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 (2)

1 折线统计图(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会在提供的表 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 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在提 供的表格中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 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 2001 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 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 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 多。在 2006 年时,已有约 1100 名选手,参赛队伍是 426 支;到 2011 年,参赛 队伍达到了 499 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 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2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 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教师】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 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16-2012 年) 520 510 500 490 480 470 460 450 440 430 420 410 400 390 2006 2010200920082007 2011 2012 年份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看出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举起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3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16-2012 年) 520 510 500 490 480 470 460 450 440 430 420 410 400 390 2006 2010200920082007 2011 2012 年份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教师】大家比划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在这个表中把它画出来好 吗?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 年)。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 连接起来。 【教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 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 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 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4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 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 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 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 2006 年到 2011 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08 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 2007 年到 2008 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 度最“陡”,所以 2008 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 4 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 量变化最小?(2011 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 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 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 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 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和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 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5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 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07 年数量减少,2008 年数量增多,2009 年数量稍微减少,2009 年至 2011 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 2013 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 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学 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 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 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5 页“做一做”。妈妈记录了陈东 0~10 岁的身高,根据 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 5 岁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3)根据统计图,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 6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五)联系生活,体验特征。 【交流】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随机出示,金牌、分析 图、等)他们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有什么好处?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画法:描点—写数据—连线 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