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这首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 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物质载体,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这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正确,未体现题意,排除。故选D。‎ ‎2.“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 ‎④广大农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①③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穿越故宫来看你》最近刷爆朋友圈。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大跳hip-hop舞蹈,再一路出宫自拍,发着各种QQ表情,刷着朋友圈……用户记住了这个“潮流”皇帝,也记住了这个“萌贱”画风的品牌:故宫淘宝。“故宫淘宝”是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在涉足新媒体尤其是招了一群“蛇精病”的创意人员之后,“故宫淘宝”现已成为爆款IP.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故宫藏品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故宫淘宝借助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②表述错误,教育具有文化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③符合题意,故宫招聘了创意人员创造文化,也让人们喜欢上故宫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故选C。④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中国武馆在全球遍地开花”,从春节到中秋,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 ‎④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这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决定文化,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的说法太绝对,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辨识天下风气,引导人心向上、向善、向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育健全人格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深远持久” 到特点,故排除题肢①;题肢②中的“人创造了文化”这一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人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化育天下风气,引导人心向上。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育健全人格,故题肢③正确;人文文化御天下风气,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6.最近,中国某小镇模仿法国风格的建筑在网上受到热议。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其实,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这是因为 ‎①文化首先必须是民族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历久弥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意强调某地一味模仿其他民族的城市建筑,而没有为建筑赋予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内涵,但由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所以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②③正确。①表述错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7.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能感受中华文化,令人心醉,让人有归属感,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未涉及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故①入选②排除;③与题意不符,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选;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 ,就会想到中华文化,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表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入选。故本题答案为 D。‎ ‎8.‎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节目采取形象化方法,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人以教诲、感悟和升华。习总书记所用的典言典 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酝酿,内化于一代代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以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功能,彰显典言典语的民族纽带作用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④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和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节目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采取形象化方法,对人产生积极影响,①符合题意;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节目引用的典言典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酝酿,内化于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③符合题意;起纽带作用的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②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基,④表述错误。故选B。‎ ‎9.《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很多子女也是尽量工作生活离父母近点,包括很多人排斥异地恋,就是双方都要离父母近。中华民族的“家”观念 ‎①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 ‎②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工作离家近点,说明中华民族的“家”观念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家”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选择,①②正确。④中“物质基础”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错误。故答案选A。‎ ‎10.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 ‎①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③文化传播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由此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包容性特征,①项与题意不符;社会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11.2018年11月,贵州举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艺选拔比赛,来自全州十六个县市的128名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分别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银饰打制和手工编织比赛,比赛现场展示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非遗的展示能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 ‎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项比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③该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和传播,该项比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推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等比赛,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时此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涉及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与题意无关;文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个人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2.阿拉伯马是世界最古老名贵的马种之一,马对于很多国家而言,都是尊贵和友谊的象征。‎2018年7月20日,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向习近平赠送了一匹阿拉伯马。在外交场合接受骏马的赠送,已不是第一次。“骏马外交”表明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文化决定 ‎③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④文化与政治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阿拉伯马是世界最古老名贵的马种之一,马对于很多国家而言,都是尊贵和友谊的象征。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向习近平赠送了一匹阿拉伯马。在外交场合接受骏马的赠送,已不是第一次。“骏马外交”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文化与政治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①④适合题意;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经济决定,②错误;本题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不是世界性,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3.中国的治国理政方略成为许多国家的“他山之石”。在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反腐败口号“老虎苍蝇一起打”被一些国家改成了“大鱼小鱼一起抓”。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多姿多彩 ‎②中华文化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规律相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世界性的相关知识。中国的治国理政方略被他国所借鉴,说明中华文化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②应选。中国的反腐败口号被一些国家更改,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①应选。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④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A。‎ ‎14.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精美的德化瓷历来是我国贸易重要输出品,自宋元以来,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我国制瓷技术在国外传播作出了贡献。这表明 ‎①德化瓷推动了文化交流方式的变革 ‎②商业贸易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③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 相关知识。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表明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③正确;精美的德化瓷历来是我国贸易重要输出品,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我国制瓷技术在国外传播作出了贡献。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正确;①中的“推动了文化交流方式的变革”夸大了德化瓷作用,排除;商业贸易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传播媒介,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6.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度更新,今后几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陆续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其中大幅增加了古文的比重,共有135篇必背古诗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度更新,今后几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陆续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其中大幅增加了古文的比重。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是基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同时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③适合题意;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①错误;④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7.上海美食节暨上海旅游推介会在纽约开幕。期间推出美食课堂美食品尝等互动活动,并播放上海宣传片,向当地民众推介上海美食和旅游项目。开展这项活动旨在 ‎①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彰显其包容性特征 ‎③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纽约饮食文化发展 ‎④推广中华美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海美食节暨上海旅游推介会在纽约开幕。期间推出美食课堂美食品尝等互动活动,并播放上海宣传片,向当地民众推介上海美食和旅游项目,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广中华美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经济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②排除;举办的是上海美食节暨上海旅游推介会,开展这项活动其目的不是促进纽约饮食文化发展,③排除。故选B。‎ ‎18.‎2018年9月19日,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大会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为主题。召开语言保护大会有利于 ‎①促进世界各民族语言融合,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 ‎②促进各个国家形成保护语言多样性的一致性措施 ‎③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语言资源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 ‎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民族间的隔阂无法消除。②不合题意,各国保护语言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不是必须是一致性措施。③符合题意,召开语言保护大会有利于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语言资源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④符合题意,召开语言保护大会,促进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故选D。‎ ‎【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交流对我们的要求: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2、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9.“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吋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20.‎2018年7月6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贵州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本届会议上中国唯一新增的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达到53项,继续领跑世界。我国重视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符合题意;文化遗产的地位还体现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讲述着一方水土一段历史。当前,全球至少40%的语言濒危。2018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召开,就“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 ‎①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②加强合作,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③④项符合题意;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但不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①项说法错误;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2.《辞海》(2019版)编纂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这次在推出纸质版的同时,将同步上线网络版,预计PC端、手机端、微信端等各种应用场景都有适用版本。这表明科技进步 ‎①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内容 ‎③促进了文化传递与共享 ‎④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错误,科技进步并未改变文化产品的内容;《辞海》(2019版)的编纂不仅有纸质版,还有同步上线网络版,各种应用场景的适用版本都有,这样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阅读,说明科技进步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形式,也促进了文化传递与共享,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3.结婚当天零点放喜炮,是太原人的传统习俗。高分贝的噪音,即便人睡得再沉,也大多会被吵醒,老人和婴儿更容易成为受害者。1994年制订实施、又历经两次修改的《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 ‎①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②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创造全新文化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④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题目中,太原市虽然制定了《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故①③④入选。选D。‎ ‎24.湖北省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排除;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故题肢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5.为了传承保护皮影戏,“皖南皮影戏”传承人何泽华制作皮影,赋予皮影戏现代表达形式,同时定期走进小学,给小学生讲授皮影表演及制作。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教育具有选择、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定期走进小学,给小学生讲授皮影表演及制作,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A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6.‎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①只有教育才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 ‎②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吸收、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吸收、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②③选项符合题意。①选项错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多种多样。④选项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选C。‎ ‎【点睛】文化生活中关于教育的作用归纳。‎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教育,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与经济政治)‎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教育与文化传播)‎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教育与文化传承)‎ ‎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6、教育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育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作用)‎ ‎27.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击术,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现在,中国武术已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符号,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纽带。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传统文化是财富,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④重视传统文化,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A. ①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现在,中国武术已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符号,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纽带。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③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④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B。‎ ‎28.法家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 ‎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①错误;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故③错误;法家思想作为我国的传统思想之一,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也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故②④正确。故选B。‎ ‎29.‎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另外,乌镇还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 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②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这表明文化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③正确;乌镇还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这表明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②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①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30.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③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②项符合题意;立足社会实践是音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③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关系,④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31.从日剧翻拍而成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因其直接复制日版内容、有悖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设计,被观众打了差评。这给文化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坚持以我为主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博采众长 ‎③文化创作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电视剧《深夜食堂》,因其直接复制日版内容、有悖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设计,被观众打了差评。启示文化创作者的文化创作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借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文化创作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②③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32.‎ 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同时,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中医针灸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D. 中医药发展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中医针灸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适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错误;劳动是人类进步的源泉,C错误;中医药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33.至2018年,《咬文嚼字》已连续发布了13次“十大语文差错”。每年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母语文明“定期排毒”,让母语文明更好传承下去。之所以给母语“定期排毒”是因为母语 ‎①是中华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②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每年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母语文明“定期排毒”,让母语文明更好传承下去。之所以给母语“定期排毒”是因为母语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④适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4.‎2018年6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吉祥物龙娃“中中”在郑州揭晓。“中”是河南的特色方言,表达肯定、鼓励和赞誉的意思。龙娃胸前的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取自郑州出土的商代经典青铜器“商鼎”,体现举办地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龙娃“中中”的设计体现了 ‎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 ‎③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④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是河南的特色方言,表达肯定、鼓励和赞誉的意思。龙娃胸前的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取自郑州出土的商代经典青铜器“商鼎”,体现举办地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龙娃“中中”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④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鲜明的民族性,排除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5.下面图示表示的是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中华文化,又包括其他民族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当代文化,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故选项D适合题意;选修A、B、C没有正确反映中华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故排除。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名师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36.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它直观地展示了汉字书写的不断创新,这有利于 ‎ ‎ ‎①丰富书法艺术,繁荣民族文化 ‎②简化文化内涵,便于文化传播 ‎③彰显民族特色,决定实践水平 ‎④书写中华文化,见证文化历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示了汉字书写的不断创新,这有利于书写中华文化,见证文化历程,丰富书法艺术,繁荣民族文化,①④适合题意;简化文化内涵说法错误,排除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7.西夏文(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根源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文字的发明促使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④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文字的作用和意义,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38.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砖雕有多个流派,苏派砖雕精细典雅,天津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临夏砖雕技艺繁复多样、风格独特。由此可以看出 ‎①不同自然条件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的重要特质 ‎④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题肢①说法错误,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仅是由地域决定的,故排除。题肢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特点,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 ‎39.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水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优雅的文化内涵;地处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加上地形复杂,多民族交错杂居,更具有多样化民族个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多样 ‎ ‎③不同区域文化在渐趋融合中走向统一 ‎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会影响文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由此可见,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40.‎ 以传统的农历作为基础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台湾属于法定纪念假日。在民间,由中国大陆流传而来的庙宇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台湾的城隍,妈祖,关圣帝君等祭典活动成为台湾特殊文化。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可以与台湾文化求同存异 ‎③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可以平等交流、借鉴与融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民间,由中国大陆流传而来的庙宇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台湾的城隍,妈祖,关圣帝君等祭典活动成为台湾特殊文化。这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①③适合题意;本题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A。‎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 ‎41.‎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李克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 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何重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优秀文化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重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解析】‎ ‎【分析】‎ 此题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何重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作用”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交流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表现: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霸权主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2)表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集居地,闽东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丰富独特的畲族文化,薪火相传上千年,在闽东掀起了一股浓浓的畲族民族风。 每逢“三月三歌会”,畲族村内到处彩旗飘飘,歌声嘹亮,跳畲族舞蹈,吃乌米饭,八方来客欢聚一堂。畲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闽东地区长期以来对畲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以及深入基层进行畲族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展演。此外,通过借鉴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发旅游业的经验建设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分析闽东掀起畲族民族风有何意义。‎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一说如何保持畲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培养民族情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2)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要融入时代精神。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节目让诗词以音乐为媒,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节目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闽东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丰富独特的畲族文化,薪火相传上千年,在闽东掀起了一股浓浓的畲族民族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闽东掀起畲族民族风有何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闽东掀起畲族民族风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说如何保持畲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主要考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内容包括: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保持畲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细化分析。‎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43.在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文明的出现,也出现了相应的文字,最初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不过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文字,都是拉丁化的字母文字,在文明古国中唯一留下传承的就是中国的汉字。中华民族的统一,离不开汉字的高度统一。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每年选出的“十大语文差错”往往都能引发社会共鸣。一方面,我们的母语可以包容并蓄,容下更多生动鲜活的流行语、网络用语,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定期给其“排毒”——每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某种程度上就有这种“排毒”的功效。汉语博大精深,传承了几千年,要能更好传承下去,就需要正确使用语言,认真对待并敬畏自己母语。‎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请你说说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何意义? ‎ ‎(2)有观点提出:“只有继承和坚守我们的母语文化,中华文明才能铸就新的辉煌。”请你评析此观点。‎ ‎【答案】(1)①汉字的发明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的凝聚力。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 ‎(2)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基,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②继续弘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吸取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种药方包治百病”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汉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说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何意义?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设问的方向是“说说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何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汉字的地位、作用等知识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学生就某观点提出:“只有继承和坚守我们的母语文化,中华文明才能铸就新的辉煌。”请你评析此观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设问的方向是“评析只有继承和坚守我们的母语文化,中华文明才能铸就新的辉煌”,属于评析类主观题。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作答即可。‎ ‎44.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 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围绕以下角度作答: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