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本试卷有二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木星是巨行星,不属于类地行星;地下城距地面5千米,位于地球圈层地壳部分;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据此分析选B。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2.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9年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组。该卫星组运行轨道高度距地面500千米,将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提供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火箭穿越的大气层气温先持续升高,后降低 C. 卫星信号的回传会受到磁暴的影响,不稳定 D. 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太阳活动的影响。 【详解】火箭依次穿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火箭穿越的大气层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B错误。磁暴会影响卫星附近的磁场,进而会影响卫星的运动轨迹,C错误。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D正确。故选D。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 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 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 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A. 垂直上升 B. 背离海面 C. 迎向海面 D. 沿海岸线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①对。灯口小,利于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②对。空气进出都在底部灯口,不能集聚氧气,③错。上大下小形态可爱不是主要原因,④错。A对,B、C、D错。故选A。 【4题详解】 海洋的热容量大,陆地的热容量小,夜晚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高,近地面图一水平方向上,海洋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孔明灯迎向海面飘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5.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6.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 【6题详解】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 (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减少大气降水 B. 减少植物蒸腾 C. 减少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8. 图中生物滞留设施不具有的作用是 A. 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后可以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 B. 进行渗滤、滞蓄处理 C. 发挥削减径流流量峰值、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D. 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 9. 关于生物滞留设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建设费用高 B. 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 C. 适用于停车场的周边绿地 D. 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能好的绿地 【答案】7. C 8. A 9. A 【解析】 7题详解】 建设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设施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土地对水分的截流,从而减少地表的径流,故C正确。对大气降水没有影响,增加植物蒸腾,增加地下径流。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图中生物滞留设施是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前起作用,不能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故A错误。生物滞留设施可以减少地表的径流,增加对雨水的渗透,进行滞蓄处理,故B正确。生物滞留设施可以减少地表的径流,发挥削减径流流量峰值的作用,增加对雨水的渗透,滞蓄雨水,还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故C正确。增加下渗,增加土地对水分的截流补充地下水,故D正确。A符合题意,故选A。 【9题详解】 生物的滞留措施可以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停车场使用,以提高雨水的渗透,适用于土地渗透性能好的绿地。BCD说法正确。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较高,但施工技术难度不算高,A错误,A符合题意。故选A。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泥沙淤积 B. 形成沿海草滩 C. 增加植株密度 D. 保护海岸滩地 11. 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互花米草根系发达 B. 东滩生长环境优越 C. 东滩沙性土质肥沃 D. 互花米草植株高大 12. 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 潮间带植被增加 B. 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D对。会加剧泥沙沉积,A错。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不是为了增加植株密度和形成草滩,BC错。故选D。 【11题详解】 互花米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是其自身的生长习性,而之所以该物种能够在崇明东滩迅速繁殖,说明该地有适宜互花米草的生长条件。结合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而崇明东滩位于河流入海口,土壤肥沃,水盐条件适宜,使互花米草迅速繁殖,成为当地的优势植物。故选B。 【12题详解】 互花米草成为东滩优势植物,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而潮间带植被增加、海浪侵蚀海滩减弱、东滩面积不断扩大均属于有利影响,ABD错。故选C。 13.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洋流 A. 甲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B. 渔场的形成与乙洋流无关 C. 丙将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D. 参与了全球热量平衡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甲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丙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乙洋流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B 错误。丙为厄加勒斯暖流,将污染物带到较高纬地区,C错误。洋流在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洋流参与了全球热量平衡的调节,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②上升流影响,深层海水上泛,把深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秘鲁渔场)。(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污染区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①顺流速度快,节省燃料。②逆流速度慢。③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要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河口锋西侧水域盐度比东侧高 B. 河口锋西侧水域浊度比东侧低 C. 河口锋可能会影响到此地港口的通航 D. 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 15. 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陆地最远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河口锋西侧有长江淡水注入,有稀释作用,所以西侧水域盐度比东侧低,故A选项错误。河口锋海水与河水交汇,水域搅动,水浑浊;河口锋西侧来自陆地,污染较重,水体透明度较低,故B选项错误。河口锋水域泥沙受到顶托作用,会大量淤积,可能会影响到河口港的通航,故C选项正确。河口锋是河流向海洋水域过渡的区域,各组分要素不稳,生态系统也不稳定,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长江河口锋”位置取决于河水注入量的多少和速度,夏季长江处于汛期,河流河水注入量大,河水向海洋流动速度快,因此河水与海水之间形成的“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啸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 B. 潮汐是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 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如北美的纽芬兰渔场 D. 波浪、潮汐、洋流、海啸、风暴潮等均蕴藏巨大能量,能为人们方便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联系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狂风引发的剧烈的海水运动,并不常见,A不正确;潮汐是海水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B不正确;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C正确;海水运动的能量目前很少能被人类利用,D不正确。故选C。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该地貌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岩石坚硬 B. 地表植被覆盖少 C 季相变化明显 D. 形态独特 18. 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植被 B. 土壤 C. 地形 D. 气候 19.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分析,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正确。植被覆盖差,B正确。而季相变化不明显,C错误。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 【18题详解】 据图分析,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与植被、土壤、地形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故选D。 【19题详解】 据图分析,该地区植被覆盖差,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ABD错误。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图示地点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C正确。故选C。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图“中国房山世界景观图地质公园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20. 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1. 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植被 B. 植被、土壤 C. 土壤、地形 D. 岩石、水文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喀斯特地貌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1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故D正确;与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关系小,可排除ABC。 22.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其间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如图,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其特点是适应该地 A. 土壤深厚,水源足 B. 坡度陡峭,多滑坡 C. 气候寒冷,多大风 D. 纬度较高,光照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位于阴坡,光照少,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滑坡较少;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海拔较高,西北风风力大,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大风折断或拔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各题。 23. 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生物 B. 气候 C. 成土母质 D. 人类活动 24.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C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物对土壤发育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意识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点睛】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一) 母质因素 1、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2、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母质的特性。3、母质层具有不同的质地层可影响土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 4、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5、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 6、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二)气候因素 1、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2、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增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土壤粘粒含量增多。 (三)生物因素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也是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因素。 (四)地形因素 1、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2、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斜坡:排水快,物质易遭淋溶-砾质薄层土壤。低洼: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 3、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4、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五)时间因素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 回答下列各题 25. 据图可知( ),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C. 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26. 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 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 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 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27.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25. B 26. D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录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B正确;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形成,春季也有,A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 错;夏季台风生成和登录个数都多,D错。故选B。 【26题详解】 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洪涝灾害,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C错。故选D。 【27题详解】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等,利于减轻灾害,B正确;台风天气不易乘飞机,乘飞机也不能预防台风灾害,农田夜间防御霜冻与寒潮有关,与台风无关。故选B。 【点睛】台风是指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我国夏秋季是台风多发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有利也有害,人类可采取一些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台风危害。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9.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A. 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 加强监测与预报 C. 大规模砍伐森林 D. 加固木质建筑物 30. 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取的是 A. 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 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C.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D.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 【答案】28. B 29. B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①11月末期为秋末冬初,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故正确。②11 月末该地受冬季风控制,气温较低,不符合题意。③该区域属于山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和人口密集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④11月末该区域多大风,一旦起火,风助火势火面快速扩大,故正确。B①④,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监测与预报,故B对。紧急撤离全部居民应在火灾发生后并危及居民安全时,故A错。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故C错。加固木质建筑物不能防御火灾,故D错。故选B。 【30题详解】 GIS是借助遥感和航测等数据来监测森林火灾的。当森林发生火灾后,GIS才能及时借助已知的信息来分析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但对于引起火灾的原因是无法分析的;也无法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读“大气受热过程图”、“我国某地区两日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东亚部分地区冬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左图中字母所表示含义: A_________B __________C_________ (2)左图中,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___ (长波、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_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左图中,受雾霾天气影响而增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右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阴天的夜晚,气温比晴天__________。 (5)在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此时,北京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列举可能发生在图时段北京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具体防御措施。__________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长波 (5). B (6). C (7). C (8). ② (9). 高 (10). 甲 (11).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12). 偏南风 (13). 寒潮 具体措施应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宣传等。(措施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可以看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左图中,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B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C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左图中,雾霾天气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在A、B、C三种辐射中,受雾霾天气影响而增强的辐射是C大气逆辐射。 (4)读“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②,这是因为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相反,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 (5)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读图可以看出,此时,北京的西北侧有一个低压中心,作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所以得出,此时北京吹偏南风。 (6)读图可知,此时段,在丙地形成了一个强盛的高压中心,根据所在的位置可以判断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此时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季,而北京位于锋面气旋系统中,正处于冷锋的锋前,即将有冷锋过境,受强冷空气影响,会出现寒潮灾害,防御寒潮灾害的措施应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点睛】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2.北京的诞生和繁荣,也是因了一条大河——永定河,史学界一直有“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的说法。下图为“永定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永定河的水体补给类型主要有 、 。 (2)请在下面虚线上填出该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环节。 (3)上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貌景观分别和下图中的 、 (填字母)。这体现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 。 【答案】(1)降水 地下水 (2)见图示 (3) C A 塑造地表形态 【解析】 【详解】(1)永定河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大气降水,当地没有冰川,也不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故河流的补给来源还有地下水补给。 (2)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海洋水汽蒸发、通过盛行风输送到陆地上空,上面的虚线是水汽输送,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下渗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如下图所示 (3)上图中甲位于山地里,应是河谷,对应C;乙位于出山口,对应冲积扇,故应A,B是位于入海口的三角洲,可排除B。这体现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塑造地表形态。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详解】(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曲线比较接近;两者都是双峰结构,都在南北纬20°-30°附近达到最高;据图可知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的海域。 (2)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低于两侧。 (3)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南纬60°附近海域。由于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河流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河流汇入淡水,所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高于北纬60°附近的海域。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温度比较高的地区蒸发量也相对比较大。则可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小等因素。 3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材料二 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3)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4)说明 “小老头树”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答案】(1)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2)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任选三项) (3)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4)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知识。 【详解】(1)本题要结合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落叶树、常绿树的特点进行分析。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比常绿针叶的松柏透光性好,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温度。 (2)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可知因当地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因而出现“小老头树”。 (3)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4 )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以保护自然植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