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理科)试 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 3 第 1—4 章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 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 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主要移动方向不包括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血浆 C.血浆→淋巴 D.组织液→淋巴 2.下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但不是分泌蛋白的有 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性激素④氧气⑤胆固醇⑥抗体⑦神经递质⑧唾液淀粉酶⑨乳酸 A.③④⑤⑨ B.③④⑤⑦⑨ C.④⑤⑦⑨ D.②⑤⑦⑧⑨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做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 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 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6.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7. 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以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8.下列因素会促使动物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是 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②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③体内甲状腺素激素含量减少 ④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10.摘除大白鼠胰腺,将胰腺一部分再植人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 段时间后,将皮下移植的胰腺组织除去,该大 A 鼠血糖浓度立即升高,并出现糖尿病症状; 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 明的是 A.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浓度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11.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A.激素种类多,在细胞中含量较多 B.激素分子对细胞代谢有催化作用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12.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 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3.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某个阶段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防止其对机体的侵袭 B.抗体与病毒结合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C.T 细胞将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 B 细胞 D.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 B 细胞 14.人类对感冒病毒好像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A.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 B.人体效应 T 细胞失去了功能 C.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15.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16.春天室内最好多种草、少养花,这样可防止过敏。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初次接触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较轻 B.过敏反应可能会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C.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过敏反应属于过强特异性免疫反应 17.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18.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 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15 min 匀速转一周(如下图所示)。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 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 D.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20.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 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 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 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上的生 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关 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从该实验不能得出结论①,也不能得出结论② B.这个实验设计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正确 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② D.这个实验结论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 hm2 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l0O 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 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 92 只 B.大于 92 只 C.小于 161 只 D.大于 161 只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 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 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3.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 的水平 C.ab 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 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2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 光 C.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 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2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 物种与 B 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物种与 B 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 为捕食者,A 为被捕食者 B.A 物种种群数量受 B 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 B 物种种群数量不受 A 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A 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A 物种和 B 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6 分)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感,将兴奋及 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可卡因是一种微细、白色结晶粉状生物碱,具有麻醉感觉 神经末梢和阻断神经传导的作用。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 (1)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这 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瘾君子”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增强并延 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冲动、 体温升高、 产生 幻觉等现象,此时吸食者体内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增多。 (3)结构②能与多巴胺特异性结合,使其所在细胞膜产生兴奋,则细胞膜外的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电位,结构②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在细胞 A 与细胞 B 之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6 分)请根据下列图解内容回答问题: (1)图解中的 A 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合成 A 的细胞器 是 ; (2)请根据图解回答: 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 和 表现为协同作用; ②在寒冷环境中, 和 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 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 和 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 (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① 和③是对应的,则①是 激素。 28.(10 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 题: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 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 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 CaCl2 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图 2 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 CaCl2 对胚轴的生长具有 作用。根据赤霉 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 点。 (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 3 所示。 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29.(8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 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 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 5 组实验,每隔 24 h 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 7 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 个/mL) 温度 (℃)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第 7 次 第 8 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 24 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 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_℃。 (3)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 K 值的 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 K 值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 持不变”)。 高二生物理科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5:CBCDA 6——10:DBCCC 11——15:CBADD 16——20:BDBBA 21——25:CCCCB 二、填空题 26. (每空 2 分,共 16 分) (1)突触小泡 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2)升高 甲状腺激素 (3)负 蛋白质 (4)只能由细胞 A 传递到细胞 B 27. (每空 2 分,共 16 分) (1)核糖体 (2)①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③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8. (每空 2 分,共 10 分) (1)Ⅱ d (2)抑制 B (3)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9. (每空 2 分,共 18 分) (1)抽样检测 (2)25℃ (3)减少 增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