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试卷类型:A 赤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9-10-12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 A. 强调德性修养 B. 强调法治 C. 重视教育 D. 人性本善 2.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儒学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4.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5.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阴阳五行之说 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6. 两汉时期,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了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B.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C.儒家经典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 D.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随意性 7. 有学者说:“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知行合一 8.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后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B.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C.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D.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9.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 A. 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 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 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 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10.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又“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12.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强调人的价值 D. 注重物质生活 13. “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 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14.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②否定基督教 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 ④反对专制王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 15. “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 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B. 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C.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D. 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16.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的意识 B.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C.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 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来世说 17.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A. 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B. 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C. 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 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18. 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 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 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 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19.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B.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D.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20. 《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C. 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力推动 D. 宗教改革对教会的打击 21. “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康德 C. 卢梭 D. 孟德斯鸠 22.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chǔ)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一次曾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 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 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 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23. 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A. 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 B. 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C. 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 D. 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24. 在下列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哪一部著作是最早的 A. 《农书》 B. 《农政全书》 C. 《氾胜之书》 D. 《齐民要术》 第 Ⅱ 卷 本卷共四道大题,共52分。 25.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bǐ)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关于儒学的认识。(5分) 2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0分)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想法,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 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这些哲人提出新思想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哲人“将理性应用”是从何入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8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芬孙、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给出的答案是:“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成立民族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套行动,一有都有;中国之经济制度,迥不同于欧洲。继封建制度之后者为亚洲之官僚制度或官僚封建制度,而不为资本主义……大商人之未尝产生,此科学之所以不发达也” 注:李约瑟(1900—1995)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李约瑟难题”。 材料反映了学者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 1—5 ABBCD 6—10 ACDDB 11—15 CCADB 16—20 CDCAB 21—24 DCAC 25. (14分)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6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3分)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5分) 26. (14分)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2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3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3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4分) 27. (12分) (1)自然科学的发展(或牛顿经典力学的确立)。(2分)自然法则。(2分) (2)重建: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神权、特权;追求政治民主(自由和平等)。(3分)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将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反抗压迫等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5分) 28. (12分) (略)提示:可以围绕着“为什么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了呢?”这个问题,从中西方对比查找史实及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