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共25分)‎ ‎(一)解释加点的词(每空2分,共10分)‎ ‎1.属文 ( ) 2.乞骸骨( )3.衡乃诡对而出( )‎ ‎4. 牧羝( )5.去亲戚(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每题3分,共15分)‎ ‎1.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琵琶行》中第一次弹奏琵琶,通过听者的感受则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句子是“________”;第三次弹奏琵琶,通过诗人的表现来进行侧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在开篇点明老师的作用后,论说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下来对于择师的标准,他强调无关年龄大小,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用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在词的最后,作者发出一声长叹“________”激昂的感情陡转直下。‎ ‎4. 《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我们需要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负载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内容载体。近日,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成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使国外读者孤独的精神世界丰盈。‎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 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展现了出来。‎ B.中国诗词深受外国读者喜欢,他们通过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还可以慰藉心灵、交流情感。‎ 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举荷兰女士送车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C.文章第三段运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论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的观点。‎ D.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必定会有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优秀作品,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条绳索 ‎ ‎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算。‎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接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接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领,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鸽。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4.下面对这篇小说内容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过描写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展现一个少年充满好奇的童心和执着探索的欲望。‎ B.小说中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绳具有无比真实的力量。小说中的绳索极具象征意义。‎ C.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胡安这个人物。例如:“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表现了他谨慎胆怯,但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胡安已经成了老人,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使读者深刻地感觉到现实扼杀童心的悲凉。‎ ‎5.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夏侯峤,字峻极,其先幽州人。高祖秀,为济州钜野镇游奕使,因家焉。父浦,梁开平中,以明经至棣州录事参军。峤幼好学,弱冠,以辞赋称,周相李谷延置门下。又依西京留守向拱,摄伊阳令;拱移安州,又令摄录事参军。‎ 太平兴国初,举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通判兴州,累迁右赞善大夫。从征太原,督刍粮于河朔。迁殿中丞、通判邠州。岁满,拜监察御史、通判兴元府,进秩殿中。‎ 熙二年代还,对便殿。太宗语有司曰:“此人朕自知其才行,勿须奏拟。”即日改左补阙、直史馆,赐绯鱼。会王师护边,乘传督河间餫①道,就命知莫州。逾月,徙洪州,改起居郎。真宗在襄邸,太宗择朝士谨厚者为官属,即召入为翊善,赐金紫,加直昭文馆。真宗尹京府,命兼推官,加司封员外郎。东宫建,复兼中舍,迁工部郎中。及嗣位,拜给事中、知审刑院。数月,擢枢密院副使。‎ 咸平二年,始建讲读之职,命峤为翰林侍读学士。是秋,江、浙饥,命为江南巡抚使,所过疏理刑讼,存问者老,务从宽简,人以为便。使还,采病民二十余事上之,亟诏厘革。‎ 峤善鼓琴,好读庄、老书,淳厚谨慎,居官无过失。真宗尤爱重之,多所询访,每以善人目之。素好道,留意养生,少疾。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其夕卒,年七十二。 ‎ 诏赠兵部尚书,赠赐②外,增赐白金三百两给葬。录其子大理寺丞晟为太子中含,孙恭为奉礼郎,侄孙蔚赐同学究出身。卒后数月,毕士安为相,抚坐叹日:“使夏侯君在,吾岂先据此位!”有集十五卷。‎ ‎(选自《宋史·夏侯峤传》,有改动)‎ ‎[注]①餫(yùn):运粮赠送。②期(fèng)赐:因助办丧事而赐子财物。‎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B.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佴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C.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股/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遗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D.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亟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遗内侍召外内名医诊视。‎ ‎7.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明经,即明习经学。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确定等第而得官,是古代选拔官员的科目。‎ B.解褐,与“释褐”同义,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褐,指粗布短衣,是古时贫穷或地位卑贱的人的穿着。‎ C.起居郎,古代官职。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无论事情大小,还是善行劣迹,都要统统记录,以供皇上本人查阅。‎ D.学士,先指在校的读书人,后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文中与“孟学士之词宗”的“学士”都是后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夏侯峤才能优异,颇受太宗认可。他曾跟随宋太宗出征太原,负责督办粮草,后又得宋太宗赏识,未经上奏拟议,就改任官职。‎ B.夏侯峤体察民情,解决百姓难题。在江浙发生饥荒时,他去视察,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回来后将采集的民事上报,得到采纳。‎ C.夏侯峤恩遇优渥,得到众多赏赐。在他突发疾病去世后,宋真宗不仅追赠封号,还赐予很多财物,甚至连他的亲人也得到恩赐。‎ D.夏侯峤为官谨慎赢得同行敬重。夏侯峤喜好老庄,热衷道法,因此他为政期间没有任何过错。死后,他的同行慨叹,自愧不如。‎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过疏理刑讼,存问者老,务从宽简,人以为便。(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宗尤爱重之,多所询访,每以善人目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10~11题。(共9分)‎ 从军行 王昌龄 ‎【其一】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层层深人,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 B.【其一】中,成守边关的战士黄昏时分独上高楼,传来了阵阵鸣呜咽咽的“羌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 C.【其四】前两句,选取青海湖、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在悲壮开阔的景色里渗透了戍边生活的孤寂、担负任务的自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展现。‎ ‎11.【其一】中的“无那金闺万里愁”与【其四】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诗,分别运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喜欢高扬“经典”。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经典”的流行很可能会________我们对经典的认知。关于经典的界定,我喜欢当代学者刘瑜的说法:“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世界上有经典,( )。所以,经典的意义应该是个性化的,即与“你”有关,而且是与“对你的帮助”有关。人永远是书的主人,读者的高贵就在于他可以不向任何书屈从,他可以顺心而行,纵横书海。读不下去的书,绝不因别人的热捧去囫囵吞枣进而____________能读下去的书,也绝不因有人________而弃之不顾。很多人___________的只不过是读到了作者,而读书的要义在于读到自己。所以,读书永远是一门“切已”的人生学问,只要这本书是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只要能勾连起你活色生香的世界,它就是你的经典。‎ ‎1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3分)‎ A.遮蔽 人云亦云 诋毁 沾沾自喜 B.阻碍 人云亦云 诋毁 踌躇满志 C.阻碍 亦步亦趋 诽谤 沾沾自喜 D.遮蔽 亦步亦趋 诽谤 ` 踌躇满志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3分)‎ A.那是因为你的生命与它发生了关联 B.那发生了关联的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 C.那也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一定的关联 D.那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关联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3分)‎ A.只要这本书成了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B.只要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就是你人生的经典。‎ C.这本书只有成为你人生的经典,才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D.只有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才算是你人生的经典。‎ 八、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纷表达对立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举措的赞成和支持,也对宣传多年的“人人有责”如何落实,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在环境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用法律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管理,不仅是立足今天,更是着眼未来。‎ 据了解,此前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出台过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目前哈尔滨也正在筹措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和推广。但由于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对垃圾分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预计此项工作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写一封给社区群众的公开信。‎ 要求:综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可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名句默写 ‎(1)主人忘归客不发 江州司马青衫湿(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3)醉里挑灯看剑 可怜白发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C。(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影响的更少”)‎ ‎2.B(“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入所理解”分析错误,举荷兰女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可以作为某些外国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能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入所理解)‎ ‎3.D(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B项,“……是因为……”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互动感、参与德”,C项“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也还谈不上“极大关注”)‎ ‎4.(3分)D“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使读者感觉到现实扼杀意心的悲凉”对文意理解错误。‎ ‎5.(6分)‎ ‎①从内容上看,丰富了小说内容,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 ‎②从情节发展上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 ‎③从情节的构成上看,使情节构成摇摆起伏,摇曳多姿。‎ ‎④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6.A(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俟对崇政殿,暴中风眩,吸诏取金丹,上尊酒饵之,肩舆还第,遣内侍召外内名饮诊视。)‎ ‎7.C(不是给皇帝观看,而是为了后人修史)‎ ‎8.D(老庄之学与居官无失没有因果联系)‎ ‎9.(1)所路过的地方他都理清刑事诉讼的案件,慰问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政务求宽容简朴,人们认为很便利。(5分。注意“所过刑讼、存问、耆老、务从”等词语的翻泽,句意通顺)‎ ‎(2)真宗特别宠爱看重他,很多中情向他征询探问,常常把他看作品德高尚之人。(5分。注意“重、访、每、目”等词语)‎ ‎10.C ‎11.①【其一】尾句用虚写或想象或对写(悬揣)的方式,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而是想象万里之外深闺妻子的无奈与愁苦。(3分)②【其四】尾句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3分)‎ ‎12.A(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3.D(上文有相应的照应语句:它貞的能帮叻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 ‎14.B(原向条件与结果颠倒、关联词语位置错误;结合下句,注意句式的致性)‎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夏侯峤,字俊极,他的祖先是幽州人。他的高祖夏侯秀,担任济州巨野的游奕使,于是定居在那里。父亲夏侯浦,在梁朝开平年间,就通过明经科考试到棣州做录事参军。夏侯峤幼年时爱好学习,二十岁时,因写辞赋闻名,被后周宰相李谷将其招致门下。又投靠西京留守向拱,代理伊阳令;向拱移任安州,又让他代理录事参军。‎ 太平兴国初年,考取进士甲科,入仕担任大理评事、通判兴州,多次升迁到右赞善大夫。跟随宋太宗征讨太原,在河朔督办粮草。后来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晋升为殿中。‎ 雍熙二年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在别室召见他。太宗对有关官员说:“这个人的才能品行我自己了解,不需要上奏拟议。”当日改任左补阙、直史馆,赏赐绯衣与鱼符袋。正逢天子军队守护边境,他迅疾前往监督河间粮草的运输,于是任命他为莫州知州。一个月后,移任洪州,改任起居郎。宋真宗在襄的官邸时,太宗选拔谨慎笃厚的朝廷之士做他的属吏,就召夏侯峤入朝做了翊善,皇上赐给他金印紫绶,加封直昭文馆。真宗任尹京府时,任命他兼任推官,加任司封员外郎。太子确立时,又兼任中书舍人,调任工部郎中。等到太子即位后,授予给事中,掌管审刑院。几个月后,他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 咸平二年,刚刚设置讲读的职务,任命夏侯峤为翰林侍读学士。这年秋天,江浙发生饥荒,任命他为江南巡抚使,所路过的地方,他都审理清刑事诉讼的案件,慰问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政务求宽容简朴,人们认为很便利。完成使命回来,采集有关民生之事二十多件呈上,(皇上)立即下诏加以改革。‎ 夏侯峤善于鼓瑟,喜欢阅读庄子、老子的书籍,性格淳朴敦厚、谨慎小心,做官时没有过失。真宗特别宠爱看重他,很多事情向他征询访问,常常把他看作品德高尚之人。他一向喜欢道学,用心养生,很少生病。景德元年五月,以选人身份在崇政殿等候皇帝召见,突然眩晕,(皇帝)立即下诏取用金丹,用酒给他送服,让人用轿子抬着回到府第,派遣内侍召集朝廷内外名医诊治。当天晚上他去世了,年龄七十二岁。下诏追赠为兵部尚书,除去因助办丧事而赐予车马之外,又增赐三百两白银办理丧事。任用他的儿子大理寺丞夏侯晟为太子中舍,他的孙子夏侯恭为奉礼郎,赐予他的侄子夏侯蔚为同学究出身。夏侯峤死后几个月,毕士安为宰相,抚摸坐位感叹说:“假使夏侯君活着,吾怎么先占据这个位置!”夏侯峤著有文集十五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