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件(72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件(72张)全国通用

[ 高考导航 ] 考点内容 要求 高考命题实况 常考 题型 关联 考点 2014 2015 2016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卷 Ⅱ : T 23 卷 Ⅰ : T 20 卷 Ⅰ : T 19 卷 Ⅱ : T 14 卷 Ⅲ : T 17         选择题 实验题 ① 牛顿运动定律 ② 功和功率 ③ 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可能考计算题)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Ⅰ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共点力的平衡 Ⅱ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基础课 1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知识点一、重力 1 . 产生 :由于 ______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 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成 ______ ,即 G = _____ 。可用 ______ ______ 测量重力。 3 . 方向 :总是 ____________ 的。 4 . 重心 :其位置与物体的 ______ 分布和 ______ 有关。 5 . 重心位置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 _________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 _______ 确定。 地球 正比 mg 弹簧测 力计 竖直向下 质量 形状 几何中心 悬挂法 知识点二、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1 . 形变 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 2 . 弹性 ( 1 )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 后 能够 _________ 的形变。 ( 2 )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 _______ ,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恢复原 状 形状 3 . 弹力 ( 1 )定义: 物体发生形变时 ,由于要 _________ , 会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 2 )产生条件:物体相互 ______ 且发生 __________ 。 ( 3 )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 _______ 。 恢复原状 接触 弹性形变 相反 4 . 胡克定律 ( 1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如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 _____ 。 ( 2 )表达式: F = _____ 。 ① k 是弹 性体 的 ___________ ,单位为 N/m ; k 的大小由弹 性体 ___________ 决定。 ② x 是 _________ ,但不是弹 性体 形变以后的长度。 劲度系数 自身性质 形变量 kx 正比 知识点三、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1 .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对比 名称 项目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 两 _________ 的 物体间的摩擦力 两 ___________ 的 物体间的摩擦力 产生 条件 ① 接触面 ______ ② 接触处 有 ______ ③ 两物体间 有 __________ ________ ① 接触面 ______ ② 接触处 有 ______ ③ 两物体间 有 ________ 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 粗糙 压力 相对运动 趋势 粗糙 压力 相对运动 大小 ( 1 )静摩擦力为被动力,与正压力无关, 满足 _____________ ( 2 )最大 静摩擦力 f max 大小与正压力 大小 ______ f = μN 方向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 方向 ______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 方向 ______ 作用 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 的 ___________ _______ 总是阻碍物体间 的 __________ 0 < f ≤ f max 有关 相反 相反 相对运动 趋势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粗糙程度 [ 思考判断 ] ( 1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 ( 2 )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 3 )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 4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 ( 5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  ) ( 6 ) F = kx 中 “ x ” 表示弹簧的长度。(  ) ( 7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 8 )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反之有弹力作用时,也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 ( 9 )接触处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 ( 10 )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增大。(  ) 答案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 . 弹力有无的判断 “ 三法 ” ( 1 )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 2 )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 3 )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 ` 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 . 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 1 )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 2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 . 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 1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 3 )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1 . [ 弹力有无的判断 ] 在下列各图中, a 、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接触面均光滑, a 、 b 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答案  B 2 . [ 弹力方向的判断 ] (多选) 如图 1 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θ ,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 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 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 1 A .小车静止时, F = mg sin θ ,方向沿杆向上 B .小车静止时, F = mg cos θ ,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 .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 F = mg ,方向竖直向上 D .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 F > mg ,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解析  小球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 F 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二力必等大反向,有 F = mg ,方向竖直向上。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有向右的恒定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mg 和 F 的合力应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F > mg ,方向可能沿杆向上,选项 C 、 D 正确。 答案  CD 3 . [ 弹簧弹力的大小 ] (多选) 如图 2 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 m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在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则(  ) 图 2 答案  BD 1 . 轻杆与轻绳弹力的区别 轻绳和有固定转轴轻杆的相同点是弹力的方向是沿绳和沿杆的,但轻绳只能提供拉力,轻杆既可以提供拉力也可以提供支持力。因此可用轻绳替代的杆为拉力,不可用轻绳替代的杆为支持力。 2 . 易错提醒 ( 1 )易错误地将跨过光滑滑轮、杆、挂钩的同一段绳当两段绳处理,认为张力不同;易错误地将跨过不光滑滑轮、杆、挂钩的绳子当成同一段绳子处理,认为张力处处相等。 ( 2 )易错误地认为任何情况下杆的弹力一定沿杆。 方法技巧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1 . 对摩擦力的理解 ( 1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2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 3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以使物体加速。 ( 4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2 . 明晰 “ 三个方向 ” 名称 释义 运动方向 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相对运 动方向 指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另一个物体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相对运动 趋势方向 由两物体间静摩擦力的存在导致,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 1 . [ 对摩擦力的理解 ] (多选)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B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 C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D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 解析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无关。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摩擦力是动力,方向相反时为阻力,故选项 C 、 D 正确。 答案  CD 2 . [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 (多选) 如图 3 所示,水平地面上的 L 形木板 M 上放着小木块 m , M 与 m 间有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 A . M 对 m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 M 对 m 无摩擦力作用 C .地面对 M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 .地面对 M 无摩擦力作用 解析  对 m 受力分析, m 受到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左的弹力及 M 对 m 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知, M 对 m 的摩擦力向右。故 A 正确, B 错误;对整体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若地面对 M 有摩擦力,则整体不能平衡,故地面对 M 无摩擦力作用。故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AD 3 . [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 如图 4 所示, A 为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 v 1 向右运动,物块 B 在木板 A 的上面以速度 v 2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B 间不光滑)(  ) 图 4 A .若是 v 1 = v 2 , A 、 B 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 .若是 v 1 > v 2 , A 受到了 B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若是 v 1 < v 2 , B 受到了 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 .若是 v 1 > v 2 , B 受到了 A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  当 v 1 = v 2 时, A 、 B 之间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肯定没有滑动摩擦力;当 v 1 > v 2 时,以 B 为参考系, A 向右运动,它受到 B 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 则受到 A 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当 v 1 < v 2 时,以 A 为参考系, B 向右运动, B 受到 A 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A 受到 B 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  A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 1 )假设法 ( 2 )状态法 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 3 )牛顿第三定律法 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 “ 力的相互性 ” 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方法技巧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计算摩擦力大小的 “ 四点 ” 注意 ( 1 )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 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μN 计算,而静摩擦力没有公式可用,只能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计算。这是因为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大小随状态而变,介于 0 ~ f max 之间。 ( 3 ) “ f = μN ” 中 N 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 4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 【典例】  如图 5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块在质量为 M 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1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2 ,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图 5 A . μ 2 mg   μ 1 Mg B . μ 2 mg   μ 2 mg C . μ 2 mg   μ 1 ( m + M ) g D . μ 2 mg   μ 1 Mg + μ 2 mg 解析  因为木板一直静止,单独隔离木板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木板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与木块对它的滑动摩擦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 mg ,故 f = μ 2 N = μ 2 mg , B 对。 答案  B 摩擦力大小计算的思维流程 方法技巧 1 . [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 如图 6 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P ,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 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 m = 4 kg 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 θ = 60° ,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 3 ,三个物块重均为 50 N ,作用在物块 2 的水平力 F = 20 N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取 g = 10 m/s 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 6 A . 1 和 2 之间的摩擦力是 20 N B . 2 和 3 之间的摩擦力是 20 N C . 3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20 N D .物块 3 受 6 个力作用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绳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沿圆弧面切线方向的分力,由几何关系可知绳的拉力等于 20 N 。将三个物块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整体受到拉力 F 和绳的拉力的作用,由于 F 等于绳的拉力,故整体受力平衡,与桌面间没有摩擦力,故物块 3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0 , C 错误;由于物块 1 、 2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物块 1 和 2 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A 错误;隔离物块 3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知物块 2 和 3 之间摩擦力的大小是 20 N , B 正确;物块 3 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物块 2 的压力、物块 2 的摩擦力、绳的拉力 5 个力作用, D 错误。 答案  B 2 . [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 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 A 和木块 B 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如图 7 甲、乙两种装置。 ( 1 )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 A 是否都要做匀速运动? ( 2 )若木块 A 做匀速运动,甲图中 A 、 B 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 F a 的大小; ( 3 )若 A 、 B 的重力分别为 100 N 和 150 N ,甲图中当物体 A 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60 N ,拉力 F a = 110 N ,求 A 、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图 7 解析  ( 1 )题图甲装置中只要 A 相对 B 滑动即可,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 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题图乙装置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A 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 ( 2 )题图甲中 A 受到 B 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而使 A 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应是这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和等于拉力 F a 的大小。 ( 3 ) N = G B = 150 N , B 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为 f = 60 N ,则由 f = μN 可求得 μ = 0.4 。(注:滑动摩擦力与 F a 的大小无关,这种实验方案显然优于题图乙装置的方案) 答案  ( 1 )见解析 ( 2 )不等于 ( 3 ) 0.4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1 . “ 静 — 静 ” 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 2 . “ 静 — 动 ” 突变或 “ 动—静 ” 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 “ 突变 ” 成滑动摩擦力。 3 . “ 动 — 动 ” 突变 某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滑动的过程中,若突然相对运动方向变了,则滑动摩擦力方向发生 “ 突变 ” 。 【典例】  如图 8 所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 ,从 t = 0 开始以初速度 v 0 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 F = 1 N 的作用, g 取 10 m/s 2 ,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图 8 解析  物体在力 F 和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 1 = μmg = 2 N ,物体的速度为零后,物体在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f 2 = F = 1 N ,故只有图 A 正确。 答案  A 分析摩擦力突变问题的三点注意 ( 1 )题目中出现 “ 最大 ” 、 “ 最小 ” 和 “ 刚好 ” 等关键词时,一般隐藏着临界问题。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含上述常见的 “ 临界术语 ” ,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方法技巧 ( 2 )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取决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存在静摩擦的连接系统,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 3 )研究传送带问题时,物体和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的时刻往往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运动性质的分界点。 1 . [ “ 静 — 静 ” 突变 ]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 F 1 、 F 2 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9 所示,其中 F 1 = 10 N , F 2 = 2 N ,若撤去 F 1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图 9 A . 10 N ,方向向左 B . 6 N ,方向向右 C . 2 N ,方向向右 D . 0 解析  当物体受 F 1 、 F 2 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8 N ,方向向左。可知最大静摩擦力 f max ≥ 8 N 。当撤去力 F 1 后, F 2 = 2 N < f max ,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突变,且与作用在物体上的 F 2 等大反向。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2 . [ “ 静 — 动 ” 突变 ] 如图 10 所示,完全相同的 A 、 B 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 0.2 ,每个物体重 G = 10 N ,设物体 A 、 B 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f max = 2.5 N ,若对 A 施加一个向右的由 0 均匀增大到 6 N 的水平推力 F ,有四位同学将 A 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随水平推力 F 的变化情况在图中表示出来。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图 10 解析  推力 F 由 0 均匀增大到 2.5 N , A 、 B 均未动,而 f A 由 0 均匀增大到 2.5 N 。推力 F 由 2.5 N 增大到 5 N , f A = 2.5 N 。推力 F 由 5 N 增大到 6 N , A 处于运动状态, f A = μG = 2 N , D 正确。 答案  D 3 . [ “ 动 — 动 ” 突变 ] 如图 11 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 37° ( sin 37° = 0.6 , cos 37° = 0.8 )。质量为 1 kg 的滑块以初速度 v 0 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8 ),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 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取初速度 v 0 的方向为正方向, g = 10 m/s 2 )(  ) 图 11 解析  滑块上升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 f = μN 和 N = mg cos θ 联立得 f = 6.4 N ,方向为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 mg sin θ < μmg cos θ ,滑块不动,滑块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 f = mg sin θ ,代入可得 f = 6 N ,方向为沿斜面向上,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三类关系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共线。 图 12 A .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B .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传送的速度无关 D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物体随皮带运输机上升的动力 解析  物体随皮带运输机一起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具有相对于皮带下滑的趋势,受到沿皮带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是使物体向上运动的动力,其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沿皮带向下的分力,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无关,故 A 、 C 、 D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CD 图 13 答案  BD 图 14 解析  滑块 A 、 B 一起冲上光滑斜面,以 A 、 B 为整体研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 a = g sin θ ,整体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 B 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B 受到合力沿斜面向下,则 B 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以及重力和支持力,故 A 正确, B 、 C 、 D 错误。 答案  A 1 . ( 2016· 江苏单科, 1 )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 8 cm ,在 4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 2 cm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 40 m/N B . 40 N/m C . 200 m/N D . 200 N/m 答案  D 2 . ( 2016· 海南单科, 2 ) 如图 15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 P ,两长方体物块 a 和 b 叠放在 P 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 a 与 b 、 b 与 P 、 P 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 f 1 、 f 2 和 f 3 表示。则(  ) 图 15 A . f 1 = 0 , f 2 ≠ 0 , f 3 ≠ 0 B . f 1 ≠ 0 , f 2 = 0 , f 3 = 0 C . f 1 ≠ 0 , f 2 ≠ 0 , f 3 = 0 D . f 1 ≠ 0 , f 2 ≠ 0 , f 3 ≠ 0 解析  对 a 、 b 、 P 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相对地面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 f 3 = 0 ;将 a 和 b 看成一个整体, ab 整体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故 b 与 P 之间有摩擦力,即 f 2 ≠ 0 ;对 a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由于 a 处于静止状态,故 a 相对于 b 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 a 和 b 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即 f 1 ≠ 0 ,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3. ( 2014· 广东理综, 14 ) 如图 16 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 P 在支撑点 M 、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6 A .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MN 方向 D .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解析  M 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 A 正确; N 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 MN 向上,故选项 B 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 C 、 D 错误。 答案   A 4 . ( 2017· 江南十校联考) (多选) 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不同的,例如木与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30 ,木与金属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20 。现分别用木与金属制作成多个形状一样,粗糙程度一样的长方体。选择其中两个长方体 A 与 B ,将它们叠放在木制的水平桌面上,如图 17 所示。如果 A 叠放在 B 上,用一个水平拉力作用在 B 上,当拉力大小为 F 1 时, A 、 B 两物体恰好要分开运动。如果 B 叠放在 A 上,当拉力大小为 F 2 时, A 、 B 两物体恰好要分开运动。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 17 A .如果 F 1 > F 2 ,可确定 A 的材料是木, B 的材料是金属 B .如果 F 1 < F 2 ,可确定 A 的材料是木, B 的材料是金属 C .如果 F 1 = F 2 ,可确定 A 、 B 是同种材料 D .不管 A 、 B 材料如何,一定满足 F 1 = F 2 解析  因为木与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30 ,木与金属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20 ,如果与桌子接触的是木,则抽出时更费力,选项 A 错误, B 正确;如果 F 1 = F 2 ,可确定 A 、 B 两物体为同种材料,选项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  B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