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辛弃疾古诗词 赏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 辛弃疾古诗词 赏析

中考辛弃疾古诗词赏析 诗人生平: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2016资阳中考 ‎1.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 ,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 ‎2.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 ‎1.丰收景象 ‎2.描写了“月、风、蝉、鹊、稻 花、蛙声”等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丰收喜悦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 3.“惊”字写出了月光的投射,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作者似写动,而实际是写静,以动衬静,实在是来神之笔。(1分)(意思相近即可)  ‎ 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案:‎ ‎1.可怜 ‎ ‎2.D ‎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二)‎ ‎  1. 请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 ‎  2.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壮词”的理解。 ‎ ‎   ‎ 答案: ‎ ‎1.抒发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爱国豪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 ‎2. 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生活,看剑,角声,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场景都勇猛雄健。从感情上看:抒发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爱国豪情和雄心壮志。从语言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三)2013广州中考 ‎14“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 ‎ ‎ ‎ ‎ ‎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 ‎16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 ‎ 答案:‎ ‎14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15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题答题步骤:‎ ‎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 ‎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 ‎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6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四)2016江苏中考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 ‎ 答案:‎ ‎ 5.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比人心惊不已。(2分)‎ ‎6. 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7. D (2分)‎ ‎(五)2014江苏徐州中考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 ‎ 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 ‎ 三、《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5. 说说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 ‎5. (3分)借古喻今,颂扬孙权的少年英姿,委婉地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无能,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6.(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