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即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龟 B. 神经细胞 C. 草履虫 D. 卵细胞 ‎【答案】C ‎【解析】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即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单细胞植物、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故选C。‎ 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 注意:(1)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2)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两种结构层次中既包含生命成分(生物群落)又包含非生命成分(无机环境)。‎ ‎2.下列元素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A. 氮 B. 氢 C. 氧 D. 碳 ‎【答案】D ‎【解析】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C、H、O、N属于基本元素,其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C、H、O、N四种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氧;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碳。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3.下列各化合物及其对应的单体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氨基酸 B. 纤维素——葡萄糖 C. 核酸——核苷酸 D. RNA——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详解】RNA的单体应为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D。‎ ‎4.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属( )‎ A. 单糖 B. 二糖 C. 多糖 D. 核糖 ‎【答案】B ‎【解析】糖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元素   ‎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 糖类 ‎ C、‎ H、‎ O ‎ 单糖 核糖(C5H10O5) ‎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 脱氧核糖C5H10O4 ‎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 六碳糖:葡萄糖 果糖 C6H12O6 ‎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C12H22O11 ‎ ‎ 麦芽糖、蔗糖 ‎ 植物 ‎ 乳糖 ‎ ‎ 动物 多糖   ‎ 淀粉、纤维素  ‎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 糖原(肝、肌)‎ ‎ 动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含丰富的乳糖是二糖,B正确。故选B。‎ ‎5.下列离子中哪种不是细胞需要的?( )‎ A. Cl- B. Fe2+ C. SO42+ D. Pb2+‎ ‎【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回忆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Cl-是维持渗透压的重要的无机盐离子,A错误;‎ B、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B错误;‎ C、SO42-是细胞需要的离子,C错误;‎ D、Pb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Pb2+不是细胞需要的,D正确。故选D。‎ ‎6.糖原、脱氧核糖核酸、脂肪、蛋白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 A. C、N B. C、H、O C. C、H、O、N D. C、H、O、N、P ‎【答案】B ‎【解析】1.细胞中的元素有20种,其中基本元素:C、H、O、N(90%);大量元素有C、H、O、N、P、S(97%)K、Ca、Mg等;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详解】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蛋白质含有的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P和N,故糖原、脱氧核糖核酸、脂肪、蛋白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B正确。故选B。‎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D ‎【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如下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了细胞内有稳定的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由分析可知:‎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是细胞膜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这是核膜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列关于蛋白质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C.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有的蛋白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答案】A ‎【解析】A、蛋白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作为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 BCD、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就是因为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以及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催化和运输等,所以B、C、D正确。‎ 故选A。‎ ‎9.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水 B. 淀粉 C. 糖原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A正确。故选A。‎ ‎【点睛】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3)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氧元素是水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O元素含量最多。‎ ‎1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 D.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所以是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A、真核细胞内,DNA 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A正确;‎ B、由于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质,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核不一定位于细胞中央,D错误。故选D ‎11.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环境中131I严重超标。若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大量积累,此状态时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 ‎【答案】C ‎【解析】1、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转运,不需能量和载体; 2、协助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转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3、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由题干信息“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大量积累”,说明碘离子进入人体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能量,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能识记并区分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题干中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12.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①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②加入2滴Fe3+,③加入2滴蒸馏水),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可知,①~③反应速率从慢到快依次是①<②<③‎ B. ①与②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C. ①与③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 D. 酶和无机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曲线①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反应速率最快,过程③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说明反应速度最慢,故A错误;‎ B、①和②相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故B错误;‎ C、①和③相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故C错误;‎ D、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点,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13.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细胞内储存着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C.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线粒体是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答案】C ‎【解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植物细胞ATP合成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详解】由ATP的结构简式可知,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细胞内储存着少量ATP,ATP与ADP不断的相互转化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B错误;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14.酶具有较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A. 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 B. 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D. 提高了常态下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15.下列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的两层膜 B. 水果和粮食贮藏时,适当充加CO2能延长贮藏时间 C.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D. 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消耗的C6H12O6和产生CO2的摩尔数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或者乳酸。 3、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详解】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的两层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A正确; B、利用呼吸作用原理,通过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抑制呼吸作用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果和粮食贮藏时间,B正确; C、真核细胞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C正确; 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生成,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特点和场所,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6.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 酒精中毒 B. CO2中毒 ‎ C. 乳酸中毒 D. 供能不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缺氧时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呼吸产物。‎ ‎【详解】植物长时间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植物的无氧呼吸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不完全的氧化产物酒精和气体CO2,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会引起烂芽,是酒精中毒,A正确;B、C、D错误。‎ ‎1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异 B.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C.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D. 所有体细胞都可以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1、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2、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DNA发生改变,不会产生变异。3、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4、体细胞有的持续分裂,有的暂不分裂,有的不再分裂。‎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A错误;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不一定是个体的衰老,B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8.下列不是癌细胞特征的是( )‎ A.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B. 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C. 无限增殖 D.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A正确; B、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变成球形,B正确; 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C正确; D、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以两株高茎豌豆为亲本进行杂交,F1 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例如图所示,则F1 高茎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1/4‎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例为3:1,高茎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的基因型为dd.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从图中的比例可知:高茎:矮茎=3:1,所以是杂合子自交,自交后代基因型为DD、Dd和dd,比例为1:2:1,所以显性性状高茎(1DD和2Dd)中纯合子占1/3。C正确。故选C。‎ ‎20. 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 A. 4种,9∶3∶3∶1 B. 4种,1∶1∶1∶‎‎1 ‎ C. 2种,3∶1 D. 2种,9∶7‎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因此可以确定红花基因型为:A_B_.其它A_bb、aaB_、aabb均开白花。‎ ‎【详解】由题意可知只有A和B同时存在才会开红花,由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在AaBb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aabb=9:3:3:1;又由于只有A_B_开红花,其它全开白花,因此结后代只有2种表现型,并且比例=9:(3+3+1)=9:7,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键:根据题意确定两种花色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 B. 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中 C.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D. 精子中染色体数比精原细胞的减少一半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一般高等动植物才会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A、减数分裂产生的是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 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雄性发生在睾丸中,雌性发生在卵巢中,B正确;‎ C、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错误;‎ D、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比精原细胞的减少一半,D正确。故选C。‎ ‎22.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B。‎ ‎23.下列关于人红绿色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色盲遗传表现为交叉遗传 C. 女性色盲所生的儿子必是色盲 D. 外孙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父 ‎【答案】D ‎【解析】A、人类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需要两条都有该致病基因才患病,故A正确;‎ B、男性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并且只能传给女儿,这种现象叫交叉遗传,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故B正确;‎ C、女性色盲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后,其儿子的这条染色体带有色盲基因,一定是患者,故C正确;‎ D、外孙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故D错误。故选D。‎ ‎【点睛】红绿色盲的遗传图示及特点 ‎(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b来自父亲。‎ ‎(2)子代XBY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以证明( )‎ A. DNA是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 S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 D. P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答案】A ‎【解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错误; C、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不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错误; D、P是DNA分子的特征元素,不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 B. 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C. 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D.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答案】D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1)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详解】A、DNA的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A错误; B、复制不仅仅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有DNA的复制,B错误; C、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D。‎ ‎26.基因是指( )‎ A. 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序列 C. 氨基酸序列 D.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 ‎【详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D。‎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7.下列有关密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 B. 每种氨基酸都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C. 一个密码子含有3个碱基 D. 密码子不可能含有碱基T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需知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详解】A、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所以位于mRNA上,A正确;‎ B、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B错误;‎ C、一个密码子由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C正确;‎ D、密码子中位于mRNA上,所以不可能含碱基T,D正确。故选B。‎ ‎28.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C.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D.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答案】A ‎【解析】A、基因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可以有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A错误;‎ B、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B正确;‎ C、蛋白质是在基因的指导下,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C正确;‎ D、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A。‎ ‎29.由四倍体水稻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植株是(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三倍体 D. 四倍体 ‎【答案】A ‎【解析】未受精的卵细胞即雌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单倍体生物。‎ ‎【详解】未经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 故选A。‎ ‎【点睛】易错区分:由配子发育而来个体属于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30.人类遗传病有多种诊断方法,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状而做出诊断的遗传病是( )‎ A. 白化病 B. 红绿色盲 C. 青少年型糖尿病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详解】A、白化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基因突变引起,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状不能诊断出,A错误;‎ B、红绿色盲为单基因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基因突变引起,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状不能诊断出,B错误;‎ C、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状不能诊断,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这种变异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但是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诊断,D正确。故选D。‎ ‎31.杂交培育矮杆抗病小麦的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 C. 基因重组 D. 人工诱变 ‎【答案】C ‎【解析】杂交培育矮杆抗病小麦的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故选C。‎ ‎【点睛】生物育种方法和原理 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基因重组 ‎32.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来培育优良品种的生物技术是 A. 基因工程 B. 诱变育种 ‎ C. 杂交育种 D. 组织培养 ‎【答案】A ‎【解析】A、基因工程技术能有效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A正确;‎ B、诱变育种技术能产生新基因,形成新的性状,但不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同时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B错误;‎ C、杂交育种不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错误。故选A。‎ ‎【点睛】1、四种育种方法:‎ ‎ ‎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2、转基因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3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种群基因型有三种:AA、Aa和aa,当AA=18%,aa=4%时,Aa=1-18%-4%=78%,由此可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AA=18%,Aa=78%,aa=4%,则A的基因频率是:A=18%+78%×1/2=57%,a的基因频率是:a=4%+78%×1/2=43%。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考查,在一个种群中,已知基因型的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34.新物种形成标志是出现( )‎ A. 基因突变 B. 生殖隔离 C. 地理隔离 D.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B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详解】A、产生基因突变会形成进化的原材料,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即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B正确;‎ C、地理隔离造成了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而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B。‎ ‎35.生物多样性是指( )‎ A. 基因的多样性 B. 物种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是指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6.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 淋巴 B. 组织液 ‎ C. 血浆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详解】静脉注射时,针头进入静脉血管中,因此药物直接进入血浆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 ‎【点睛】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 )‎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导管运输 C. 通过体液运输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B ‎【解析】激素作用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B错误,ACD正确。故选B。‎ ‎39.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经过多位科学家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0.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小脑 D. 脊髓 ‎【答案】A ‎【解析】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1.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D ‎【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 ‎4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呼吸酶 B. 钙离子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答案】A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详解】A、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符合题意;‎ B、钙离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 D、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43.基因工程中,基因的“针线”是指( )‎ A. DNA水解酶 B. DNA解旋酶 C. DNA连接酶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前者识别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切割磷酸二酯键,后者黏合DNA片段。‎ ‎【详解】基因的“针线”指将DNA片段黏合起来的酶,即DNA连接酶,故选C。‎ ‎44.进入雨季,正是人们采食蘑菇的好时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 直接价值 B. 间接价值 ‎ C. 潜在价值 D. 以上三个都是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 ‎【详解】由分析可知,采食蘑菇体现的是蘑菇的食用价值,即为直接价值,A正确。‎ 故选A。‎ ‎45.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可以被苏丹Ⅰ染液染成红色 B. 甘蔗汁、西瓜汁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检测脂肪的过程中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 在蛋清稀释液中注人双缩脲试剂,需经水浴加热后,溶液才呈紫色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水浴加热情况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会出现紫色,苏丹Ⅲ或苏丹Ⅳ检测脂肪,会产生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A错误;‎ B、甘蔗汁中油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西瓜汁有颜色,会有颜色干扰,都不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 C、检测脂肪的过程中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 D、在蛋清稀释液中注人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溶液呈紫色,D错误。故选C。‎ ‎46.下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1]细胞膜)‎ ‎(1)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答案】 6 线粒体 5 内质网 8 中心体 7 核糖体 4 细胞核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牢记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核的功能。‎ ‎【详解】(1)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6]线粒体。‎ ‎(2)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5]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是高尔基体。‎ ‎(3)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8]中心体,中心体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7]核糖体,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最终形成蛋白质。‎ ‎(5)[4]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关于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学生的易错点,需知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场所,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47.下图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图中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4)加入对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二氧化碳供应正常,则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A 类囊体薄膜 [H] ATP CO2的固定 增加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据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我们可知,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为叶绿体的基质。‎ ‎【详解】(1)光反应的场所在A代表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的过程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NADPH中。 (2)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以保证暗反应的正常进行。 (3)CO2进入叶绿体后,在基质中CO2与C5结合生成C3的过程叫CO2的固定。 (4)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8.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_________分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3)B细胞含_________个DNA分子,该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减数 同源染色体联会 1∶2 8 4‎ ‎【解析】生物在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有丝分裂前后的细胞染色体不变,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分析图中可知,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1)据图可知,A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据图可知,A细胞中染色体经过了复制,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 ‎(3)据图可以,B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共有8个DNA分子,经过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点睛】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像的解读,难度较小,围绕染色体的行为特征辨别细胞处于什么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 ‎49.下列是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Ⅱ5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Ⅲ7和一个患该病的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常 隐 Aa 100% 1/6‎ ‎【解析】(1)分析系谱图:Ⅱ4和Ⅱ5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6),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Ⅱ3:aa),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Aa。‎ ‎(3)因为Ⅲ6患病(aa),所以正常的Ⅱ5一定为杂合子,即概率是100%。‎ ‎(4)Ⅲ7(1/3AA或2/3Aa)和一个患该病的女性(aa)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1/2×1/2=1/6。‎ ‎【点睛】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上“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概念的区别:‎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控制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时遵循以下规则: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1/2;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控制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该性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计算“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的概率时遵循伴性遗传规律,即从双亲基因型推出后代的患病情况,然后再按以下规则: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者的概率。‎ ‎50.下图表示神经调节中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2)②结构中所含有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_。‎ ‎(3)图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_________。‎ ‎(4)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5)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射弧 神经递质 突触 单向 内负外正 ‎【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据图示可知,①是轴突,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 ‎【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能够传递,是通过②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 (3)图中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三者共同构成突触。 (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5)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及神经冲动传递的相关知识,学生对突触结构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兴奋传递的原因是解题关键。‎ ‎51.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_区,再换高倍镜观察。若所使用的目镜是15×,物镜是40×,则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2)为鉴定组织细胞内是否有脂肪存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用低温或______________处理蚕豆根尖,能够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分生区 600 苏丹Ш 秋水仙素 纺锤体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脂肪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部位,因为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再换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所使用的目镜是15×,物镜是40×,则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是15×40=600倍。‎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3)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蚕豆根尖,能够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易错题,学生往往因为原理理解的不够到位,而导致知识点记忆不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