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试卷说明:(1)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2 (2)试卷分两部分,其中客观题为60分;主观题为40分,填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 一、单选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史书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种局面最早出现应该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 ③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④自耕农要承担国家的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风靡全国。关于我国陶瓷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 B、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C、隋唐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 D、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4、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5、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6、从下列四个企业中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标准不一样的应是( )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开平煤矿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7、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9、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10.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 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1. 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④利用政策调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13、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 A 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 B 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14 .下面建设成就不属于“一五”期间建设的是( ) 15.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 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6、新中国从1956年正式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曲曲折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 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 “大跃进”运动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潮。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开放形势的是( ) A.开放闽南三角区 B.出现经济技术开发区 C.出现高新科技园区和保税区 D.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出现 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 ①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不正确 D.①②都正确 19.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区域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 1997年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金融市场 B.泰国“泡沫经济”的破灭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 21. 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 ①欧洲联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 23.2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包括 ①我国GDP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一 ②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③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5、从20世纪八九十年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相继成立,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集团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6.根据你对亚太经合组织的了解,你认为“APEC方式”的基本原则应是 ①互相尊重和平等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原则 ④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 C.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了原来国家间的对峙状态 D.精细的国际分工的跨国公司的增加 28、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迅速波及东南亚地区,香港、日本等,直至影响世界。这说明( ) A.经济的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B.世界经济已联成一个整体 C.发达国家也无力抵抗危机 D.各国面临相同的挑战 29.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回答24—25题。 30.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加入的是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 重新焕发生机”?(2分)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万 41.9 2007年 246619 5.9 1.72亿 39.7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32.(11分)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1分)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二 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2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分)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33.(17分)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现在欧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国际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欧洲一体化进程起步的原因是什么?(4分)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在欧共体成立后,为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采取了哪三项重大举措?(3分) (3)世纪交替之际欧洲一体化有了“新发展”,“新发展”是指什么?其性质如何?在何种条件下取得了发展? (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一体化作用的评价。(5分)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D C A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C B A D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A C A A B D C 二、主观题答案 31、(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分) 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 (2)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 32.(1)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2分) (2)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2分) (3)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完善社会福利制度。(4分) (4)启示: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实事求是,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开拓创新。(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分) 33.(1)原因:历史渊源: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现实需要:寻求经济联合,抬高地位,促进地区以及本国经济的发展; 战争反省:战争与冲突,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 欧洲政治任务的努力:法国德国两个宿敌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自然地理特点:地点相互比邻(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 标志: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2分) (2)举措:关税同盟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基本实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3分) (3)“新发展”是指欧盟的成立(1分) 性质: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1分) 条件: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缩小了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为实现欧洲经济政治在更高程度上联合奠定了基础。(1分) (4)评价: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1分) 在欧洲各国之间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改变了世界格局;(1分) 大大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1分) 但它的发展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