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杨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 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Ⅰ卷 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 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答案】A (B项,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D.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答案】 C(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C.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答案】A(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成长过程。 C.“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解析:选C“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错,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 5.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紧扣主题。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3分)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3分) 6.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6分) 参考答案: ① 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这样”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给我的方式,包含着祖母在言传身教中严格地训练我。 ②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折射出应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草原上的生灵。 ③体现对草原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的坚守传承。 (答出前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15分)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朱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时期重要作家之一。《匆匆》 《绿》 《背影》 《荷塘月色》等是其散文创作的经典作品。 B.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鲜明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答案:D(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8.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 指代少年时代。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答案:B(下九是农历每月十九)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 答案:C (赠送) (A确实/书信;B辞别/告诉;D刚才/迎合)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昼夜勤作息 嬉戏莫相忘 B.共事二三年 可怜体无比 C.处分适兄意 汝岂得自由 D.叶叶相交通 便利此月内 答案:A(B“共事”:在一起过日子;可怜:可爱。C处分:处置;自由:自作主张。 D交通:交错连接;便利:吉利)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答案:D(否泰:坏运气和好运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弟: 堂弟。 B.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 C.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 D.丰穰: 丰收。 【答案】B。解析: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答案】A。解析:理解句意后,抓住关键名词“安帝、朝政、百姓、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该句翻译: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殇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 【答案】B。文中是说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 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见文中划线处)(4分) 【译】和帝说:“别人都把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当做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克制,常人的确难以相比啊!” (或:和帝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走走当做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 )(“以……为”1分,“抑损”1分,“诚”1分,句意通顺1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 【译】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两个“封”各1分,“阙”1分,“焉”1分)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4分) 【译】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太息”1分,“流涕”1分,“每”1分,“顾”1分)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昏花,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谦恭和顺地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生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走走当做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新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qiè)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英明圣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塞上曲 顾况 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 汉将怀不平,雠①扰当远屏。 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 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 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注释:①雠:仇敌。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 B.“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 C.第七句写兵士众多,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 D.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 【答案】D (从第九句的“祈”字看,胜利尚未到来,以“酣”修饰“战”表明了战争的激烈。) 17.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表达的是唐将在听到敌人入侵的消息后,决意扫清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4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分)。(学生结合诗句答题即可) 【诗歌鉴赏】诗的前两句写狡猾的敌人开始向南侵犯,战争的尘烟飞扬弥漫着北部的边境,突出了唐朝边境紧张的战争形势。三、四句写唐朝的将士对敌人的侵扰充满了激愤,下决心要将敌人驱除得远远的。“金革卧不暖”是说将士们睡觉时披革戴甲 ,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起舞霜月冷”指将士们在寒月秋霜中起身舞剑。这两句表现了唐将意欲杀敌建功、保家卫国的心理。七、八两句,一写兵士众多,一写军容严整,突出了唐军的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最后两句与开头写的敌人的气势、上两句所写的唐军的战斗力形成 呼应。“祈”表现的是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全诗表现了唐将决意扫除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 ”。 (2)《氓》中,强烈地抒发一腔怨愤,诉说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的两个比喻句是“ , ”。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是“ , ”。 【答案】(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第II卷 表达题(共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 “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 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 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B.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C.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D. 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答案】19.D 20. C 21. B 【19题详解】本题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结构混乱,“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和“是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两句杂糅,可删掉“造成的”;第二处,“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语序不当,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可改为“不免”。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成分残缺,“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B项,“由于……造成的”结构混乱;C项,“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 D项修改准确,故选D项。 【20题详解】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可确定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排除A、B两项。再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也”的搭配关系,可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C项。 【21题详解】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文段中修饰“记载”,应用“支离破碎”。“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迥然不同”语意太重,而且西洋学者与东洋学者“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之间并非完全不同,故选“大相径庭”更恰当。“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这里修饰“研究”,用“一如既往”合适。故选B项。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谢意。 B.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同行谬赞,不敢当。” C.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 D.你们家现在几口人?你的内人现在在哪里工作?有需要帮助的吗? 【答案】B(B.“谬赞”,谦辞,过奖的意思。使用正确。A.“惠临”是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C.“叨扰”,指打扰,谢人款待的客套用语。D.“内人”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2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当前影视创作出现一大怪象:①一部影视剧制作出来,制作人关注的② 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③靠绯闻、炒作等戏外话题来吸引观众。对出品方而言,④炒作可能会带来“差评”, ⑤在“热点一天一换”的网络时代,⑥他们宁愿用“差评”换来关注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就是 虽是 但是 尽管 / 可能 B / 不但是 而且是 一旦 那么 也许 C 即 是 还有 不管 / 大概 D / 不是 而是 尽管 但 或许 【答案】D 【解析】第①处前有冒号,若再用“就是”或“即”则犯了语法错误,空着最恰当;第②③处语段本意是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照应开头的“怪现象”,选用“不是…而是…”;第④⑤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选用“尽管…但…”恰当;最后一句是推测出来的,故第⑥处选用“或许(可能、也许)”合适,但不能用“大概”,因为“大概”一般放在主语“他们”后面。 四、作文(60分) 24.按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 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斯克利维斯 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民谚 关于“等待”,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思考?以上材料又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或抒情性散文,不得抄袭;请试着努力将它写得深刻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