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淇县一中高二下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4分)‎ ‎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 )‎ A. 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 B. 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 C. 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 D. 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 ‎2. “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 )‎ A. 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 B. 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 C. 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 D. 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 ‎【答案】1. B 2. D ‎【解析】‎ ‎1. 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B对。春季气温较低,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雪,C错。冷气团来自北方内陆,湿度小,D错。‎ 点睛: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暖锋天气,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雪。“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土地与砖地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 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图l为某区域农场精准农业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实施精准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追求农业产量最大化 B. 提高种粮的积极性 C. 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 D. 更高效地利用土地 ‎4. 该农场在进行信息解码之前,首先需要( )‎ A. 对农产品种植过程提供技术指导 B. 预备精准的种子、化肥数量 C. 积极和当地气象、国土部门沟通 D. 购买设备进行精准的灌溉种植 ‎【答案】3. D 4. C ‎【解析】‎ ‎3. 本题以实施精准农业的主要目的为切入点,考查土地的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此可见,其主要的目的是更高效的利用土地,而不仅仅是追求农业产量最大化。故答案选D项。‎ ‎4. 本题以精准农业为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精准农业的生产过程,旨在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图文材料中可知,积极和当地气象、国土部门沟通属于信息采集,发生在该农场进行信息解码之前;对农产品种植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和预备精准的种子、化肥数量属于优化投入,发生在农场进行信息解码之后;购买设备进行精准的灌溉种植属于田间实践活动,发生在农场进行信息解码之后。故答案选C。‎ 点睛:精准农业的技术原理:‎ 精准农业的技术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调节对作物的投人,在对耕地和作物长势进行定量的实时诊断并充分了解大田生产力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以平衡地力、提高产量为目标,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理,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精准农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能够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图中,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据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6. 据有图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 A. 中心商务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答案】5. A 6. C ‎【解析】试题分析:‎ ‎5. 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而地租最高。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市中心,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乙丙丁交通通达度低,不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故选A。‎ ‎6. 读图乙可知,该地铁站人流进站时间集中在6-9点,出站时间集中在18-21点,与人们上下班的时间一致,应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文化区人流方向与住宅区相反,故选B。‎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因素,不同功能区人口流动方向的时间特点 松子为松树的种子,是常见的坚果之一。作为我国重要松子产区的内蒙古,2017年经由满州里口岸进口的俄罗斯松子是2016年同期的5.8倍。这些进口的松子大部分运至吉林省梅河口市、黑龙江东宁市等传统松子加工地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内蒙古为我国重要的松子产区,还大量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因为( )‎ A. 临近俄罗斯,距离松子产地近 B. 冻藏保鲜技术进步,交通发达 C. 俄罗斯松子粒大饱满,品质高 D. 内蒙古松子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8. 内蒙古进口的俄罗斯松子运至梅河口、东宁进行深加工是为了( )‎ A. 廉价充足的劳动力 B. 先进的加工技术 C. 广阔的消费市场 D. 良好的生态环境 ‎9. 梅河口加工后的松子出口至德国,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 B. 航空 C. 水运 D. 铁路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 ‎7. 由材料可知,内蒙古本身就是重要的松子产地,还大量从俄罗斯进口松子,这说明距离俄罗斯近并不是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松子的主要原因;松子属于坚果,不易腐烂变质,对冷藏保鲜技术要求低;俄罗斯松子粒大饱满、品质高是吸引我国从其大量进口松子的主要原因;我国加工松子后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故答案选C。‎ ‎8. 由材料“吉林省梅河口市、黑龙江东宁市等传统松子加工地”可以推断我国这些松子加工地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松子深加工属于技术导向型,对劳动力数量要求相对较低;松子市场在欧美;优美的生态环境不是松子加工的主要优势条件。故答案选B项。‎ ‎9. 从梅河口到德国距离远,不适宜选择公路运输;航空适宜长距离运输,但由于运输成本高,松子运量大,成本高;从梅河口至德国陆路运输距离较远;我国有亚欧大陆桥直通德国,且适宜运输量大的货物。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某岛屿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象最可能为( )‎ A. 火山、地震 B. 候鸟栖息地 C. 交通站点 D. 小城镇 ‎11. 有关该岛屿的判断,正确的有( )‎ ‎①终年受东南信风控制 ②11月~4月盛行西北风 ③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稳 ④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 根据图例,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象最可能为火山、地震 ,A对。河流注入海洋,候鸟栖息地、交通站点、小城镇不会分布在海洋中,B、C、D错。‎ ‎11. 根据纬度,该岛屿受东南信风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①错误。11月~4月气压带南移,盛行西北风, ②正确。河流短小,流量大,水流急,③错误。信风来自海洋,携带水汽多,该地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④正确。D对,A、B、C错。‎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东南向西北 ‎13. 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 13℃ B. 12℃ C. 11℃ D. 10℃‎ ‎14. 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 大气降水较多 B. 受冷气团控制 C. 盛行上升气流 D. 地面辐射强 ‎【答案】12. A 13. D 14. C ‎【解析】‎ ‎12.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风和气压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城市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可以推断该气旋以东方向为自西向东,故答案选A。‎ ‎13.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日温差的概念和大气受热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14.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过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地6日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此时气压最低,大气降水最多。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湖南省邵阳县地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丘陵占总面积43.7%,是革 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立足本县土地、气候、种植习惯等特点,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油茶产业定位为脱贫致富第一产业,作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来扶持。2013年“邵阳茶油”被国家工商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致贫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势较高,热量不足 B. 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C. 土壤偏酸性,不利于种植 D. 地形崎岖,平原少,耕地不足 ‎16. 邵阳县脱贫的地区种植油茶在土壤、地形方面的优势是( )‎ A. 土层深厚 B. 地势起伏小 C. 坡地排水好 D.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17. 政府申请“邵阳茶油”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是( )‎ A. 提高了茶油的单位产量 B. 延长产业链、促进深加工 C.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销售量 D.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答案】15. D 16. C 17. C ‎【解析】‎ ‎15. 读材料可知,邵阳地处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丘陵约占总面积的一半。说明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平原面积小。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气温大约低1.2度-3度,该地纬度较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A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气候湿润,B错;油茶属茶科植物,喜酸性土壤,C错;该地地形以丘陵、盆地、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平原少,故选D。‎ ‎16. 结合材料和中国地理知识,邵阳地处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平原少,土壤以红壤为主。丘陵山区土层薄,地形起伏大,故A、B错;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排水,C对;酸性土壤属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错;故选C。‎ ‎17. 提高茶油的单位产量要靠发展科技提高技术水平,A错;政府申请“邵阳茶油”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没有体现对产业链的延长和茶油深加工的作用,B错;认证商标的过程中,只有严把茶油生产质量关,才能通过国家审查,所以起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这个商标作为品牌,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可增加销售量,C对;根据材料可知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前,该地区已经将油茶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通过开发油茶将本地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故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是认证的作用,故D错误,选C。‎ ‎2018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2016年以前,有利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 )‎ A. 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 地处迎风坡 C.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19. 2016年以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 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 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 ‎20. 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 A. 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温降低 D.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冷空气强盛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 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再仔细审题,该题设问为“2016年以前,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对;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和题目不符,A错;该地濒临地中海,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形成降雨,D错。故选B。‎ ‎19. 本题要抓住“2016年以前冬季”来分析。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冬季,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错;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对;‎ 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山存在,北侧是地中海,不是四面环山,D错,故选C。‎ ‎20. 由材料可知,冬季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D对;极端天气有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错;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B错;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C错。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先要审材料提信息。重点是本次降雪和连续三次降雪的原因。由图可知该地北临地中海,南有阿特拉斯山脉,根据位置判断属地中海气候。再注意审题,是“2016年以前”还是现在,否则容易出错。‎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吸引了诸多中国企业落户,被称为荒漠中的“工业绿洲”。读“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利用埃及的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 石油装备、纺织服装 B. 电子产品研发、食品加工 C. 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 D. 光伏企业、水电开发 ‎22.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对埃及的影响有 ‎①推动工业化进程②提高苏伊士运河的航运能力 ③增加税收与就业④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 埃及的优势资源是石油、棉花,利用埃及的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石油装备、纺织服装,A对。埃及科技水平低,不适宜电子产品、光伏企业研发,B、D错。铁矿、有色金属资源缺乏,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不是利于当地资源优势,C错。 ‎ ‎22.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对埃及的影响有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①对。经贸合作,苏伊士运河的航运量可能增加,不能提高苏伊士运河的航运能力,②错。区域发展,有利于增加税收与就业,③对。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④对。B对,A、C、D错。‎ 二、综合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挝(见图)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香蕉、木材等产品大量出口我国。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测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我国铜业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挝北部特别是甲地地区,南部和中部地区涉及较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1)分析老挝向我国大量出口香蕉、木材等产品的原因。‎ ‎(2)说明甲地成为我国铜业投资集中区域的优势条件。‎ ‎(3)推测我国铜业企业在甲地修建矿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从产业链角度指出,除铜矿开采外,我国企业在老挝还能够投资的领域,并提供依据。‎ ‎【答案】(1)老挝香蕉、木材等资源丰富;老挝经济落后,技术和加工能力较弱;我国的需求量大;距离我国近。‎ ‎(2)靠近我国,地理位置优越;铜矿资源丰富;位于湄公河附近,水运便利,运费低。‎ ‎(3)地势起伏大,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气候湿热,蚊虫叮咬,疫病流行;野生动物侵袭。‎ ‎ (4)水电。铜矿开采需要大量能源;该地地势落差较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或铜矿冶炼。该地铜矿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劳动力成本和地价较低。‎ ‎【解析】本题以老挝区位示意图以及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发展、交通建设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心、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联系的成因。主要从产品产量、加工能力、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老挝和气候特征可知,该地水热充足,适合香蕉的种植,森林广布,因此老挝的香蕉和木材等资源丰富;但是老挝位于东南亚,经济较为落后,技术和加工能力较弱;我国是人口大国,对香蕉和木材的需求量大;而且老挝距离我国近,具有地缘优势。‎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铜业投资的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铜矿资源、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与老挝的交界位置,靠近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从图例来看,该地铜矿资源丰富;位于湄公河附近,水运便利,运费低。‎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困难主要来自于地理环境,可以从地形、地质、气候、生物、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技术难度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蚊虫叮咬,疫病流行;森林广布,容易遭受野生动物侵袭。‎ ‎(4)本题主要产业联系和该工业区位。铜矿开采,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该地地形崎岖,地势落差较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开发水电;该地铜矿资源丰富,除了开采之外,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该地丰富的铜矿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发展铜矿冶炼。‎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 (1)自然因素(制约性)(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①地形:A.平原: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 B.山区: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②地质: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喀斯特地区--防塌陷,渗漏。‎ ‎③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一一公路、铁路 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④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良田;‎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决定性)‎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大增,资金充足交通建设--‎ 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 ‎③资金-一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④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⑤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⑥政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的需要,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如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 青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 (3)科技因素(可行性):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如在冻土上修铁路技术已解决等。‎ ‎2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豆营养价值高,用途多样,既可食用,也可榨油,原产中国,是中国重要粮作物之一。大豆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足,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其生长需要无霜期大于110天,有效积温大于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鼓粒期日照时数不低于15小时,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东北是我国优质大豆的主产区。‎ 材料二 东北大豆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大豆历年产量、进口量和总量变化示意图 ‎(1)简述东北大豆主产区种植大豆有利的气候条件。()‎ ‎(2)结合材料说明2004~2014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 材料四 近年来,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上百亿美元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018年4月4日凌晨,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当日下午中国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3)试分析此次加征关税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4)请你为我国大豆生产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冬季积雪多,播种时土壤水分充足,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大豆生长的水热需求;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有利于大豆鼓粒,保证产量。‎ ‎(2)需求量不断加大;国内供应量呈下降趋势;进口量(国外供应量)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上升。‎ ‎(3)出口困难,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美国豆农利益受损;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与大豆生产相关的产业受到连带影响。‎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解析】(1) 东北大豆主产区种植大豆有利的气候条件,主要从水分、热量、光照条件分析。东北大豆生长需要无霜期大于110天,有效积温大于2200℃,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多,播种时土壤水分充足,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大豆生长的水、热需求。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有利于大豆鼓粒,保证产量。‎ ‎(2)‎ ‎ 2004~2014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是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国内供应量呈下降趋势。进口量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上升。受国际市场影响增大。‎ ‎(3) 此次加征关税使美国大豆产业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困难,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美国豆农利益受损。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与大豆生产相关的产业受到连带影响。‎ ‎(4)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我国大豆市场需求量大,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25.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 喀斯特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斯洛文尼亚地处欧洲中南部,是欧洲唯一一个结合了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潘诺尼亚平原和喀斯特高原美景的国家。在斯洛文尼亚将近一半的领土上都能看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除了8000多个喀斯特溶洞外,斯洛文尼亚还有喀斯特温泉和间歇泉、时令期、落水洞和溶沟、原始喀斯特灰岩盆地以及表面干燥的灰岩坑等景观。‎ 说出斯洛文尼亚旅游资源的优势,并针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提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答案】优势: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措施:健全法律法规;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以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区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保护,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从资源质量、地域组合、集群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该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