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资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四川省资阳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压砂地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农民为了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利用河湖沉积或沟壑冲击产生的卵 石、乐和粗砂混合体, 在土壤表面铺设 10-15cm 的砂石覆盖层, 以发展农作物西创立的一种抗早种植模式。 下图示意 4 月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 A.砂田和裸田是同比例上升 B.砂田要比裸田递增速率快 C.砂田和裸田差距整体变小 D.砂田和裸田呈直线式下降 2.土壤表面覆砂层的铺设,可以 A.减少大气降水入渗 B.促使土壤盐分下移 C.加大土壤风蚀作用 D.促进杂草滋生蔓延 3.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日温差大 B.地温高,蒸发量大 C.土壤肥,有机质多 D.虫害少,生长期长 【答案】 1.C 2.B 3.A 【解析】 【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 错。在同比例上升;依据图总体上是裸田的递增速率大于砂 田,裸田和砂田的含水量是总体上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选项 B、D错误;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差距在 10cm处大约是 1%,而在 40cm含水量差距处大约只有 2%,故选项 C正确。 2.在农田表面铺设砂砾层后 , 由于砂砾大小不一 , 结构孔隙大 , 渗透性好 , 在雨季增加了渗水能力 , 选项 A 错 误; 覆盖砂砾之后的砂田由于地面粗糙度的增加减缓了地表风速 , 可有效减少大风天气的扬尘量 , 降低干旱 区的风蚀沙害,选项 C错误;砂石覆盖层有 10-15cm,可抑制杂草生长与蔓延,选项 D错误;砂田能够充 分接纳雨水 , 增强了土壤的渗透力和淋溶作用 , 而且蒸发量会减少,土壤盐分下移,所以选项 B 正确。 3.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同时压 砂地增加了日温差,这是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选项 A正确;土壤肥力与温度是作物生长 的基本条件,砂田作物要比裸田作物成熟早,选项 B、C、D错误。所以选 A。 2. 耶罗岛又名 “费罗岛 ” ,是火山岛,属加那利群岛、岛上地形崎岖,常有海雾缭绕,岛屿南 部海洋多火山喷发。 2011 年 10 月至 2013 年 3 月期间,耶罗岛南部海洋的火山喷发,造成附近海域中的 大量动植物消失。读加那利群岛位置示意图和耶罗岛地形图(下图) 。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加那利群岛海雾多发的季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夏季暖流 B.夏季寒流 C.冬季暖流 D.冬季寒流 2.推测耶罗岛中甲、乙、丙三地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 >乙>丙 B.丙 >甲 >乙 C.乙 >甲 >丙 D.乙 >丙>甲 3.耶罗岛南部海洋的火山喷发造成了附近海域中的大量动植物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岩浆释放了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 B.岩浆消耗了海水中的大部分氧气 C.岩浆直接吞没了大量的动植物 D.岩浆破坏了动植物的食物来源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分析】 1.夏季海面蒸发较大,水汽较充足,沿岸加那利寒流流经,使得水汽凝结,海雾多发,故选 B。 2.该岛屿处于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甲、乙两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丙地位 于背风坡, 降水较少。 甲、 乙两地相比而言, 乙地海拔较高, 水汽抬升作用更明显, 降水较甲地更为丰富, 故选 C。 3.根据材料可知,火山喷发位于耶罗岛南部海洋,且火山喷发持续时间长,岩浆释放大量热和二氧化碳, 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大量动植物消失,但由于火山喷发活动位于海洋,所以岩浆直接吞没的动 植物和破坏的食物来源相对较少, A 正确, CD 错;岩浆会消耗掉海水中的部分氧气,但这不是导致附近 海域大量动植物消失的主要原因, B 错。故选 A。 3.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包括 ①黄河水 ②上海市郊农家的井水 ③祁连山上的冰川 ④青海湖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详解】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陆地上各种可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 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①黄河水和②上海市郊农家的井水是可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祁连山上的冰川, 位于高山上,目前不易被人们直接利用,青海湖的是咸水,不能被直接利用。所以 B、C、D三项错误。 故选 A。 4. 下图是 2001—2010 年和 2011—2016 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 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2.影响 2011 年— 2016 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 D.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A 、中部地区紧靠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距离短,占比大, A 选项正确; B、人口流动是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影响较小, B 选项错误; C、西部地区相对中部地区,技术较为落后,流动人口占比大, C 选项错误; D、西部地区相对中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流动人口占比大, D 选项错误。 故选: A。 2.A 、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人口快速增长不是主要原因, A 选项错误; B、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也随之转移, B 选项正确; C、东部地区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滞后观点错误, C 选项错误; D、交通因素不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D 选项错误。 故选: B。 3.A、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变化,不能看出总人数的变化,进而耕地资源压力的变化也不能体现, A 选项错 误; B、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上升趋势,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 B 选项错误; 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表述错误, C 选项错误; D、人口流出形势严峻,失去劳动力和消费活力等,经济失去活力, D 选项正确。 故选: D。 5.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 “禁养区 ”、“限养区 ”。 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 “南猪北养 ”的局 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 ) A.劳动力成本低 B.接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饲料原料丰富 2.与南方相比,东北利于养猪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 A.气候寒冷 , 猪瘟等疫情较少 B.河流湖泊众多 , 利于排污 C.草场广阔 , 利于大规模放养 D.森林资源丰富 , 政策扶持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饲料原料丰富。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1.养猪业不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低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A错;猪市场在全国, 不是本地,市场、交通便利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B、C 错;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 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 D正确。故选 D。 2.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A 正确;与南方相比,东北的河流湖泊少, B 错;养猪 是圈舍养殖,不是草场放养, C错;养猪利用的是作物秸秆,不是森林, D错。故选 A。 6. “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 ”, 浙江诸暨大唐镇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大 量使用全自动织袜机,不断创新产品,如采用防弹衣原料生产的 “芳纶 1414” 袜子,牢固程度比普通袜 子提高 10 倍以上, 每双售价高达 150 元。 依托袜业生产, 该镇发展成为集产业、 文化、 旅游于一体的 “袜 艺 ”特色小镇。 据此完成问题。 1.目前,对大唐袜业生产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 A.科技 B.市场 C.原料 D.劳动力 2.大唐袜业生产“芳纶 1414 ”袜子的主要原因是 ( ) A.满足特殊行业需求 B.扩大生产规模 C.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D.促进技术创新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浙江诸暨的袜子生产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 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大唐袜业采用全自动生产,且产品不断创新,这些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撑,故 A 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 息可知该袜子的售价较高, 如果没有相应的消费者和市场, 该袜子就不会生产, 因此市场对其影响相当大, 故 B 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该袜子采用的是防弹衣的原料,原料对其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故 C不符合题 意;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大唐袜业生产大量使用全自动织袜机,不断创新产品,全自动生产对劳动力的需 求量比较小,所以目前对大唐袜业生产影响最小的是劳动力因素,故 D正确。 2.由材料信息可知大唐袜业生产“芳纶 1414 ”袜子比普通袜子牢固 10 倍且售价较高,不是一般的消费 群体所使用,该袜子是特殊的袜子,因此大唐袜业生产“芳纶 1414”袜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特殊行 业需求,故 A正确;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技术创新等这些都不是大唐袜业生产“芳纶 1414”袜子的主要原因,故 BCD错误。 【点睛】 本体组考查了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 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水源、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 7. 2018 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市第一。随着人口的流入,深圳市人口结构由 “女 多男少 ”演变成 “男多女少 ” ,性别比发生了 “大逆转 ”。下图为我国各地区迁入人口占深圳外来人口比 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区域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B.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C.目前,广州市是深圳市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D.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2.深圳市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大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生育观念的变化 C.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 D.社会福利的提高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西部经济落后于中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大 ,A 错误。西部地区距离深圳较远,影响了 人口流动的意愿,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B 正确。广州经济发达,迁入深 圳的人口少, C错误。文化差异不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差距、距 离导致, D 错误。故选 B。 2.深圳外来人口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产业对女性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如纺 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到内地地区,女性劳动力也随之迁回到内地,所以形成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 A 正确。深圳是我国改革的窗口,经济水平高,生育观念早已经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性别结构变 化与生育观念变化无关, B 错误。国家计生政策对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影响小, C错误。社会福利提高与人 口性别结构变化无关, D 错误。故选 A。 8. “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过亳州不灵。 ”亳州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让其享有 “中华药都 ” 的美誉。近年来,从药材种植到饮片加工,从成药制造到物流贸易,从保健医疗到科教研发,安徽省亳州 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下图为亳州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亳州有“中华药都”的美誉,主要得益于 ①广阔的市场 ②便利的交通 ③丰富的原料 ④悠久的历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传统药材加工到完整现代中医药产业链的形成将会 ①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②削弱药品市场竞争力 ③减少企业之间的协作 ④提高中药材种植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亳州现代中医药工业的发展对当地影响最显著的是 A.扩大就业范围 B.污染生活水源 C.加剧资源枯竭 D.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中药材加工业对原料需求量大 , 应靠近原料产地布局 , 根据材料中“亳州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让其享 有中华药都’的美誉”可知 , 当地的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为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故③④ 正确;亳州本地市场较小,①错误;交通因素对中药材加工业的影响较小,②错误;故 B③④正确。 故选 B 2.由材料可知 , 从传统的中药材加工业到完整现代中医药产业链的形成 , 可以大大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生产 效率 , 降低生产成本 , 多样的中药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 使药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 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相 互协作和联系 , 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 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量加大 , 从而很可能会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 大。故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 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现代中药材加工业一般都采取清洁生产 , 对水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小, BD错误 ; 中药材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是中药材植物 , 主要是通过种植后进行生产 , 所以不会造成资源枯竭, C错误 ; 当 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可延长产业链 , 增加就业机会 ,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A 正确。 故选 A 9. 北京时间 2018 年 11 月 19 日 02 时 07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 “一箭双星 ” 的方式成 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卫星。至 2018 年 12 月 27 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开始提供 全球服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箭双星”发射成功时,物体影子朝东北方向的城市是( ) A.伦敦 B.纽约 C.孟买 D.东京 2.“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期间,我国各地( ) A.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B.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C.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 D.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材料信息表明,“一箭双星”发射成功时是北京时间 2018 年 11 月 19 日 02 时 07 分,此时伦敦( 0 时 区)为 11 月 18 日 18 时 07 分,纽约(西五区) 11 月 18 日 13 时 07 分,孟买(东五区)为 11 月 18 日 23 时 07 分,东京(东九区)为 11 月 19 日 03 时 07 分。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区昼短夜长, 即 6 时以后日出, 18 时以前日落,因此此时伦敦、孟买、东京处于黑夜,物体无太阳日影,排除 A、C、 D;纽约处于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因此物体影子朝东北方向, B 符合题意。故选 B。 2.“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期间是 2018 年 11 月 19 日至 2018 年 12 月 27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期间中间经历了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因此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 动后向北移动,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A 正确;因为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我国各地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 B 错误;此期间,我国各地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因此日出时间先推 迟后提前, C 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向赤道移动,因此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先变小 后变大, D 错误。故选 A。 10.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植物截留、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B.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C.地下水储蓄、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植物截留 D.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地下水储蓄、河川储蓄 2.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关联性最强的是( )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 【答案】 1.D 2.B 【解析】 1.陆面蒸发散发应包括植物散发、土壤蒸发和地下水蒸发,为甲;乙接纳降水, 一部分通过下渗到土壤 层,一部分植物散发,故乙为植物截留;丙为地下水储蓄,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通过地下径流流走,另 一部分汇人海洋;丁为河川储蓄,以径流的形式入海。故选 D。 2.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主要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下渗,土壤中水分储蓄增多,通过地表 进人河流的水分减少,从而降低了洪峰,水土流失减弱。故选 B。 11.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 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 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 图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左图中 a、b 两处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形态的影响。 1.根据图示进行空间定位可知, a 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 蚀作用为主; b 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故选 B。 2.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属热带气候。低地较为闷热, 而山区海拔高, 气候凉爽, ①正确; 山体海拔高, 积雪较多, 冰雪融水较充足, 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②正确; 古代文明的发展, 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 山区地形崎岖, 利于防御, ③正确; 山区为河流源头, 但河源水量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水运并不便利,④错误。故选 A。 12.下列地表形态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广阔的沙滩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C.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D.长江中游的曲流是流水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形成的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 正确; B、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广阔的沙滩是因海浪堆积形成的, B 错误; C、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 错误; D、长江中游的曲流是流水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D 错误。 故选 A。 13. 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A.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 B.海拔高,热量充足 C.海拔低,光照充足 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分布位置,黑垆土分布纬度在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从沿海向内陆,华北平原对应的土壤是棕 壤褐土,黄土高原对应的是黑垆土, C对, B 错。东北平原是黑土分布区, A 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对应的 主要是红壤, D错。 2.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分布在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有机质分解较快, A 对。海拔 高,气温低,光照充足,降水少,不是红黄壤的形成条件, B、C 错。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不能体现 热量条件, D 错。 14.据统计, 2000 年至 2010 年的 10 年间, 安徽省流出人口数量达 70 多万, 其人口主要流入长三角地区。 这种人口流动形式称为 A.智力迁移 B.难民迁移 C.劳务迁移 D.生态迁移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类型的判断,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安徽省与长三角相比,长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因此安徽省人口流入长三角主要是由于经济 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劳务迁移, C 正确;智力迁移是技术人员的迁移,难民迁移主要是由于战争引 起的,生态迁移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因此 ABD 错误,故选 C。 15.根据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详解】 ③④所在河流位于南半球,河流向左偏,侵蚀左岸,因此④处位于沉积的一侧,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 是④;①②所在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向右偏,侵蚀左岸,因此①处位于沉积的一侧,最终小岛可能连接 的堤岸是①; C正确。故选 C。 16.下图是 2000 年和 2011 年成都市热岛效应温度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成都市 A. 2000 年市中心温度普遍较高且集中连片 B.2000 年东北部环路因车辆拥堵温度最高 C.十年间新建产业园区,重工业规模扩大 D.十年间企业基本退出城区,呈分散布局 2.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建设市中心休闲旅游区 B.优化城市中心功能分区 C.疏解人口和商业到近郊 D.外迁全部产业至远郊区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 通过阅读 2000 年和 2011 年成都市热岛效应温度场示意图可知 2000 年二 环路以内大片区域温度较高,且集中连片, A 正确;温度升高区域并不沿交通干道分布,所以交通拥堵对 温度升高影响小, B 错;无法从材料中推知重工业规模扩大, C错;对比两图可知, 2011 年城区温度降低, 三环外东北、西南方向明显增温;由此可推断十年间企业基本退出城区,但仍呈集中布局, D 错。故 A 项 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治理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就是降低城市中心和外围郊区的温差,优化城 市中心功能分区,可以减少城市中心的人为热源,降低气温, B 对;在市中心建设休闲旅游区,可以降低 中心气温,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也不切实际, A 错;将商业迁到到近郊,不符合商业区布局规律, C错;外迁全部产业至远郊区,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D错;所以优化城市中心功能分区是城市缓解热岛 效应最合理的措施,故 B 正确。 1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教师节( 9 月 10 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答案】 1.B 2.B 【解析】 1.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 15 天,由秋分日约为 9 月 23 日前后可推知: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分别 是 8 月 8 号左右、 9 月 6 号前后、 10 月 7 号前后、 1 月 4 号左右,最接近教师节的是白露,故 B 正确。 2.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从小暑→大暑太阳 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 B 正确。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从霜降→立冬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从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移动。故 A、C、D 错 误。 18.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 , 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据此 , 回答下面三题。 ( 将 1960 年数据视为 100) 1.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 ①甲区地租水平上升 ②乙区基础设施改善 ③丙区环境压力增大 ④全市交通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据表 , 推断甲区 ( ) A.白天进入的人口小于离开人口 B.周末人口昼夜差异大于工作日 C.白天的交通出行高峰持续全天 D.未来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3.甲区最突出的功能有 ( ) A.商务办公、工业生产 B.生活居住、工业生产 C.商务办公、生活居住 D.文化教育、工业生产 【答案】 1.B 2.D 3.C 【解析】 【分析】 1.读图表可知, 1998 年城市中心夜间人口密度降低,城市功能出现分区。甲区距离市中心最近,地租水 平上升。要实现中心区工作人员到乙区居住,需要乙区基础设施完善。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 B 项。 2.由表中数据可知 ,甲区白天人口密度大,进入的人口大于离开的人口, A 项错误;人口进入主要是工作 原因,故周末人口昼夜差异小于工作日,交通出行高峰在上下班时间, B、C 两项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 展,位于市中心的甲区未来商业用地比重会逐渐上升,因而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D 项正确。故答案 选 D 项。 3.读图可知,甲区位于市中心, 1998 年后,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白天人口远大于夜晚人口,说明该区 以商务办公为主,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在此地居住, C项正确。 19. 末次冰盛期 ( 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 ) 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 在末次冰盛期内, 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 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代差异较大。 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②处自然带为 A.温带森林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极地苔原带 2.④自然带类型、位置与现代差异不大,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答案】 1.A 2.A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极端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冷,热量条件比现在要差,而②处现在自然带为亚热带 常绿森林带, 则说明在末次冰盛期, 不是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因此排除 B 选项; ②处位于温带草原带以南, 热量条件应比温带草原带好,因此排除 D 选项;②处应位于季风气候区内,降水条件好,因此排除 C 选 项。②处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好,位于温带草原以南,因此应为温带森林草原带, A 正确。 故选: A。 2.读图可知,④自然带所在区域轮廓与青藏高原的轮廓基本一致,即可知由于④地位于世界屋脊 ---青藏 高原高原,气候始终高寒,因此植被变化不大。故选 A。 【点睛】 第一小题宜采用排除法。第二小题应注意题干要求 ---主导因素。 20.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 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 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 “活化石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 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 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 或三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A.内蒙蒙古包 B.陕西窑洞 C.傣族竹楼 D.客家族土楼 2.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 A.湿冷 B.湿热 C.干旱少雨 D.干热 3.7 月,小明去该地旅游,他发现当地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昼长夜短 C.正午时影长变短 D.昼渐变长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土掌房的特点。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安装,故 A 错误;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故 B 正确;傣家竹楼双层、尖顶,利 于通风散热、防潮、排泄雨水,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 C 错误;而客家土楼为圆形围屋,是大型群体 楼房住宅,利于防御,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B。 2.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结合材料可知,建筑材料为土坯、石块,墙体厚实,屋顶为平顶, 可以作为晒场,反映了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3.本题考查地理现象的判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彝族居住区位于回归线以北,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 A 错 误; 7 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变短,故 B 正确;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 度变小,正午时影长变长,故 C 错误;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白昼时间变短,故 D 错误;综上本 题选择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宜居城市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历史上北运 河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现 今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 2018 年将开 工建设。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成为依托运河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城市新 星。 2020 年北京通州将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示范区。 说出北运河古今功能的变化,并说出北运河湿地建设在打造”宜居通州”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变化 : 古代北运河以水运为主,今天北运河以湿地公园为主。 (以前水运为主,现在主要是湿地) 作用: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减 少城市内涝,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利于居民的旅游运动休闲, 利于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 与保护。 (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角度答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运河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北运河古今功能的变化,考查湿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 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据材料可知,历史上北运河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现今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 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古代北运河以水运为主,今天北运河以湿地公园为主;以前水运为主,现在主 要是湿地。北运河湿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社会方面,提供工作岗位,增 加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差距,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方面,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 效益;文化方面,利于居民的旅游运动休闲, 利于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环境方面,改善生态环 境,美化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22.(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洲古镇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是融江中心的一座独立小岛,至今无桥梁与陆路连接,仍然保持水 陆交通。当地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沙田柚;民俗文化以侗族最为突出;目前还保留着许多自明清到民国时 期的建筑,部分缺乏修缮;基础设施也保留较原始形态。随着旅游业发展,当地大规模种植沙田柚,把传 统民居改造成现代客栈,大多传统活动地点成为游客的打卡热点。但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与其他古镇相比,指出丹洲古镇的独特优势;并分析古镇旅游可能会给丹洲古镇带来的问题。 【答案】独特优势: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河中之洲,远离尘嚣) 问题:大规模种植沙田柚,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导致自然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 ;传统建筑缺乏修 缮,过度参观易导致建筑破坏;传统民居改造,民族活动商业化,导致传统民俗衰微;交通方式有限,基 础设施相对落后,过度开发难以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分析材料考查旅游活动对地区的不利影响。 【详解】 根据材料中“是融江中心的一座独立小岛,至今无桥梁与陆路连接,仍然保持水陆交通。”,可知该镇的 独特优势在于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河中之洲,远离尘嚣) 。 分析古镇旅游可能会给丹洲古镇带来的问题, 要从当地的基本情况和旅游后的变化来分析: “随着旅游业 发展,当地大规模种植沙田柚”大规模种植沙田柚,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导致自然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 破坏) ;当地“目前还保留着许多自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部分缺乏修缮”传统建筑缺乏修缮,过度参 观易导致建筑破坏; “把传统民居改造成现代客栈”传统民居改造, 民族活动商业化, 导致传统民俗衰微; “至今无桥梁与陆路连接, 仍然保持水陆交通”“基础设施也保留较原始形态”交通方式有限, 基础设施 相对落后,过度开发难以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等。 23.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西部的一个火山岛 ( 下图 ), 形成于 300 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 , 是一座充满朝气的 “植物金矿 ” 。其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 终年湿热 ; 内地属山地气候 , 温和凉爽。 岛上经济结构单一 , 甘蔗是 其最主要的农产品 , 工业化程度较低。 (1) 分析留尼汪岛成为“植物金矿”的主要原因。 (2) 说出留尼汪岛植物种子的可能来源。 (3) 请你为留尼汪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 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多雨 , 生物繁盛 ; 岛屿中部地势起伏大 , 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 ; 受人类活动影 响小等。 (2) 海水搬运 ; 迁徙的候鸟带来 ; 风的搬运 ; 移民引种。 (3) 调整产业结构 , 大力发展热带观光旅游等产业 ; 发展甘蔗深加工 , 延长生产链 ,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留尼汪岛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区域自然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其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湿热,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多雨 ,生物繁盛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地海拔较高, 岛屿中部地势起伏大 ,属山地气候 ,温和凉爽,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 ;远离大陆,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 (2)留尼汪岛形成于 300 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 ,其种子主要来自外地,海水搬运、迁徙的候鸟带来、风的 搬运及移民引种都可能将种子带到该岛。 (3)岛上经济结构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大力发展热带观光旅游等产业,既发展经济同时 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甘蔗是其最主要的农产品 ,工业化程度较低, 发展甘蔗深加工 ,延长生产链 ,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增加收入。 24.(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人合一、适应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是我国传统民居设计的主要原则。南方传统村落 —般 依山循势,选址在向阳斜缓之地,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较简单的土木结构。房屋前留一空坪,坪前 开挖半月型水塘,塘中养鱼,每年年底排水清塘,水塘外围通过沟渠与农田相连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生 活系统。 (如图所示) 分析水塘在村民生产生活系统中的环保作用。 【答案】吸纳生活污水,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塘泥用作肥料,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夏季蓄水降温,增强自 然通风消暑;秋冬天干物燥,备足用水控灭火灾;调节水塘水位,防旱防涝防路面积水;增加空气湿度, 净化村落空气质量;池中蛙鸣暑夜,美化村落家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客家人传统村落的布局,考查在客家传统村落中房前水塘的作用,注重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详解】 本题考查客家传统村落中房前水塘的环保作用, 结合材料和传统村落的布局便可分析出水塘的作用, 一是 夏季该地气候炎热,水塘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二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水塘具有防旱防 涝的作用;三是水潭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四是水塘可以用于储存污水,增加环境自净能 力,减少环境污染;五是清理出的塘泥可作为肥料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