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故事二则(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达标检测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故事二则(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达标检测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故事二则(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达标检测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达标检测卷(第八单元)‎ 海阔天空KL无悔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看拼音写汉字(9分) lǒng    zhào         xìng   gé            guī   lǜ (        )       (         )         (       ) mǐn   jié           miáo   huì        nóng   gēng (        )        (       )         (          ) huáng   hūn          suí yù   ér   ān (          )      (                ) 二、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8分) 即将(jí   jì)         从容(cóng  cōng) 颇像(pō   bō)         倘若(tǎng  shǎng) 三、比一比,组词语(10分) 稳(    )     抗(      )    贪(     ) 隐(    )     吭(     )    贫(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理所(    )         突(   )其(   ) 得意(    )         风(   )日(   ) 不(   )其(   ) (   )息(   )视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小红没来上学,因为她病了。     因为小红病了,所以她没来上学。 1、养鹅等于养狗,因为鹅也能看守门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鸡和狗常来偷它的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41分) 短文一 “先生,您认错人了”(16分) 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 ‎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中国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____________。(4分) 3、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这次招聘考试的第一关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短文二 元宵观灯(25分)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也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红红的萝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漂亮,真神气呀!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口,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片片金甲,像一位身披盔甲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龙灯耍起来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手里拿着彩球逗引巨龙,巨龙在十几个小伙子的舞动下,追逐着彩球,嬉戏着……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我们继续往前走,感到观灯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孙女的搀扶下指着口吐泡泡的“鲤鱼”不禁赞叹:“现在的灯真有趣。”孙女说:“这不算什么,还有的灯比这更有趣呢!”我们看着这五光十色的灯笼,感觉如同进入了仙境。好一个热闹的元宵佳节。 1、补充词语。(8分)     千姿百态的(    )    昂首挺胸的(    )     活泼可爱的(    )    金光闪闪的(    ) 2、作者写了哪几种花灯?你还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花灯吗?请你形象地描写一种花灯。(6分)                                                 3、你认为哪句话描写得最好,抄写下来。 (2分)                                                 4、根据段落大意给短文分段,用“△”标出。 (9分) ‎ 第一段:元宵节,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加入了闹元宵的人流。 第二段:我们看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花灯。 第三段:我们觉得今年的元宵佳节很热闹。 七、作文。(20分)    请写一写你的老师。要求:写出你对老师的观察,介绍老师的特征。‎ ‎27* 故事二则 ‎1.会认“拜、侯”等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纪”,读准“拜见、骨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重点 ‎1.自读自悟了解蔡桓侯“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朗读扁鹊的解释,了解扁鹊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 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明白学习技艺要持之以恒,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1.字词教学 本课会认字有7个。为了准确认识这7个字,我主要利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阅读理解 阅读《扁鹊治病》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抓住文章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扁鹊劝蔡桓侯;一条是蔡桓侯明知扁鹊是名医却几次都不听取他的建议。《纪昌学射》是按照“学射箭—练眼力—成为射箭能手”的顺序来写的。‎ ‎《扁鹊治病》通过扁鹊与蔡桓侯的对话,表现扁鹊的高超医术以及蔡桓侯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纪昌学射》教学中循着“飞卫提要求—纪昌勤奋练习—成了射箭能手”‎ 这条教学主线进行教学。从“言”入手,由“言”及“意”,推“言”达“意”,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明白寓意。通过填写表格,提取课文信息,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表达运用 两篇小故事详略得当,《扁鹊治病》详写扁鹊为蔡桓侯治病的过程,着重写了蔡桓侯不听劝阻,酿成大病的内容。《纪昌学射》详写纪昌练眼力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纪昌为了学射箭,苦练基本功的认真态度。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文章的详略,把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具体。‎ ‎1.预习提纲 ‎(1)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了解两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词语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历史上有很多名医,大家都知道哪些?人们一般用什么词语来赞颂这些名医高超的医术呢?‎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2.交流扁鹊资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扁鹊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扁鹊(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他善于运用四诊法:望、闻、问、切。被尊为“医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二则》中第一则关于扁鹊的故事——《扁鹊治病》。‎ 设计意图:‎ 成语导入,介绍主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我们预习了课文,应该都知道故事的结果是蔡桓侯病死了,那么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 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生自主阅读,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1)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扁鹊的医术高明?‎ 课件出示:‎ 发现病情:‎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预设:“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 ‎(2)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病情的发展:‎ ‎1.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2.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①学生讨论:如果不治,病情会怎么样?‎ 预设: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加深。‎ ‎②“十天后”,蔡桓侯的病怎么样了?‎ 这一次扁鹊说蔡桓侯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板书:肠胃——更加严重)‎ 指导朗读:注意把“再、更加”读重一点,语气加强,表现病情的严重。‎ ‎③学生小组讨论:“又过了十天”,扁鹊有什么表现?此处从哪里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 预设:这次扁鹊掉头就跑了。扁鹊“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治,从中可以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教师谈话:扁鹊仅仅是医术高超吗?这样的医生能称得上名医吗?人最重要的是品德,扁鹊有高尚的医德吗?‎ 学生再次研读第3~5自然段。‎ 汇报交流: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侯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位名医。‎ ‎(4)教师引导:扁鹊既然医术高超,那蔡桓侯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呢?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 课件出示:‎ ‎“病在皮肤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学生齐读这段话。‎ ‎3.想一想:蔡桓侯的病共经历了哪四个阶段?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我们发现蔡桓侯的病经历了四个阶段: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根据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出示:‎ 蔡桓侯的病 扁鹊的诊断 病在皮肤 热敷能够治好 病在皮肉 扎针可以治好 病在肠胃 服药还能治好 病在骨髓 无能为力,只能等死 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能举出一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预设:我们小朋友都犯过错,虽然犯的都是小错,但是我们要及时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及时改正,这样才能避免不犯大错。‎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课文中的角色有扁鹊、蔡桓侯,注意读出扁鹊的焦急、无奈;蔡桓侯的不以为然。‎ 设计意图:‎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5.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就会发展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蔡桓侯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侯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侯的后悔)‎ ‎6.当蔡桓侯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侯只能等死。当浑身疼痛的蔡桓侯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预设:临终之际,蔡桓侯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不禁心生悔意:“我要是早一点听从扁鹊的话就好了,也不会耽误病情,丢了自己的性命,我真是追悔莫及啊!”‎ 设计意图:‎ 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来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把阅读和表达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故事导入,学习《纪昌学射》‎ ‎1.《扁鹊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那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纪昌学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那课题的意思就是:纪昌学习射箭。‎ ‎4.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很有特点,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课文大意呢!‎ ‎5.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他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抓课题,复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初读故事,把握整体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预设: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开始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先牢牢盯着一个目标,不能眨眼,再练习把一个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眼力练成后,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品“练眼力”,悟寓意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 预设:课文第2、3自然段。‎ ‎2.请大家仔细读第2、3自然段,用“____”画出飞卫教射箭的句子,用“ ”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想一想:飞卫是什么样的师父?纪昌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3.学习汇报。‎ ‎(1)飞卫是什么样的师父?‎ 课件出示:‎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学生交流: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眼”可以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 ‎(2)纪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课件出示:‎ ‎1.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2.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透过“死死盯住”一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预设: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坚决、耐力十足、勤奋刻苦的纪昌。‎ ‎(3)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学射和练眼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 生1: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 生2:练眼力是为了把物体看清楚。‎ 教师小结: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生齐读)‎ ‎4.指导朗读:对于飞卫指导纪昌说的两次话,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好好体会一下。第一次指导纪昌是在第2自然段,朗读时要重读“首先,练眼力、牢牢地”,加重语气,加重力度,突出飞卫教纪昌时,强调眼力的重要性。第二次指导时,要重读“还不够、极小、很大、很清楚”,突出老师的标准。“极小、很大”两个词形成对比,体会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和艰难程度。‎ ‎5.师小结: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自己肯下苦功夫,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比如学游泳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憋气;我们练跆拳道时,要先练好基本功。‎ 设计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紧扣课文,让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教师适当点拨、指导理解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学生要各抒己见,就必须潜入文本,透彻地理解,充分地思考。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会也更深入,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仅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六、复述课文,拓展训练 ‎1.过渡:为了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付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 课件出示:‎ 复述提纲:‎ 去请教—练眼力(不眨眼睛、把小看大)—开弓放箭—射箭能手 ‎2.指名复述。‎ 设计意图:‎ 落实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练习语言表达,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七、自主作业,拓展延伸 ‎1.把这两个故事复述给家人、朋友听。‎ ‎2.阅读《列子》中的有关故事。‎ ‎3.排课本剧。‎ 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针对本课教学,现反思如下:‎ 一、课题导入,立体感知。‎ 通过课题的学习,总结出抓住课题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教学《扁鹊治病》时,开头引入描写扁鹊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中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诊断蔡桓侯疾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蔡桓侯病情的逐日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填写表格,进行对比,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的感知。‎ 二、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纪昌学射》时,开头设计的故事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 三、拓展延伸,提升语文素养。‎ 结尾的作业设置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不足之处。‎ 由于《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都是寓言故事,因此在让学生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消化时间,教师就揭示了寓意,显得有些急躁,考虑得不够周全,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包含《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习作达到的目标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题材,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本单元课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口语交际”要求讲述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小卡片记录关键词,给自己提示。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件令人心儿怦怦跳的事,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具体。“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造句等形式,积累词语,学会长话短说的方法。‎ 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 王戎不取 道旁李 ‎2‎ 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四句话,表现出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 ‎1.会认本单元21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能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按顺序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4.感受故事的魅力,明白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 ‎2‎ 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故事二则 ‎1‎ ‎《扁鹊治病》写蔡桓侯因讳疾忌医而最终病死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纪昌学射》写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的故事,说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口语交际 ‎1‎ 讲历史人物故事 ‎1.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当众讲述。‎ ‎2.讲述时,使用适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为讲述故事增光添彩。‎ 习作 ‎2‎ 我的心儿怦怦跳 ‎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2.把表达心情的词语用到作文中。‎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1.知道按一定顺序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要详细一些,次要内容可以简略一些。‎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注意易错的字。‎ ‎3.学会“长话短说”。‎ ‎4.学习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5.积累并正确运用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4.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重点 ‎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5个字。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会读会写,可以采用字意理解法、形近字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字形。‎ ‎2.阅读理解 阅读时,首先要根据注释,把短文读顺、读懂,在此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了解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1.预习提纲 ‎(1)搜集《世说新语》相关资料,了解王戎。‎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理解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重点指导“戎”和“诸”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尝”“竞走”“唯”“信然”等字词的意思。‎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呢?‎ ‎2.过渡: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教师简介《世说新语》)‎ 课件出示:‎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现存三卷。‎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板书课题)‎ ‎3.师: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王戎,教师课件出示王戎的简介。)‎ 课件出示:‎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在读课题时,你们发现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王戎)‎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课件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大家可以再试着根据朗读停顿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现在我们请四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读得是否准确。(指名读)‎ ‎(4)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读的时候注意多音字“折”的读音是“zhé”,不要读错。‎ ‎(5)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指名学生读。在读文过程中,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理解字词的意思。‎ ‎(1)文中有些字词意思需要重点掌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试理解这些字词吧。‎ 课件出示:‎ 尝:曾经。 诸:众,许多。‎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2)同桌交换做游戏:你说我答。一同学说出字词,另一同学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快速说出字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 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根据课后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认读、书写生字 ‎1.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唯”右边是“隹”,不能写成“住”。‎ ‎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优秀作品展。‎ 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认读汉字,通过小组合作,然后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在全班汇报,集思广益,使学生提升了识字能力,激发了探究的愿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感悟文章。‎ 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①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②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③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④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 理解“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 教师指导: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同桌间尝试讲故事,教师指名学生讲故事,然后课件出示整个故事,学生对照纠正。‎ 课件出示:‎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 王戎________,尝与___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诸儿________,唯戎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________。”取之,________。‎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演一演: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回答,并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这个故事。)‎ ‎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设计意图:‎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三、《世说新语》故事会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 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讲故事导入,了解《世说新语》。‎ 备课时,我想:如何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呢?我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讲一讲学过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四个故事,然后让学生找到四个故事的规律性——都是写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表演故事,内化感悟。‎ 文章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三、不足之处。‎ 在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环节时,学生对于概括并提炼出哲理性的语言做得不够到位,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6西门豹治邺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 ‎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 重点 ‎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 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12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不需要一个个分析。我采取一种有区别、有重点的方式,对一部分关键字、容易写错与忽视的字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生字。“灌”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娶”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猜谜语、加一加等方法自主识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理解 阅读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县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 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3.表达运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调查,接着写为民除害,最后写兴修水利,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如本文中通过写西门豹的语言,体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冷静。‎ ‎1.预习提纲 ‎(1)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豹、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你们一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三顾茅庐”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司马光和诸葛亮的姓“司马、诸葛”都是复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西门豹的姓“西门”也是复姓。(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预设:西门豹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文写了他的哪些事?“邺”是一个地名吗?‎ ‎3.教师引导介绍西门豹。‎ 课件出示:‎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去管理邺县时,他曾破除当地“河神娶媳妇”的陋习,并开凿水渠,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几个复姓来了解西门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主认读、书写生字 教师导入:要想学好课文,必须要把“拦路虎”——生字给清除掉,本课生字词较多,同学们先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能手”。‎ ‎1.读音指导。‎ 正音:“绅”的读音是shēn,不要读成shēnɡ;“凿”的读音是záo,不要读成zuó;“溉”的读音是ɡài,不要读成kài。‎ ‎2.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浮: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饶: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3.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优秀作品展。‎ 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每节课的写字教学不容忽视,让学生关注生字的布局、笔画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带着问题读课文。‎ 预设:战国时期,西门豹去管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调查后,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 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最后兴修水利。‎ ‎2.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前面的问题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3.理清课文的脉络,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施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繁荣起来的故事。‎ 师:概括课文的内容有很多方法。方法一是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是从形式上来说,可以运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第10~15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象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一、回顾故事,理清脉络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西门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的故事。(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谁能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巫婆官绅 骗钱害人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发动百姓 开凿渠道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那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故事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四字词语的复习、说话,学生在复习词语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本部分的设计,简洁明快,直入主题,重点关注人物在故事中的所作所为,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机智。‎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摸清底细 ‎1.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想一想: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是怎么开展调查的?他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分小组讨论,读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的填写。‎ 问了什么 老大爷的回答 为什么这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这话是谁说的?‎ 巫婆说的。‎ 新娘是哪儿来的?‎ 穷人家的女孩儿。‎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 ‎2.课文第9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学生先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小结。‎ 师小结:“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神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神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这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从年年干旱就可以看出来。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3)这段话和上下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叫作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教师点拨:这段话既有对上文的总结,又能够引出下文,我们把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叫作“过渡段”或者“过渡句”,它就像桥梁一样,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衔接自然,浑然一体。所以这段话的作用就是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第一部分中的角色主要有:西门豹、老大爷。表演时学生要抓住西门豹仔细询问、和颜悦色的特点和老大爷无奈、气愤的语气。‎ 设计意图:‎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破除迷信 ‎1.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西门豹做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1)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2)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讨论:西门豹为什么说新娘不漂亮?‎ 课件出示:‎ ‎1.“‎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预设: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要认真给河神娶媳妇,西门豹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②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讨论:此时,西门豹知不知道巫婆不能回来,为什么又叫官绅头子去催?‎ 课件出示:‎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不露声色,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3.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预设:“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的,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12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言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来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言外之意。‎ 课件出示:‎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朗读指导: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我要选个……送去”读得正经些;把“催、投”等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5.师总结:有的同学认为,西门豹这种策略虽然很好,可是太费事。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预设:西门豹参加河神娶媳妇的仪式,以新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这样就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让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如官绅、老百姓、小孩)说一说。‎ 预设:老大爷:原来,漳河里根本没有河神,这些都是巫婆和官绅们祸害老百姓的阴谋诡计啊。‎ 小孩: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巫婆和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 设计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紧扣课文,让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教师适当地点拨、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学生要各抒己见,就必须潜入文本,透彻地理解,充分地思考。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会更深了,把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不仅使学生的理解得到了深入,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兴修水利 教师谈话: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既惩治了坏人,又让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预设: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河神娶媳妇是骗人的。‎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自主概括第三部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河神娶媳妇是骗人的”这一认识。‎ 五、复述课文 ‎1.教师谈话:课文篇幅比较长,要想复述好课文,我们可以先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课件出示复述提纲,学生练习复述。要求: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课件出示:‎ 复述提纲:‎ ‎1.摸清底细:四问漳河的情况;‎ ‎2.破除迷信: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 ‎3.兴修水利。‎ ‎2.指名学生复述。‎ 设计意图:‎ 落实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练习语言表达,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六、自主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关于西门豹的其他故事。‎ ‎3.排课本剧。‎ 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针对本课的教学,现反思如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一开始,我便从司马光、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入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课题及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引发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二、抓住主线,重点探讨。‎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不足之处。‎ 由于考虑不周全,课堂上留下的时间不是很充裕,学生在分角色表演故事时因时间有限,很多学生想参与其中,却未能得到表演的机会,显得有些仓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