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基础过关——地理科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基础过关——地理科学

一、地球与宇宙 1. 地球公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 的运动,公转的方向是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 2. 月相周期变化的原因是 、 和 三者的 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3. 天图方位的定向法是 ‎ 4.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朔)、娥眉月、 、凸月、满月( )、凸月、 、娥眉月、新月,其变化周期是 天。其记忆口诀是“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你对它的理解是: ‎ ‎ 。‎ 5. 连连看(把下列有关的事实用线连接起来):‎ 传统节日 农历 月相 ‎① 春节 ① 正月十五 ①新月 ‎② 端午节 ② 正月初一 ②接近上弦月 ‎③ 元宵节 ③ 五月初五 ③满月 6. ‎ 历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历法。它是根据 周期制定出来的,通常 日为一年,同时,每 年中设立 个 日的闰年,以便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公元年中能被 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世纪年中能被 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 7. ‎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 日。它是以 划分的,节气来临的日期在阳历中每年都是固定的。如 在3月21日,夏至在 月 日, 在9月22日或23日,冬至在 月 日。‎ 8. ‎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质量的99.86%。‎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71.3%。‎ 9. 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 、 和 三层。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 ,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它的活动周期约为 年。‎ 10.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卫星最多的是 ,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小行星带位于 与 之间 11. 科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了星系的运动特点:(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 。‎ 12. 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大约 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 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 中。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 ,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13.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一种学说是 最终建立的。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太阳是不动的,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转的学说是 最终建 立的。‎ 二、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绕自转轴 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 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 旋转。‎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 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 ‎(3)地球自转的意义:①地球有 现象,②不同地方的 不同 ‎2.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绕 自 向 转动,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日。‎ ‎(2)地球自转的意义:① ,② ,‎ ③ 。‎ 请补全下图 ‎3.地球仪 ‎(1)经线也称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 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指示 方向。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 ,任意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 又叫0°经线,国际上采用通过英国 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2)纬线:也叫“ ”,地球仪上与 平行的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与经线垂直。每一条纬线就是一个圆圈,长度不等,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 也叫0°纬线,赤道与南北两极等距。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北纬90°就是 ,南纬90°就是 。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经纬网,这样就可以确定地面上任一地点的位置。‎ ‎(3)南北半球的划分:在南极和赤道之间的半个地球叫 ,在北极和赤道之间的半个地球叫 。0°~30°之为 , 之为中纬度, 之为高纬度。‎ ‎(4)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为 和 。西经20°以东的半个地球为 ,西经20°以西的半个地球为 。‎ ‎4.地图的三要素: 、 、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描述的内容比较 。 ‎ 比例尺 = 地图上线段长度/地面上相应距离的水平长度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300000表示 ;‎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例如它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 。把它换成数字比例尺,那就是 。‎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5.地图方向表示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 三、地表形态和地壳运动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 、 和 3 个部分。 ‎ ‎2.火山 ‎ ‎ ①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 ‎ ②火山组成: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 ‎ ‎ ③火山喷发物:主要由固态喷发物、液态喷发物和气态喷发物组成。‎ ‎ ④火山分类: 、 和 。‎ ‎3.地震 ‎①地震:地壳岩石在地球 下,如同竹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结构: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③地震分布:主要在 地区和 一带。‎ ‎④地震预防:发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4.板块学说 ‎(1)德国科学家 创立了“大陆漂移说”,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 ——“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 、 、 、 、 、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3)板块的 和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5.地形 ‎ ‎(1)主要的地形按照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2)等高线地形图 ‎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地形的变化 ‎ ‎ ①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 ‎ ②内部力量:使地表的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表现形式: 、 等。 ‎ ‎ ③外部力量:使地表趋于 ,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 表现形式: 、 、 、 等。 ‎ 四、土壤与水体 1. 土壤的结构 ‎⑴土壤的组成:生物: 、 、 。 ‎ 非生命物质:固体: (最多)、有机物(腐殖质)液体: ‎ ‎ 气体: ‎ ‎⑵土壤的形成:‎ 岩石经过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替、生物等作用下,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矿物质颗粒、水、空气的土壤。‎ ‎⑶土壤主要是由 构成的,因此, 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里,其中可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的是        ,能为植物的根呼吸提供氧气的是        ,能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其中主要的固态物质是       和        ,最主要的是        ,占固体物质的95%左右。 ‎ 3.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____________土壤,因为这种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土壤污染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的大量排放(排放有毒有害物质)② _______________的大量使用(破坏土壤结构和污染土壤)③垃圾的随意丢弃—________污染(塑料、橡胶不分解,破坏土壤结构)‎ 5. 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把地球上的水分为: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主要指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 6.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将其中的序号表示的环节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7. 淡水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 淡水短缺原因 ‎ 解决措施 ‎ 淡水短缺原因 ‎ 解决措施 ‎ 自 然 原 因 ‎ 储量有限 ‎ 人 为 原 因 用水量大大增加 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 水污染严重 ‎ 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 普遍浪费水 五、天气与气候 ‎1.大气层 ‎(1)大气层的重要性(与月球对照): (陨石、温度)、 、 。‎ ‎(2)大气的分层: 主要依据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高度(千米) ‎ 温度分布特点 ‎ 对流层 ‎ ‎0~17 ‎ 平流层 ‎ ‎17~55 ‎ 中间层 ‎ ‎55~85 ‎ 暖层 ‎ ‎85~500 ‎ 外层 ‎ ‎500~ ‎ ‎⑶对流层 ‎①大气的底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②特点:有强烈的 运动,使对流层的 复杂多变,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 ‎③规律:底部受热处气流 ,两侧温度低的气体 。 ‎ ‎2.天气和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的组成要素: 、 、 、 、 等。‎ ‎ (2) 气温——空气的温度。测量工具:普通温度计和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3)风形成原因: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的高低差异。风的基本要素: 和 、。‎ ‎(4)湿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一般用 表示(百分数)。‎ ‎ 观测湿度用湿度计,常用的是 ,由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干湿差大,则相对湿度小,气温高,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多。‎ ‎(5)降水 ‎ 降水形成过程:空气上升→ → →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式:包括 (最常见), , 等。‎ ‎ 降水量: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用 作单位。‎ ‎4.天气图 ‎ (1)天气图是表示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 (2)四个天气系统:‎ ‎ ①高压: ; ② :阴雨天气;‎ ‎ ③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带来 , 和 ;‎ ‎ ④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带来 天气、气温 。‎ ‎ (3)用途:分析当日天气状况,分析未来天气变化即天气预报。‎ ‎5.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 (1)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 和 。‎ ‎ (2)影响气候的因素:① (基本因素);② (海陆的比 热差异);③ 。‎ ‎ (3)季风 ‎ ①主要成因: 差异形成。‎ ‎ ②冬季风(西北风): 、 。‎ ‎ ③夏季风(东南风): 、 。‎ ‎6.中国的气候 ‎ (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 ,南北温差 ;夏季全国 ,南北温差 。‎ ‎ (2)降水:从 向 方向逐渐 。‎ 六、环境与资源 ‎1.环境问题的表现:‎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沙漠化迅速扩展 ③草原退化加剧 ④森林资源锐减 ⑤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 ‎ ⑥地下水位下降 ⑦水体污染加重 ⑧大气污染严重 ⑨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 ⑩土壤污染严重 ‎2. 大气污染与防治(酸雨、汽车尾气、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⑴酸雨:pH低于5.6的雨、雪、冰雹等降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氮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危害:酸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酸雨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⑵汽车尾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 危害:CO极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氮的氧化物刺激和腐蚀呼吸道。‎ ‎⑶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 危害: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 ‎3.水体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⑴污染物的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田排水等。‎ 危害:使水体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 ‎⑵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流缓慢和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中,由于接纳大量的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最终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水体污染现象。 ‎ 危害: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变黑发臭。‎ ‎⑶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多的N、P元素等。‎ 危害:工业废水会造成化学毒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富含N、P元素)污染,热污染,病原体污染等。‎ ‎⑷生活废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泄的洗涤水,氮、磷含量高,含有多种微生物。‎ 危害: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