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八二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八二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八二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出题人:付晓蓉 审题人:陈继武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规定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有生命的,它一定要生长、发展。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 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但在讲传统文化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不是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始终在变化发展。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始终是变化的,比如,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就与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往往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精神,它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的,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精神。后者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 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近代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人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较持中;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 ‎ - 24 -‎ 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并发展自己。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的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新东西。就像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或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都不能形成断物种。 ‎ 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就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相反,拒斥新文化,必定渐趋委顿。鸦片战争前,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上未遇到重大挑战,于是许多人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需借鉴吸收其他文化。这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才能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摘编自耿云志《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是有生命的,时刻都在生长发展,它的生长发展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B. 文化自信包括对文化生命力有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文化能吸收新文化而不断发展。‎ C. "守成"既包括守住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也包括守住通过新陈代谢得来的新东西。‎ D. "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都是为了文化的生长、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辩证地分析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 B. 文章在论证"文化始终在变化"和"不能排斥新文化"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 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这样有利于人们走出认识上的盲区和误区。‎ D. 文章以遗传、变异类比,阐明了守成与开新对文化的生长和发展都不可缺少的道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现代人尊奉为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在发展变化,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 B. 开新者当中的激进派,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 C. 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D. 传统文化要善于吸收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二者是“争持和互动”,并非没有矛盾;另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开新与守成,但不是说开新与守成二者相互依存。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说法错误,两者是并列对举的。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说法扩大范围,根据原文说的是“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B项“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说法张冠李戴,应该是与“守成者当中的保守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C项,“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 24 -‎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 24 -‎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C. 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D. 《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 24 -‎ C. 《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6.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B ‎ ‎6.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扩大范围,原文“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注意主语是几部电影,是几部电影的共同票房,不是单单《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的票房。B项原文“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注意是“保守估计”,不是“乐观估计”,曲解原文。D项“向往家园、眷恋故土”不是影片的核心价值观。原文“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是电影里面体现的中国元素。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曲解原文。原文“‎ - 24 -‎ 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只是对现状的客观叙述,并未就尚古题材表明观点、态度。只是强调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材料二“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可以看出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材料三“《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可知它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材料四“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知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可以直接摘录作为文化精神方面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生的考题 李建 若干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招聘事务员,要求是法律专业毕业,负责公司内部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处理公司对外的各种经济纠纷。招聘启事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后,收到了很多应聘人员的简历。‎ 一天下午,天气很热,一位年轻小伙子大汗淋漓地赶到公司面试。老板看过他的简历后很满意,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 小伙子说,他家里很穷,上大学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还借了不少债。所以他急需要一份工作,赚钱来帮家里还债。他恳求老板聘用他,他一定会努力做得很好。‎ 老板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就拿出了试用期合同,打算聘用这个朴实的小伙子。‎ - 24 -‎ 可就在这时,办公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大吵大闹起来。原来,公司试用期合同上有一个条款,新招聘进来的员工,有两个星期的无薪试用期,如果在这两个星期内的表现没有令老板满意,随时都可以辞退,公司不用支付一分钱薪水。这个人就是刚干了一个星期被老板辞退的员工,她来找老板要那一个星期的薪水,可老板以合同条款为由拒绝支付,所以吵闹起来。‎ 老板非常生气,对正在面试的小伙子说:“小刘,你是学法律的,你说说看,我该不该支付她这一个星期的薪水?”‎ 小刘以为这是一道面试题,便诚惶诚恐地说:“按照法律规定,你只要聘用了她,就该支付她的薪水,否则就触犯法律了。”‎ 这时,还有一个客户在办公室里和老板谈生意,也连连点头称是,说老板违反了劳动法,试用期也应该支付薪水。‎ 老板听到,脸色突然变了,叫来会计结算她的薪水。等客户走了之后,老板一把就将给小伙子的试用期合同扯过来,撕得粉碎。‎ 老板冷着脸说:“我招你来,是叫你为我说话的,而不是让你和外人一起说我的不是!如果你现在是律师,就算我是一个杀人犯,你也要为我辩护,你知道吗?”‎ 小伙子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没错,辩解道:“我学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 老板哈哈大笑:“那就请你到别处去维护公平正义吧,我这里不需要救世主。”‎ 小伙子一听老板说不聘用他了,顿时沉了,这才明白这并不是一道面试题。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到城市里来找工作的打工仔,他必须要找一份工作来糊口,帮家里还债。‎ 可不管他再怎么苦苦哀求,赔不是,老板就是不愿再聘用他了。小伙子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在他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老板说:“小伙子,你别怪我铁石心肠,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残酷,等你踏上社会后,就会明白了。”‎ 小伙子听后什么话也没说,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小伙子走后,这件事情成了老板教育我们的典型案例。我和同事也都明白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每次我听到老板讲这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个姓刘的小伙子,他离开公司后,会去哪里?会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和美丽陷阱的世界里,他还会坚持他的人生原则吗?他还会和刚出大学校园时一样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吗?‎ 十多年后,老板因为窃取同行公司的商业机密,被对手告上法庭。律师对老板说,这个案子多半会输掉。老板不信,他要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赢得这场官司,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法庭上,桀骜不驯的老板一直趾高气扬,他坚信这场官司不会输,因为他已经暗地里委托律师给主审法官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 24 -‎ 可当他看到法庭上那个严肃的法官时,他愣住了。这个他似曾相识,想了好久,老板终于想起这位法官竟然就是他在故事里经常讲到的那个小伙子。老板一阵眩晕,他已经感觉到这场官司要输掉了,而且还会再多一条行贿的罪名。‎ 后来,老板果然输了这场官司,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此后,我们也再没有听到老板洋洋自得地讲起这个老套的故事。 ‎ ‎(选自《2016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三段对小伙子的简历和家境的介绍并非闲笔,而是暗示了他的善良和责任感,这是他后来成长为正直法官不可或缺的品质。‎ B. “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文中没有明说,但是从上下方可以推断,老板是要员工无条件地服从于他,为公司利益着想。‎ C.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非常复杂,大学生就业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内容都是小说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D. 小说中的老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中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了他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的丑恶嘴脸。‎ ‎8.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9. 小说题目为“人生考题”,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哪些“人生”的道理?‎ ‎【答案】7. C 8. 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我”的存在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②“我”听老板讲“典型案例”后的思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推动情节发展,并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 ‎ ‎9. ①巧取豪夺只能给人带来暂时的利益,诚实守信才是永久的、最宝贵的财富;②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人生压力,都要不忘初心,坚持理想,坚持人生原则,做到是非分明;③遇到困难或纠纷,要善于运用于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只有每个人都努力维护公平和正义,整个社会才能充满和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 - 24 -‎ 项对小说主旨理解偏颇,大学生就业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不是小说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叙事技巧。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首先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其次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如本文“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我”的存在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三是可以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口语化,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对于“我”的作用还可以从情节、主题等方面思考。“每次我听到老板讲这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个姓刘的小伙子,他离开公司后,会去哪里?会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和美丽陷阱的世界里,他还会坚持他的人生原则吗?他还会和刚出大学校园时一样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吗?”“我”的这些思考也会带动读者思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因为下文就讲到了姓刘的小伙子。也暗示了坚持公平正义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小说主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作品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当然本题教开放,属于启示类,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都可。从主人公刘姓小伙敢于坚持正义,认为老板应该支付被辞退的姑娘实习工资,并说“我学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以及后来当上法官,拒收老板红包,秉公办理案件,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人生压力,都要不忘初心,坚持理想,坚持人生原则,做到是非分明。对于文中提到的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文中的姑娘坚持自己的权利,向老板索要,后来也是刘姓小伙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她拿到工资。这也启示我们遇到困难或纠纷,要善于运用于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原来,公司试用期合同上有一个条款,新招聘进来的员工,有两个星期的无薪试用期,如果在这两个星期内的表现没有令老板满意,随时都可以辞退,公司不用支付一分钱薪水。”、“老板因为窃取同行公司的商业机密”“老板果然输了这场官司,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此后,我们也再没有听到老板洋洋自得地讲起这个老套的故事。”老板的行为和遭遇也告诫我们:巧取豪夺只能给人带来暂时的利益,诚实守信才是永久的、最宝贵的财富。联系整篇小说以及生活实际,只有每个人都努力维护公平和正义,整个社会才能充满和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 ‎ 《明史·卷一六一》‎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B.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 24 -‎ C.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D.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明清时六部主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B. 秩,专指古代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可随着功过评定而变动。‎ C. 郎中,本为帝王侍从官通称。明清六部所设各司的长官称郎中,副官为员外郎。‎ D.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也可以指“天子私使”。中,指宫禁之内。‎ ‎12. 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死于任上时,苏州吏民相聚哭悼,并为他建祠堂表达哀思和敬意。‎ B. 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C. 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 苏州、松江曾经赋役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政策,况钟都一律协助办成。‎ ‎1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 ‎【答案】10. D 11. B 12. D ‎ ‎13. (1)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2)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起复留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欲籍是报公耳”(这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是一个整体,在它前后断开,排除A项、C项;“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 24 -‎ ‎(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B项“秩,专指古代官员俸禄。”错误,秩,有好几个意思。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再引申义:次序。本文“秩满”,指官员任期已满。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D项“凡是周忱所推行的政策,况钟都一律协助办成。”错误,原文是说推行的善政一律协助办成。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以吏事”,以属吏(的身份)侍奉,可以译为:做……的属吏;“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荐授”后面省略了宾语,推荐授予(他);“迁”,升迁。(2)“丁母忧”,遭母丧;“诣阙”,前往朝廷;“乞”,请求。“诏”,下诏。“起复”,重新任用(戴孝)留任。‎ ‎[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 24 -‎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黜,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 清军御史李立在匈补军户时为政暴虐,府同知张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动辄用酷刑压制平民改配军籍。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苏州府属县拖欠的赋税共四年未收齐,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请求适当改为征钞,被户部部议时否决,但从此后颇有所蠲免和减征。况钟又曾上言:“近来奉诏召募百姓租种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征,没有人种的田地则免除赋税额。昆山等县百姓因为死亡、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减去赋税。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没的,赋税额却依然存在,应当都按照诏书的规定办理。臣所管辖的七县,税粮税轻重不均。…… 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宣宗都予以批准。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敛迹不敢再放肆。虽然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这是想借此报答您。”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 24 -‎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皇上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 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况钟死后李从智、朱胜相继为苏州知府,也都是奉敕书行事,但是敕书中信用倚靠的程度都赶不上况钟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 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 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 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15. 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错,结尾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故答案为C。‎ - 24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手法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首先明确诗歌鉴赏常见手法,注意修辞为最小手法。然后仔细阅读诗歌,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对照,分析判断。答题步骤通常为:明确手法术语,分析在诗句中如何运用的,最后紧扣感情或效果来答。本题问“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主要考虑抒情手法。根据“落花”“微雨”可知有借景抒情,然后具体分析景色是什么,注意这两个词都不只是写景,而是有深层含义,比如“落花”,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微雨”,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人独立”“燕双飞”又形成反衬,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最后总结作者感情,要答出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什么感情。‎ ‎【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故木受绳则直 (4). 金就砺则利 (5). 水何澹澹 (6). 山岛竦峙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砺、澹、竦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 24 -‎ 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D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 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故选B。‎ ‎【19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前文“我国各地兴起了”,可见是刚刚兴起,用“方兴未艾”;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褒贬误用。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这两个词强调“来”,文意应该强调“去”,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第二空,“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强调“向往”,用心驰神往。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语境“正 地走向世界”,强调的不是“过去”,也不是“镇静”,应该是“自信”,所以用“信心百倍”。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不用“沧海桑田”,其余两个均可。故选D。‎ ‎20.下面是一封推荐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推荐函 XX大学招生处:‎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叶寒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很好,综合素质优良;热爱文学,爱好写作,一直荣任我校雏鹰文学社社长,曾在全国第十三届“叶圣陶”杯作文决赛中得了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看好。 ‎ XX中学 ‎ ‎2019年X月X日 ‎【答案】①“很好”改为“优秀”;② “荣任”改为“担任”;③“得了”改为“荣获”或“获得”④“大作”改为“作品”⑤“看好”改为“垂青”或“垂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很好”,太笼统,而且口语化,结合“推荐信”分析,改为“优秀”;“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此处用于“学生”,改为“担任”;“得了”,口语化,改为“荣获”;“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改为“作品”;“看好”,观看得好,口语化,改为“垂青”。‎ - 24 -‎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下面是某校开展“诗词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示例:诗词比赛拟于4月2日至8日举行。学生会以海报、会议和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团委负责组织比赛。赛程分为初赛、复活赛和决赛三阶段,初赛前三名和复活赛第一名进入决赛。最后由团委和学生会联合组织颁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来写一段话;二要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要求。本题的陈述对象是“诗歌比赛”,由学生会和团委分别负责。学生会负责宣传,宣传又分为三种形式。团委负责组织比赛,赛程又有三个阶段,初赛前三名和复活赛第一名进入决赛,最后由团委和学生会联合组织颁奖。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即可。‎ - 24 -‎ ‎【点睛】解答本题时,首先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其次,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要尽量把它们体现在答案中。即要准确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图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结构图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箭头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然后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追逐阳光是向日葵的目标,所以她总是自豪的面向太阳;冲破黑暗是种子的目标,所以它最终置身于光明的怀抱;满载金黄的沉甸是麦苗的目标,所以他终在秋日里含笑……他们因为拥有目标而走向成功,他们的成功向我们展示着一个道理――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目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并不受现实的束缚,并不是说因为现实不好,目标便无望了。目标是属于现在而存在于未来的,它指明现实向未来迈进的方向,有了好的目标,就等于有了好的方向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大家所熟知的陈涉,那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多么豪放而远大的目标呀。正是因为有了“鸿鹄”之志,才会有后来的大泽乡起义,才会使陈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这向我们证明着,目标是迈向成功人生的方向。‎ 又如,我国的伟大周恩来,在其幼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才会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是目标,让他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最终成为受人爱戴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有了目标便有了成功。毕竟目标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动力。空有目标而不赴诸行动,那目标便毫无价值。许多人不正是如此吗?他们大谈自己的目标如何如何,却从不站在现实的角度向目标迈进,他们的目标是虚幻的,是空想,因为他们从不用奋斗与拼搏去实现目标。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枉自空闲到白发,增添几几声叹息罢了。‎ - 24 -‎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不停地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孰不知,目标是迈向成功的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奋斗则是迈向成功的保障,是迈向成功的第二步、第三步……只有拥有奋斗、拼搏作为保障的目标,才是真正象征着成功人生的目标。‎ 没有了目标,人生会如没有帆的船在生活的海洋中漂荡,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正如向日葵、种子、麦苗一样,他们因为有了目标,才会有迈向成功的方向和动力,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一是惠特曼的,“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在所处领域内不断追求,穷尽自己的一切可能。侧重于眼界与胸怀。“做一个世界的水手”,“世界”强调一个人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要能够突破本位的局限,从更高处放眼世界。具有了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才可能奔赴世界各地不同的码头,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精彩,取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材料二,塞涅卡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格言是通过比喻表意。“风”之于“码头”,即如资源之于目标。直白地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切资源都不能有助于他的发展。侧重于目标。不管是近期还是远期,人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很难在人生的航程中顺利前行。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侧重于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题干要求“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 - 24 -‎ 字的文章”,能够针对这三则材料中的任何两则,写出了由此而产生联想、思考和看法,都是符合写作内容的。参考立意:如果选取材料一、二分析立意,第二则格言是从利用资源的角度在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这样,两则格言虽然在“要立志”的大方向上相同,但一者志于多,一者志于一,立意正相反。写作时,可将两种观点作辩证的分析,察其殊途,明其同归,也可以执其一端,一破一立,以破为立。也可以认为,第二则格言是从实践层面在谈如何实现目标。如生活中需要目标;做一个有胸襟的人等。如果选取材料一、三分析立意,眼光与坚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等。如果选取材料二、三分析立意,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追梦人;理想与坚持等。结构示例:可以结合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引出论点“目标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然后分别分析论述目标的重要性,如有了目标才能为自己定位好;有了目标,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目标可能会变成现实;有了目标,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等。最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期望或做法。如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奋斗,成就完美的人生。‎ ‎【素材】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每天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淘汰自己 ,学会在什么 样的角度说不一样的话,要做到实践,思考,在实践,在思考。‎ 成功,一个美妙而漫长的旅途,这个旅途,我们的行囊中,必然需要许多许多的东西,但是,除了这些行囊中的东西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那就是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