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郑招迪、陈丽君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异姓功臣 B. 同姓王族 C. 先代贵族 D. 重要官员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姬姓”占主体,B正确;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也是分封的对象,但不为主,A、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诸侯,没有分封官员,D错误。 【点睛】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同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同姓王族占主体。 2.《诗经小雅大田》的诗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被很多著作引为井田外有私田。据此可知 A. 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信史 B.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 C. 《诗经》也是重要的史料 D. 《诗经》描写战国时期的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被很多著作引为井田外有私田,据此判断《诗经》具有史料价值,C正确;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文学作品存在虚构成分,并非都可以作为信史,A错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但与材料不符,C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D不合题意,D错误。 【点睛】《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儒家重义轻利,墨家主张兼爱互利,道家主张清净自守,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根据材料中“主张节制资本”,“是大事业官营”,“由公家加以干涉”等语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潮认为政府应经营公共事业,并管理民间商业发展,这属于法家思想,故选D。 4.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 丞相掌握大权 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AC项不是从官员的任命方式上进行分析的;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未体现官吏的选拔方式。因此ACD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为全国统一货币,旧时货币一律作废。汉武帝此举意在 A. 切实强化中央集权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彻底清除王国势力 D. 抑制私营手工生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可知,统一货币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目的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巩固政治上的统一,A正确;统一货币虽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作为国家控制铸币权,统一货币,更主要的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B错误;统一货币不能彻底清除王国势力,C错误;材料是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没有体现抑制私营手工生产,D错误。 6.“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 A. 秦朝宋朝 B. 唐末明初 C. 唐末北宋 D. 秦朝明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叙述的是火药,火药最早产生于唐朝末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描述的是指南针,指南正最早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7.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A. 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 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 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等信息表明孟子认为横征暴敛会给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政府应当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孟子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项;“黔首自实田”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是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与材料主张轻徭薄赋不同,排除D项。 8.“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默默尘”“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这些唐代诗人描写成都社会状况的诗句反映出当时成都 A. 坊市制度已开始瓦解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城郊草市的兴起 D. 城市专业市场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可知“酒市”、 “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默默尘”可知“花市”、“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有“船市”,据此判断城市专业市场的出现,D 正确;据材料唐代诗人,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坊市界限分明”,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B错误;材料中描写成都社会状况的诗句,没有说到“草市”,C错误。 【点睛】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西周至唐---严格限制阶段,坊市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宋元明清---放松限制,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 9.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刘克庄意在说明辛弃疾词作 A. 慷慨悲壮,反映时代特征 B. 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 C. 豪气纵横,洋溢爱国之情 D. 个性鲜明,集豪放词之大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可知,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具有豪放派词风;据材料“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可知,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具有婉约色彩,因此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慷慨悲壮的特点,A错误;C片面;D只是材料的一方面,D错误。 10.程颐尝瞑目静坐,游、杨二生立侍不敢去,久之,程颐乃顾曰:日暮也,姑就舍。二人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上述情境能够说明 ①程门子弟对老师的尊敬 ②程氏修身养性的姿态 ③弟子求学的虔诚精神 ④是对“理”的认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以判断这是“程门立雪”。据材料“程颐尝瞑目静坐”,其意思是程颐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②符合题意;据材料“程颐尝瞑目静坐,游、杨二生立侍不敢去”可知尊敬老师,诚恳求学,①、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程门立雪”,与对“理”的认识无关,④错误;故选C。 【点睛】“程门立雪”:进士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从师必须尊师。 11.黄宗羲认为在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予亦不失传贤之意”。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 增强宰相在朝廷中的威信 B. 恢复宰相制度限制君权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等信息可知,废宰相制度的弊端;而材料中“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等信息可知,宰相制度可以对皇权有制约,B正确;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因为明朝废除了宰相,A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材料无关,C错误;D项是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材料无关,D错误。 1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社会教化主要追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正确;据材料“医术”、 “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错误。 13.19世纪末曾有人说,“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言论旨在 A. 强调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B. 推动中国政治制度变革 C. 指出变器和变事的区别 D. 建议政府购买西方机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世纪末,“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等信息可知,有人已经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没有触及政体变革,其意在强调变革政治体制的必要性,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中西方差距,A错误;材料不仅说到了变器和变事的区别,更强调了变政的重要,C错误;材料强调变政的重要,没有建议购买西方机器,D错误。 14.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人的盲目排外运动。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情感”,但清政府正是利用了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最后将其绞杀。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15.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 A. 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B.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 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 D. 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有选择的继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只反映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是有选择地继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由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的转变,排除C项。 16.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四,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 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D. 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的征婚代表新式婚姻,“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说明时人并不认同蔡元培的婚姻理念,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报刊信息,故D项错误。 17.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 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创立了工农革命军事武装 C.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D.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从欧洲借来不是……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等信息可知,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A正确;材料中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军事武装,B错误;材料说的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没有涉及到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C错误;据材料“从欧洲借来的不是……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等信息可知, “中国起死回生”的时期应该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D错误。 18.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国家 片名 发行方式 美国 《热血忠魂》《八百壮士》 赠送 苏联 《精神总动员》 赠送 《热血忠魂》 赠送 新加坡 《抗战特辑》 出售版权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 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C. 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D. 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精神总动员》”等影片的名称可以判断,抗战电影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正确;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的方式主要是“赠送”,可知这是在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从而希望赢得世界的关注和援助;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因为法西斯的侵略威胁了各国的利益,因此A错误;材料是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间的关系,D错误。 19.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 A. 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B. 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基础 C. 清除了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D.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 “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信息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D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B错误;据材料“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信息可知,仍然强调计划是经济手段,C错误。 【点睛】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哲学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桌子:一种是画家画的桌子,一种是现实中的桌子,一种是作为桌子的概念的桌子。按照柏拉图的思路 A. 画中的桌子最完美 B. 现实中的桌子最完美 C. 桌子的概念最完美 D. 三种桌子都不完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主张理念论,在柏拉图看来,有三种桌子:画家画的桌子、现实中的桌子、桌子的理念;只有理念的桌子才是真正真实的桌子,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1.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出身高贵、温文尔雅、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下面与“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产生相关的是 ①民主代议制 ②工业革命 ③对外扩张 ④启蒙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837—1901”并结合所学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故①正确;1840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原料的需求,对外殖民扩张,故③正确;启蒙运动最先在英国起源,思想方面的启蒙运动也必然会对“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故④正确,所以答案选A。 【点睛】“1837—1901”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 22.约翰•R•麦克尼尔在《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这主要得益于 A. 内燃机创制与使用 B.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D. 飞机和轮船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瓦特改良蒸汽机需要用煤炭作为燃料提供能源,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内燃机创制与使用和石油开发有关而和煤炭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也和煤炭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飞机和轮船的出现和石油开发有关而和煤炭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3.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出现的新兴的工业部门的是 A. 钢铁部门 B. 石油部门 C. 通讯部门 D. 电力部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钢铁部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部门,因此A符合题意,A正确;而石油部门、 通讯部门、 电力部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出现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因此B、C、D都不符合题意。 24.2015年,国际某金融机构向中国提供贷款1.5亿美元,贷款期限29年,以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减贫。这一机构应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关贸总协定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国际某金融机构向中国提供贷款1.5亿美元,贷款期限29年,以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减贫”等信息可知,结合所学这是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使命,D正确;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与材料不符,A错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是贸易组织,因此B、C都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天津大事年表 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 1906年 天津电车电灯公司举行环城有轨电车通车典礼 1906年4月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举行成立典礼 1907年2月 《醒俗画报》创刊。宗旨是“唤醒国民,矫正陋俗”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天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1)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思想基础: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思想) 如何看待:积极——注重孝道;消极——固守传统 (2)共同原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3)变化: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式教育的出现;妇女解放;思想近代化。 原因:天津辟为商埠;外国先进技术传入;西方先进思想观念影响;先进中国人思想解放。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判断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思想基础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如何看待这一观念”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既要突出积极方面,如孝敬父母、注重孝道;又要突出消极方面如,固守传统等。 (2)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第2段是甲午战后,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是根本原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直接原因: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潮。第3段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①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⑤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即可。 (3)变化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如“有轨电车通车典礼”说明天津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举行成立典礼”则说明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在天津的出现妇女解放;思想近代化等。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时要多角度分析,例如。天津是商埠;有利于外国先进技术传入;也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想观念、文化交易方式等。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史学前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解读材料,依据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某些决策方式具有一定开明性 论证: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唐朝皇帝发布的命令时,起草诏令的是借皇帝名义的中书省,还需经过门下省审核,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可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封驳”。由此可见,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但可以说是“皇权之下的开明统治”。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某些时期君主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明性,从而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 观点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 其它参考观点:儒家思想影响下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开明性(史实:民本、天人感应);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史实:汉唐时期君权与相权彼此消长)等 【解析】 【详解】示例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某些决策方式具有一定开明性 论证: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草拟政令,交给皇帝和门下省审核,如果皇帝审核通过,门下省不同意仍可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封驳”。 由此可见,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三省六部制是三分相权,职责分明,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但决策方式具有一定开明性。 观点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 论证:可从科举制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体现公平公正等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 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的不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答案】(1)相似之处:提倡个性解放,反对权威 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需要;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原因:启蒙运动追求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 【解析】 【详解】(1)相似之处:回答此题首先要对李贽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主要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他处于明清之际,即封建社会末期,他挑战权威追求个性自由;这与文艺复兴追求个性自由,批判天主教神学世界观相似。作用:李贽思想没能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2)背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主义;号召批评专制的教权、世俗封建主;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儒学的合理成分为其所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追求理性主义;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发展,欧洲人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