株应全为紫株,基因型为Bb,所以表现为绿株的是细胞内6号染色体上因缺失的染色体片段含有B基因,那么另一条6号染色体对应片段上就应该含有b基因,由于图中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应分别在相同位置标注b基因,见参考答案;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即前期,所以要在幼嫩花药中观察图中染色体,最好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②要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需要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紫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将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如果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3︰1,则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如果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6︰1,则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