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35张)
提分点 17 关注细节 , 依文索意 —— 提升概括分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中 “ 归纳内容要点 , 概括中心意思 ” 和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两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 , 考查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括分析题。全国卷在选项的设置上是先概括后分析 ,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设误点小 , 判断难度大 , 是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一个题目。 - 3 -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让字仲和 , 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 , 及壮 , 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 , 帝遣使杂问 , 既款服 , 诏令让与俱来 , 人皆危之 , 让恬然若无事者 , 台纲以之益振。大德间 , 诏立陕西行御史台 , 以让为都事 , 凡御史封章及文移 , 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 , 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 , 乞籴邻郡 , 宪司惧其贩鬻为利 , 闭其籴 , 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 , 闭籴者有罪 , 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 , 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计吏 , 以仓廪多罅漏 , 惟久雨米坏 , 请覆糠秕其上 , 因揉诸米中 , 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 , 以藁秸易之 , 奸弊悉除。仁宗即位 , 加让正议大夫。初 , 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郑阿尔思兰 , 籍其家 , 中外冤之 ; 尚书省罢 , 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 , 以所籍赀产给还之。有旨 : 六部事疑不决者 , 须让共议 , 而后上闻。 - 5 - 刑部有案 , 让未署字 , 而误用印 , 吏惧 , 遂私效让署。事觉 , 度无损于事 , 且怜吏以罪废 , 遂视之曰 :“ 吾署也。 ” 其宽厚多类此。让上言 :“ 古今有天下者 , 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 , 讵可无法以准之 , 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 !” 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章 , 以让精律学 , 使为校正官 , 赐青鼠裘一袭、侍宴服六袭。二年 , 朝廷以吏多滞事 , 责曹案不如程者。令下 , 让曰 :“ 刑狱 , 非钱谷、铨选之比 , 宽以岁月 , 尚虑失实 , 岂可律以常法乎 !” 乃入白于宰相 , 曰 :“ 尚书言是也。 ” 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四年十月 , 卒于官 , 年六十有六。 ( 节选自《元史 · 谢让传》 , 有删改 ) - 6 - 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 . 谢让一身正气。担任南台御史时 , 皇帝让他与被他审理过的江浙省臣一同入朝 , 众人为此担忧 , 他却能仪态安闲 , 如若无事。 ( ) 2 . 谢让正直敢言。郑阿尔思兰遭遇冤屈被诛杀抄家 , 尚书省罢免了权臣 , 却无人敢为郑申冤 , 谢让明其冤 , 把抄没的家产归还他家。 ( ) 解析 “ 尚书省罢免了权臣 , 却无人敢为郑申冤 ” 理解错误 , 原文的 “ 尚书省罢 , 未有直其冤者 ”, 意思是 : 尚书省被撤销之后 , 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在关键词语上望文生义。 3 . 谢让深受皇帝信任。他的建议多为皇帝采纳 , 皇帝甚至下令六部凡有疑而不决的事情都要让他参与商议 , 再上报朝廷。 ( ) 4 . 谢让宽厚待人。下属官员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的事情被发现后 , 他认为对事情没有影响且担心该官员被免职 , 便说是自己签的字。 ( ) √ × √ √ - 7 - 参考译文 谢让字仲和 , 颍昌人。谢让自幼聪颖敏悟好学 , 及其成年 , 被推选为吏。谢让被选拔为南台御史。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 , 皇帝派遣使臣与他共同审理此案 , 所弹劾之人服认其罪以后 , 又诏令谢让与省臣一同入朝 , 众人都为他感到担心 , 而谢让仪态安闲 , 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御史台纪纲因此更加振兴。大德年间 , 诏令设立陕西行御史台 , 以谢让为都事 , 凡御史奏章及公文 , 其可否全由谢让决定。又召入朝为中书省右司都事 , 升任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的百姓饥荒 , 乞求在邻郡买入粮食 , 宪司担心这样会造成贩卖牟利的结局 , 禁止买卖 , 将此事上报给朝廷。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 , 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的人有罪 , 这使三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 - 8 - 至大元年 , 改任户部侍郎。当时京仓的主计吏 , 因为仓廪多有漏洞 , 思虑久雨则米坏 , 请在其上覆盖糠秕 , 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 , 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 , 以藁秸代替糠秕 , 奸弊全被革除。仁宗即位 , 谢让升正议大夫。起先 , 尚书省权臣编造罪状诛杀留守郑阿尔思兰 , 抄没了其家资 , 朝内外都认为是冤枉 ; 尚书省被撤销之后 , 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谢让明其冤 , 把所抄没的资产归还其家。有旨 : 凡是六部之中有疑而不决之事 , 必须与谢让共同商议 , 然后再上报。刑部有一案件 , 谢让还未签署 , 就因疏忽先盖上了印 , 吏惊恐 , 于是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此事被发觉以后 , 他考虑到对事情并没有损害 , 并且怜惜此吏会因此而被废黜 , 于是察看说 :“ 这是我签署的。 ” - 9 - 他为人宽厚大多类此。谢让上奏章说 :“ 古今统治天下者 , 皆有法律辅助治理。堂堂圣朝 , 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 , 使官吏任其性情 , 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 !” 皇帝赞赏地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 , 因为谢让精通法律之学 , 就委派他任校正官 , 赏赐给他青鼠裘衣一套 , 侍宴服六套。皇庆二年 , 因为有许多官吏办事迟误 , 朝廷责令各部清查不如期办完的案件。命令下达后 , 谢让说 :“ 刑狱之事 , 不是钱谷、考核选举之事可比 , 虽宽限时间 , 尚且担心其中会有失实之处 , 岂能用一般的常法来要求呢 !” 于是他入见宰相告知此意 , 宰相说 :“ 尚书所言是正确的。 ” 因此唯独刑部能够不责查迟误。四年十月 , 死在任上 , 终年六十六岁。 - 10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全面读文 , 关注细节 概括分析题是涉及全篇内容的题目 , 全面理解 , 整体把握是准确解答的前提。对文本的阅读 , 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材料 , 紧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 , 给人物定位 , 对人物做出初步评价 ; 然后对人物的官职变化、言行事迹、品质性情、他人评价等内容 , 做好圈点勾画 , 为解题做好准备。 在阅读选项时 , 一是筛选关键信息 , 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悟等 ; 二是遴选核心信息 , 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政绩才干、品德性情等 ; 三是提取主体信息 , 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要有足够的耐心 , 关注细节 , 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因为在选项的分析部分 , 命题人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细微的改动来设置错误 , 所以再细微的情节 , 都不能忽略 , 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 1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题】 (2017 全国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弘微 , 陈郡阳夏人也。父思 , 武昌太守。从叔峻 , 司空琰第二子也 , 无后 ,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 , 犯所继内讳 , 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 , 而所继丰泰 , 唯受书数千卷 , 遗财禄秩 ,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 , 少所交纳 ,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 , 居在乌衣巷 , 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 , 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 混特所敬贵 , 号曰微子。义熙八年 , 混以刘毅党见诛 , 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 , 事若在公 , 一钱尺帛出入 , 皆有文簿。高祖受命 , 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 , 至是九载 , 而室宇修整 , 仓廪充盈 , 门徒业使 , 不异平日 , 田畴垦辟 , 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 道俗义旧 , 入门莫不叹息 , 或为之涕流 , 感弘微之义也。 - 1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性严正 , 举止必循礼度 , 事继亲之党 , 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 , 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 , 服阕逾年 , 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 , 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 , 哀戚过礼 , 服虽除 , 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 , 事兄如父 , 兄弟友穆之至 , 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 而曜好臧否人物 , 曜每言论 ,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 , 东乡君薨 , 资财钜万 , 园宅十余所 , 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 , 自以私禄营葬。曰 :“ 亲戚争财 , 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 , 不至有乏 , 身死之后 , 岂复见关。 ” 十年 , 卒 , 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 , 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 节选自《宋书 · 谢弘微传》 , 有删改 ) - 13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弘微出继从叔 , 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 , 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 , 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 , 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弘微简言服众 , 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 , 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 , 住在乌衣巷 , 称为乌衣之游 ; 又极有文才口才 , 受到叔父谢混赏识 , 称为微子。 C. 弘微为人审慎 , 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 , 他掌管产业 , 犹如替公家办事 , 账目分明 ; 九年以后 , 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 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弘微事兄如父 , 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 , 谢曜去世 , 他哀戚过礼 , 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 , 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 他一无所取。 - 14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传主 —— 谢弘微 ; 特点 —— 幼年出继从叔 , 一心只爱读书 , 简言服众 , 受继从叔谢混赏识 ; 为人谨慎 , 持家有方 , 孝敬父母 , 敬重兄长。 2 . 理传主事迹 谢弘微幼年家贫 , 喜好读书 , 过继从叔谢峻后 , 被继从叔谢混赏识。谢混风格高峻 , 很少与人交往 , 唯独和自己的侄子们一起读书 , 游宴。谢混因事被诛杀后 , 妻子晋陵公主被迫离开谢家 , 把谢混的家事交托给谢弘微 , 谢弘微尽心经营 , 使室宇修整 , 仓廪充盈 , 受到众人称赞。谢弘微孝事父母 , 尊重兄长 , 口不言人之短。晋陵公主去世后 , 家财巨万 , 谢弘微一无所受。英年早逝 , 皇帝深表痛悼。 - 15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选项 : 四个选项 , 分别从喜爱读书、简言服众、为人谨慎、孝谨清廉四个角度概括分析谢弘微的品行事迹。 - 16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2 . 找答题 依据 A 项比对结果 : 概括与分析照应 , 分析在原文中有依据。 - 17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B 项比对结果 : 张冠李戴。原文意思是 “ 谢混风格高尚峻洁 , 很少同人交往 , 只与本家子侄们聚会 ”,“ 极有文才口才 ” 的是 “ 谢瞻 ” 而不是 “ 谢弘微 ” 。 - 18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C 项比对结果 : C 项的分析部分 , 前半句介绍其谨慎 , 后半句介绍九年后人们对谢弘微的赞叹。分析准确。 - 19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D 项比对结果 : 概括与分析对应。前半句介绍他事兄如父 , 哀戚过礼 , 后半句写其临财清正廉洁 , 面对巨财 , 一无所取。 3 . 答案整合 D - 20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切片比对 , 依文索义 概括分析这类题 , 为了增加隐蔽性和迷惑性 , 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 , 往往不在 “ 概括 ” 上设错误 , 而在 “ 分析 ” 中出问题。在大体正确的文意分析中 , 将测试点放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词语含义、语句关系的细微变化上。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 , 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 , 时间上有没有颠倒 , 空间上有没有混淆 , 用词是否妥当 , 有没有错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 是解题的常用方法。 - 2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1 . 比对人物事件。 分清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 做的不同事情 , 产生的不同结果 , 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典例 1 】 误伤太子之人应为 “ 都人 ” 而不是 “ 二宦官 ”, 且这是孙傅的想法而已 , 不能算是 “ 密谋 ” 。 - 2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2 . 比对时间、地点。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地点词语 , 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 防止时地错乱。 - 23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例 2 】 选项有两处错误 :“ 他入仕不久 ” 在文中无依据 , 从前文看 , 在出使契丹之前 , 先后 “ 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 , 编修中书条例 ”, 而不是 “ 入仕不久 ”; 其二 “ 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 错误 ,“ 返回 ” 无依据。 - 24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3 . 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者对原文词语故意错解 , 因错误极其细微 , 故要细心比对。对关键实词含义的理解错误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不易把握。 【典例 3 】 从原文的 “ 于是擢举义行 , 诛锄奸恶 ” 看 , 选项的 “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 文中无据 。 - 25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4 . 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照应。 全国卷在此题的命制上 , 采用先用一两个短语概括人物事迹或品行 , 然后再举例分析的方式 , 因此概括和分析的照应问题也必须注意。 - 26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例 4 】 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的话体现出来的是谢尚的聪明早熟 , 但不是行为洒脱、不拘小节。 - 27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5 . 比对句间关系。 选项往往把没有条件、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具有这种关系 , 或者颠倒了 “ 因 ” 和 “ 果 ” 两者之间的关系。 - 28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例 5 】 因果关系不存在 , 此时的隋炀帝已经 “ 被执 ” 。 - 29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6 . 比对细节。 文言文命题往往在细节的叙述上违背文意 , 有时张冠李戴 ; 或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 ; 或把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搞错。 【典例 6 】 “ 筹措钱款 ” 错误 , 原文 “ 帑金 ” 是府库中的银两 , 是用国家的钱救济的 , 不用 “ 筹措 ” 。 - 30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许谦 , 字元逊 , 代人也。少有文才 , 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 , 将家归附 , 昭成嘉之 , 擢为代王郎中令 , 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从征卫辰 , 以功赐僮隶三十户。昭成崩后 , 谦徙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 , 请谦之镇。未几 , 以继母老辞还。登国初 , 遂归太祖。太祖悦 , 以为右司马 , 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 , 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 , 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佛嵩曰 :“ 夫杖顺以翦遗 , 乘义而攻昧 , 未有非其运而显功 , 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 , 侵我疆场 , 师老兵疲 , 天亡期至 , 是以遣使命军 , 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 , 总熊虎之师 , 事与机会 , 今其时也。因此而举 , 役不再驾 , 千载之勋 , 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 , 进师三魏 , 举觞称寿 , 不亦绰乎 ?” 佛嵩乃倍道兼行。 - 3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太祖大悦 , 赐谦爵关内侯。重遣谦与佛嵩盟曰 :“ 昔殷汤有鸣条之誓 , 周武有河阳之盟 , 所以藉神灵 , 昭忠信。夫亲仁善邻 , 古之令轨 , 歃血割牲 , 以敦永穆。今既盟之后 , 言归其好 , 分灾恤患 , 休戚是同。有违此盟 , 神祗斯殛。 ” 宝败 , 佛嵩乃还。明年 , 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 :“ 今事急矣 , 非卿岂能复致姚师 , 卿其行也。 ” 谦未发而垂退 , 乃止。及闻垂死 , 谦上书劝进 , 太祖善之。并州平 , 以谦为阳曲护军 , 赐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官 , 时年六十三。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 , 谥曰文。 ( 选自《魏书 · 许谦传》 ) - 3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谦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器重。许谦年轻时就有文学才能 , 擅长天象图谶方面的学问 , 归附昭成帝后 , 执掌文书记录 , 并与燕凤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B. 许谦秉正刚直 , 不愿攀附权贵。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镇守和龙期间 , 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 , 但没过多久 , 许谦就以继母年迈而推辞返回。 C. 许谦富有智慧 , 劝说佛嵩有功。慕容宝来犯 , 太祖派许谦请姚兴前来援助 , 但姚兴属将杨佛嵩却行动迟缓 , 许谦奉命劝说杨佛嵩获得成功 , 击退敌寇。 D. 许谦功绩显赫 , 位显生前身后。许谦在辅助太祖建立基业、平定慕容宝来犯之敌等方面均有一定功劳 , 生前被封官赐爵 , 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 ” 与原文 “ 请谦之镇 ” 意思不相符。 “ 请谦之镇 ” 的意思是 “ 请求许谦前往 ” 。人物事件错位。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3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许谦 , 字元逊 , 是代郡人。年轻时有文学才能 , 擅长天象图谶的学问。建国时 , 带领家族归附 , 昭成帝嘉奖他 , 擢升为代王郎中令 , 兼掌文书记录。和燕凤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曾跟随昭成帝征伐卫辰 , 因功劳赐给奴隶三十户。昭成帝逝世后 , 许谦就迁往长安。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镇守和龙 , 请求许谦前往。没过多久 , 许谦借口继母年老而推辞返回。登国初年 , 归附太祖。太祖喜悦 , 委任许谦为右司马 , 和张衮等人参与辅助初期的基业。慕容宝前来侵犯 , 太祖派遣许谦向姚兴求救。姚兴派遣将领杨佛嵩率领部众前来援助 , 而杨佛嵩却拖延迟缓。太祖命令许谦写信送给杨佛嵩说 :“ 仗着正道而剪除残敌 , 乘着道义而攻打昏昧 , 没有不逢机运而建功 , 不遇时命而立业的。 - 34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慕容氏无道 , 侵犯我们的边境 , 军队外出长久兵士疲劳 , 上天灭亡他们的期限已到 , 所以派遣使者命令军队 , 期望能够按期奔赴。将军据有方叔邵虎那样的职位 , 总领如同熊虎一样的军队 , 事情和机缘会合 , 现在就是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出兵 , 不再有下个战役 , 显名千年的功勋 , 一个早晨可以建立。然后在云中聚会 , 进军三魏地区 , 举杯庆祝 , 不也是宽裕的吗 ?” 佛嵩于是日夜赶路。太祖大喜 , 赐给许谦爵位为关内侯。又派遣许谦和佛嵩结盟说 :“ 从前殷汤有鸣条的宣誓 , 周武王有河阳的盟约 , 都是依仗神灵 , 来昭示忠诚信实。亲近仁人善交邻国 , 是古代的良好规范 , 切割牲畜以其血表示信誓 , 来求永久的和睦。现在盟誓以后 , 永结友好 , 分担灾祸救助患难 , 同甘共苦。有违背这个盟誓的 , 神灵灭亡他。 ” - 35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慕容宝失败后 , 佛嵩才返回。次年 , 慕容垂又来进犯。太祖对许谦说 :“ 现在事情危急了 , 没有你哪能再搬来姚兴的军队 , 你走一趟吧。 ” 许谦还没出发而慕容垂已退走 , 于是停下来。等到听说慕容垂死去 , 许谦上奏疏劝称皇帝。太祖喜爱他。并州平定后 , 任命许谦为阳曲护军 , 赐爵为平舒侯 , 任安远将军。皇始元年任职中去世 , 这一年他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 , 谥号为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