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微专题提升系列专题4 文化生活特色题型漫谈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微专题提升系列专题4 文化生活特色题型漫谈复习讲义

微专题提升系列 专题4 文化生活特色题型漫谈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 ‎《文化生活》模块的主观试题在全国高考中模式较为固定,一般是一道10分的解答题或加一道4—6分的探究题。从近几年试题考查来看,呈现出难度增大的趋势。如何提高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这是每位师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常规试题和探究试题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予以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解题方法1| 常规题型 题型1 材料分析法 ‎[题型特点] 提供一定的材料作为背景和载体,是《文化生活》试题命制的一种常用策略。试题给出的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着回答试题所需要的丰富信息。此类试题,分析材料是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点,再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提炼,便不难组织起完整的答案了。‎ ‎[再悟经典]‎ ‎ [例1]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拔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理念,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思路解析] 结合材料“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理论,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可从立足国情、继承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创新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①《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汲取了其丰厚滋养。同时,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强化了友善的价值追求,丰富了慈善文化内涵。②它立足国情,把优秀传统慈善伦理思想法制化,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③它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为践行慈善文化提供了新途径。‎ ‎ [技法点拨] 材料分析法的运用,关键有两步:首先是材料分析,做到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遗漏;再次是学科解读,通过学科解读把材料信息转换成学科道理、学科观点、学科方法等。通过材料分析,要实现材料与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只简单“复制”材料,或单纯“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 题型2 设问解剖法 ‎[题型特点]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我们什么,要求我们答什么。《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中就蕴藏着很多技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们找到解题的思维路径,收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效果,从而顺利作答。‎ ‎[再悟经典]‎ ‎ [例2] (2016·浙江卷)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 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思路解析] 本题是启示类问答题,“启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材料已经给出知识点的限制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答案要点就是围绕“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以后应该怎么做来写。英国BBC2电视频道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引发了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坚持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纪录片的播放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给我们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是: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答案]‎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②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 [技法点拨] ‎ 设问解剖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对设问本身进行解剖,善于问中求问。在具体解剖过程中,着重注意两点,一是研究设问本身蕴含的各种信息,从中寻找答题切入点;二是要注意设问限制,有时还须对问题本身进行分解,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更为具体的小问题,再进行分析作答。‎ 题型3 意图揣摩法 ‎[题型特点] 我们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看了又看,但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叫人无从下手。碰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不必紧张。因为命题的人在编制试题时,总是有一定的意图的,他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我们相应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此时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个题目想考查我们哪个(或哪些)知识点?如果我们明确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事情就会柳暗花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悟经典]‎ ‎ [例3] (2016·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思路解析] 猛一看题目很可能一头雾水,无从谈起。但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命题者的意图和材料信息不难看出,本题借“邻居节”考查家庭家风教育这一时事热点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要明确:家庭重视家风教育,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国家重视家风教育,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联系材料,切不可闭门造车,那样很容易答偏或答不全。‎ ‎[参考答案]‎ ‎“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 [技法点拨] 意图揣摩法解题,应把握三大关键步骤:一是知识定位,即揣摩出命题者想考我们哪一个(或哪几个)‎ 知识;二是知识呈现,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定位的知识全面的回忆一遍,看看相关的知识到底有哪些;三是知识选用,即在所呈现(回忆)出来的所有知识中进行选择,把选择出来的知识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成答案。‎ ‎[命题预测]‎ ‎1.山东省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百姓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信的。‎ 答案:①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赋予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②采取形式多样的弘扬国学经典的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③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徐家汇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灵魂”。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具有历史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 答案: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③‎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解题方法2| 新潮探究型 题型1 依据、意义类探究题 ‎[题型特点] 该类题目一般以“探究题”形式呈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行为,要求阐述其影响或意义。答案往往隐含学过的某些知识或观点,考生很容易被设问所迷惑,过于发挥想象的空间而造成失分。‎ ‎[再悟经典]‎ ‎ [例1] (材料见常规题型例3)‎ 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思路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注意题中信息是:一项优良家风,两点意义。注意家风是优良家风,可结合前面的材料,选择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家风来写,意义要写出两点,应该根据所列家风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一 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 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技法点拨] 此类试题虽形式上被冠以“探究题”,实际上是典型的原因、意义、依据类题目。考生在解答时切不可天马行空,必须要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简短分析。该类题目总体来讲,只要根据要求来答,得分比较容易。答题时考生可多列出一项,防患于未然。‎ 题型2 提出建议措施类探究题 ‎[题型特点] 该类探究题设问一般不要求结合具体的知识,只根据试题情景或材料,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活动方案。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建议或方案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撒大网”。‎ ‎[再悟经典]‎ ‎ [例2] (材料见常规题型例1)‎ 问题:某校在师生中开展“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请就此写出两条具体措施。(所提的措施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 ‎[思路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的探究题,要求提出两条“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的措施。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措施要具体,不能含糊其辞,二是主体要明确,不能笼统。考生只要注意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通过学校向留守儿童捐献书籍,帮助当地的中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建议学校团委与某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 ‎ [技法点拨] 解答此类开放式主观题,留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更大,更利于展示考生素养和个性且难度较低,但在解答时要注意参与活动的主体、对象、活动主题,建议或方案要充满正能量并切实可行。回答时有三个忌讳:一忌脱离材料天马行空;二忌逻辑混乱,没有层次;三忌要点多,但角度单一甚至重复。‎ ‎[命题预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抢红包”是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此社会各界存在较大的争议。‎ 反方:这是一场文化灾难。“抢红包”是注重物质淡忘精神的现象,让金钱冲淡了年味,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甚至会利用人们赚钱心理大发过年财,并对社会价值导向产生负面影响。自己不参与“抢红包”。‎ 正方:这回归了文化本质。红包本是沟通感情、联络关系的途径之一,抢红包可以让春节不再局限于春晚等单一方式,使节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红包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不造成经济负担,大家图个吉利。网络红包的趣味性、美好寓意,以及带给我们的惊喜,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文化本质。自己会积极参与“抢红包”。‎ ‎(1)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请你就如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答案:(1)参考答案一:选择反方。‎ 理由: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两大修养等方面论述。抢红包活动不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不利于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 参考答案二:选择正方。‎ 理由:可以从文化的本质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的特点及现代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创新等方面分析。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等。‎ ‎(2)答案示例:从《文化生活》角度作答: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