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和余弦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正弦和余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地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正弦、余弦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将研究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弦和余弦.‎ ‎(二)整体感知 通过与“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以下要研究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正弦、余弦的概念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 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6-3:‎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ABC中,∠C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3‎ 若把∠A的对边BC记作a,邻边AC记作b,斜边AB记作c,则 引导学生思考:当∠A为锐角时,sinA、cosA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0<sinA<1,0<cosA<1(∠A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例1  求出图6-4所示的Rt△ABC中的sinA、sinB和cosA、cosB的值.‎ 学生练习.‎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sin45°、sin60°和cos30°、cos45°、cos60°.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练习:‎ ‎(1)sin45°+cos45;                 (2)sin30°·cos60°;‎ 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猜测一下,sin20°大概在什么范围内,cos50°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为查正余弦表作准备.‎ ‎(四)总结、扩展 首先请学生作小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任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 ‎0<sinA<1,                             0<cosA<1(∠A为锐角).‎ 还发现Rt△ABC的两锐角∠A、∠B,sinA=cosB,cosA=sinB.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四、布置作业 教材 预习下一课内容.‎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