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3

‎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鲜奶制酸奶 B.‎ 果榨果汁 C.‎ 黄豆酿酱油 D.‎ 糯米酿酒 ‎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3.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4.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 B.K2SO4 C.KNO3 D.Ca(H2PO4)2‎ ‎5.‎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食盐、NaCl2 B.碳酸氢钠、纯碱、NaH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火碱、NaOH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10.“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1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 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 ‎12.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二氧化碳气体 D.氯化钡溶液 ‎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14.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有关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 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氧气抢救病人 ‎16.柑橘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柠檬烯.若用R表示柠檬烯,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14O210CO2+8H2O,则柠檬烯的化学式为(  )‎ A.C5H10 B.C10H10 C.C10H16 D.C10H18‎ ‎17.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8.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19.下列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氯化铵(NH4Cl) B.碳铵( NH4HCO3 ) C.尿素[CO(NH2)2] D.硝铵(NH4NO3)‎ ‎20.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 检验鸡蛋壳里含碳酸根离子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加氯化钡溶液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2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2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3.下面是李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C.NaCl溶液中少量的NaNO3杂质,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D.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 ‎ ‎ 三、填空题,共13分.‎ ‎25.Ca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2Na表示______;氮气______;3个氮分子______.‎ ‎26.材料一: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其附近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稀有气体等.‎ 材料二:钓鱼岛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海域渔场,蕴藏着丰富的海产品,这些可食用的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磷、钙、铁、锌、碘等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写出可燃冰成分中任意一种单质的化学式______;‎ ‎(2)目前,可燃冰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如果开采过程中______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 ‎(3)我国渔民捕获的可食用的海产品中,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______等微量元素(写一种元素名称或符号即可).‎ ‎27.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察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 ‎(2)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 ‎ ‎ 四、实验题,共21分.‎ ‎28.如图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进入.‎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观察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5)写出G中乙炔______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9.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粉末,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该小组同学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发现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a:碳酸钠 猜想b:碳酸氢钠 小周同学认为猜想b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______元素.‎ ‎【实验】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猜想a成立.‎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气泡______‎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 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反思】由于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保存过氧化钠一定要______.‎ ‎30.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______‎ ‎②______‎ 氢氧化钙全部 变为碳酸钙 ‎(4)原理与用途:‎ ‎①氢氧化钙俗称______,农业上一般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保存.‎ ‎ ‎ 五、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0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经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都需要摄入60mg的维生素C,若其中的12mg由水果补充.请计算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若食用的水果以苹果计,已知每100g苹果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4mg,那么每天需吃苹果的质量是______g.‎ ‎32.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试计算:(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鲜奶制酸奶 B.‎ 果榨果汁 C.‎ 黄豆酿酱油 D.‎ 糯米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果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黄豆酿酱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糯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回答即可.‎ ‎【解答】解:玉米、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豆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3.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考点】化学的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醋酸的化学性质判断.‎ B、根据纯碱的碱性大于小苏打判断.‎ C、根据甲醛的毒性判断.‎ D、根据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的成分和燃烧气味判断.‎ ‎【解答】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右溶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从而把水垢除去,所以正确.‎ B、纯碱不是发酵用的东西,而是面团发酵后产生了酸,用来反应掉酸的同时而产生二氧化碳的.小苏打是自身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其面团不需要事先发酵的.所以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所以错误.‎ D、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纸相似,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羽毛相似,前者燃烧有烧纸的气味,后者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正确.‎ 故选B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 ‎ ‎ ‎4.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 B.K2SO4 C.KNO3 D.C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 C、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的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硫在空气中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发出热量;‎ C、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氯化钙不能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正确;‎ 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能产生沉淀.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溶液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食盐、NaCl2 B.碳酸氢钠、纯碱、NaH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火碱、NaOH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分析】A、氯化钠是一种可食用的盐,俗称为食盐,对人体有调节作用,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一种常见的碱类物质;‎ D、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又被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 ‎【解答】解:A、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 C、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而CaO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 故选D.‎ ‎【点评】有些物质的结构、组成甚至名称很接近,如生石灰、熟石灰,纯碱、烧碱等,要注意区分.‎ ‎ ‎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故B错误;‎ 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的分散在溶剂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分析】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0%,会使人窒息而亡;‎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产生爆炸;‎ C,眼里不慎溅入酸碱溶液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使用酸碱性较弱的药液进行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通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以保护图书档案.‎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维持人的呼吸,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入含大量二氧化碳的洞中救人,非但遇难者不能得救还会使救人者同样遇难.此措施不可取.‎ B、大量煤气泄露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会产生爆炸,因此发现泄露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关闭气阀是正确的选择.此项应急措施注意到了这两点,是正确的措施.‎ C、氢氧化钠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溅入眼中,应用大量水冲洗,而不能采取同样有较强腐蚀性的稀盐酸来处理.此措施错误.‎ D、图书档案起火,为更好保护图书档案,若使用水灭火会使大量图书档案浸水而损坏.此措施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 ‎ ‎10.“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该物质的分子的构成,利用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药物的分子构成,根据药物的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解答】解:A、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判断该物质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计算C、O元素的质量比=(12×16):(16×8)=3:2;故B不正确;‎ C、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2×16+1×31+14×2+31+16×8=410;故C正确;‎ D、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C16H31N2PO8可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6+31+2+1+8=58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合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分子中原子个数之比,而不是简单地原子个数比.‎ ‎ ‎ ‎1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 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粒子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该粒子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不正确;‎ 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正确;‎ D、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呈电中性,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2.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二氧化碳气体 D.氯化钡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由于这三种溶液中有两种是碱溶液,因此不能选用酸碱指示剂;二氧化碳虽然和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只有澄清石灰水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而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 ‎【解答】解:A、由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氢氧化钠混合无现象,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盐酸不反应,也是无现象,故C错误;‎ D、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表现为无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利用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鉴别物质,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掌握.‎ ‎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Mg2+ 中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CO2中数字2 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数字2表示 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 ‎ ‎14.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有关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气的工业制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分析】A、复分解反应往往发生在酸碱盐之间,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交换成分后生成盐和水;‎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有的含氧化合物有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C、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含义分析;‎ D、根据蒸发分离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进行解答.‎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往往发生在酸碱盐之间,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交换成分后生成盐和水,故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它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而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 D、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分离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类、化学概念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 ‎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 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氧气抢救病人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做致冷剂是吸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 B、压缩空气使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状态发生变化也是物理变化;‎ C、石墨做铅笔芯是由于质地软,刻滑能留下痕迹发生物理变化;‎ D、氧气供给呼吸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常见的考点.‎ ‎ ‎ ‎16.柑橘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柠檬烯.若用R表示柠檬烯,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14O210CO2+8H2O,则柠檬烯的化学式为(  )‎ A.C5H10 B.C10H10 C.C10H16 D.C10H18‎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14O210CO2+8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柠檬烯R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柠檬烯R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14O210CO2+8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H、O三种原子的个数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0 10‎ H原子 0 16‎ O原子 28 2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柠檬烯R的分子中含10个C原子、16个H原子,则柠檬烯R的化学式为C10H16;‎ 故选:C.‎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 ‎ ‎17.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推出甲和丁是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同时丁能与另外两物质反应,所以丁为盐酸,甲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的是氢氧化钙,则丙是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推测出各物质然后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最终对应结果为:甲:碳酸钠;乙:二氧化碳;丙:氢氧化钙;丁:盐酸;戊:氧化铜.‎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甲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丙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都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 C、丁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无沉淀生成,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时首先找准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出五种物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及反应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 ‎ ‎18.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解答】解: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 ‎ ‎19.下列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氯化铵(NH4Cl) B.碳铵( NH4HCO3 ) C.尿素[CO(NH2)2] D.硝铵(NH4NO3)‎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要求备选答案中那种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方法有多种,最基础方法就是根据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也可以根据我们日常生活常识判断;还可以根据平时熟记的.‎ ‎【解答】解:根据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以求出各项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A、氯化铵(NH4Cl)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 B、碳铵( NH4HCO3 )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C、尿素[CO(NH2)2]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D、硝铵(NH4NO3)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由于分数的分子相等,所以分母越小,分数越大,所以应该是尿素含氮量最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同时将内容的考查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在一起,具有实践性.‎ ‎ ‎ ‎20.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 检验鸡蛋壳里含碳酸根离子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加氯化钡溶液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分析】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变蓝,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B、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酸或与碳酸根形成沉淀的物质完成.‎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要依据两者的性质且注意不要除掉一氧化碳.‎ 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 ‎【解答】解:A、碱性溶液不能使石蕊变红,pH大于7,故方案一错误,二正确,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时不一定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溶液中如果存在银离子时也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要依据两者的性质且注意不要除掉一氧化碳.方案一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除掉,故正确;方案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会除掉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故C错误.‎ 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就是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由于碳酸根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故两种方式均可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2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利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则反应物中有两种分子,并且一种是单质分子,一种是化合物分子,生成物中有两种新的化合物分子.‎ ‎【解答】解:A、根据图可知生成物中的分子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则对应的物质属于化合物,即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看出只有三种原子,故B错误;‎ C、由图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变,故C正确;‎ D、该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故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准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分子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明确不同于原来的分子是原子重新结合生成的新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 ‎ ‎2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 A、比较某温度时图中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比较两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 C、比较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变化是否相同;‎ D、选择正确的方法分离两物质的混合物.‎ ‎【解答】解: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本选项说法正确;‎ 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本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C、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本选项的说法正确;‎ 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爱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物质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越大.‎ ‎ ‎ ‎23.下面是李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人体的元素组成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离不开一些必需元素.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解答】解:A、在以下性质与用途中,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都是正确的.故A正确;‎ B、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都是正确的.故B正确;‎ C、在生活常识中,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对,CO不溶于水;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不对,水不能防止生锈;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不对,甲醛有毒不能保存海鲜品.故C错误;‎ D、在环保与物质的利用中,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 ‎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C.NaCl溶液中少量的NaNO3杂质,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D.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原则,所选的除杂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后,能把杂质吸收或转化为便于和原物质分离的成分.‎ 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变形计算.‎ ‎【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乳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正确;‎ B.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不与硝酸钠反应,除去的是氯化钠,故错误;‎ D.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100,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97,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过滤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除杂知识以及有关溶液的计算,难度适中.‎ ‎ ‎ 三、填空题,共13分.‎ ‎25.Ca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 ;2Na表示 2个钠原子 ;氮气 N2 ;3个氮分子 3N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a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钙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0,则x=﹣2价.‎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a可表示2个钠原子.‎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故答案为:﹣2;2个钠原子;N2;3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6.材料一: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其附近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稀有气体等.‎ 材料二:钓鱼岛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海域渔场,蕴藏着丰富的海产品,这些可食用的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磷、钙、铁、锌、碘等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写出可燃冰成分中任意一种单质的化学式 O2 ;‎ ‎(2)目前,可燃冰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如果开采过程中 甲烷 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 ‎(3)我国渔民捕获的可食用的海产品中,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 碘(I) 等微量元素(写一种元素名称或符号即可).‎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1)根据单质的概念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可燃冰的成分进行分析;‎ ‎(3)根据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氮气、氧气均为单质,故填:O2(或N2);‎ ‎(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但它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开采不当,甲烷气体将大量泄漏于空气中,其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故填:甲烷(或CH4);‎ ‎(3)海产品中富含铁元素、锌元素和碘元素等;故填:碘(I).‎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纯净物的分类、能源的种类、形成、及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了解能源的分类、来源及特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 ‎ ‎27.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察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原子 .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数目 .‎ ‎(2)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等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1)由图②、图③,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2)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可以从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角度归纳出反应中所表现出现的信息.‎ ‎【解答】解:(1)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则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原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由图③,可以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原子;数目;(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等.‎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四、实验题,共21分.‎ ‎28.如图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水槽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进入.‎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4)观察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 P2O5 (填化学式)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5)写出G中乙炔 C2H2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2H2O+4CO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熟练掌握化学常见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要注意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根据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4)根据现象及结论回答,还要知道烟的形成是固体小颗粒;‎ ‎(5)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1)①是水槽;‎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要注意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所以选择A装置;能用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故应该从短管a进入,利用气压把水从长管排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化学式为:P2O5 ;‎ ‎(5)乙炔的化学式为:C2H2;反应的方程式为:2C2H2+5O22H2O+4CO2;‎ 故答案为:(1)水槽; (2)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a;(3)2H2O22H2O+O2↑;‎ ‎(4)P2O5 (5)C2H2 2C2H2+5O22H2O+4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氧气的性质,属于基础性的考查,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决,但要扎实基础.‎ ‎ ‎ ‎29.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粉末,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该小组同学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发现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a:碳酸钠 猜想b:碳酸氢钠 小周同学认为猜想b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 氢(H) 元素.‎ ‎【实验】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稀HCl) ,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猜想a成立.‎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气泡 木条复燃 ‎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 NaOH (填化学式)‎ ‎【交流与反思】由于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保存过氧化钠一定要 密封保存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猜想】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生成物中也不可能有氢元素;‎ ‎【实验】要验证白色固体是Na2CO3,只要证明含有CO32﹣离子就可以,其方法是: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继续探究】①由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推知,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根据酚酞试液的性质以及实验结论“所得溶液呈碱性”进行填空.‎ ‎【交流与反思】根据实验中验证的过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填空.‎ ‎【解答】解:【猜想】因为反应物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CO2)中均无氢(H)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含有氢(H)元素的碳酸氢钠(NaHCO3);‎ 故答案是:氢(H);‎ ‎【实验】检验碳酸钠,只要验证有碳酸根离子即可,其验证方法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Na2CO3;‎ 故答案是:稀盐酸(稀HCl);‎ ‎【结论】由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是:2Na2O2+2CO2=2Na2CO3+O2;‎ ‎【继续探究】①根据实验结论知,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是:木条复燃;‎ ‎②根据实验结论“所得溶液呈碱性”,所以该生成物中含有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钠;‎ 故答案是:溶液变红,NaOH;‎ ‎【交流与反思】根据以上实验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可以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所以应该密封保存;‎ 故答案是:密封保存.‎ ‎【点评】该题根据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解决问题.主要考查读题能力,能把题目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牵连.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 ‎ ‎30.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 滤液不变色 ‎ ‎② 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钙全部 变为碳酸钙 ‎(4)原理与用途:‎ ‎①氢氧化钙俗称 熟石灰(或消石灰) ,农业上一般用氢氧化钙改良 酸 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因此氢氧化钙应 密闭 保存.‎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3)利用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检验两种物质的存在;若氢氧化化钙全部变质,则不会观察到酚酞变红、已变质形成的碳酸钙遇盐酸放出气体的现象;‎ ‎(4)根据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质分析.‎ ‎【解答】解:(3)取样品,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若观察到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钙;取滤渣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则可说明含有碳酸钙,可得出全部变质的结论;‎ 故答案为:滤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 ‎(4)①氢氧化钙又被称为熟石灰和消石灰,由于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②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因此氢氧化钙应该密闭保存;‎ 故答案为:①熟石灰(或消石灰);酸;②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密闭.‎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依据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具有碱类物质的通性;其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能与二氧化碳产生浑浊;碳酸钙是常见的碳酸盐,能够和酸反应产生气泡进行分析即可.‎ ‎ ‎ 五、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0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经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都需要摄入60mg的维生素C,若其中的12mg由水果补充.请计算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9:1:12 ;‎ ‎(2)若食用的水果以苹果计,已知每100g苹果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4mg,那么每天需吃苹果的质量是 300 g.‎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可以用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然后相比得出结论;根据每天需要摄入的维生素的量,再结合每100g苹果维生素含量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解答】解:(1)元素的质量比可以用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然后相比得出结论,‎ ‎(6×12):(1×8):(6×16)═9:1:12.‎ ‎(2)根据题意知青少年每天需要从水果中摄取12mg维生素,已知100g苹果中含维生素4mg,所以需要吃苹果300g,就会摄取到12mg维生素.‎ 故答案为:(1)9:1:12 (2)3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生素的摄取及有关简单计算,人体应该每天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 ‎ ‎32.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试计算:(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可知,锌与酸反应,铜与酸不反应.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三次反应是合金中的锌反应完了,前两次是酸完全反应,合金有剩余,再正确写出方程式,由方程式求出锌与硫酸的质量,就可以求得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X 1.0g ‎=‎ x=32.5g ‎×100%=65.0%‎ ‎(2)设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 98 2‎ ‎ y 0.4g ‎=‎ y=19.6g ‎×100%=49.0%‎ 答:(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65.0%;‎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0%‎ ‎【点评】解此类题需根据表格内容仔细分析锌与酸哪次反应完全了,这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