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2话题2救亡图存下的觉醒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2话题2救亡图存下的觉醒学案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学术思想的传入。‎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 一、西学东渐——“雾里看花”‎ ‎1.早期西学传入中国 ‎(1)中西文化的交流:自16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新的一幕。‎ ‎(2)早期西学的传入:西方传教士从西方带来了圣母像、地图、星盘和棱镜片等物品,翻译西方书籍,引介西方的宗教、科技和学术思想。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钻研中国书籍,遵行中国礼仪,尽力迎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他编著《乾坤体义》,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著作。‎ ‎(3)早期西学的影响:传教士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对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有较大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新思潮的萌发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2)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二、中体西用——“移花接木”‎ ‎1.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 ‎2.体用之争 ‎(1)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 ‎(2)争论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从制度到思想——“学习仿效”‎ ‎1.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学“制度”‎ ‎(1)内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主张: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方案;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方案。‎ ‎(3)特点:不仅要学西方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发展到“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思想文化”‎ ‎(1)内容:民主制度、理念;科学思想、精神、世界观、方法论等。‎ ‎(2)代表及其主张: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提倡民主、科学等。‎ ‎(3)特点: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深入到“精神”层面。‎ 四、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争论 观念之争(是否学)‎ 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洋务派主张 内容之争(学什么)‎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政体之争(学哪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 模式之争(向谁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 五、向西方学习的影响 学术上 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思想上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落后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政治上 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以及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上 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 经济上 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成形 生活上 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 ‎1.(2019·怀化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D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他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历史选择他们为代言人,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 ‎2.(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B [根据题干中“个人主义”在传入初期被诟病到后来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得到接受和欢迎,不是泛滥,故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名为民主实为专制,排除D项。]‎ ‎3.(2019·安庆二模)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D [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反对君主制,故D项正确。]‎ 悟新关注点——激活思维 ‎ 西学东渐使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史学新论]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角度并取得了进步。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19世纪中后期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命题思考]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传统思想文化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冲击。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步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这有利于弘扬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为启蒙思想传播提供了条件。‎ ‎1.(权威预测)有学者指出:一个自视为“天朝上国”,拥有众多藩属国的泱泱大国,在遇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后,被迫放弃天朝尊严,俯首于西方现代化的大潮之中,这既是中国的进步,又是中国融入世界无法回避的选择。这种“选择”(  )‎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开启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促使清政府逐步实行民主改革 A [材料体现了晚清政府在遭受列强侵略后,对外关系被动地由传统藩贡体制向近代外交的转型,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这种“选择”没有促使清政府逐步实行民主改革,更不是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的原因,故C、D两项错误。]‎ ‎ 洋务运动“移花接木”“中体西用”‎ ‎[史学新论] 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19世纪70和80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命题思考] 作者指出了“中体西用”出现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这种思想的重要心理意义,就是便于中国实行近代化的同时,而不至于丧失文化特性,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西方的矛盾心理。这种观点可以说客观评价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2.(权威预测)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侵略和西学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变化,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既有外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因素,也有内部中国社会变化和逐步转型的因素,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D项错误。]‎ ‎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史学新论]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 ‎[命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将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近代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3.(权威预测)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 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B [根据材料“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故排除C项;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故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