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瑞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瑞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离子、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D、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必然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3、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① D. ④→③ 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体内不少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6、艾滋病是由于人类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造成的免疫缺陷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V进入T淋巴细胞后将其核酸DNA注入其中 B、HIV在血液中增殖,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C、HIV致病性极强,一旦感染人体即表现出艾滋病的各种症状 D、HIV进入机体后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可用黑光灯诱捕调查园林中虫的种群密度 C、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样方法进行 D、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有 ①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极性运输 ②苯乙酸和a—茶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④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⑤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⑥植物激素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⑦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0.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森体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 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 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11、下列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森林的丰富度及优势种 B、森林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C、森林中白顶叶猴的种群数量 D、森林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 12、在农业生产中,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最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 A.促使侧根细胞的分裂 B.促使侧根产生生长素 C.抑制侧根产生生长素 D.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 1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14.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1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木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1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为一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饭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1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19、关于限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限制酶是一种酶,只识别GAATTC碱基序列 B、EcoRI切割的是G—A之间的氢键 C、限制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只切割外源DNA D、限制酶只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20、小王同学为了研究某溶液的成分,先后两次对某只小狗注射了等量的该溶液,第一次注射后没有明显症状,第二次注射后很快出现了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溶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狗血糖浓度降低 B、该溶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狗呼吸系统 C、该溶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狗发生过敏反应 D、该溶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狗骨骼肌活动减弱 21、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扦插的迎春花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缺少空白对照组 B、纵坐标可以表示生根数量或根的长度 C、促进该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甲 D、无法判断甲、乙、丙的浓度大小 2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为了计数更准确,应先轻轻震荡试管,再取样 C、取样后先稀释再计数 D、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23、为调查人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小明第一次捕获草鱼80条,做上标记后全部放回池塘,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捞,共捕获50条,其中有标记的10条。已知被捕一次后的草鱼更难捕捉,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鱼塘中草鱼的实际种群数量最可能为 A、等于100条 B、大于400条 C、小于400条 D、无法确定 24、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且有很强的致病性,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繁殖的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的侵染过程与宿主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 B、该病毒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结构 C、该病毒的蛋白质均由游离状态的核糖体合成 D、该病毒的增殖不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酸 25、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神经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26、接种灭活病毒疫苗会引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b表示物质,A—E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为体液免校,细胞A—E均能识别抗原 B、物质a的刺激促进了细胞C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a、b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两者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接种后若感染该病毒,细胞D能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清除 27、花天牛是果园中常见的害虫,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人们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防治虫害,也可以利用花天牛的天敌——啄木鸟来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农药会导致花天牛的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B、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且能杀死其他生物,不宜大力推广 C、啄木鸟的引入不会影响花天牛的环境容纳量 D、啄木鸟与花天牛在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共同进化 2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 29、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30、某兴趣小组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同化能量(kJ) 9.5×108 2.8×109 1.2×107 9.1×108 A、从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甲、丁两个种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6分)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次生杂木林 55 11.5063 灌丛 51 16.3581 农田 21 3.9417 人工马尾松林 23 14.3857 (1)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灌丛中的植物因为光照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现象。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 (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 是捕食者,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 。 32.(每空2分,共14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力向),如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33.(每空2分,共10分)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花盆横放在某一光照强度的地方:装置B花盆横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C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G、E,G′、E′表示近地侧,L、F, L′、 F′表示远地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着出、生长素具有使根向 弯曲生长的作用,其原因是在重力作用 下、G、G′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 (促进/抑制)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 (2)用植物生长素调节机理解释,装置A、B中幼苗茎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3)在装置C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况状是 。 (4)若A、B为对照性实验,A、B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光照对横放植物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所述的植物必是 。 34.(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Bar基因存在于青麻、黑麦等生物体内,其编码的酶可使除草剂草丁膦失去毒害作用,培育转Bar基因大豆,对于控制豆田杂草有重要意义,为了把Bar基因导入大豆细胞,需将Bar基因插入pUc18质粒中构建中间表达载体,然后与Ti质粒重组为重组表达载体系统,如图为pUc18质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不能利用黑麦草与大豆进行有性杂交的方法让大豆获得Bar基因,原因是 。 (2)构建中间表达载体时、为了便于筛选出含有Bar基因的重组质粒,需将Bar基因插入到pUc18质粒的 中形成重组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然后在添加 (2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的即为含中间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 (3)中间表达载体需插入到Ti质粒的 中才能将Bar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原因是 。(2分) (4)可通过 法直接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大豆细胞的原生质体需 ,导入Bar基因的原生质体经脱分化形成 ,再进一步分化才能获得转Bar基因大豆植株。 参考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