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苏省苏北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合格考)(解析版)
江苏省苏北县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合格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致9省区1402.4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635亿元,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本义。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错误。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正确。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说法错误,C排除。D:材料不是阐释哲学的本义,也就不是阐释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有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有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谟无情,亳无爱心。这说明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的学问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就是关于社会的学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有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有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谟无情,亳无爱心,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BD: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的学问,哲学就是关于社会的学问,说法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BD排除。C:材料不是阐释方法论影响世界观,C排除。故本题选A。 3.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和互动。由此可见 ①哲学知识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②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哲学揭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不提供具体方案,①错误。②: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说法错误,②排除。③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B选项正确入选。A选项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C、D选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可知论。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人可以认识事物,属于可知论,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故本题选B。 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并验证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种——硅藻如何利用其独特结构去高效地捕获、利用光能。材料表明 A.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 B.人们的意志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真理 【答案】C 【解析】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并验证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种——硅藻如何利用其独特结构去高效地捕获、利用光能。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A:材料主要说明通过科学研究能够认识事物,A与题意不符。B:人们的意志是第二位的,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B说法错误。D: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故A正确;选项BCD均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故本题答案为A。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项正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并不是是否承认意识反映物质,也不是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A、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9.下列正确反映唯物主义发展历程的顺序的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B 【解析】①③② :唯物主义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B说法正确。ACD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0.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物质的本原。这种观点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C.虽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有科学依据 D.把物质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不合题意,这一观点没有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错误,这一观点没有科学依据;D符合题意,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故选:D。 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揭示了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具体形态 D.存在方式 【答案】B 【解析】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一“客观实在性”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B符合题意。A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D说法错误。C:“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3.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主观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不符合题意。B: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B正确。C:可知性是物质的属性,但不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不符合题意。D:物质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D错误。故本题选B。 14.2019年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与“稳中求进”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 A.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C 【解析】C: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蕴含的哲理与题意相符。A: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A与题意不符。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了唯物主义思想,B与题意不符。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发展的普遍性。AC: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A正确,C错误。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排除。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阐释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是阐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6.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拖着不还,朋友前去讨债,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于 A.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D.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答案】B 【解析】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题中欧布里德的荒谬性就在于他只看到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B符合题意。ACD:从材料来看,ACD均与题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7.漫画《摆拍》启示我们应该 A.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B.创新思维,突破陈规旧俗 C.抓住时机,促使问题解决 D.分清主次,把握事物性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事求是。A:漫画《摆拍》粉刺了一些人为了拍安全生产纪念照而弄虚作假,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A符合题意。B: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陈规旧俗,B错误。CD:漫画的寓意没有涉及抓住时机、分清主次等哲理,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8.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规律具有条件性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具有主观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B、D观点均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题干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C观点符合题意,A观点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 19.“创客”,是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C.主动创造性 D.社会历史性 【答案】C 【解析】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C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意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0.随着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号驶抵月球表面,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的照片发布,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由此可见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能够改造主观世界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特点。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无直接现实性,①错误。②:材料未涉及改造主观世界,②不符合题意。③:载人航天工程属于实践活动,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即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③正确。④: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号驶抵月球表面,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的照片发布,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1.从意识作用上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要重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D.要重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答案】C 【解析】漫画反映了液体已经洒在地上,这时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对这个客观现象的反映不同,悲观的人对此结果难以接受,而乐观的人还是抱着乐观的心态去接受它,并积极寻找此事件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启示我们要重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C项正确;其它选项均没有揭示漫画的主旨,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2.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在秋的文化意识中,“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是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C.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D.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答案】D 【解析】不同的人对秋的反映不同,这说明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D适合题意;任何时候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错误;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但具有客观基础,B错误;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是认识对象客观状况的反映,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客观物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解析】ABD 均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这三项都不选; C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C。 24.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主观能动性 B.主动创造性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途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正确。A: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不是因为主观能动性,A错误。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的特征,实践没有主动创造性的特征,B错误。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途径,D错误。 25.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B 【解析】A观点错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可能不同。B符合题意,“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观点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一定能上升为科学理论。D观点错误,此观点太绝对。故选:B。 26.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传递中国将以开放胸怀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态度决心和责任使命。这体现了 ①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 ②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③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 ④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征。①③:中国将以开放胸怀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做法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与题意无关,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 27.某地将淘汰的绿皮火车进行改造,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火车小镇,打造集文创、商业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创意社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体验。该地发展告诉我们 A.自在事物联系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 D.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A:自在事物联系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无关,A错误。B:将淘汰的绿皮火车进行改造,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火车小镇,打造集文创、商业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创意社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体验,这说明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符合题意。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C错误。D: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也是有条件的,D错误。故本题选B。 28.以下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答案】B 【解析】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 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后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体现部分影响整体,B符合题意。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意思是:成大事者,从不放弃做小善事,常做小善事,方能增加大事的辉煌,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A不合题意。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体现矛盾的同一性,C不合题意。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 29.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变化 B.量变 C.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解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而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30.下列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的是有无、难易的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B: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不符合题意。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1.刷脸入住、刷脸签到、刷脸购物……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刷脸”日益成为社会生活新元素。当人脸成为认证的“密钥”,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如何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盗用,是丝毫大意不得的新课题。由此可见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B.任何事物都具有优点和缺点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承认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A:当人脸成为认证的“密钥”,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如何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盗用,是丝毫大意不得的新课题,说明既要看到问题的两方面,也要有所侧重,说明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A符合题意。B: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能说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两个方面,B错误。C:材料强调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说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故本题选A。 32.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 【答案】C 【解析】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矛盾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体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33.杜甫有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包含的哲理是 A.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D.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答案】A 【解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明要抓主要矛盾,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4.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纵观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中美在竞争和较量的风雨中走向协调和合作势在必然,矛盾和分歧并未改变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这是因为 考点:矛盾的主要方面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材料问的是为什么矛盾和分歧并未改变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因此B不符合题意;中美之间有矛盾、分歧,但主要的还是合作与共同的利益,因此这里强调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因此答案D正确,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5.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权威,否定一切 ④树立创新意识可以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材料强调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①正确。②: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树立创新意识不能否定一切,而是有保留有抛弃,③错误。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这说明树立创新意识可以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 36.201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责任,为依法推动督察向纵深发展、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2)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答案】(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命脉相系、融为一体的关系,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们只有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命脉相系、融为一体的关系,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即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物质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② 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只有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7.材料一,屠呦呦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历经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多次以身试药来验证效果,于1971年发明抗疟新药青蒿素。而后不断改良,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近年来青蒿素也出现了抗药性的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又经过多年攻坚,2019年6月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方案。正是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使青蒿素自问世40多年来,仍然是全球抗疟的首选药物。 材料二,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并占据主导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发展前景与其深厚的实力不成正比。发展中医药,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剔除糟粕;一方面还必须借鉴西医先进经验和现代医学的的最新成果,取长补短。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请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评析屠呦呦的科研历程? (2)材料二中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请你指出其哲学依据。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屠呦呦进行了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并多次以身试药来验证效果。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青蒿素出现了抗药性的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又经过多年攻坚,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方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蒿素自问世40多年来,仍然是全球抗疟的首选药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发明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还将挽救更多人。 (2)①我们要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剔除糟粕。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②中医发展必须借鉴西医先进经验和现代医学的的最新成果,取长补短。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本题以中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青蒿素的研究以及关于中医发展的建议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评析屠呦呦的科研历程?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四个层次:来源、动力、标准、目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来源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屠呦呦进行了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并多次以身试药来验证效果。 ②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青蒿素出现了抗药性的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又经过多年攻坚,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方案。 ③: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青蒿素自问世40多年来,仍然是全球抗疟的首选药物。 ④:目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青蒿素的发明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还将挽救更多人。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材料二中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请你指出其哲学依据。考生要回归材料找出材料信息,然后联想知识要点。建议一:我们要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剔除糟粕,一继承,一剔除,一保留,一克服,联想到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建议二:借鉴西医先进经验和现代医学的的最新成果,取长补短。西医与中医相互联系,联想到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探究题: 38.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的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多。70年披荆斩棘,70年百折不挠,7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国庆70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演绎了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我们就不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举国同庆,八方来贺。新中国70华诞,中华儿女共同唱响了“我爱你中国”,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 (1)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2)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个人与祖国发展的关系。 (3)某校高二8班举办了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同学们拟定一份发言提纲。并写出哲学依据 【答案】(1)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70年的成就已经写入史册,中国人民从未停下脚步,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多,因为我们信念坚定,敢于迎接挑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正是全国各族人民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艰苦奋斗,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从大局出发,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共筑中国梦。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我们要从大局出发,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勇于接受挑战。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我国要抓住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建国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70年的奋斗历程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试题指向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考生应回顾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三个角度: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和质变,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70年的成就已经写入史册,中国人民从未停下脚步,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②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多,因为我们信念坚定,敢于迎接挑战。 ③:量变和质变角度:联想主干知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正是全国各族人民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艰苦奋斗,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个人与祖国发展的关系。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方面:整体对部分的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从大局出发,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活动拟定一份发言提纲,并写出哲学依据。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考生可从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整体的地位,树立全局观念,从大局出发,③坚持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角度思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