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奋斗中学2017—2018-1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等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草根阶层的灵魂,其结晶是 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B. 士是古代历史上一类特殊群体,其不以官职、财富论成败,懂进退,知取舍, 既可拜将封相,也能遨游山野,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C. 古代的“士”多指读书人,其具有鲜明的特征,即不当官,不掌权。延续至 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D. “志在天下”是士的社会属性,这决定了他们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 术”至“大道”,将自身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其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 利,尊崇气节,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做不朽之人。 B.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它饱含善良文化基因、 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富有人性和理性及高度的智慧。 C. 文章围绕“士”展开,阐释了“士”阶层的内涵及表现,阐明了“士”的本 质特征及在历史上的地位,论述了“士文化”的影响。 D. 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无可替代,士文 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雄风不衰,成为民族特有的“国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 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 C.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 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D.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 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夹克衫 王 溱 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检查发现肺上有块阴影。老婆哭了。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复检才能最后确定。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无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陈立只好如实说了。 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陈立说找谁好?科长说,当然级别越高越好。就看你的本事了。可我认识谁呀?陈立摊开两手说。远在天边近在跟前啊!科长看了看理发椅笑着说。 开口求市长吧,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 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陈立发现市长很喜欢穿那件夹克衫,除了炎热的夏天,夹克衫几乎不离身。有一次陈立给市长理完发,拿衣服时发现,衣领都有些发白了。陈立纳闷,市长怎么就不换件新夹克衫? 突然,陈立的手机响了。市长被铃声惊醒了,诧异地抬起头来望着陈立。对不起领导,我接个电话,是女儿的。陈立边说边按下键盘,秘书想上来阻挡,市长挥挥手让他退到一边。女儿的哭声传来了,陈立一下子收紧了心。陈立已经明白,女儿的哭声便是坏消息。果然,老婆的胃部又发现了阴影。 陈立的手颤抖着,声音也在颤抖,眼里的泪水在打转。 市长见陈立扣上电话,忙问,怎么回事? 陈立强忍着痛苦摇摇头说,没事,没事。继续拿起剪刀。 好了,先说你的事。市长一把扯下身上的围巾对陈立说。 真的没事。陈立的眼圈都红了。 别忍着。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毕竟是市长,有些忙帮得上。 陈立哽咽着把老婆有病的事告诉了市长。 好了,我知道了。调车送陈立去医院。市长对秘书说。 您的头发——秘书迟疑着说。 我的头发怎么了,比病人还重要?别紧张,也别惊慌。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要有信心。市长拍拍陈立的肩头安慰道。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是大圆满。陈立老婆在市里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做了肿瘤切除。女儿如愿进了那家私企。这一切都是市长关照的结果。 陈立和老婆商量,无论如何要感谢一下市长。怎么感谢也犯了难,市长缺什么?什么也不缺。陈立想起市长那件夹克衫。 市长坐在理发椅里看着陈立托着那件跟老婆跑了好几家商场买来的夹克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好啊,谢谢你们。我收下了,我喜欢夹克衫。但要付钱。这是原则。你们帮我买来就是情谊,我收了就是领情。 后来陈立发现,市长还是一直穿着那件旧夹克衫。他悄悄问秘书,秘书告诉他,你知道那件夹克衫是谁给他买的?市长的母亲。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市长一直不肯丢弃。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开头写“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设置了 悬念,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的科长,是一位细心、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但 爱莫能助,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 C.市长听陈立接电话、诉说遇到的困难,以及市长叫秘书调车送陈立去医院, 并安慰陈立,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D.小说写市长的秘书,虽寥寥几笔,但很好地展现了他的形象,一笔“想上来 阻挡”,一笔“您的头发”,写出了秘书的个性。 E.小说写“陈立托着那件……夹克衫”,“托”字很传神,用夸张的手法,表 现出他毕恭毕敬的神态和自感礼轻的心理。 5.小说中的陈立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以“夹克衫”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大地的声音 向迅 (1)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2)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3)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4)唧——唧——啾——啾—— (5)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6)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7)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8)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神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9)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10)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11)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12)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 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13)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14)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集中笔墨写虫鸣,是因为秋虫动人的唧唧声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喟, 并在平心静气聆听虫鸣的过程中获得了深沉的体悟。 B. 作者笔下秋虫的鸣叫声构成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它们高低错落,节奏分 明,既具有韵律美,又似乎蕴涵情意,触动了作者心灵。 C. 秋虫不辞辛劳夜夜长鸣,或呼朋引伴,或促膝长谈,在作者看来是为了抓紧 时间及时行乐,使短暂的生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 D. 文章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既充满感情地描摹了“我”所听到的各种 各样的秋虫声,也由此引发出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8. 围绕着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 第(11)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叔似,字象先,游太学,解褐国子录。初登对,论:“祖宗立国之初,除二税外,取民甚轻。自熙宁以来,赋日增而民困滋甚。”孝宗嘉纳,因曰:“朕在宫中如一僧。”叔似曰:“此非所望于陛下,当论功业如何。正使海内富庶如文、景,不过江左之文、景;法度修明如明、章,不过江左之明、章。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国势未张,未免牵于苟安无事之说。”上默然。迁太常博士,上自除叔似左补阙。叔似论事,遂劾首相王淮去位。 属金主殂,叔似奏:“规模果定,则乘五单于争立之机;规模不存,则恐成五胡迭起之势。”光宗受禅,时传金使入界使名未正,叔似奏:“自寿皇一正匹敌之礼,金人常有南顾之虞,使名未正而遽受之,只以重其玩侮。”翼日复奏:“谋国者畏敌太过。”上奋然开纳。 权户部侍郎。初,丞相周必大请择侍从、台谏忠直者提举太史局,盖用神宗朝司马光与王安礼故事,遂命叔似提举。两浙民有身丁钱,叔似请于朝,遂蠲之。 时韩侂胄开边,除兵部尚书、宣抚使。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叔似料敌必侵光、黄,委总领陈谦按行五关,发鄂卒守三关。金果入寇,谦驻汉阳为江左节制。 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以御史王益祥论,夺职。侂胄诛,谏官叶时再论,降两官,谪福州,以兵端之开,叔似迎合故也。久之,许自便。嘉定十四年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恭翼。叔似雅慕朱熹,穷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有稿二十卷。 (选自《宋史·薛叔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 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B.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 /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C.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 /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D.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 /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指同一朝代,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也指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 种方式。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 王的尊称。 C.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 相同。 D.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古代百姓大多穿粗布制成的衣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叔似忠于国家,金国君主死后,他分析形势,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他指 责为国谋划的人太过害怕敌人。 B.薛叔似积极进言,他进言说,现在的百姓的赋税过重;他批评皇帝有苟且偷 安之嫌;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高兴接纳。 C.薛叔似有远见,有学识。他预料金国人要入侵,并布置好防备,后来应验了; 他仰慕朱熹,且学问广博,著作丰富。 D.薛叔似的仕途有顺利,也有不顺。他被皇帝亲自授官,被丞相依照旧例封官; 他受韩侘胄的牵连而被贬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名未正而遽受之,只以重其玩侮。(5分) 译文: (2)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5分) 译文: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乐观自信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村行 王禹偁①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紧扣题目,并点明地点和时节,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情景。 B.颔联上下两句构成动静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闹,有时静穆的景象。 C.颈联诗人写所见之景,以“胭脂”和“白雪”作喻,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尾联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心情由悠然到怅然的变化。 E.全诗写景手法多样,如诗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 致入微。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 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②大学生去农村做社会调查,有助于加深对复杂国情和基层现状的理解和把握, 避免枯坐书斋之中形成的独断,防止知识人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 ③他的母亲病重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当铺老板得知他这种情况后非但不能雪中送 炭,反而落井下石,狠压典当品价格。 ④人流、资金流、物流、知识流等正在伴着虚拟“信息流”而涌向“地球村”的 每一个村落,世界范围内的电商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 ⑤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 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⑥王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天天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着急上 火,结果一病不起,只好离开岗位,久假不归。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 8月13日,新疆国道217线约900公里,铁力麦提隧道北面出口处,漫天雪 花从天飘落,满山一片雪白,八月飞雪给途中的游客带来惊喜,纷纷停下车, 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 B.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 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 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C. 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 以上。 D. 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 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19.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 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 今天,小王到我家做客,父亲也高兴地与我一同出来迎接。小王一见,问道: “这是家父?”我点点头介绍:“这是令尊。” D. 热切盼望您老屈尊枉驾,莅临研讨会现场,希望您能够不吝赐教。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去年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这一事件给人严厉的教训,今后虽然再也不会发生替跑现象了,但举办者决不能掉以轻心:不仅要注意运动员的赛前体格检查,更要注意资格审查。只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就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①虽给人严厉的教训,但未必不会再发生替跑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表达(5分) 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迅、海明威,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对象,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颂他的思想或艺术成就。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80—100(含标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 “吐痰男”跟前踢其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奋斗中学2017—2018-1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本题是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草根阶层的灵魂”错,于文无据。据原文,“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非“草根阶层”。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整体阅读选文,略知大意,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再看题目中各个选项。 2. 本题是是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B项,“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错,根据原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故选B。 3.本题是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项,“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错,逻辑关系判断失当,由原文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C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 E(B“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错,小说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另外“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也不准确,只是暗示他去找市长。E“用夸张的手法”错,没用夸张;另外“自感礼轻的心理”也错,没有表现这种心理)[来源:Zxxk.Com] 5.①有责任心,他为妻子的病、女儿的失业忧心如焚。②有感恩之心,买件夹克衫感谢市长的帮助。(每点2分) 6.①使小说结构严谨,夹克衫起线索作用。它把市长来理发室理发、陈立向市长诉说家事买夹克衫感谢市长等主要情节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2分)②推动情节发展。陈立发现夹克衫衣领有些发白,为下文买件夹克衫感谢市长埋下伏笔,再引出一直不肯丢弃它的原因。(2分)③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市长一直穿着母亲买的夹克衫,表现了市长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7. C 8. ①意识到时光在秋虫的唧唧声中流逝,“我”深悔从前粗心大意,虚掷光阴;②在倾听虫鸣声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和,为之陶醉;③“我”因促织之声“惊诧”“激动”,展开联想,赞美秋虫顽强的生命力与海阔天空的精神世界。 9. ①从实写秋虫之声联想到无数生命的生长,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意蕴;②综合运用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虫子乃至大地上一切微小生命的顽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③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既形象地诠释了“大地的声音”的内涵,又引发后文对虫子们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赞颂。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综合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D.“抓紧时间及时行乐”错。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整合要点。做这道题,首先要梳理文章中含有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句子,然后整合概括。要抓住抒情议论和下结论的句子和词语。比如“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等等。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结构安排,考查某段的作用。此题可以从内容、手法、结构三方面回答。内容上概括段意:从实写秋虫之声联想到无数生命的生长。手法分析:拟人、反复,突出强调虫子乃至大地上一切微小生命的顽强。上下文结构,因为在中间段落,自然想到承上启下,然后具体解说。 点睛:文章中段落内容的作用: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文章中结构的作用:开头:1、开篇点题; 2 、设置悬念 ;3、引起下文; 4、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中间:1、承上启下;2 、照应开头 ;3、做铺垫; 4、埋伏笔; 5、对比。结尾:1、照应题目;2、首尾呼应;3、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10.C(原文标点: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11.A(“同一朝代”错,不一定是同一朝代,也可以发生在王朝更迭之时) 12.B(“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高兴接纳”错,他批评皇帝有苟且偷安之嫌,皇帝只是沉默,态度不明) 13.(1)使节名称未定而匆忙接受他们,只能加重他们的玩弄侮辱之心。(得分点:正、遽、重,各1分,句意2分) (2)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得分点:夙、期、临,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薛叔似,字象先,在太学求学,出仕任国子录。初次上朝进见,议论:“祖宗建国初年,除了两税以外,取自民间的很少。从熙宁年以来,赋税一天天增加而百姓的困苦也更加厉害。”孝宗嘉奖采纳,于是说:“我在宫中像一个和尚。”薛叔似说:“这不是期待陛下要做的,应当看的是功业怎么样。即使国内富裕丰足像汉文帝、汉景帝时,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汉文帝、汉景帝;法度严明像明帝、章帝,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明帝、章帝,陛下登基二十多年,国家的势力还没有扩张,未免是被苟且偷安但求无事的说法牵扯住了。”皇帝沉默不语,升任太常博士,皇帝自己授任薛叔似左补阙,薛叔似议论政事,于是弹劾首相王淮,让他离职。 恰好金国君主死了,薛叔似上奏:“规划果真确定了,就趁五个单于争皇位的机会起兵,如果没有规划,就恐怕会出现五胡相继而起的情况。”光宗接受禅位,当时传呼全国使臣进入国境的使节的名称没有确定,薛叔似上奏:“自从寿皇端正了对等国家的礼节,金人常有南顾之忧,使节名称未定而匆忙接受他们,只能加重他们的玩弄侮辱之心。”第二天又上奏:“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害怕敌人太过分。”皇帝振奋接纳。 代理户部侍郎,当初,丞相周必大请求选择侍从、台鉴官里忠诚正直的人担任提举太史局,大概是按照神宗朝司马光和王安礼的旧例,于是命令薛叔似担任提举。两浙百姓要缴纳身丁钱,薛叔似向朝廷请求,于是免除了它。 当时韩侂胄开拓边疆,授任兵部尚书、宣抚使。薛叔似正在请求下拔公款,分派军粮物资运输,招兵买马,选拔招来官吏,而皇甫斌在唐州的部队已经失败了。于是弹劾皇甫斌,送南安军安置,薛叔似预料敌人一定侵犯光州、黄州,委托总领陈谦巡视五关,征调湖北士兵守卫三关。金国人果然入侵,陈谦驻在汉阳担任江左节制。 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因御史王益祥提议,薛叔似被免职。韩侂胄被杀,谏官叶时再提议,薛叔似降两级官阶,贬到福州,因为战事开始时,薛叔似迎合韩侂胄的缘故。过了很久,准许自便居住。嘉定十四年去世,赠官衔省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恭翼。薛叔似非常仰慕朱熹,探究道德性命之学的意义,谈论天文、地理、钟律、象数的学问,有文稿二十卷。 15.BD 16.①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 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的怀乡之情。 ③不得志的惆怅之情。诗人仕途受挫,贬官在外,看到眼前与家乡相似的景物,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17.B 【解析】试题分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和“刻画“不搭配。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落井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句子和“陷害“无关。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久假不归:借东西长时间不还。望文生义。 18.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结构混乱,“纷纷停下车”前的主语是“游客”,暗换主语;B项指代不明,“这”的指代关系不明;C项不合逻辑,“至少三千万元以上”不合逻辑,去掉“至少”或“以上”。 19.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这是考查用语是否得体。考生应分析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应改为“不敢苟同”。B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能用于自己;句中说的是“我”,错误。C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二者应该对调。 20.虽要注重资格审查,但更要赛前体格检查 虽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但未必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修改与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这一事件给人严厉的教训,今后虽然再也不会发生替跑现象了”推断不合理外,还有“不仅要注意运动员的赛前体格检查,更要注意资格审查”“只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就不会发生意外事故”两处推断不合理。仿照①“虽…… ,但……”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21.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倾诉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赤子之心,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悲悯情怀,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山河。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那是一个大写的“仁”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题要了解所给人物的经历以及他们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颁奖词,至少一种修辞,还有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2.作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