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课件1(新人教A版选修4-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课件1(新人教A版选修4-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 截得的线段相等,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也相等 . A B C 证明: 连结 AB 1 、 A 1 B 、 BC 1 、 B 1 C , ∵ AB = BC , ∴ S △ ABB 1 = S △ CBB 1 ; ∵ l 1 ∥ l 2 ∥ l 3 , ∴ A 1 B 1 = B 1 C 1 . 说明:这里是用面积来证明的 , 请你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 S △ A 1 BB 1 = S △ C 1 BB 1 , 已知:直线 l 1 ∥ l 2 ∥ l 3 , AB = BC , 求证: A 1 B 1 = B 1 C 1 . H ∟ (等底同高) (同底等高) ∴ S △ ABB 1 = S △ A 1 BB 1 , S △ CBB 1 = S △ C 1 BB 1 , 定理的适用情况 1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 直线 l 1 ∥ l 2 ∥ l 3 , AB = BC , ∴ A 1 B 1 = B 1 C 1 . 定理的适用情况 2 A B C l 1 l 2 l 3 A 1 C 1 ∵ 直线 l 1 ∥ l 3 , AB = BC , ∴ A 1 B = BC 1 . ( 不再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 定理的适用情况 3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 直线 l 1 ∥ l 2 ∥ l 3 , AB = BC , ∴ A 1 B 1 = B 1 C 1 . 从特殊情况的研究中得到后面的两个推论 . 推论 1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1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1 : A B C A 1 B 1 C 1 推论 1 : A B C A 1 B 1 C 1 A B C A 1 B 1 C 1 推论 1 :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边平行的直线 , 必平分另一腰 . ∴ A 1 B 1 =B 1 C 1 . 在梯形 ACC 1 A 1 中, AA 1 ∥ CC 1 , ∵ AB=BC, BB 1 ∥ CC 1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l 1 l 2 l 3 A 1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B 1 C 1 推论 2 : A B C B 1 C 1 推论 2 : 推论 2 : A B C B 1 C 1 推论 2 :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 必平分第三边 . 在△ ACC 1 中, ∴ AB 1 =B 1 C . AB=BC , BB 1 ∥ CC 1 , A B C B 1 C 1 AF 交 BE 于 O ,且 AO = OD = DF , 厘米 . 若 BE =60 厘米,那么 BO = C D E F O 20 一、填空题 1 、已知 AB ∥ CD ∥ EF , A B 且 AE = BE , 那么 DF = . CF 2 、已知 AD ∥ EF ∥ BC , E F B C A D E 是 AB 的中点, 则 DG = , H 是 E F B C A D G H 的中点, . F 是 的中点 BG AC CD 3 、已知 AD ∥ EF ∥ BC , 4 、已知△ ABC 中, AB = AC , AD ⊥ BC , M 是 AD 的中点, CM 交 AB 于 P , DN ∥ CM 交 AB 于 N , 如果 AB =6 厘米, 则 PN = 厘米 . 2 A B C D . M P N ∟ 5 、已知△ ABC 中, CD 平分∠ ACB , A B C D AE ⊥ CD 交 BC 于 E , E DF ∥ CB 交 AB 于 F , F AF =4 厘米, 则 AB = 厘米 . 8 ∟ 二、判断题 1 、若 AB ∥ CD ∥ EF , A B C D E F AC = CE , 则 BD = DF = AC = CE . ( ) × 则 AB ∥ CD ∥ EF , 2 、如图,若 AC = CE , BD = DF , ( )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3 、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且平行于一 组对边的直线必平分另一组对边。 ( ) √ A B C D O M N ( ( ( ( ″ ″ 4 、如图,已知 □ ABCD 中, ( ) AA 1 ⊥ l, BB 1 ⊥ l, CC 1 ⊥ l, DD 1 ⊥ l, 连结 AC 、 BD 交于点 O ,作 OO 1 ⊥ l, 则 A 1 B 1 = C 1 D 1 . √ A B C D O l A 1 B 1 C 1 D 1 O 1 ∟ ∟ ∟ ∟ ∟ 5 、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 分两条对角线及另一腰。 ( ) √ P N M A B C D ( ( Q ( ( ( ( ( ( 三、证明题 1 、已知: Rt△ ABC 中,∠ ACB =90° , A B C D 为 BC 边的中点, D DE ⊥ BC 交 AB 于 E , E 求证: AB =2 CE . . ∟ ∟ 分析:需要证明 E 是 AB 的中点,使 CE 成为斜边的中线 . 证明: ∵∠ ACB =90° , ∴∠ BDE =∠ ACB , ∴ DE ∥ CA , ∵ D 是 BC 的中点, ∴ E 是 AB 的中点, ∴ AB =2 CE . ∵ DE ⊥ BC , ∴∠ BDE =90° ; 2 、已知: □ ABCD 中, E 、 F 分别是 AB 、 DC A B C D E F 的中点, M N 求证: BM = MN = NC . 分析:需证明 EC ∥ AF . 证明: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 = DC , AB ∥ DC ; . . 分别交 BD 于 M 、 N , ∵ E 、 F 分别是 AB 、 DC 的中点, ∴ AE = FC , ∴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 EC ∥ AF , ∴ BM = MN , MN = ND , 即 BM = MN = ND . CE 、 AF 3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 B C D E E 是 AB 边的中点, EF ∥ DC ,交 BC 于 F , F 求证: DC =2 EF . 证明: M 作 EM ∥ BC 交 DC 于 M , ∵ E 是梯形 ABCD 的腰 AB 的中点, ∴ M 是 DC 的中点,即 DC =2 MC ; ∵ EF ∥ DC , ∴ EF = MC , ∴ DC =2 EF . . 4 、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 AD ∥ BC , ∠ ABC =90° , A B C D E E 是 DC 边的中点, 求证: AE = BE . 分析:需证 E 在 AB 的中垂线上 . 证明: F 作 EF ∥ BC 交 AB 于 F , ∵ E 是梯形 ABCD 的腰 DC 的中点, ∴ F 是 AB 的中点; ∵ EF ∥ BC ,∠ ABC =90° , ∴∠ AFE =∠ ABC =90° , ∴ EF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 AE = BE . ∟ ∟ . 5 、已知:△ ABC 的两中线 AD 、 BE 相交于点 A B C D E G G , CH ∥ EB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H , H 求证: AG =2 GD . 分析:需要证明 GH =2 GD =2 DH . 证明: ∵ AD 、 BE 是中线, ∴ AE = EC , BD = DC , ∵ CH ∥ EB , ∴ AG = GH , ∴ AG =2 GD . 本题说明 三角形的两中线的交点把中线分成 2 : 1 的两部分 . 这个结论叫做 重心定理 . ( 现行课本已把它略去 . ) GD = DH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 B C D E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F 求证: EF = FC . 分析:需证明 AF 、 BC 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 相等的线段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 B C D E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F 求证: EF = FC . 分析:需证明 AF 、 BC 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 相等的线段 . 证法 1 : O 连结 BE 交 AF 于点 O , ∵ 四边形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 AF ∥ BC , ∴ EF = FC . ∴ BO = OE ; ″ ′ ′ ″ A B C D E F 证法 2 : H 延长 ED 交 BC 于点 H , ∵ 四边形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 AF ∥ BC , ∴ EF = FC . ∴ 四边形 ABHD 是平行四边形, ∴ AB = DH , ∴ ED = DH ; ∴ AB ∥ ED ,即 AB ∥ DH , 且 AB=ED , ′ ′ ″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分析:需证明 AF 、 BC 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 相等的线段 . A B C D E F 证法 3 : M ′ ″ ″ ′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分析:需证明 AF 、 BC 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 相等的线段 . A B C D E F 证法 4 : N ′ ″ ″ ′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分析:需证明 AF 、 BC 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 相等的线段 . 证法 5 : A B C D E F P 。 。 × × AAS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6 : AAS A B C D E F Q 。 。 × ×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7 : A B C D E F S × × × ) ) AAS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 ) 证法 8 : A B C D E F T ) ) 。 。 × × AAS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9 : AAS A B C D E F P 。 。 × ×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10 : AAS A B C D E F Q 。 。 × ×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11 : AAS A B C D E F S 。 。 × ×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6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证法 12 : AAS A B C D E F T 。 。 。 分析:本题还有多种 构造全等形的证法 . 例如 : 已知: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D 的延长线交 EC 于 F , 求证: EF = FC . × × × 7 、已知:△ ABC 中, AB = AC , D 在 AB 上, F 在 AC 的延长线上, 且 BD = CF , DF 交 BC 于 E , 求证: DE = EF . 分析: 这是一道应已证过的题。 除用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外, 本题还可用平行线等分线段 定理的推论来证明。 这里给出动画显示,证明的语句略去。 证法 1 : A B C D E F H ) ) ( ( . . . . ″ ″ ′ ′ 证法 2 : A B C D E F H ( 以下略去。) 7 、已知:△ ABC 中, AB = AC , D 在 AB 上, F 在 AC 的延长线上, 且 BD = CF , DF 交 BC 于 E , 求证: DE = EF . 8 、已知: AC ⊥ AB , DB ⊥ AB , O 是 CD 的中点, 求证: OA = OB . 分析:需证明点 O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 证明: 作 OE ⊥ AB 于 E , ∵ AC ⊥ AB , DB ⊥ AB , ∴∠ CAB =90° ,∠ DBA =90° , ∴∠ CAB =∠ OEA =∠ DBA , ∴ AC ∥ OE ∥ DB ; ∵ O 是 CD 的中点, ∴ E 是 AB 的中点, ∴ O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 OA = OB . 则∠ OEA =90° ; A B C D O E ∟ ∟ ∟ 9 、已知: AD 为△ ABC 的中线, A B C D M P M 为 AD 的中点, 直线 CM 交 AB 于点 P , 求证: AP = — 1 3 AB . 分析:可证明 BP =2 AP . 证明: Q 作 DQ ∥ CP 交 AB 于点 Q ; ∵ D 是 BC 的中点, M 是 AD 的中点, ∴ Q 是 BP 的中点, P 是 AQ 的中点, ∴ AP = PQ = QB , ∴ AP = — 3 1 AB . 10 、已知:∠ ACB =90° , AC = BC , A B C 求证: MN = NB . 分析: 若结论成立,则过 B 作 NC 的平行线交直线 AC 必截得 相等的线段,反之亦然 . D ∟ E F M N ∟ ∟ CE = CF , EM ⊥ AF , CN⊥ AF , A B C 10 、证明: D 延长 AC 到 D ,使 CD = CE , 连结 DB . ∵∠ ACB =90° , CN ⊥ AF , ∴∠ CAF =∠ CBD ; ∴∠ NCF =∠ CAF =∠ CBD , ∵ EM ⊥ AF , ∴ EM ∥ CF , ∴ MN = NB . 则△ ACF ≌△ BCD , ∟ E F M N ∟ ∟ ∴ DB ∥ CN ; ∴ EM ∥ CN ∥ DB , 小结: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一个重要 的定理,在这里是利用面积证明的, 这种证法还可以用于后面即将学到的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