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学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学案(3)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学案 一、【2018届安徽省蚌埠二中第二学期高三4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星沅富有远见。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C.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答案】10.B11.A12.B ‎ ‎13.(1)粤地(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 ‎(2)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原文“迭疏论列,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健:善于;檄:发文;籍:登记分;干:追求。(2)一:统一;特:专门;简:挑选;将:率领。‎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粤地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下令)整治,士风因(此)得以肃整。任期满后,被授予陕西汉中知府,历任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厉整治寇匪,多次擒获他们的首领并将 其绳 之于法 。‎ 这之前,永昌发生回乱,迤西道罗天池胡乱杀人,不分好人坏人,众多回人更加滋扰生乱。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张安抚,投降的人动不动就又反目叛乱了。至此,缅宁匪首马国海被追剿而逃亡,暗中勾结云州回人马登霄、海连升等再次发动叛乱,迤西大为动荡。星沅追究造成祸乱的缘由,长龄、天池一并受到责斥。二十七年,派遣军队进行围剿,解散被胁迫的回族众人,造反作乱的首领被歼灭,其余的匪徒也被消灭干净。(皇上)下诏嘉奖他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官衔,赐花翎。不久调任两江总督。‎ 星沅没有中第时,寄居在陶澍幕府,掌管 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又先后连任官职江南,熟悉盐、漕、河诸多利弊。当时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官员)诉说用度缺乏,朝廷大臣主张南粮改为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星沅说折银太多征收不容易,折银太少采购不够。粮食低贱银两贵重,民间经过太多环节损失亏耗。且州县以此为借口额外勒索,官吏玩弄手法,串通做弊,防备他们都很难。(星沅)屡次上疏论述,改征的提议于是废止不行。‎ 三十年,宣宗驾崩,(星沅)赴京拜谒皇帝的灵柩,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奉养。恰逢广西匪乱正盛,最初起用林则徐为督师讨伐,(却)在途中去世,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这年十二月,抵达广西,驻守柳州。当时两岸的江匪发展势头日益蔓延,众多贼匪尤其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剽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都因为贻误战机而被免官,周天爵、向荣继任为巡抚、提督。二人者都有很好的名声,但都颇为自负,意气用事,谋议总是不一致,星沅调和他们的意见,仍然不能使他们协调一致,军事很多时候相互牵制掣肘。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军围剿,贼匪由大黄江、牛排岭窜入新墟、紫荆山。星沅发文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滇、黔军队循迹追剿,贼匪又窜入武宣。荣、天爵分头进击,贼盘踞东乡,两军攻打不下。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不久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赶赴湖南防堵,将让他们代替李星沅。赛尚阿至湖南,就被授予钦差大臣,赶赴广西督导军队,命星沅回湖南治理防务。四月,星沅竭力快速赶赴武宣前敌督战,到达已经非常疲惫,几日后在军中去世。遗言上奏:“贼不能消灭,是不忠;父母不能终养,是不孝。死后用常服收殓,用以表明我的错误。”文宗看后非常伤心,依据总督的规格赐予抚恤金,赐予金钱置办丧事,恤问他的母亲,下令他的两个儿子等服丧完毕后引见朝廷,授予李星沅“文恭”的谥号。李星沅的儿子李桓,后来官至江西布政使。‎ 二、【2018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第九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蹦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贏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答案】10.D11.C12.B ‎ ‎13.(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 征暴敛来的。 ‎ ‎(2)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疏没有“陈情”的成分。“疏”‎ 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而“表”是用来陈述自己的请求的,具有言情的成分。‎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不再出仕”错,文中只说了他退居东阳,而下文也提到了他出任磁州知州,说明他并非“不再出仕。‎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输:交纳,献纳。率:都。横取:横征暴敛;及:趁;翕然:一致;何……足忧乎: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 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三、【2018届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撤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粱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对立的很厉害,梁永爪牙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功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极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回到家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答案】10.A11.D12.B ‎ ‎13.(1)与其骚扰平民,征税征到禽畜身上,不如明确告知天下,稍微增加赋税,共同帮助完成峰建宫殿的工程。‎ ‎(2)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是为首人物,于是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 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 项 “汉武帝”是谥号,选项表述错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 “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与文中内容不符。由原文“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可以推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试题分析:翻译时需要注意的(1) “榷”“曷若”“襄”;(2) “既而”“丑诋”“遂”。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 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干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成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四、【2018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第十四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栖编,宇贞一,世为赵人。幼弧。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徒。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延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贵金币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候墨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魏宝致十万响载,而济方为京兆 ‎,邕吏待部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依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所唐书列传》‎ 注:①候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宋/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 B.诸生,意思是许多儒生,也泛指在学的弟子,明清时期指入学的生员。‎ C.京兆,汉朝京战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D.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礁,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礁,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一并弹劾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几人都因罪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答案】10.D11.A12.D ‎ ‎13.(1)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或: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 ‎(2)皇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问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 ‎【解析】‎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关内,占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卖官”的元载没因弹刻而被贬。‎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死徙”中间省路“于”:在;浚渠:疏通渠道;大稔:取得大丰收。第二句得分点: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 参考译文:‎ 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童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斯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舀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场,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朝延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刻鼓励。他凭者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杨其德。觎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 、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今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窥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得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季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要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未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陈怤凭着优等考核对任长安慰,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动旁,侯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把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待郎。这三个人都是无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园,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帝想任命栖筠为宰相,但因为否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问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入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史部尚书的管职,谥号文献。‎ 五、【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府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十二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谥号既扬善又不讳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家族和谐,其祖先自渤海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聚居在一起。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受到皇帝表彰。‎ B.高崇文能征善战,屡获军功。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在宰相杜黄裳的推荐下,高崇文不负众望,被任命讨伐刘辟。‎ C.高崇文治军有方。他勤于训练兵士,武器精良;约束军队,令行禁止。他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D.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事文书,害怕入朝觐见,却恃功而奢。他依仗功劳,尽享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府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答案】10.A11.C12.B ‎ ‎13.(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人敌军立功赎罪/自己弥补罪过,于是驻军/驻扎在鹿头西,断绝了賊军运输粮草的道路。‎ ‎(2)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官员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住了性命。‎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觐谒”专指官员拜见帝王。‎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项,结合原文“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分析可知,“不负众望”错。‎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后”译为延后,“赎”译为赎罪,“军”译为驻军、驻扎(名词活用为动词)。(2)“衣冠”译为士大夫,“诣”译为到,“活”译为使……活下来。‎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 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成武”。‎ 六、【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答案】10.B11.A12.C ‎ ‎13.1)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2)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冇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A项,“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不当。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若干名,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是令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贼”译为叛军,“破”译为被攻破,“逆”译为迎面,“逆击之湖中”(状语后置句),“蔑”译为没有。(2)“敏”译为聪明,“谪”译为贬谪,“穷荒”译为穷荒之地,“绎”译为整理。‎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 ‎,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七、【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王郎起,丹与况共谋拒之。况使丹与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卿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麓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威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顿首谢。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从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临嗣,无子,国绝。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苞弟遽为监亭侯。‎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麓/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 B.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麓/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 C.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麓/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 D.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麓/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科,指科举考试中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种考试科目,文中“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中“言语”即其中一种。‎ B.世祖,庙号名,一般是王朝的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文中的世祖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C.大司马,古代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的称呼。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为三公之一,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D.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之死有特定说法,如天子,大夫、土之死分别叫崩、卒、不绿,“薨”则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丹审时度势,景丹同连率耿况投奔了来上谷巡视的更始皇帝,后来又同耿况的儿子耿弇以及寇恂率兵南归世祖。‎ B.景丹骁勇善。景丹率精兵出击,大破王郎军队,获世租赞并随之征讨河北,后来又与吴汉等在羛阳打五校,降敌五万。‎ C.景丹备受推崇。世祖皇帝下诏命群臣推举大司马的人选,景丹与吴汉一起受到群臣推举,后景丹被拜为与大司马官阶相同的骠骑将军。‎ D.景丹恩荫子孙。景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均受其荫蔽,他的儿子景尚被封为余吾候;景苞的儿子景临断绝封国后,景苞的弟弟被续封为监亭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卿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 ‎ ‎(2)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 ‎【答案】10.C11.A12.A ‎ ‎13.(1)邯郸的将帅几次说我征发渔阳、上谷的部队,我姑且回答他们说是,没想到二郡部队的确为我来的!‎ ‎(2)适逢陕县贼人苏况攻破弘农,活捉郡守。景丹当时生病,光武因为他是老将,想命令他勉强起床兼任弘农郡守。‎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号”“从”“汉军”“丹”“大破之”。‎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原文“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刘玄登帝位,派遣使者巡行上谷,景丹和连率耿况投降。所以选项A说“景丹同连率耿况投奔了来上谷巡视的更始皇帝”理解有误。‎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数言”几次说、“发”征发、“卿”姑且。 (2)“会”适逢、“生获”活捉、“以”因为。‎ 参考译文:‎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年轻时求学于长安。王莽新朝时贡举有四科,景丹以言语科优秀被举荐为固德侯的相,以办事干练著称,升任朔调连率的副官。刘玄登帝位,派遣使者巡行上谷,景丹和连率耿况投降,又做上谷长史。王郎起兵,景丹和耿况一起商议抵御王郎。耿况派景丹和儿子耿弇以及寇恂等人领兵向南归附光武,光武接见景丹等人,笑着说:“邯郸的将帅几次说我征发渔阳、上谷的部队,我姑且回答他们说是,没想到二郡部队的确为我来的!正和士大夫共建这项功业。”‎ 拜任景丹为偏将军,号称奉义侯。跟随光武攻打王郎的将领皃宏等人于南?,王郎的部队迎战,汉军撤退,景丹等人派精锐骑兵进攻,打败敌兵,追击十多里,死伤的人纵横交错。景丹返回,光武对他说:“我听说突骑是天下精锐部队,现在看到突骑参战,快乐的心情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得出来呢?”于是跟随光武征战河北。‎ 光武登帝位,凭预言任用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大家都不高兴。光武下诏令群臣推举可以做大司马的人,群臣所推选的只有吴汉和景丹。光武说:“景将军是北州大将,他是大司马的人选。但吴将军有建立大计的功勋,又诛杀苗幽州、谢尚书,他的功劳大。旧的制度骠骑将军官和大司马相同。”于是任吴汉为大司马,而任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景丹为栎阳侯。光武对景丹说:“现在关东的旧封国,虽然有几个县,但不超过栎阳万户封邑。‘富贵不回故乡,如穿着锦衣在黑夜中走路’,所以把栎阳封给你。”景丹磕头拜谢。这年秋,和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人跟随光武在羛阳打败五校,使他们五万人投降。适逢陕县贼人苏况攻破弘农,活捉郡守。景丹当时生病,光武因为他是老将,想命令他勉强起床担任郡守职务,就连夜召他进宫,对他说:“贼人逼近京师,只要凭着将军的威望,躺着就足以镇住他们了。”景丹不敢推辞,于是勉强支撑病体接受命令,率军到郡,十多天后逝世。儿子景尚继嗣,改封余吾侯。景尚去世,儿子景苞继嗣。景苞去世,儿子景临继嗣,后没有子嗣,封国断绝。永初七年,邓太后续封景苞的弟弟景遽为监亭侯。‎ 八、【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曰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注:①脱粟:糙米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答案】10.C11.A12.D ‎ ‎13.(1)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2)(房寰)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主语“自”“僮仆”,关键虚词“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翻译: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项,错误,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点睛:照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以表示“举荐”的意思),因而称为“解”;元:第一名的意思;解元:直译为地方解送的举人考试中的头一名。在中举的举子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惮”,害怕;“墨者”,贪污的人;“朱丹”,漆成红色;“黝之”漆成黑色;(2) “先发”,先发制人;“再”,两次;“疏”,上疏;“丑诋”诽谤诬蔑。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代理南平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巡察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海瑞)直言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祈祷。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祥瑞之物,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皇帝拿到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回头对身边的人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来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安抚应天十府。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监管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是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下达命令像暴风发作一样气势猛烈,主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有势的豪强甚至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所以世家大族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系统多余的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一概不许设宴款待,因此怨言很多。都给事中舒化告发海瑞迂腐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调去视察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职,皇帝劝慰挽留,不同意,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九、【2018届江苏高三三校联考卷(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 仁 浦 传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吏,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会契丹主殂 于真定,仁浦得脱归。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谨厚,善书计,欲留补牙职。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重威遣骑追之,不及。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 乾佑末,隐帝用武德使李邺等谋,诛大臣杨邠、史弘肇等,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曰:“朝廷将杀我,我死不惧,独不念麾下将士乎?”仁浦曰:“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图害忠良,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将奈何。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簿视之。仁浦曰:“臣能记之。”遂手疏于纸,校簿无差,周祖尤倚重焉。周祖大渐,谓世宗曰:“李洪义长兴节镇,魏仁浦无遣违禁密。”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宰执,议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曰:“古人为宰执者,尽由科第耶?”遂决意用之。‎ 宋初,进位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从征太原,中途遏疾。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赠侍中。‎ 仁浦性宽厚,接士大夫有礼,务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力保全之。当时称其长者。世宗朝近侍有改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淮南之役,获贼数千人,仁浦从容上言,俾隶诸军,军中无滥杀者。‎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济河沉衣中流     济:渡,渡过 B.侍中握强兵临重镇   临:统管 C.令检簿视之   检:查看,查验 D.俾隶诸军   俾:统率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殂:死亡。中国古代等级森严,指称死亡也因人而异,天子死亡叫“崩”,诸侯死叫“薨”,而“殂”字各色人等都可以使用,文中就用在了契丹君主身上。‎ B.道左:道路左边,引申为道路旁边。我国古代座位以左为尊,官位以右为尊,所以有“虚左以待”“无出其右”等说法。‎ C.科第:科举及第。科举制是我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开始出现,唐朝时真正成型,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备。‎ D.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文中出现了“汉祖”“周祖”“宋太祖”三个称谓,魏仁浦就曾经历了汉祖、周祖、太祖所在的三个朝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 ‎(2) 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 ‎9.周祖临终交代世宗:“魏仁浦无遣违禁密”,要求世宗不要对魏仁浦隐瞒皇家秘密,周祖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眼里魏仁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 ‎【答案】6.D7.C ‎ ‎8.(1) 不如按照将杀掉全部将士的说法修改诏书内容,激起他们的愤怒之心,(这样)你不只能免去自己的灾祸,还可以为杨、史洗雪冤屈。‎ ‎(2) 延徽与仁浦比邻而居,想吞并他的宅第,多次诬陷仁浦,仁浦差点儿遭到不测。 ‎ ‎9.①正直仁厚;②谨慎稳重;③熟悉政务;④善于筹谋.‎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D“俾”:使。(俾:①作动词,使:~便考查。~众周知。②作名词,形声。从人,从卑,卑亦声。“卑”意为“替代物”、“代表物”。“人”与“卑”联合起来表示“主人的代表”。本义:门人、门役(代表主人站在门口为主人接客或传话)同本义)。‎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是察举制。‎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注意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吏时,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可见其正直仁厚、谨慎稳重。他帮助周太祖改动诏书,谋划成事,可见其善于筹谋。周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可仁浦直接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别,可见其熟悉政务。‎ 参考译文:‎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年丧父而家贫,他的母亲为他借黄缣做夏衣,当时仁浦十三岁,感叹说:“作为人子不能够供养母亲,却让慈母求人借贷来给我做衣服穿,我能安心吗?”因而情绪激动流下眼泪。告别母亲前往洛阳,过黄河时把衣服沉入河水,发誓说:“如不能富贵显达,不再渡过此河!”晋末,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吏,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契丹进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适逢契丹主在真定死亡,仁浦得以脱身。魏帅杜重威一向知道仁浦谨慎厚道,擅长文书和筹算,想留他补任低级职务。仁浦因为重威是降将,不愿侍奉他,就逃走了。重威派人骑马去追赶他,没有追上。汉祖在太原起兵,驻扎巩县时,仁浦在道旁迎接,汉祖当即授予他原职。‎ 乾佑末年,隐帝采用武德使李邺等人的计谋,杀掉大臣杨邠、史弘肇等,秘密命令澶州元帅李洪义杀掉骑将王殷,命令郭崇杀害周太祖。洪义知道事情不成,与王殷商量,派遣副使陈光穗携带诏书给周太祖看。周太祖很害怕,召仁浦入府谋划,并且把诏书给他看,说:“朝廷要杀我,我死不可怕,难道不为部下将士想想吗?”仁浦说:“‎ 侍中您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重要藩镇,对朝廷有功,君上听信谗言,图谋杀害忠良,即使想要表明心迹,又怎能做到呢,事情将如何对付。现在诏书刚刚发下,外面没有人知道,不如按照将杀掉全部将士的说法修改诏书内容,激起他们的愤怒之心,(这样)你不只能免去自己的灾祸,还可以为杨、史洗雪冤屈。”周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改动诏书给诸将看。大家又害怕又愤怒,于是长驱渡过黄河。到即位时,任用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周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仁浦说:“臣记得。”于是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别,周太祖特别倚重他。周太祖临终,对世宗说:“李洪义永远给予节镇,魏仁浦不要对他隐瞒皇家秘密。”世宗即位,想要任命仁浦为宰相,议者认为他不是科第出身,世宗说:“从古以来做宰相的难道都是通过科第吗?”于是坚决用他。‎ 宋初,提升官位为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天宴会,皇帝悄悄对仁浦说:“我想亲自出征太原,怎么样?”仁浦说:“欲速则不达,望陛下慎重。”魏仁浦跟从出征太原,中途患病。返回途中到梁侯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赠侍中。‎ 仁浦性情宽厚,接待士大夫礼节周全,一定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信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比邻而居,想吞并他的宅第,多次诬陷仁浦,仁浦差点儿遭到不测。等到周太祖进入汴京,有人擒住延徽交给仁浦,仁浦推辞说:“趁战乱报私怨,不忍心这样做啊。”努力保全了他。当时舆论称赞他是长者。世宗朝近侍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仁浦努力挽救他们,(被他)保全性命的人很多。征伐淮南的战役,俘获贼兵数千人,仁浦从容向皇帝进言,让他们都分到各军去,军队里没有滥杀无辜的情况。‎ 十、【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 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光幡然就位。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 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遣其从兄子禀。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 ‎ ‎(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易:轻视 B.皆有园沼胜概 胜:优美的 C.固辞不拜 固:坚决 D.旦惊谢之 谢:感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主簿”,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丧服,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旦果敢强干。任郑县主簿时,快速审理了原来十年都难以处理的案件,使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依法惩处了横行乡里却无人敢问的井元庆。‎ B.司马旦关心百姓疾苦。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建议让百姓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因为这个建议,后来让司马旦做了郑县的县令。‎ C.司马旦和司马光兄弟友爱。兄弟分隔两地但时常互相探望;司马光想推辞朝廷召任的门下侍郎一职,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任职。‎ D.司马旦淡泊清心,乐于助人。英宗即位,司马旦没有按例派遣未获官职的孙子辈入朝祝贺以获得官位;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济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2)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 ‎【答案】10.D11.D12.B ‎ ‎13.(1)于是(富人)争相拿出粮食,降低价格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得保全,盗贼也得以平息。‎ ‎(2)司马旦每次审案一定追究到底,以法严惩,把罪犯绑在县门外,百姓逐渐把犯法当作耻辱的事。‎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谢”,结合“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分析,应该译为推辞、拒绝。‎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服除”指守丧期满。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分析可知,并不是让司马旦做了郑县县令,而是后来把他的建议定为法令。‎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直”译为价值、价格;“赢”译为盈利、利润;“弭”译为平息、消除、停止。(2)“狱”,名词作动词,审案;“稍”译为逐渐、慢慢地;“诋”通“抵”;“冒”译为触犯、冒犯。‎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推举他为监在京百万仓,当时祁县隶属太原,因太原挽留,没有召他入京。担任乾州通判,还未赴任,举荐他为监在京杂物库。任宜兴县知县,当地百姓奸诈而好打官司,司马旦每次审案一定追究到底,以法严惩,把罪犯绑在县门外,百姓逐渐把犯法当作耻辱的事。有一条大溪流经街市,贾昌朝修建的长桥毁坏已久,司马旦劝人们修复,没费多少气力就完工。‎ 司马旦清心寡欲,奉养自己,人们看不出他尊贵。和弟弟司马光始终友爱,人们没有闲话。司马光住在洛阳,司马旦住在夏县,都有园林胜景。司马光每年去探望司马旦一次,司马旦有时也到洛阳看望司马光。司马光参与讨论的天下大事,司马旦对他都有帮助。等到司马光被朝廷召任门下侍郎,司马光坚决推辞。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说:“生平学习尧、舜之道,想为君王出力,现在有了机会却推辞,这不合进退的正途。”‎ 司马光翻然悔悟,就任职位。那时候,天下人恐怕司马光不肯出山,等到听了这个消息,都高兴的称许司马旦说:“这是长者的话。”‎ 英宗即位,按例大臣派遣亲属入朝祝贺以获得官位。当时司马旦在梁山,未获官职的孙子辈,他一人也没有派遣,仅派出堂兄的儿子司马禀,司马旦与人交往注重信义,愿意在危急时周济对方。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济他,那人无法报答,愿把女儿送给她为妾。司马旦大惊拒绝,急命妻子拿出私房钱资助她嫁出女儿。司马旦出生在丙午年,和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举办同年会,赋诗画像,世人当作盛事,把他们和唐朝的九老相比。‎ 十一、【2018届河南濮阳市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 ‎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于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淅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明朝时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名讳为庙讳。‎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犯罪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答案】10.B11.C12.B ‎ ‎13.(1)我等担任军政要职(或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一定不会来,只需警戒而已。‎ ‎(2)皇上没有追究,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解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错误,庙号是皇帝“死后”而非“即位时”的封号。‎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以布政使的身份”错误,从文中来看,“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句中说是以“原官”的身份,故应到第二段寻找熊概的身份,第二段说“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可见“原官”是“按察使”,洪熙元年正月熊概应是以按察使的身份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洪熙元年正月”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三段,从文中来看,宣宗命熊概以“原官”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再结合第二段可知,“原官”是指“按察使”。‎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居”,处于,担任;“方面”,指一方的军政事务或军政要职,古今异义;“顾”,难道,反而;“且”,况且;“必”,一定;“而已”,罢了。第二句中,“问”,追究;“阴”,暗中;“廉”,考察、查访;“任”,信任。‎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 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十二、【2018届河南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陵,字般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阔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涉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史部待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愿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肘。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陟践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防传》,有副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涉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凝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答案】10.C11.A12.D ‎ ‎13.(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 ‎(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 ‎【解析】‎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即: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 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自通”,自己通报;“工”,擅长;“试”,考试;“已乃”,然后再;“程考”,按照常规考核;“由是”,因此。第二句得分点:“雅”、一向;“倚”,倚重;“及是”,到这时;“迁延”,拖延;“顾望”,观望;“止”,只;“除”,授任、拜受官位。‎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参考译文:‎ 韦陟,字般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明机灵,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风格正直严整,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勉强调任洛阳令。宋璟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 韦陟升任礼部待郎。韦跨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根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升任变部待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成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平。韦陟自以为凭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以简约尊贵自居,做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 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任襄阳太守。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你为御史。”吴豸之便弹劾韦涉赠送贿赂的事。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路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藏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今守使成胁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如果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 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定地居住在家不出逃。‎ 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永王叛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度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瑱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约定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就无法成功。”便推举来瑱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辞意慷慨,士兵都感动地流下眼泪。‎ 永王失败,皇帝催促韦陟赶赴凤翔。起初,季广琛跟从永王叛乱,不是他的本意,韦陟上表举荐季广琛任历阳太守,安慰了他。到这时,韦陟恐怕季广琛以后会发生变故,便先赶往宣示皇上的恩旨以化解他的疑惧,然后才赴召去拜见皇帝。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十三、【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言文阅读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太宗即位,召赴阙。时程羽、贾琰皆自府邸攀附致显要,抑琪久不得调。太平兴国三年,授太子洗马,召见诘责,琪拜谢,请悔过自新。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召归,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沮,改都官郎中。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延辩事忤旨,责授兵部员外郎。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镇南阳,琪近与李昉同拜平章事。上谓曰:“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即无不治;谓为饰喜怒之具,即无不乱,御等慎之。”九年冬,郊祀礼毕,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先是,简州军事推官王瀚引对,上嘉其隽爽,面授朝官。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初,上令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之女。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上因琪入对,问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因以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守本官。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史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上疏。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俄又上奏,颇采用之。至道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琪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光通吏术。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宋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B.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C.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D.翌日/琪奏瀚例除七寺丞/上曰/吾已许之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上滋不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读为古代官职,职责是为皇子及朝廷大臣的子弟授书讲学。‎ B.辟即征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一种制度。‎ C.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D.谥即谥号,指古代皇帝及其他有地位或有身份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琪一度仕途不顺,遭到权幸阻滞。宋太宗年间,他先是受到因投靠权资而居高位的程羽、贾琰的压制久久不得提升,后被卢多逊阻拦而不得重用。‎ B.宋琪也曾时来运转,一年连升四级。他在太平兴国八年时,官职连连晋开,不过太宗皇帝也谅谅告诫他们这些大臣要谨慎,不可凭个人好恶做事 C.宋琪平时喜好戏谑,皇帝借口他没有大臣的体统,罢免了他的官职,后来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又被提升为史部尚书。‎ D.宋琪发挥自身优势,上书建言边事。他是幽州人氏,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宋军讨伐幽蓟,完全是按照他的奏章进行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 ‎(2)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答案】10.B11.A12.D ‎ ‎13.(1)(宋琪)大力上言王延范精明强干。皇上认为宋琪与王勾结,不想公开这一情况。(2)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他们,因此被人们怨恨。‎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琪执不从拟大理承告牒进入上批曰”的意思是“宋琪执意不肯听从,起草大理丞授官凭证进呈”。本句中,“琪”作主语,“不从”作谓语。故应在“不从”的后面停顿。由此排除C项、D项。“上”作句子的主语,“批曰”作谓语,故应在“上批曰”的前后停顿。由此排除A项。据此推断B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第二天,宋琪上奏王翰按例应授予七寺丞。皇上说 :“我已经许诺给他了,可以给予东宫官职。”宋琪执意不肯听从,起草大理丞授官凭证进呈,皇上批示说:“可任右赞善大夫。”宋琪勉强从命,皇上更加不高兴。‎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盛”:“大力,极力”;“交通”:“勾结”;“暴”:“‎ 公开”;“其”:“这”。第二句关键点:“面折”:“当面拒绝”;“之”:“他们”;“以是”:“因此”;“取怨于人”:“被人们怨恨”。‎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年少时好学,进士考试及第,被任命为寿安王侍读。幽州统帅赵延寿征召宋琪为从事,适逢契丹入侵内地,跟随赵延寿来到京城。太宗即位,召赴朝廷。当时程羽、贾琰都从王府攀附至显要官位,压制宋琪很久得不到升调。太平兴国三年,授太子洗马,皇帝召见追问责备宋琪拜谢,请求悔过自新。升为太常丞,出朝掌管大通监。五年,召回,将要提拔任用,被卢多逊阻止,改为都官郎中。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在朝廷辩论事务时违背旨意,责降为兵部员外郎。八年春正月,提拔任右谏议大夫。三月,改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当年秋天,调任宋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朝镇守南阳,宋琪于是与李昉一起任平章事。皇帝对他们说:“治理乱世,在于奖赏与功劳相称,惩罚与罪过相当,就不会治理不好;如果凭自己的好恶行事,就无法不乱,你们应当谨慎。”九年的冬天,郊祀礼完毕,加官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在此之前,简州军事推官王瀚被召见问答,皇上赞美他俊逸豪爽,当面授予朝官。第二天,宋琪上奏王翰按例应授予七寺丞。皇上说 :“我已经许诺给他了,可以给予东宫官职。”宋琪执意不肯听从,起草大理丞授官凭证进呈,皇上批示说:“可任右赞善大夫。”宋琪勉强从命,皇上更加不高兴。起初,皇上命宋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的女儿。广南转运使王延范是高氏的亲戚,广州知州徐休复密奏他图谋不轨,并且上言他依附大臣。皇上趁宋琪入朝廷对,询问王延范是什么样的人。宋琪不知事情的起因,大力上言王延范精明强干。皇上认为宋琪与王勾结,不想公开这一情况,因而以宋琪平时喜好戏谑,没有大臣体统为由,罢免其宰相职务,只保留本官。端拱初年,皇上亲耕籍田,宋琪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提升官位为吏部尚书。端拱二年,即将讨伐幽蓟,诏令大臣各自就边疆事务发表意见。宋琪上疏。宋琪本是燕人,因此深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随即又上奏,大多被采用。至道二年九月患病,让儿子执笔,口授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然后去世。赠官司空,谥号惠安。在节度府前后三十年,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做官之道。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因此被人们怨恨。‎ 十四、【2018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徽①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令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②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日:“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粥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留陈仓。张濬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日:“‎ 王室方复,廥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④,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④蓍(shī)龟:指卜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浚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文中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他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服满父亲的丧期才赴任中书舍人。‎ C.牛徽心忧国事。张濬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 ‎【答案】10.C11.A12.B ‎ ‎13.(1)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坐的)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2)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算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与‘迁’‘徙’同义”说法错误。‎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原文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休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举”,抬着;“舍”,让……住;“裹创”,包扎伤口;“馇饮”,稠粥和汤水。第二句得分点:“伐”,讨伐;“乌合”,乌合之众;“捷”,捷报。‎ 参考译文:‎ 牛徽考中进士,经过多次提拔而担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拔官把不加节制,官吏中有很多奸猾之凡,每年选调官吏选四千人,牛徽用刚直严明(的态度)来治理(这个问题),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牛徽的父亲牛蔚到梁地去躲避祸乱.在途中生了病,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乘坐的)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可)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檄对强盗行礼说:“人人都有父亲,现在我的父亲年老而且生病了,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被他的话感动了,就不再追逼。到了前面的山谷,又遭遇强盗。(强盗们)于是互相转告说:“这是一个孝子啊!”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牛徽一家)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把稠粥和汤水进献给牛蔚(吃),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抵达梁地,牛徽赶赴天子所在的蜀地谒见皇上,请求回家侍养生病的父亲。恰好被授予谏议大夫一职,他坚决推辞,拜见宰相杜让能说:“皇上行幸他处应该随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而且我的哥哥已经在朝廷做官,我请求回去为父亲请医问药。”‎ 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休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张浚讨伐太原,引荐牛徽担任判官,皇上下令当地官员督促牛徽赴任。牛徽叹息说:“王室刚刚恢复,国库已经耗尽,应当与地方诸侯和睦相处并把他们作为屏障,可又要连续用兵,诸侯与朝廷不是一条心,一定会有后顾之忧。”牛徽不肯赴任。张浚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符节去讨伐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孛茂贞屡次请求,皇上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不敢说话。牛徽说:“朝廷正处多事之秋,李茂贞确实有功劳。现在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去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在于没有等待命令下达罢了。我听说两个藩镇的士兵乱杀无辜,(如果)不早一点有所控制,那么梁、汉两地的人就要(被)杀光了。请朝廷把招讨符节授予李茂贞,明确规章,那么军队就会有所畏惧。”皇上说:“对。”于是把招计使的符节授予李茂贞,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更加骄横,皇上派遣宰相杜让能率其讨伐他,牛徽劝谏说:“岐地,是国都的西门。李茂贞凭借他的军队而(变得)暴虐,如果使他(对朝廷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利,(而)使皇上的威严爱到挫伤怎么办?希望慢慢制约他。”皇上不听劝谏。(讨伐李茂贞的)军队出发了,皇上史召见牛徽说: “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考虑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牛徽回答说:“我的职责是劝谏,所谈的都是有关军事、国家的重要道理,如果询问平定叛贼的日期,希望陛下用占卜的方式去推求,责求将帅,这不是我的职责。”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被击败。‎ 十五、【2018届湖北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邢峦,字洪宾,河间郑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为高祖所知赏,常参座席。高祖①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故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于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恒不足。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 萧衍②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③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白马以西犹未归顺,峦遣宁远将军杨举等领卒六千讨之。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余口,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上下悼惜之。谥日文定。‎ ‎(节选自《魏书·邢峦传》)‎ ‎【注】①高祖: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宏。②萧衍:南朝梁武帝,南朝的建立者。③夏侯道迁: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B.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C.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D.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帙”是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做“一帙”。“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B.“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C.“秀才”与“孝廉”并称“秀孝”,是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D.“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朝贡的人。“蕃”后来写作“番”,如“番钱”“番王”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峦少而好学,长而多才,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推荐给朝廷,深受高祖的赏识,常在其身边作陪,宠遇过人。‎ B.邢峦高屋大宅,行事张扬,颇受猜忌。高祖经过邢宅而心生不满,于是派使者前往试探,更加坚信他心怀不轨。‎ C.邢峦才兼文武,见识超群,功勋卓著。他讽谏世宗以德治国、爱民节用,远赴汉中征讨贼兵,为世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D.邢峦执掌汉中,贪财好货,德行有亏。他籍没良人、经商敛财,皆为社会舆论所鄙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 ‎(2)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 ‎【答案】10.C11.B12.B ‎ ‎13.(1)陛下迁都中京,将要建立无穷的事业,我决意与魏朝共兴衰,哪能不营建传之水久的住所。‎ ‎(2) 到景明初年,继示了太平安定的局面,四方边疆安定,远近各国都来归附。‎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诏”“都督”“进退”“得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 “刑峦高屋大宅,行事张扬,颇受猜忌”等理解错误,高祖因服食药饵后散步到司空府的南面,看见邢峦的住宅,派使者对邢峦说:“早晨我服药后散步到这里,看见你的住宅便停下来,向东望见你的住所,很有些触景生情。”邢峦回答说:“陛下迁都中京,将要建立无穷的事业,我决意与魏朝共兴衰,哪能不营建传之永久的住所。”高祖对司空穆亮、仆射李冲说:“邢峦这话,意义很深。”‎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陛下迁都中京,将要建立无穷的事业,我决意,哪能不营建传之水久的住所。“与魏升降”与魏朝共兴衰,“宁”哪能。(2)“清晏”安定,“同”归附。‎ 参考译文:‎ 邢峦,字洪宾,河间郡鄭县人。邢峦少年时就爱学习,背着书本寻找老师,家中贫困,但发奋自励,于是博览群书。他有文才谋略和办事能力,胡须很漂亮,姿态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受到高祖的知遇赏识,常在皇帝身边作陪。高祖因服食药饵后散步到司空府的南面,看见邢峦的住宅,派使者对邢峦说:“早晨我服药后散步到这里,看见你的住宅便停下来,向东望见你的住所,很有些触景生情。”邢峦回答说:“陛下迁都中京,将要建立无穷的事业,我决意与魏朝共兴衰,哪能不营建传之永久的住所。”高祖对司空穆亮、仆射李冲说:“邢峦这话,意义很深。”有关部门上奏要对秀才、孝廉进行考试,高祖下诏说:“秀才、孝廉考问的内容不同,不变经典的内容与灵活的权变方面的内容问答各不一样: 邢峦才能优秀,可以让他策试秀才。”‎ 世宗初年,邢峦上奏说:“我听说过去圣明的君王以德治天下,无不重视粮食布帛,轻视金银珠宝。所以先皇深观古今的事,禁止各种奢侈的现象。他以节俭教导朝廷百官,向百姓表明自己所关心的事务,日夜孜孜不倦,大小事情必定慎重处理。到景明初年,继承了太平安定的局面,四方边疆安定,远近各国都来归附。于是外国朝贡使者接踵而至,商人交替而来,各种朝贡和贸易的物品,比往时倍增。即使加以节制约束,但是每年消耗(的钱) 仍以万计,珍宝常有余,而国家的开支总是不足。如果不裁减开支,便怕年内入不敷出。请求自今以后,如果不是必要的珍宝,请都不要接受。”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梁朝掌管梁秦二州诸军事的官吏夏侯道迁以汉中向魏投降,世宗下诏加邢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代任镇西将军,进军退军、征发兵员,可以见机行事。邢峦到汉中,白马以西各地都没有归附,邢峦派遣宁远将军杨举等带领士兵六千人去征讨。军队所到之处,贼兵都归降。邢峦初到汉中时,行为从容风雅,以礼接待当地豪族,以恩惠安抚小民百姓。一年多后,因为当地百姓离开(到别处去),杀了很多平民,被没收为奴婢的达二百余人,而且又做生意聚敛财富,社会舆论鄙视他。‎ 延昌三年,邢峦暴病而亡,年仅五十一岁,全国上下都哀悼痛惜他。邢峦谥号为文定。‎ 十六、【2018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哈刺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至元八年,世祖驻跸白海,以近臣言,得召见,初赐名哈刺幹脱赤。十七年,擢太医院管勾。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刺入都鲁曰:“当行者多避事,汝善医,复习骑射,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将行,闻母疾,请归省,帝命给驿而归。既见母,不敢以远役告,母亦微知之,谓曰:“汝第行,我疾安矣。”遂即辞去,忍泪不下,而鼻血暴出,数里弗止。‎ 一日,猎于野,有狐窜草中,王射之,不中,哈刺入都鲁一发中之,王大喜。王妃有疾,与药即愈,王又喜,奏为其府长吏。王乃命哈刺八都鲁献俘行宫。帝见其瘠甚,报御膳羊胾以赐,既拜受,先割其美者怀之。帝问其故,对曰:“臣始与母诀,今归,母幸存,请以君赐遗之。”帝嘉其志。以功授和林等处宣慰副使,赐与甚厚。二十四年,又升宣慰使。‎ 二十五年,海都犯边,尚书省以和林屯粮,当得知緩急轻重者掌其出纳,奏用怯伯。帝曰:“钱谷非怯伯所知,哈刺斡脫赤可使也。”使怯伯与俱,更其名曰察罕幹脱赤。‎ 二十七年,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奏曰:“臣累战而归,衣裘尽弊。河东,臣故乡也,愿乞锦衣以为荣。”帝以金织文衣赐之。居二年,召还,帝谕之曰:“自此而北乃颜放地曰阿入刺忽者产鱼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汝往为宣慰使,仍别赐汝名曰小龙儿,或曰哈刺八都鲁,汝可自择之。”对曰:“龙,非臣下所敢承。”帝曰:“然则哈刺八都鲁可也。”既至,定市里,安民居。元贞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行至懿州,病卒。‎ ‎ (节选自《元史·刘哈刺八都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 B.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 憨哈纳思/ 公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 C.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 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 D.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 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日肇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龙,传说中的一种蛇身、有鳞、有角、有爪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是皇权的象征,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 C.市,是中国古代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由官府指定位置并负责管理,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 D.元贞元年,“元贞”是年号,古代皇帝一般一人一年号;“元年”原指帝王即位之年,后亦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哈刺八都鲁事母至孝,他与病母辞别,伤心到鼻血暴出,数里不止;皇帝赐食,他拣好肉割下,带回给母亲享用。‎ B.刘哈刺八都鲁多才多艺,他箭法高明;王妃有恙,他药到病除;海都犯边,皇帝力挺他去前线管理调配辎重物资。‎ C.刘哈刺八都鲁深受宠信,他常年征战在外,衣抱尽损,提出请求后,皇帝赐予他锦衣,并特许他回老家休养两年。‎ D.刘哈刺八都鲁政绩突出,他作为肇州的首任宣慰使,到任后,积极投身城市规划与建设,使百姓受益,社会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当行者多避事,汝善医,复习骑射,能从行乎? ‎ ‎(2) 不敢以远役告,母亦微知之,谓日:“妆第行,我疾安矣。”‎ ‎【答案】10.A11.D12.C ‎ ‎13.(1)该去的大多逃避不去,你擅长医道,又熟悉骑马射箭,能随他去吗? ‎ ‎(2)(刘哈剌八都鲁)不敢把到远方服役的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暗中知道些情况,对他说:“你只管走,我病已好了。”‎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比如本题:文中“乃颜”为人名,“阿八剌忽”“肇州”为地名,“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为部落名,“名”为动词。故断句应为“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据此推断D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有多个年号,只是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当行者”:“该去的”;“复”:“又”;“习”:“熟悉”;“从”:“跟随,跟从”。第二句关键点:“远役”:“到远方服役”;“微”:“暗中”;“之”:“服役这件事”;“第”:“只管,尽管”。‎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刘哈剌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族世代行医。至元八年,元世祖暂住白海,因身边近臣进言推荐,得以召见,起初赐名哈剌斡脱赤。十七年,提升为太医院管勾。昔里吉反叛,宗王别里铁穆而奉命前往征讨,帝对哈剌八都鲁说:“该去的大多逃避不去,你擅长医道,又熟悉骑马射箭,能随他去吗?”回答道:“事奉君主不辞劳苦,臣不去又能干什么呢!”即将出发,听说母亲病了,请求回家探望,皇上安排驿站车马送回家。见到母亲后,(刘哈剌八都鲁)不敢把到远方服役的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暗中知道些情况,对他说:“你只管走,我病已好了。”于是马上告辞,强忍着泪水,但鼻血大流,几里路后都不停止。‎ 一天,到郊外打猎,有只狐狸在草中窜动,宗王射狐狸,不中,哈剌八都鲁一箭射中,宗王非常高兴。王妃患病,他给了药就痊愈了,宗王又很高兴。奏请他做王府长吏。宗王就命令哈剌八都鲁到行宫献俘虏。皇帝见他瘦了很多,让出自己享用的大块羊肉,赐予他,他下拜接受后,先割下块好肉揣在怀里。皇帝问他原因,答道:“臣当初与母亲诀别,如今回家,母亲侥幸还活着,请允许把您所赐给她吃。”皇帝称赞其孝心。因功授予和林等处宣慰副使,赏赐很多。二十四年,又升任宣慰使。‎ 二十五年,海都入侵边境,尚书省认为和林屯有粮食,应当得到一个了解轻重缓急的人来掌管粮食的调出与纳入,奏请任用怯伯。皇帝说:“钱粮不是怯伯所懂的,哈剌斡脱赤可胜任。”让怯伯与他一同去。为他改名叫察罕斡脱赤。‎ 二十七年,迁任河东山西道宣慰使。他上奏说:“臣屡经沙场而归,衣裘都破了。河东,是臣的故乡,希望赐给锦衣以为荣耀 。”帝把用金丝织成花纹的衣服赐给了他。过了二年,召还,帝告诉他:“从这里往北,是乃颜的故地叫阿八 ‎ 剌忽,出产鱼,我现在建城,让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个部落的人住在那儿,命名此城叫肇州。你去做宣慰使,又另赐你名字叫小龙儿,或叫哈剌八都鲁,你可自己选一个。”他回答说:“龙,不是臣子所敢承受的。”皇帝说:“既然这样那就叫哈剌八都鲁吧。”到肇州后,划定街市里巷,安置居民。元贞元年,召回任御史中丞,走到懿州,病逝。‎ 十七、【2018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讳晟,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也。收国①元年十月,命为谙班勃极烈②。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辅五年,赐诏曰:“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凡军事违者,阅实其罪,从宜处之。其余事无大小,一依本朝旧制。”‎ 天辅七年八月戊申,太祖崩。国论勃极烈③杲、宗干率宗亲百宫请正帝位,不许,固请,亦不许。宗干率诸弟以赭袍被体,置玺怀中。丙辰,即皇帝位。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 十一月己卯,诏女直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复归者,并听为民。‎ 三年七月壬申,禁内外官、宗室毋私役百姓。诏权势之家毋买贫民为奴。其胁买者一人偿十五人,诈买者一人偿二人,皆杖一百。‎ 八月癸卯,斡鲁以辽主至京师。甲辰,告于太祖庙。丙午,辽主延禧入见,降封海滨王。‎ 十二月庚辰,诏曰:“朕惟国家,四境虽远而兵革未息,田野虽广而畎亩未辟,百工略备而禄秩未均,方贡仅修而宾馆未赡。是皆出乎民力,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 六年七月乙巳,宋主遣使奉表请和,以宋二庶人赴上京。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 十年四月庚午,以太祖孙亶为谙班勃极烈,皇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 十三年正月己巳,上崩于明德宫,年六十一。庚午,谙班勃极烈即皇帝位于柩前。上尊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乙酉,葬和陵。‎ 赞曰:天辅草创,未遑礼乐之事。太宗以斜也、宗干知国政,以宗翰、宗望总戎事。既灭辽举宋,即议礼制度,治历明时,缵以武功,述以文事,经国规摹,至是始定。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瑽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节选自《金史·太宗本纪》)‎ 注:①收国:金太祖年号;②班勃授烈;皇帝的继承人;③国论勃极烈:国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B.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瓚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C.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D.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戊申”‎ ‎,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用来纪年,但是不可以纪月、纪时。‎ B.“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这是皇帝年号的改变。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昏德公”“重昏侯”,金人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虏后取的侮辱性封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宋史称之为“靖康之耻”“靖康之难”。‎ D.“赞曰”,最早出自班固的《汉书》,史评开始以“赞曰”的形式出现,它在纪、志、传的结尾都有一段评述性文字,并以“赞曰”开头,其作用与《史记》的“太史公曰”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完颜晟本是太祖的同母胞弟,又是太祖的主要助手和皇位继承人,在太祖驾崩后经宗亲及百官的再三请求才继皇位。‎ B.太宗劝稼穑,轻徭役,以恢复农业生产。下令禁止百官宗室私役百姓,禁买贫民为奴。违者除了赔偿还要受杖刑。‎ C.太宗知人善任,灭辽降宋,逐步建立完善金朝的各种制度,奠定了金王朝的立国规模。‎ D.太宗晚年改变金朝兄终弟及旧制,以金太祖裔孙完颜亶任谙班勃极烈(储嗣),使太祖后世不失正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 ‎(2)诏女真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 ‎【答案】10.D11.A12.B ‎ ‎13.(1)你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思想行为都是一体的,所以我任用你辅助我管理国家政事。(2)太宗诏令女真人,先前有归附于辽国的现在又被掳获的女真人,全部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愿望居住在原来的地方。‎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先通读全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先断开容易断的地方,“宫室苑璇无所增益”一句,排除AB项,“正绪”是正统的意思,不能断开,因此排除C项。‎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题干要求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实际考查的是文学常识,A项“但是不可以纪月、纪时。”错误,干支可以纪月、纪时。‎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寻找细微差别,B项“轻徭役”文中无据;“私役百姓”文中没有讲受到惩罚。‎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太宗,名叫晟,是金世祖的第四个儿子,他是太祖阿骨打的同母胞弟。收国元年(1115)十月,他被任命为谙班勃极烈。太祖出征攻伐,常让他留守。天辅五年(1121),太祖下诏书说“:你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思想行为都是一体的,所以我任用你辅助我管理国家政事。凡军中有违法犯纪者,查阅核实他的罪证,按合适的办法处置他。其余的事无论大小,一律依照本朝旧制办理。”‎ 天辅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太祖驾崩。国论勃极烈杲、宗干率领宗亲百官请求匡正帝位,太宗不答应,杲等人坚持请求,仍然不答应。宗干率领诸兄弟将赤褐色袍子披在他身上,把玉玺塞在他怀中。六日,太宗即皇帝位。改天辅七年(1123)为天会元年。‎ 十一月三十日,太宗诏令女真人,先前有归附于辽国的现在又被掳获的女真人,全部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愿望居住在原来的地方。他们的奴婢家仆,过去虽然逃跑背叛,但是现在又回来的,一并听凭他们为民。‎ 三年七月三日,下达禁令,内外官员、宗室不准私自役使百姓。诏令有权势的人家不要买贫民作为奴隶。那些威胁买人的买一人赔偿十五人,欺骗买人的买一人赔偿二人,都要打一百杖。‎ 八月四日,斡鲁把辽主送到京师。五日,皇上到太祖庙祭告先祖。七日,辽主延禧入朝见皇上,被降封海滨王。‎ 十二月十九日,皇帝诏令说:“朕只有国家,四方边境虽然遥远而战争没有停息,田野虽然广阔而田地没有开辟,百工全齐备而俸禄等级还不平均。这些都要从民力中出,若不务本业而抑制游手好闲的人,想上下都丰足,难道能得到吗?命令各地行政长官,敦促勉励农工。”‎ 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宋国君主遣使臣来奉表请求讲和,把宋国二位皇帝贬降为庶人押赴上京。八月十一日,让被贬成庶人的两位宋国帝王穿白色衣服到太祖庙拜谒。圣上封父亲为昏德公,儿子为重昏侯。‎ 十年四月九日,任命太祖的孙子为谙班勃极烈,皇帝的儿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 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二十四日,太宗在明德宫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二十五日,谙班勃极烈、太祖阿骨打的嫡长孙在太宗灵柩前即皇帝位。熙宗皇帝尊谥先帝叫文烈皇帝,庙号太宗。十二日,将太宗安葬在和陵。‎ 史官评价:“太祖”刚刚创立金朝,未暇顾及礼乐之事。太宗(即位后)以斜也、宗干主管国政,以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总理军事。在灭辽降宋以后,就讨论礼仪制度,根据历法和时代进行改革,继承太祖武力,又以文化传述,金朝的治国格局,到这时奠定了。在位十三年,宫室苑囿,没有什么增加,晚年听取大臣的建议,传位熙宗,使太祖的后代没有失去正统,可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很难啊!‎ 十八、【2018届湖南汨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三甲各若干名。只有一甲称进士。一、二、三甲榜上有名的都叫“进士及第”,或“登进士第”、“登进士榜”。‎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义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他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 ‎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答案】10.A11.A12.B ‎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风闻言事”是一种政策,不要断开;“平生”作“诋斥”的宾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 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 十九、【2018届湖南益阳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迁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征拜议郎。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党中常侍王甫。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 (摘自《后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皇帝的诏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用泥封固。‎ C.张掖,西汉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置张掖郡,古称“甘州”,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 D.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获此号者多为皇帝宠幸之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颎才华出众,善于治理。他从年轻时便坚定了志向,后被推举为孝廉,在担任宪陵园丞、阳陵令等职务的时候,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B.段颎善于迷惑敌人,奇兵取胜。他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用诈称送玺书退兵的方式,迷惑了鲜卑敌人,把入侵的鲜卑人全部斩杀俘获。‎ C.段颎作战毅力非凡,不怕吃苦。羌族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时,他连续追赶四十多天,割肉食雪,一直追到河首积石山,最终大获全胜。‎ D.段颎懂得体恤士兵,深受爱戴。他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亲手为士卒裹伤,与将士同甘共苦,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 (2)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答案】10.C11.B12.A ‎ ‎13.(1)段颎带领士兵一万多人,带着十五天的干粮,从彭阳直趋高平,和先零各族人在逢义山交战。‎ ‎(2)于是大呼喊叫,军士都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旁,突然袭击,使羌军大败。‎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C项,“为患”是“载”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D;“兼行晨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从年轻时便坚定了志向”错误,根据原文“长乃折节好古学”可知,他是长大以后改变了年轻时的志向。‎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将:带领;赍:带着;战于逢义山:状语后置句,在逢义山交战;因:于是;腾赴:跳跃上阵;傍:旁边。‎ 参考译文:‎ 段颎字纪明,是武威郡姑臧县人。段颎年轻时便学习骑马射箭,喜好游侠,轻视财物,长大以后,改变了年轻时的志向,爱好古学。起初被推举为孝廉,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在任有很好的政绩。段颎后来担任辽东属国都尉。鲜卑族侵犯边塞时,段颎就率所部赶往边塞。不久因为怕贼会惊恐逃走,于是派驿骑诈称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段颎在道上伪装撤退,并在退路上暗设伏兵。鲜卑认为段颎真的撤退,于是追赶段颎。段颎于是大发兵,入侵的鲜卑人全被斩杀停获。段颎却因诈称玺书而获重刑,因为有功以司寇刑论罪。刑期满,征为议郎。羌族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攻陷了钜鹿坞,杀死了张掖的吏民,又招募了本族的一千多人,一起出兵,在清晨杀向段颎的军队。段颎下马与他们激烈交战,到了正午,刀折断了,弓箭也射光了,入侵者也带兵后退。段颎追赶入侵者,一边打一边走,昼夜进攻,饿了就割肉,渴了就吃雪,追了四十多天,到达黄河的源头积石山,追出边塞二千多里地,斩杀了烧何大帅,斩获五千多敌人。段颎带领士兵一万多人,带着十五天的千粮,从彭阳直趋高平,和先零各族人在逢义山交战。敌人的气势很盛,段颎的军队很害怕。段颎于是命令军队磨快刀枪(积极备战),长矛三重,把弩兵部署在步兵军阵两翼,轻骑兵也陈列在左右两翼。激励兵将说:“现在我们离家几千里,前进,事业就成功;逃走,死路一条,大家努力共取功名吧!”于是大呼喊叫,军士都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旁,突然袭击,使羌军大败。当时,窦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下诏说:“先零东羌历年为害,段颎从前陈述情况,认为必须扫灭。他履霜冒雪,白天晚上快速行军亲抵黄石使战去感查。不到十天,敌寇便逃跑渍散,尸体相连,活捉很多,掳获无法统计。洗雪了百年来失败之恨,安慰了忠将的亡魂。他的功劳显著,我要好好嘉赏他。等到东羌完全平定,应当一起记他的功勋现在暂时赐段颎钱二十万,任用他家中一人为郎中。”下令中藏府调拔金钱彩物,增助军费。段颎行军以仁爱为本,对生病的士卒,他总是亲自慰问,亲手为士卒裏伤。在边境十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他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军士都愿为他死战。段颎与中常侍王甫交好。当时司隶校尉阳球上奏诛杀王甫,牵连到段颎,于是就在狱中诘问责斥他,段颎于是服鸩自杀。‎ 二十、【2018届湖南永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来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沟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 B.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推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 C.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有助谷食。‎ D.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采纳了他的进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分,不宜苦精若此。‎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答案】10.C11.A12.B ‎ ‎13.(1)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 ‎(2)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冬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 项,“束脩”在文中是“约束修养”之意。‎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观恂推荐刘般并非“建武十九年”;“口无择言”意为“不说无选择的话”。‎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绝域:边远地区;分:预料;苦精如此:如此苦读精思;滨:沿,靠近;率:多半;资:借助;口实:口粮。‎ 参考译文:‎ 刘般字伯兴,宣帝的玄孙。刘般数岁就死了父亲,独与母亲住在一起。王莽失败,天下大乱,太夫人听说更始帝即位,于是和刘般一同到了长安。碰上更始失败了,又与刘般转侧在兵革之中,西行到了陇,就流落到武威。刘般虽然年少,可是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书不怠。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几次对刘般说教,刘般仍然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了,河西才与内地沟通,刘般便将家属东迁到洛阳,修经学于老师门下。第二年,光武帝下诏书,封刘般为菑丘侯,奉祀孝王,派他到国都。后来因为国属楚王,改封秋侯。十九年,皇帝到了沛,诏问郡中诸侯的品德才能。太守推荐刘般,说他束修至行,能为诸侯师表。帝听了嘉奖他,于是赐给刘般绶带,钱百万,缯工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 沛,改封居巢侯。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刘般在国,口不说无选择的话,行为没有怨恶,应该得到表彰。显宗嘉奖了他。十年,召刘般执行执金吾事,从帝至南阳,回来做了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次圣驾出巡郡国,刘般常将长水胡骑从。皇帝曾经想设置常平仓,公卿们都认为很方便。刘般认为:“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部实际是侵害百姓,豪绅借故捣鬼,小百姓不能得到实惠,设置了不见得方便。”皇帝便停止了。这时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经营两种职业,即农民不得经商。又因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而官吏下去检查,多与实际不符,百姓很担心。刘般上言:“‎ 郡国因官禁二业,致使有田的人不得打鱼捕猎。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各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与从事二门职业没有关系。又郡国因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所以诏书命令分区种植,增进顷亩,为的是老百姓。可是官吏举办度田,想令产量多于前年,至于不种的地方,也通为租。可命令刺史、二千石,务必核实,如有增加,都与夺田同罪。”皇帝全部听从了。肃宗即位后,用刘般作长乐少府。建初二年升为宗正。刘般在位时多次谈政事。他对收恤九族方 面,行动尤为显著,时人十分称赞他。建初三年死去,年六十。‎ 二十一、【2018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答案】10.D11.A12.C ‎ ‎13.(1)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或者“能否使国家安定,估计就取决于你了”)‎ ‎(2)众人都替毕谌担心,太祖(或:曹操;或:曹公)说:“那个人对他的父母(都如此)孝顺(有孝心),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怎么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渴求(寻求)的人才啊。”‎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大将军何进”“袁绍”“宦官”“太后”“进(何进,人名)”“董卓”“卓(董卓)”“帝”“弘农王”“献帝”“京都”,虚词“与”“乃”“以”“为”“而”,再结合本句意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句子可以断开为: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说法错误,盟主为袁绍,非曹操。故选C。‎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命世之才”,闻名于世(治国之才)的人;“济”,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挽救局势;“安”,使……安定;“其”,表推测,大概。(2)句中:“为”,替;“惧”,担心;“孝于其亲”,介词结构后置,对他的父母孝顺;“岂”,难道;“忠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对君主忠诚;“求”,渴求,寻求;“所求”,“所”字结构,寻求的,渴求的。‎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 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为议郎。‎ 广和年末,黄巾军起事。太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讨伐颍川的反贼。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禁止断绝了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为非作歹的人向外逃离,郡县之内都很恭敬。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 金城边章、韩遂刺杀了刺史太守后,发动叛乱,统率十多万人马,天下不安宁了。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赶上汉灵帝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太后上朝处理政务。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商计事情。太祖却改名换姓,暗中向东回归故里。‎ 董卓于是杀掉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分散家中财物,来组织义兵,将要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一个时间一同起兵,军队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为义兵盟主。太祖以奋武将军职位行事。‎ 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军队到了武平,太祖将要迎接天子。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当初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了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并打败了他们,杀死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天子授予太祖节钺,总领尚书省的事物,后来授予太祖大将军,封为武平侯。‎ 当初,太祖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后,张邈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您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您可以离去。”毕谌顿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还了东平。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太祖军队生擒了。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曹操说:“这个人能对他的亲人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啊。”于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十三年春季,汉朝免去三公官职,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时候,任命太祖为丞相。‎ 二十二、【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全州仿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D.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古人有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酉”时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指授与官职;任命。“除”意思是辞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瓮里逃难,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免遭死祸。‎ B.岳飞带兵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趁他们立足未稳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杀了舞刀上前的猛将,大败敌人。‎ C.岳飞认为古人的阵法非常重要,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将领本人要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 D.岳飞指出,平庸低劣的马肚量小,对食水从不挑剔,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答案】10.B11.D12.C ‎ ‎13.(1)周侗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他父亲认为他很重道义,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2)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取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 ‎【解析】‎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除”,意思是拜受官位。‎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岳飞认为用兵的巧妙之处不在于将领本人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而在于将领个人心中的体会、在于将领灵活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朔望设祭于其冢”,状语后置句;“冢”,坟(墓);“于”,介词,到;“义”,认为……重道义;“其”,副词,一定;“死义”,为正义而死。第二句得分点:“苟取”,随便取食;“力裕”,精力充沛;两个“而”,表转折;“致远”,跑远路、致力于远大理想。‎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岳飞出生时,有像天鹅的大鸟,在他出生的屋上飞鸣,因此得名。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洪水突然到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于瓮中,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而免遭于祸,人们都很惊异(这件事)。‎ 岳飞年轻时有气节,办事沉稳忠厚而少言谈,家中虽然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天生力大无穷,未成年,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岳飞)跟周同学射箭,学会了周同的全部技艺,能左右开弓。周侗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他父亲认为他很重道义,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使刘韐招募勇敢的战士,岳飞前去应募。派遣百人埋伏在山下,自己带领数十骑兵进逼叛贼营垒。贼军出战,岳飞假装失败,引诱敌人追来时,伏兵四起,先前派遣的士兵抓住了陶俊及贾进和并将它们俘虏了回来。‎ 跟随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人相持在滑南,领一百骑兵在河上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 于是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升任秉义郎,隶属于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都有功劳,宗泽非常欣赏他,说:“你的勇敢智谋才能,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只是喜好野外作战,不是万全之策。”于是传授他阵图。岳飞说:“布好阵以后再作战,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个人心中的体会。”宗泽赞同他的说法。‎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取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像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肚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宋高宗听完岳飞的一番言论后道:“说得很有道理!”并授予岳飞太尉一职,兼任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跟随皇帝巡视建康时,皇帝对手下人说:你们要像服从我一样服从岳飞。‎ 二十三、【2018届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七市联考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曾国藩 我年伯璧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踬场屋①,贡入成均②。试京兆,仍绌。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前岁己未,恭遇栗恩,臣僚得荣其亲。维时先生之家嗣观亭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先生橐笔乡闱,十余役矣。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而观亭前辈昆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曾不一骋骐骥之足,固可解乎?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然终不自画,诚欲有所白于时,而又恶夫庸庸者,一蹶而不复振,乃借恬退之名,以文陋而售其巧。故思有以厉之耳。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盖所谓天也。天欲厚之,则不如韫于石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而荫愈广,而枝愈蕃。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激昂云路,扬厉中外,讵不快于志而裨益于时?精神有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能优游林泉,颐神弥性,如今日也乎?谓能泽流似续,光大门阀,如今日也乎?‎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与余为同年发,谬相知爱。将称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友也,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养。国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期功 之丧,又何痛也!于是泣识其略,使咏春追埋清幽,且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以宣吾辈。‎ ‎(有删节)‎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成均:古代大学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当阳校官数月 权:暂时代理 B.以文陋而售其巧 售:实行,施展 C.故思有以厉之耳 厉:同“励”,勉励 D.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 假:借助,凭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文中指当时清朝国都的所在地,古代指国都所在的地区。‎ B.优伶,文中指戏曲演员,古代指俳优乐工,后引申指演员。‎ C.庭训,文中指在朝廷聆听皇帝的教导。古代指父训,父教。‎ D.期功,古代丧服名,如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2)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 ‎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郭璧斋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答案】6.C7.C ‎ ‎8.(1)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2)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 ‎ ‎9.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 ‎【解析】‎ ‎6.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C项,结合上下文可知,“故思有以厉之耳”意思是所以思考用来磨砺的办法,“厉”,同“砺”,磨砺。‎ 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直”,使动用法,使外形挺直;“而”,表转折,但是;“吾未之闻”宾语前置,我没有听说过;“孝”,孝敬父母;“友”,友爱兄弟;“施”,延及;“加人”,对人有益处。(2) “事”,侍奉;“无所不至”,无微不至;“独”,只是;“溢”,过分;“邻”,接近;“诬”,虚妄。‎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由文中“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可概括出“外和中直”,由文中“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可概括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由文中“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可概括出“悉心育人”,从“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可概括出“达观世务”。‎ 二十四、【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D.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答案】10.A11.D12.B ‎ ‎13.(1)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 ‎(2)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注意“岭南诸郡”是主语,“横”‎ 是横州,“为”表判断,“为……咽喉”,“内”“外”对应,结合句意断句。‎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B项,“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他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 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二十五、【2018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20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著,字成象,单州单父人。性豁达,无城府。幼能属文,汉乾佑中,举进士。周祖镇大名,世宗侍行,闻著名,召置门下,因得谒见周祖。广顺中,世宗镇澶州,辟观察支使。随世宗入朝,迁殿中丞,世宗即位,拜度支员外郎。显德三年,充输林学士。六年,丁家艰,起复。南唐李景使其子从善来贡,会恭帝嗣位,命著伴送至睢阳,加金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世宗灵驾赴庆陵,符后从行,公务悉资于著。宋初,加中书 舍人。建隆二年,知贡举。时毫州献紫芝,郓州获白兔,陇州贡黄鹦鹉、著献颂,因以规谏。太祖甚嘉其意,下诏褒之。四年春,宿直禁中,醉酒,发倒垂被面,夜叩滋德殿门求见。帝怒,发其醉宿倡家之过,黜为比部员外郎。乾德初,改兵部员外郎。二年,复知制诰。数月,加史馆修撰、判馆事。三年,就转户部郎中,六年,复为翰林学士,加兵部郎中,再知贡举。开宝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 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渐,太祖与范入受顾命,谓质等曰:“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世宗崩乃止。太祖尝曲宴翰林学士王著,御宴既罢,著乘醉喧哗。太祖以前朝学士,优容之,令扶以出。著不肯退,即趋近屏风,掩袂恸哭,左右拽之而去。明日,或奏曰:“王著逼宫门大恸,思念世宗。”太祖曰:“此酒徒也,在世宗幕府,吾所素谙,况一书生,虽哭世宗,能何为也?”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 ‎(节选自《宋史·王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B.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C.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D.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家艰,又称为“丁艰、丁忧”,出自《晋书·周光传》,指遭遇父亲的丧事或者母亲的丧事。‎ B.金紫,指“金印紫绶”。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称金紫光禄大夫。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代指贵官。‎ C.中书舍人,始于先秦,三国魏于中书省置中书通事舍人,晋及南朝沿置,掌管起草诏令,参预机密。‎ D.大渐,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是指病情渐渐好转,如《列子·力命》“季梁得病,七日大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著颇受赏识,多有任用。他服丧期满就被起用;恭帝曾命他陪同李从到达雎阳,给他加官金部郎中、知制诰。‎ B.王著少有俊才,能力突出。王著年少时就能写文章;世宗灵驾被护送到庆陵时,所有事务符后都向他咨询。‎ C.王著善抓时机,直言敢谏。王著曾趁各方竟相向朝廷献礼之时,规谏太祖,得到太祖的赞许。‎ D.王著性情豁达,胸无城府。曾因思念世宗而醉酒,逼宫门喧哗恸哭,太祖熟悉他的为人,没有计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春,宿直禁中,醉酒,发倒垂被面,夜叩滋德殿门求见。‎ ‎(2)太祖与范入受顾命,谓质等曰:“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 ‎【答案】10.C11.D12.A ‎ ‎13.(1)四年春,王著在皇宫值宿,醉酒,头发倒垂披在脸上,在夜里敲打滋德殿门,请求接见。(2)太祖与范质入朝接受临终遗诏,世宗告诉范质等说:“王著是藩镇官邸原来的属下,如果我去世,应当任命他当宰相。‎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世宗”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两个事件,中间断开;“出拜”作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服丧一满,应为服丧未满。‎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宿直禁中:在皇宫值宿,介词结构后置;被:通“披”;叩:敲打;顾命:临终遗诏;旧人:原来的属下;不讳:去世;王著藩邸旧人:判断句。‎ 参考译文:‎ 王著字成象,单州单父人。性格豁达,没有城府,年少时能写文章,后汉乾佑年间,举为进士。周祖镇守大明,世宗陪从出行,听到王著的名声,征召安排在部下,王著因此能够谒见周祖。广顺年间,世宗镇守澶州,征召王著为观察支使。王著跟随世宗进入朝廷,升为殿中丞,世宗即位,为度支员外郎。显德三年,充翰林学士。六年,守丧,服丧期满又被任用。南唐李景派他的儿予李从善来进贡,适逢恭帝继承王位,命令王著陪同李从善到达睢阳,给王著加官金部朗中,知制诰,赐金紫。世宗的灵车到达庆陵,符后跟从前行,公务全部依靠王著。‎ 宋初,王著加官中书舍人,建龙二年,知贡举。当时毫州进献紫芝,耶州猎获白兔,陇州贡献黄鹦鹉,王著进献颂文,趁机以正言相谏。太祖非常赞赏他的心意,下诏书表扬他。四年春,王著在皇宫值宿,醉酒,头发倒垂披在脸上,在夜里叩打滋德殿门请求接见。皇帝发怒,公布他醉酒宿娼的过错,贬为比部员外郎,乾德初,改为兵部员外郎。二年,再为制诰,几个月后,加官史馆修撰、判馆事。三年,转为户部郎中。六年,又为翰林学士,加官兵部郎中,再知贡举。开宝二年冬,暴死,年四十二。‎ 王著年少时很有才华,世宗因为王著是幕府旧像,待遇优厚,常召见与他谈论,命令室子出来拜手见他,常称呼学士而不称呼他的名字。多次想提拔他做宰相,但是因为他嗜酒,所以拖延好久。到世宗病危时,太祖与范质入朝接受临终遗诏,世宗告诉范质等说:“王著是藩镇官邸原来的属下,我如果去世,应当任命他当宰相。”世宗死后,这件事就停止了。宋太祖曾经设宴招待翰林学士王著,御宴结束,当众唯起来。太祖因为他是前朝学士,优待包容他,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就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太祖说:“他是个酒徒。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能做什么呢?”王著善于与人交往,喜欢为后辈传扬名声,当时士大夫称赞他。‎ 二十六、【2018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朱晖宇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年十三,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遣家丞致礼,晖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初,晖同郡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已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补公家之阙,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均输之法,帝然之,有诏施行。晖独奏曰:“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诚非明主所当宣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赦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病。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 ‎10.下列对文中所波设线部分的断断,正确的一项是 A.帝率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沼敕出之 B.省率以林等育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讲敕出之 C.帝卒以林等育为然/得民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D.帝卒以林等育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作/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诉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君,汉代至魏兴南北朝时对太守的尊称,后也可用作对官员或对尊君长者的敬称。‎ B.县官,指朝廷、官府,也可指县级行政长官,本文中意为前者。‎ C.黄发,指青少年,人在少年时头发的顏色偏黄,之后慢慢变黑,是年轻活力的象征。‎ D.乞身,指官员因华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见 A.朱晖天性勇敢。小时候路遇群盗,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能挺身而出,群盗看他是个小孩,却随身带着武器,有些害怕,只好放弃抢劫离开了。‎ B.宋晖以诚待人。朋友张堪去世后,他使亲自去张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钱接济他们;桓虞征引朱晖之子朱骈做官,但他却推荐了朋友陈揖的儿子陈友。‎ C.朱晖不惧权勢。显宗皇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曾派人给他送礼,他却闭门不受;面对皇帝在“均输法”上的错误做法,敢于仗义执言,即使龙颜大怒,他也毫不畏惧。‎ D.朱晖重义轻利。太守阮况想买他家的婢女,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他却送厚礼给阮家;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米价飞涨,朱辉散尽家产,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释非有爱也。‎ ‎(2)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 ‎【答案】10.B11.C12.A ‎ ‎13.(1) 我不敢答应他的原因,实在是怕金钱玷污了府君的好名声。现在送礼物给他家,表明我并不吝啬啊! (2) 元和年间朱晖升迁为大山太守,他上书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办法,陈述机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因”是“于是”的意思,前面断开,“晖”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贼人“舍之而去”的原因不是惧怕他“内刀”,“内”通“纳”,是“收起”之意。‎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所以:……的原因;诚:实在;相:他;爱:吝啬;便宜:对国家有益的办法;见:受;嘉纳:嘉奖和采纳。‎ 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他家世代为官。晖早年死去父亲。十三岁时,天下大乱,随母亲家族的人到宛城去。路遇一群贼人,持刀劫掠随行的妇女。抢夺她们身上的衣物。兄弟宾客们都惊惶失惜,趴在地上吓得不敢动弹。朱晖拔剑走上前说:“财物你们都可以拿走,各位女长辈的衣物你们不能动一下,否则,今天我朱晖与你们同归于尽!”贼人看他年纪很小,却有如此雄壮的志气,便笑着说:“小孩儿,把你的刀收起来吧!" 于是便放弃抢劫他们而离去了。当初,光武帝授于朱晖郎官的职务,他不久便因病离职,在大学完成了学业。永平初年,显宗皇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派家丞给他送礼,朱晖闭门不接受。阴就听说后,赞叹说:“真是志士啊。还是不要改变他的气节了吧!”后来朱晖做了郡吏,大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家的牌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来晖便送厚礼给阮家。有人为此讥讽他。朱晖说:“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我不敢答应做的原因,实在是怕金钱玷污了府君的好名声。现在送礼物他家,表明我并不吝啬啊!”朱晖崇尚志节气慨,他选拔任用的官员都是高洁的人。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在任职期间多次被人弹劾。建初年间,甫阳发生了大的饥荒,一石米涨到千余钱。朱晖散尽家产,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平素有好名声,曾在大学见过朱晖,十分敬重他,以朋友之道与他交往。并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孩子托付给您。" 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抬了抬手没敢答话。张堪去世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孩子生活贫团,便亲自去张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钱接济他们。朱晖的小儿子朱颉觉得奇握就问道:“您没有同张堪交朋友,也从未听您说起过这个人,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感到很奇怪。”朱晖说:“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早已在心中答应了他。”朱晖又与同郡陈揖交情很好,陈揖死得较早,有遗腹子陈友,朱晖常同情他。等到司徒恒虞征召朱晖之子来骈做官时,朱晖推辞不让朱骈去而荐举了陈友。元和年间朱晖升迁为太山太守,他上书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办法,陈述机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皇帝下诏回复说:“补救国末的阙失,不损害清白纯洁,正是善良美好之士。”官府日常用度不足,朝廷对此很担忧。尚书张林向皇帝提出采用“均输法”的建议。皇帝认为张林的办法好,下诏命令实行。朱晖单独上奏说:“均辅之法同贩卖没有区别,实在不是圣明之主所应当施行的。”‎ 皇帝最终还是认为张林等人所说的是对的,看到朱晖奏折,龙颜大怒,严厉责备朱晖。朱晖自请坐牢。三天之后,皇帝下诏让他出狱。诏书上说:“‎ 国家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老人家没有过错,是诏书错了。您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监狱里呢?”朱晖便声称病重,不肯再到官署议事了。过了几天,皇帝派直事郎问候朱晖的起居,派太医给他看病。后来朱晖升为尚书令,因年老有病请求退职,皇帝授予他骑都尉的职务。‎ 二十七、【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付讲学士。‎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谢迁传》,有副改)‎ ‎【注】①祥襢(xiangDàn ):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B.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C.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遭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D.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造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阴,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本文中“谅阴既终”意思是居丧期满后。‎ B.内阁,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制度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 C.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又可指宦官。本文中指朝内之官,即朝 D.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注重孝道。他反对皇帝居丧期间就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自己居丧期间也不接受朝廷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的任命。‎ B.谢迁心怀百姓。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和尚书倪岳都持反对意见。‎ C.谢迁敢于犯颜直谏。孝宗晚年无视以空名领取粮饷的弊政,谢迁直言,只有违犯者必诛,才能除掉积蠹。‎ D.谢迁深得器重。谢迁得到几任皇帝赏识,七十九岁了依然被委以重任,且待遇优厚,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遂号文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2)世宗即位,道使存问,迁乃道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 ‎【答案】10.B11.C12.C ‎ ‎13.(1)日讲前一天晚上他必定整理衣冠练习背诵,等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讲解词语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讲得好。(2)世宗即位,派遭使者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奋学习,效法祖先,积极纳谏。‎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数月”补充叙述谢迁居位的情况,故断开;“帝”换了主语,故在前面断开;“帝待迁愈厚”是对待某人感情深厚,“以”后表述具体做法,故之间应断开;“除夕”表时间,故前面应断开;“及”是“等到”的意思,故断开;最后“使者”是主语,其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强加因果,原文“有犯必诛,底积蠹可去”的意思是“对于违犯的人一定诛杀,这样也许积蕴可望除掉”。‎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正:整理;及:等到;敷词:讲解词语;数:多次;存问:慰问;谢:致谢;劝:鼓励;法:效法。‎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获得孝宗多次称赞。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贤远佞,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堪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也持反对意见,此议于是搁置下来。‎ 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虚言禁止无益,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必诛,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 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遣官员带着自己亲手写的诏书到谢迁家起用它,命巡抚、按官敦促他上路。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有病时则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慰问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二十八、【2018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日:“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日:“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爰书【注】,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是。‎ ‎(选自《明史》)‎ ‎【注释】爰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B.以乡荐入太学/选人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C.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D.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 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廪,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廪稍”与此相似。‎ D.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勤于政务,不辞劳苦。到浙西治理洪水时,他日夜谋划治水之事,与人民同甘共苦,不忍独自享受舒适环境。‎ B.夏原吉尽职尽责,秉公执法。在代理皇帝所到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期间,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处置犯罪的禁卫军官。‎ C.夏原吉心有雅量,待人宽厚。同事偶有小错,原吉为其掩盖不张扬;陈瑄厌恶原吉,原吉却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D.夏原吉处事谨慎,严于律己。他审阅案卷时慎之又慎;一次外出饮酒归途中遇雪,同行者过宫门没下马,他立即劝诫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 ‎ ‎(2)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 ‎(3)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 ‎【答案】10.D11.B12.D ‎ ‎13.(1)这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 ‎ ‎(2)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 ‎ ‎(3)夏元吉没有加以问罪,自己到朝廷去引咎请罪,宣帝命令更换了文书。‎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太祖”作为“诇而异之”的主语,结合职务的变化,“中书制诰”“户部主事”“左侍郎”,综合D项正确。句意: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司法归刑部掌管。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非律也”(判断句),“假”译为假如,“将何以加”(宾语前置句),“加”译为施加。(2)“糗”译为干粮,“馁”译为挨饿。(3)“问”译为问罪,“易”译为更换。‎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粗布衣裳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夏元吉没有加以问罪,自己到朝廷去引咎请罪,宣帝命令更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瑄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瑄有才能。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他谨慎如此。‎ 二十九、【2018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举谣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后牢修诬言构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拷,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事释,遂遁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①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时年三十三。‎ ‎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B.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7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C.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D.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用印绶来代指官职。‎ B.谣言指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汉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谣言”。‎ C.夷齐指战国的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因遵守礼义、推让王位受到后人的赞赏,后隐居于首阳山,并为周朝守节而死,被称为义士。‎ D.传舍原指贵族供门客食宿的地方,按门客才能地位高低分为代舍、幸舍、传舍三种。后泛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执法为公,嫉恶如仇。面对众多权豪作奸犯科,他不惜身命进行弹劾,可惜时局混乱,无奈辞官。‎ B.范滂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当他被人诬陷入狱,拒绝祭拜狱神皋陶,认为皋陶正直,不会因是否祭拜而改变现状。‎ C.范滂宅心仁厚,体贴他人。被关押在黄门北寺狱中时,因同牢房中的人大多患病,他便与同乡袁忠主动争先受刑,接受审问。‎ D.范滂高风亮节,勇于承担。吴导奉诏抓捕他,不忍下手,他却主动投案自首,吴导劝其逃亡,被他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2)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答案】10.D11.C12.D ‎ ‎13.(1)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 ‎ (2)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时”表时间的提示,前面断开;“清诏使”官职名,不要断开;“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联系紧密,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他们为商朝守节。‎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而被提拔。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离去。(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拳秦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责。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是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加之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受死刑。”范滂看到当时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辞掉官职离开了。后牢修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范滂也受到牵连,被关押在黄门北寺牢狱内。狱中官吏对他说:“凡是犯法被关押在此的,都要先祭拜皋陶。”范滂说:“皋陶是贤者,古代的正直无私的大臣。倘若他知道我范滂无罪,将要到天帝那里去替我申诉;倘若我有罪,祭他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众人也一同停止祭拜了。狱吏要拷打囚犯,范滂以同狱囚犯大多身体患病为由.就请求率先受格刑,于是与同郡袁忠争着接受酷刑。桓帝派中常侍王莆按次序审问,范滂情绪激昂,仰天叹息道:“古人做好事,能使自身多福;令人做好事,却身遭杀戮。我死之后,希望能埋在首阳山侧,对上,我没有辜负苍天,对下,我无愧伯夷、叔齐。”‎ 王甫心怀哀怜,脸色变了。就一起给他们解除了刑具。后来,范滂之事得到化解,南行还乡。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到:“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拜了两拜辞别母亲。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三十、【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兄纯祐有心疾,奉之如父。宋庠荐史馆职,谢曰:“辇毂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卒不就。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奏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已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及薛向任发运使,行均输法于六路。纯仁言:“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刘琦、钱頭等一言,便蒙降黜。在廷之臣,大半趋附。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好佞所乘,宣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不听。遂求罢谏职。执政谕之曰:“毋轻去,已议除知制诰矣。”纯仁曰:“言不用,万钟非所顾也。”命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属官喜谓纯仁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纯仁既不奏使者之过,亦不折言者之非。后竟坐失察僚佐燕游,佐迁和州,徙邢州。未赴,加直图阁、知庆州。秦中方机,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及公析了”备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没之日,幼子、五孙犹未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 ‎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胥:全部,都 B.不私谒以致忠告 致:表达 C.言不用,万钟非所顾也 顾:顾念,考虑 D.报至无及矣 报:报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B.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C.安石怒/纯二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D.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孝悌仁义,不慕名利。纯仁为了侍奉父母,不听从父亲劝告,坚决不去武进县任职;为照顾患有心疾的哥哥,最终没有任史馆职。‎ B.范纯仁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纯仁批评宰相富弼未能好好履行职责、愧对国君,对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排挤言官的做法不满。‎ C.范纯仁宽容大度,不计得失。纯仁遭受诽谤,下属认为这是他反击王安石的契机,但他没有向皇帝陈奏使者和传言者的过错。‎ D.范纯仁心怀百姓,一心为公。秦中地区闹饥荒,纯仁认为如果先奏请朝廷会延误对灾民的救助,不顾劝阻,坚持开仓赈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奸佞所乘,宜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 ‎(2)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答案】10.D11.B12.A ‎ ‎13.(1)倘若想使事业马上成功,一定会被奸诈的人趁机坏事,应当立刻召还谏官并且罢退王安石,符合朝廷内外的期望。(2)“正值秋天大丰收,范公实在使我等活了下来,怎么忍心牵累范公呢?”昼夜争着把粮食输送归还。‎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不听从父亲劝告,坚决不去武进县任职”错误,原文“易长葛,又不往。父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亟:马上;为……所:被;还:召还;退:罢退;答:符合;会:正值;稔:丰收;活:使动用法,使……活了下来;累:牵累;输:输送。‎ 三十一、【2018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缪遜,字雯曜,江苏江阴人。贡生,入赀为知县。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遥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給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帮金不足,倾囊以济之。洊饥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钱为偿逋欠,购牛种,招梾复业。‎ 三十四年,授渐江定海县,故舟山也。设治未久,百度草创。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威修复塘百余所田日增壁城沒其学宣建祠庙役繁而不找地瘠民贫,完赋不能以时,逾限者先为垫解,秋后輸还。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地故产盐,无灶户,盐运使屡檄设厂砌盘,宫为收卖。燧持不可请仿江南崇明县计丁销引,岁完盐税银四十二两有奇,著为倒。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学颍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颇,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舜之,文教兴蒿。民间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诸郡城,关胥苛索,请永禁,立石海关。海屿为盗薮,随监司历勘,凡羊巷、下八、尽山诸岛皆查,所获权度要害措置之,盗风顿戢。同归城者,海上死事诸人瘗骨处,捐赀修葺,建成仁柯,以劝忠义。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掇唐王渔、宋赵师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义学,名之曰蓉浦书院。蓉浦,燧自号也。遗爱久而不湮,光中复请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虽擢官,迄未离任。‎ ‎(选目《清史·螺緙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蒿淡/「修复塘配/百余所田日增/薜城浚繹/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B.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矽百余所/田日增辟/绊城浚濠/髯学官建河庙/役禁而不扰 C.海水不宦谷/筑螗岸以御威薔淡/修复塘砚/百尔所田日增/继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D.海水不宜谷/筑螗岸以御咸蔤淡/ˆ修复砌百氽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柯庙/役繁而不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 B.山左,此指山东省。中国古代,以东为左,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东侧,故有此称。‎ C.葬衣冠,即埋葬衣冠。文中是百姓在定海县为缪燧建造衣冠冢以表纪念之情。‎ D.光绪中,是年号纪年,与姜夔《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纪年法完全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燧舍私济民。任沂水县令时,倾尽钱财帮助灾民;在连年饥荒后又拿个人钱财购买牛和种子以吸引流民回乡复耕。‎ B.繆燧减赋免税。渔户因渔涂被占而遭涂税之苦,百姓出海购买日用品而遭关卡胥吏索重税。经缪燧努力,这些税皆被免除。‎ C.缪燧查寇缉盗。定海县海域盜贼猖獗,为清剿盜贼,缪燧亲随有关官员到各岛缉查;抓捕的盗贼依法处治,盗风遂敛。‎ D.缪燧劝学兴教。为改变定海县教育现状,缪燧葺学宫,扩义学;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文教遂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比汉语。‎ ‎(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坯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兢奏请,徉允。‎ ‎(2)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 ‎【答案】10.B11.D12.D ‎ ‎13.(1)(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认为违旨)没有采纳。缪繆燧依据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辨,上奏请示,得到允许。 (2)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钱财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百余所”是“塘碶”的数量,不要断开;“缮城浚濠”结构对称,“辟”放到前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错误,原文“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增加廪额”不是借鉴其他县的经验。‎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给:分给;自买:自行购买;当事:负责此事的人;义:道理;樵牧:砍柴放牧;延:延请;厉:鼓励。‎ 参考译文:‎ 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成为黄生,取得傲知县资格。康熙十七年,被授予山东沂水县县令。当时山东发生饥荒,朝朝廷使臣开仓救济百姓,打算到济南购买米粮。缪认为济南路途遙远,往返需要耗费时间,况且运费很多,不方便。(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没有采纳。鏐燧据国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辨,上奏请示,得到允许。不久库存银钱不足,缪燧倾尽所有来救济百姓。逹年饥荒后,百大多流亡,缪尷拿出个人钱财为他们侩还拖欠的税,并替他们购买耕牛和种子,吸引他们回乡恢复耕种。三十四年,被授予浙江定海县县令,就是以前的舟山。设县不久,百废待兴。此地海水多,不宣种植粮食作物,他就修筑塘岸来防御海水,积蓄淡水,修复海水闸一百多所,开辟的农田티日增多。‎ 修墙,深挖河道,修缮学宫,建造桐庙,劳役很多但做得井井有条。土地贫蔣,百姓贫国,不鮀按照期限納赋桄,鏐燧规定超过期限的官府先为垫付,垫付部分秋后交还。此地旧有滩涂税,由渔户负拉,后来滩凃被占,百蛙苦于(继续納的)亏耗负担,为百姓请求废除此。此地原本产盐,没有制盐的人家,盐运使屡次下文书设场盐盘制盐,官家进行收卖。缪燧认为不可,请求仿效江南崇明县按照丁口发放销凭证,每年缴納盐税银四十二两多,点,记为定例。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钱財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当地学额多为外籍学员暗中顶替,缪變援引宣千县田例,一半名给当地居民,一半让其它县的人到此处认领土地耕种并加入当地民籍。又因为当地学生仍不满額,缪燧扩建义学,增设官府发放口根的名额来鼓舞他们,于是文教兴盛。百蛙的日用品,大多需要渡海到周边郡县购买,关卡吏役乘机勒索,横征重税。鏐请求永远禁止,并在海关树立石碑以告后世。定海诸岛是强盜聚集的地方,终跟随监司到处勘查,凡是羊巷、下八、尽山等岛屿都查,所抓获的盜喊根罪行轻重分別处治,盜风顿时收敛。同归域是海上殉难者们埋骨的地方,鏐烻捐资修,建成仁祠,来劝勉忠义。五十六年,死于定海。士民援引唐王渔、宋赵师旧例,建造衣冠家,在义学供奉祭祀他,并把这里命名为蓉滿书院。蓉浦,是缪燧的自号。他流传于世的德行长久不湮灭,光绪年间将其牌位入把于名宦祠。缪燧任定海县令前后二十二年,后虽升官始终没有离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