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本章优化总结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A.A的树突→B的轴突 B.B的轴突→A的轴突
C.B的轴突→A的胞体 D.A的轴突→B的树突
解析:选D。根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应由A的轴突传向B的树突或细胞体。
2.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势很快下降
D.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势很快下降
解析:选C。受刺激部位会发生电位翻转,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外电势下降,膜内电势上升,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选D。电流计连接神经纤维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4.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解析:选D。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沿单一方向传递,是因为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从图中可以看出,f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兴奋由e向f方向传递,若f处受损,则兴奋不能由e传向g,即针刺皮肤在肌肉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5.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
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解析:选B。
A项错
突触由突触前膜、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不包括突触小泡
B项对
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所以实验中要除去
C项错
表中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表明Ach浓度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影响
D项错
表中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表明高浓度的Ach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解析:选B。兴奋只是暂时的,所以传递信号的递质必须立即分解,如果不能分解将会造成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7.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解析:选B。只有内分泌腺细胞才能产生激素,机体内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因而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且与神经系统联系密切。
8.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侏儒症和糖尿病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只有呆小症
解析:选D。治疗呆小症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治疗侏儒症的生长激素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是蛋白质,前者不会被消化液消化,因而可以口服;后者易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因而不能口服。
9.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 )
A.甲状腺 B.胰腺
C.卵巢 D.肾上腺
解析:选C。垂体能够分泌促性腺激素,以促进性激素分泌,雌性激素可促进雌性动物卵巢成熟并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10.去除鼠的甲状腺,10 d后进行测试,与未去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测出甲状腺激素。摘除术后第5日开始连续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5 d、10 d后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观察,最必要的是下列哪项实验( )
A.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作对照组
B.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5日移植甲状腺
C.摘除术后第5日开始,只注射前述实验用的溶剂
D.从手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C。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消除干扰变量(或控制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甲状腺激素能使物质代谢率提高,设置的实验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由于甲状腺激素必须用某种溶剂溶解才能注射,所以这种溶剂就成了干扰变量。得出初步实验结果后,排除干扰变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对照实验,所以正确答案是C。A项也是对照,但只是空白对照,不能消除本实验的干扰变量的影响;B项不是本实验的对照实验;D项是把溶剂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与排除干扰变量无关,因此,没有起到对照作用。
1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解析:选B。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A选项错误;c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选项错误;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D选项错误。
12.设人在20 ℃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 ℃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 B.a2
b1,a1>b2 D.A、B两项均对
解析:选A。不论是在20 ℃的环境中还是在0 ℃的环境中,人的体温都维持在37 ℃左右,说明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故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同,即a1=b1,a2=b2。
13.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解析:选A。本题从产热和散热两个方面考查了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人体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过程,然后逐项分析。
14.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 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解析:选D。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发两种反应:激素调节减少排尿、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
1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选C。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增多;当体内失水过多或吃得过咸时,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则应减少。
16.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神经调节
解析:选D。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一方面要满足病人对氧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提高病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加强呼吸能力。当吸入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时,就会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维持其兴奋性,进而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效应器(如呼吸肌),进行正常的呼吸运动。这属于体液—神经调节,故答案为D项。但若本题改为“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应是体液调节。
17.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解析:选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的产生途径有三条:大多数是经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少数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的;或者是二次免疫反应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形成的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毒性,然后再由吞噬细胞将抗原—抗体结合物消灭。
18.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解析:选B。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19.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解析:选B。X左侧的肺泡细胞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所以X为效应T细胞,该图体现了细胞免疫过程。
20.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答案:(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c、e
(3)⑧ 线粒体 能量(ATP)
(4)突触小泡 递质
22.(12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
(2)图示方框中的A主要作用于________,饭后胰岛A细胞活动_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
(3)图示方框中的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释放化学信息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血糖含量刺激和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调控。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饭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由图中可知,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1)血糖含量降低 (2)肝细胞 减弱
(3)神经、体液 (4)神经递质
23.(12分)下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是________,结构C是________;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
(2)图中过程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C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试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示可知,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的双重功能,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物质e为mRNA。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后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因此垂体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答案:(1)下丘脑 卵巢 A 促性腺激素 mRNA
(2)反馈抑制
(3)能 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后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24.(14分)(2010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
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2)皮肤、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1道防线。胃酸和汗液属于人体的第1道防线的分泌物,口腔粘膜也属于第1道防线。
(3)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
(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
(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
(4)B淋巴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