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纯合子、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C. 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 两纯合子异花传粉,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A ‎【解析】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A正确;‎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aa,B错误;‎ C、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C错误;‎ D、两纯合子异花传粉,后代不一定纯合子,例如AA×aa→Aa,D错误。故选A。‎ ‎2.卷舌(A)对不卷舌(a)为显性,某三口之家中,母亲及其独生女儿不能卷舌,父亲卷舌,则该女孩的母亲和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  )‎ A. aa和AA B. AA和aa C. aa和Aa D. Aa和aa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人类能卷舌相对于不能卷舌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一家三口人,母亲及女儿是不能卷舌的,则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父亲能卷舌,因此其基因型为Aa,故选C。‎ ‎3.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交配,接连生下了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B ‎【解析】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则白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 ‎【详解】杂合白羊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第4只小羊是白色的概率是3/4,黑色的概率是1/4,即生白色的概率更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4.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 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 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答案】A ‎【解析】A、F1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正确;‎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 C、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D错误。故选A。‎ ‎5.玉米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一株非糯性的黄色玉米自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bbyy B. bbYY C. bbYy D. BBYY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显性,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的基因型有YY和Yy两种。‎ ‎【详解】由于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显性,所以一株非糯的黄色玉米的基因型是bbYY或bbYy。如果基因型是bbYY,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是bbYY;如果基因型是bbYy,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YY、bbYy、bbyy。因此,子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BBYY。故选D。‎ ‎6. 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两代或自由交配两代后,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 )‎ A. 1/4 1/2 B. 1/3 1/2‎ C. 3/5 1/2 D. 1/4 1/3‎ ‎【答案】A ‎【解析】(1)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两代,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2=1/4;‎ ‎(2)杂合体(Aa)自由交配两代后,基因频率不变,因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50%×50%×2=50%。故选A。‎ ‎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能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  )‎ A.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D. 同一条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选C。‎ ‎8. 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黄色为显性性状,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 )‎ A. YYRR×YYRr B. YyRr×YyRr ‎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目涉及豌豆种子的性状和子叶颜色两对相对性状,可分别对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 ‎【详解】亲本均为黄色圆粒豌豆,子代种子均为黄色,说明至少其中一个亲本含有YY;子代6000粒种子中有1500粒为皱粒,则亲本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均为Rr。结合选项综合分析,双亲基因型应为YYRr和YyRr。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 1∶2∶1 B. 1∶‎‎0 ‎ C. 1∶1 D. 1∶1∶1∶1‎ ‎【答案】A ‎【解析】据题意,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即A_bb×aaB_,亲本基因型有多种情况:①AAbb×aaBB,子代只有一种基因型红圆果AaBb;②Aabb×aaBB,子代有2种基因型,红圆果AaBb和黄圆果aaBb;③AAbb×aaBb,子代有2种基因型,红圆果AaBb和红长果Aabb;④Aabb×aaBb,子代有4种基因型,红圆果AaBb、黄圆果aaBb、红长果Aabb、黄长果aabb;据此分析。‎ ‎【详解】A.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每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一般是一种、两种或四种,因此两对杂交后代中没有3种基因型,A错误;‎ B.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子代只有AaBb,B正确;‎ C.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AaBb:aaBb=1:1;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AaBb:Aabb=1:1,C正确;‎ D.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AaBb:aaBb:Aabb:aabb=1:1:1:1,D正确。‎ ‎10.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 A. 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 黑光×白粗→25黑粗 C. 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 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 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该进行测交:CcRr(黑色粗糙)个体与ccrr(白色光滑)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粗糙:黑色光滑:白色粗糙:白色光滑=1:1:1:1,说明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黑色粗糙×白色光滑→10黑色粗糙:9黑色光滑:8白色粗糙:11白色光滑≈1:1:1:1,故选D。‎ ‎11.如图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考虑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 B. ①、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 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 ①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答案】D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A、①基因型AaBb、②基因型AaBb,两者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A正确;‎ B、①基因型AaBb、③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B正确;‎ C、④的基因型为Aabb,四株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都有AAbb,C正确;‎ D、基因A与a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错误。故选D。‎ ‎12.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是 A. rrbb B. RrBb C. RRBb D. Rrbb ‎【答案】C ‎【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即某个体×rrbb→Rrbb和RrBb,其中rr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b,则该个体能产生Rb和RB两种配子,因此该植物的基因型为RRBb。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再进而判断该植物的基因型。‎ ‎13.人类并指(D)为显性遗传病,白化病(a)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两种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家庭中,父亲并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A. 1/2 B. 1/‎8 ‎C. 3/8 D. 5/8‎ ‎【答案】D ‎【解析】父亲并指、母亲正常的基因型分别是A_D_、A_dd、又知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aadd),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aDd和Aadd,因而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A_dd=3/4×1/2=3/8,因此患病孩子的概率=1-3/8=5/8,故选D。‎ ‎14.处于下列各时期的动物细胞中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 ‎④有丝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没有特殊的行为;有丝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出现,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单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复制时出现染色单体,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单体消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和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位于一个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①正确;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②错误; ③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染色单体,③错误; ④有丝分裂中期,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④正确;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⑤正确;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所以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⑥错误。 综上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④⑤,故选C。‎ ‎15.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分离 B. 着丝点分裂 C.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 染色体复制 ‎【答案】C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复制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而只有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在卵细胞的两次分裂中都出现的。‎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次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A错误;‎ 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B错误;‎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在形成卵细胞的两次分裂中都出现的,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错误。故选C。‎ ‎16. 有关下列两个细胞分裂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 、 ② 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B. ① 、 ② 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C. ② 能产生 1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D. ①能产生 4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是雄性动物;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 ‎【详解】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A错误;②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②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其中极体会退化消失,因此②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因此,①能产生2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错误。‎ ‎17.下列表示减数分裂的图像是 ( )‎ A. 甲、丁 B. 乙、甲 C. 甲、丙 D. 乙、 丁 ‎【答案】A ‎【解析】甲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图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丁图同源染色体分布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甲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图是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丁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故属于减数分裂的是甲和丁。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8.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 32、16、64、64 B. 32、8、32、64‎ C. 16、8、32、32 D. 16、0、32、32‎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①因为精子中有16条染色体,所以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是32条;‎ ‎②32条染色体是16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16个四分体;‎ ‎③在初级精母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有64条染色单体;‎ ‎④每一条染色单体中含有1条DNA分子,所以有64条DNA分子;故选A。‎ ‎19.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一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间期。‎ ‎【详解】A、①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 ‎20.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 ④②①③ B. ①④②③ ‎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核DNA复制后含量加倍,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核DNA恢复原状,则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含量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染色体恢复原状,则④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复制后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核DNA含量恢复原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没有DNA复制,则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核DNA减半,则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但含量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原状,末期形成两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减半,则③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故选B。‎ ‎21.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如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伴随着X染色体遗传给后代.‎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与性别决定无关,故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故B正确。‎ C、 生殖细胞含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不仅有性染色体,还有常染色体,如控制合成呼吸相关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中也表达,故C错误。‎ D、 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Y染色体,可能含X或Y染色体,故D错误。答案选B ‎22.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这些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 子二代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C. 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 眼色的遗传由性别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是伴X遗传;子二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假设红眼和白眼由B/b控制,则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则亲本为XBXB×XbY。‎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A正确;‎ B、子二代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B正确;‎ C、眼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正确;‎ D、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D错误。故选D。‎ ‎23.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④精细胞形成精子时 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 ‎【详解】(1)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2)基因m和m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3)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24.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不相符的是(  )‎ A.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揭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C.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模型建构法 D. 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A、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揭示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利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是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了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而得出的结论,D正确。故选C。‎ ‎25.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 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答案】B ‎【解析】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具有该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26.果蝇的眼色为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且控制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如果能通过眼色判断后代的基因型,眼色在雌性、雄性个体上的表现型应该不同。‎ ‎【详解】A、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后代的雌果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A错误;‎ B、白眼雌蝇×红眼雄蝇,后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可以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B正确;‎ C、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后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C错误;‎ D、白眼雌蝇×白眼雄蝇,得到的后代都是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D错误。‎ 故选B。‎ ‎27.红绿色盲是人类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亲子代之间的遗传关系不成立的是 A. 父亲患色盲,女儿一定患色盲 B. 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C. 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D. 儿子患色盲,母亲一定带有色盲基因 ‎【答案】A ‎【解析】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女儿不一定色盲,可能从母亲那儿获得正常基因XB,A错误;母亲色盲基因型为XbXb,儿子必色盲(XbY),B正确;如果女儿患病(XbXb),则父亲必患病,母亲可能携带,C正确;儿子色盲(XbY),则其母亲一定带有色盲基因,D正确。‎ ‎28.一对正常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男孩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母亲没有色盲,可推出母亲为XBXb,父亲色觉正常,基因型为XBY;故选D。‎ 考点:伴X隐性遗传。‎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29.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存在的基因传递途径是 A. 祖母→父亲→女儿 B. 祖母→父亲→儿子 C. 外祖父→母亲→女儿 D. 外祖母→母亲→儿子 ‎【答案】B ‎【解析】A、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基因型为XAY,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正确;‎ B、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但是父亲的XA不能传给儿子,B错误;‎ CD、外祖父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其XA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CD正确。故选B。‎ ‎30.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 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B ‎【解析】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双亲可能都正常,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错误;女儿患病,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致病基因,该正常女性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产生的卵细胞中有一半正常,一半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其儿子患病概率是1/2,B正确;女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是患者,女儿是否患病要看其丈夫是否患病,如果丈夫正常,则女儿正常,C错误;表现正常的夫妻,妻子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故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的占________。若黄色子叶戊植株自交,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黄色子叶个体占__________。‎ ‎【答案】纯合子(纯种) 实验二 绿色 Y:y=1:1 YY或Yy 2/3 1/6 5/6‎ ‎【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选用了豌豆作试验材料,这是因为豌豆不仅是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而且有很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3.孟德尔在进行豌豆的杂交试验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孟德尔还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他在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说,并且设计了新的试验来验证假说,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四个重要原因。‎ ‎【详解】(1)由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故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是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实验二中黄色子叶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可知,这对相对性状中绿色是隐性性状,黄色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为测交,根据子代性状表现,即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可推知亲本黄色子叶甲的基因型和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故此可知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的原因是亲代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Y:y=1:1。‎ ‎(4)根据实验二中亲子代的性状表现可知,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或Yy,且比例为1:2,可知杂合子的占2/3。黄色子叶戊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1/3YY或2/3Yy,若黄色子叶戊植株自交,可推出子代中绿色子叶占2/3×1/4=1/6。‎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的基因型为Yy,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1/3YY或2/3Yy,二者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黄色子叶个体占1/3×1+2/3×3/4=5/6。‎ ‎【点睛】学会运用分离定律解答本题是学习遗传学问题的基本要求,熟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F1代有______种不同的基因型,F1代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F1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 ‎(3)用亲本黄色圆粒豌豆植株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于________。‎ ‎(4)用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________种表现型;后代中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占全部黄色圆粒豌豆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对后代中的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于________。‎ ‎【答案】YyRr、yyRr 6 1/2 1/4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4 1/9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 ‎【解析】分析题文描述:豌豆子叶的黄色(Y)与绿色(y)、种子的圆粒(R)与皱粒(r)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此可将F1的这两对相对性状拆开来考虑,分别统计分析子代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推知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由题意可知:在F1中,黄色∶绿色=(3+1)∶(3+1)=1∶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Yy与yy;在F1中,圆粒∶皱粒=(3+3)∶(1+1)=3∶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Rr与Rr。综上分析,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yy=1∶1、RR∶Rr∶rr=1∶2∶1。可见,F1有2×3=6种不同的基因型,F1代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是1-(1/2Yy×1/2Rr+1/2yy×1/2Rr)=1/2,F1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yy×1/4RR+1/2yy×1/4 rr)=1/4。‎ ‎(3)亲本黄色圆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绿色皱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二者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1∶1。‎ ‎(4)用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Yy∶yy=1∶2∶1、RR∶Rr∶rr=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由此可见,后代有2×2=4种表现型;后代中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占全部黄色圆粒豌豆的比例是(1/4YY×1/4RR)÷[3/4(YY+Yy)×3/4(RR+Rr)]=1/9。后代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让其与基因型为yyrr的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3yyRr+2/3×1/2yyRr)∶(2/3×1/2yyrr)=2∶1。‎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33.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乙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时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DNA分子复制 着丝点分裂 乙、丙 甲 1:2: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0‎ ‎【解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中DE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甲细胞。 (3)图2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之比为1:2:2;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4)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同源染色的对数为0。‎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4.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F1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红眼也有白眼,其比例为红眼:白眼=3:1。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红眼性状对白眼性状为______性。F2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出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请根据这一设想写出下列果蝇的基因型(眼色基因用B、b表示):亲代白眼_______;F2红眼雄果蝇_______;F2红眼雌果蝇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上述设想的正确性,有人选取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即证明摩尔根的设想是正确的。‎ ‎【答案】显 性状分离 全部为红眼 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XbY XBY XBXB 或 XBXb 雌性红眼:雄性白眼=1:1‎ ‎【解析】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性状。F1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性状。子二代同时出现白眼和红眼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2)实验结果F2中雌蝇全是红眼,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3)若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则亲代白眼为XbY,红眼为XBXB。亲本杂交,F1基因型为XBXb、XBY,子二代红眼雄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为XbY,子二代红眼雌果蝇为XBXB或XBXb。‎ ‎(4)如果上述设想正确,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两者杂交所得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Y=1∶1。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性∶白眼雄性=1∶1,则证明摩尔根的设想正确。‎ ‎【点睛】本题以果蝇的眼色为素材,结合实验,考查伴性遗传、遗传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显隐性及遗传方式,解答本题要注意XY染色体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有无等位基因。‎ ‎35.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一种伴X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其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其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__________,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一个男性患者其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____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______________,这种遗传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 ‎【答案】XBXb、XBY 外祖母 母亲 女儿 交叉遗传 ‎【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特点;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儿子的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若父亲正常,则女儿肯定正常,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 ‎【详解】(1)根据题意,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出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母亲是携带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因此女儿携带色盲基因(XBXb)的概率为,其女儿是纯合子(XBXB)的概率是,其女儿与正常男子(XBY)结婚,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1—=。‎ ‎(2)据题意,由于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因此该色盲男孩的母亲是正常的;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母亲,但母亲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XBXb,由于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故母亲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该色盲男孩的父母都正常,且母亲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3)一个男性患者其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