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50分)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1~3题。 1.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3.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读右图,完成4~5题。 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 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山竹”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风暴,当地时间凌晨1点40分左右,台风“山竹”在菲律宾吕宋岛北端的卡加延省登陆,狂风高达每小时325公里(200英里)。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山竹”成因的是 7.台风中心的天气状况是 A.狂风暴雨 B.炎热干燥 C.阴雨连绵 D.晴朗无云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9.图中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① 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1.② 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2~13题。 1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1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4~16题。 1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6.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读山地垂直带谱,据图中信息,回答17~18题。 17.可能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四座山峰所在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甲、乙 B.乙、丙 C.丁、丙 D.丁、甲 图19-1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19-2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关于图19-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0.图19-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19-2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 阶段 D.Ⅳ阶段 21.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右图,完成22~23题 22.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 ( ) 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 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 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 D.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 2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 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5.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20是我国某城市简图,回答26~27题。 26.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 27.图21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回答28~29题。 28.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9.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左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1,回答30~31题。 30.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1.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右图为某区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 32.若图中线段表示河流,则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33.若图中线段表示公路,则该区域商业中心最可能出现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4.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随时都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 ①三维位置 ②三维方向 ③运动速度和时间 ④伊军士兵位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DOS技术 36.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③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 ④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7.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38~40题。 38.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长江三角洲 39.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40.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41~43题。 41.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3.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44~46题。 44.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 D.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4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①—荒漠化防治 46.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 A.轮荒的耕作制度 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C.伐木烧薪 D.退耕还林还草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47~48题。 47.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48.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49~50题。 49.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50.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一、 综合题(70分) 51.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此图所画的大地球表示日期为______________ ,节气为______________的日照状况图。(2分) (2)此时阳光直射点的纬度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此大图与右图______________图日期相同(选择填空)。(2分) (4)此图所示时间过半年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此时北京正值__________ 时节(春播、夏收、秋收、冬闲)(选择填空)。(2分) ⑸如果此时北京时间是12:30,那么世界时是____________。(1分) 52.读左下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处。(1分)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_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流(填寒、暖)。(2分)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环节,④表示 _____________环节。(2分)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_____ 作用。(1分) 5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甲属于_________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 。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_________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_ ;此时长春刮 _____________ 风。 5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性。(1分)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风带)(1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___________________带。(2分)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带。(4分)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2分) 55.下图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________________ (1分)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3分) 56.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其中A地区为“汇源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依据图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与华北地区相比,简析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 (2)概括图中果蔬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灌溉水源。(3分) (3)说明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5分) 5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5分) (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3)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3分) 58.50年规划,50年建设,5 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 ,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 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3分) 一、选择题答案:(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B D C D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C C C B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A B C A B A A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B B C A A A B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D C D D D B C C A 51.(9分)(1)12.22 冬至 (2)23°26′S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A D (4)向南 夏收 52.(6分)(1)乙 (1分) (2)南 寒 (2分) (3)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2分) (4) 变质 (1分) 53. (9分)(1)甲 反气旋 上升 (3分) (2)甲 (1分) (3) ① 后 前 (3分) (4) 长春 偏南(2分) 54.(10分)(1)整体 (1分) (2)东北信风带 (1分)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2分) (4)副高 西风带 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分) (5)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2分) 55.(8分) (1)电子工业 服装玩具 家用电器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4分) (2)电子工业 (1分) (3)①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工资水平高,已失去成本优势;②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3分) 56. (10分)(1)光照丰富 气温日较差大。(2分) (2)分布于山麓平原(山前冲积扇) 靠近水源(交通线)。 河水(冰川融水)。(3分) (3)湖泊消失,河流变短(或断流),沙漠面积扩大。 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果蔬种植区扩大,耗水量增加。(5分) 57(11分)(1)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答出3点即可)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 (3)工厂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58.(8分) (1) ①长江流域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 ②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系发达 (2)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