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测试 语文试卷 ‎ ‎ 注意事项:‎ 试卷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14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 - 14 -‎ 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 14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玉 陆涛声 晚饭后,老作家舒启正与老伴儿散步,看到一家古玩店,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上系的古玉佩,便进店请老板鉴定鉴定。‎ 古玩店老板接过去,先双手合着捻摸,又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把玉佩托在手心里,以意外的口气说:“老先生,恭喜你,这是真玉,春秋时的。”老板还请求给玉佩拍照,一再叮嘱说:“这可要好好保管呀!”‎ 其实舒启正也早知道它是古货......‎ 早在十年前,他还在职时,比他小六岁的好友赵自安第一本随笔集出版,是他作的序。赵自安在把新书遗给他时,从腰里皮带上解下这块古玉佩递给他:“你看看这东西怎样?”‎ 玉佩是圆形,如月饼大,有近八毫米厚,中褐色,有深浅差异,中间有个直径一厘米的圆孔,一面刻有粗犷的古代装饰图案,一面是光的。舒启正平时对玉并没有兴趣,接过来礼貌性地看了看,不过说不出名堂,只说:“是块古玉。‎ 赵自安问:“你喜欢不?”‎ 舒启正生性淡泊,对古玩并没有浓厚兴趣;再说,为朋友作个序,岂能接受回报!他把玉佩放到对方手里说:“你家传的,这我可不要。”‎ ‎“送给你。”赵自安再次把玉佩放到舒启正办公桌上。‎ 舒启正知道,赵自安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万事需经反复琢磨才会决定,送这玉佩是来表达谢意的,可见赵自安对他写的序非常满意,他也感到安慰。面对赵自安的真诚,舒启正觉得却之不恭,便任赵自安把玉佩留下。‎ 之后,舒启正也像赵自安那样常把玉佩系在皮带上,时间一久就习惯了当成自己的东西。古玉佩如今被行家这样肯定,在舒启正心里加重了分量。他觉得挂在腰上委屈了它,就用一个精致的手锔盒装上锁在柜子里。‎ 转眼又过了五年,舒启正年过七十,成了“舒老”。他参加一次活动,遇上了一个三十年前辅导过的业余作者倪臻。倪臻告诉他,这些年一直从事古玉研究。不久,倪臻来看望舒启正,他便从柜子里取出玉佩让倪臻再鉴定一次。‎ - 14 -‎ 倪臻随身帶着放大镜,拿着玉佩走到窗前最亮处看了一会儿,也说:“是春秋时的,可值钱呢。”‎ 舒老好奇,便问:“值多少钱?”‎ 倪臻想了想,说:“二十万。”‎ 值这么多钱!大出舒老意料。他将信将疑:“值这么多?”‎ 倪臻随口又问:“舒老是否有意出手?如果出手,就让给我。”‎ 舒老觉得这玉得慎重对待,说:“朋友送的,哪能卖钱?”‎ 倪臻做了估价,古玉佩不再是玉,而是金钱,成了一块压在舒老心头的重石:再留着,岂不是占有朋友之财!于是,他决定归还赵自安。‎ 可是,赵自安也退休四五年,去上海靠着儿子生活。他找了好几个人才联系上,便约赵自安再回故地时来他家小聚一次。他还约另一位老同事老金到时作陪,其实是为还玉时在场做个见证。‎ 在等待赵自安期间,一天黄昏时分,舒老看电视,看到央视《鉴宝》节目展示出一块秦代古玉佩,样子、颜色与他这块非常相似,专家鉴定后估价竟高达千万元,他震惊得目瞪口呆。《诗经》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现在“君子”竟成天价商品!他更加急切地盼着赵自安早日来,于是又打电话催问。‎ 终于,赵自安和老金一同来了。‎ 舒老便把玉佩递给了赵自安,以谐趣的口吻说:“代你保管了十五年,现在完璧归赵,保管的责任就交给你了。”‎ 赵自安愣了愣,没有说话,收下了玉佩。‎ 因为老金在场,舒老没有展开关于玉佩的话题,赵自安也没再提。两人留下吃过饭,便告辞,舒老特意送出小区,直到公交车站。等老金先上了另一路公交车后,舒老把古玉两次鉴定过程和二十万出价,以及央视《鉴宝》中所见,全对赵自安说了。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 过了些日子,有两个早年被舒老辅导过的作者来看他。他们也都已从报社记者岗位退休,与他最贴心,几乎每月都相约来陪他喝茶聊天。闲谈时,他把还玉佩的事告诉了他们。‎ 两人都说了敬佩的话。年纪偏小的一个忽然问:“你还给他,他推了没有?”‎ 舒老说:“没有。”‎ 年纪偏大的也问:“他该说些感动话吧?”‎ 赵自安没有说一句与玉佩有关的话。不过舒老没有回答。‎ - 14 -‎ 偏小的为舒老鸣不平:“对老师这种高尚的举动竞不当回事了。”‎ 偏大的也说:“缺点儿礼貌。”‎ 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还玉时他也曾觉得赵自安欠点儿礼貌,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 过后舒老冷静下来,又不由反思:古玉本就是他的,何况是好友,怎还在意这些呢?他推与不推,与我要归还的心愿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在乎的是那点几客套?‎ 他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三段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回忆,接下来的几段插叙不仅交代了古玉佩的来历,也使小说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摇曳多姿。‎ B.“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的心理描写,生动刻画出舒启正归还古玉后的内心感受。‎ C.结尾处写到舒启正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这有损于他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 D.舒启正散步时看到一家古玩店,引出对古玉的初次鉴定;活动时遇到倪臻,引出对古玉的再次鉴定,此情节设置有巧合意味,蕴含了作者的匠心。‎ ‎5.小说中的舒启正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7分)‎ ‎6.小说以“古玉”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 14 -‎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大早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14 -‎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9.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 - 14 -‎ ‎,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①,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 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 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 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 14 -‎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5 分)‎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次邓州界①‎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②,恋阙那堪又忆家。‎ 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 商颜③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上表反对宪宗迎奉佛骨雨南贬潮州(潮阳),本诗作干贬谪途中。②汉代贾谊仕途失意,离开京城,为长沙王大傅。③商颜:商山之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与贾谊相比,潮州地处南疆,路途迢迢,比长沙距国都更远。‎ B.第三句承接首句,写遭贬后心惊愁来怒火自生,“惟”足见不平之意。‎ C.第四句语序倒置,句意为“别后知眼自添花”,即眼花的程度增加了。‎ D.颈联写景意境凄苦,虽正值早春、驿站已近,但日暮人少、道路泥泞。‎ ‎15.本诗尾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 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彻查,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 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 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 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 。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 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人声鼎沸 耸人听闻 负重致远 风吹草动 B. 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负重致远 蛛丝马迹 C. 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 任重道远 蛛丝马迹 D. 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B.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C.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D. 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B. 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 14 -‎ D. 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20. 下面是一段生日答谢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感谢各位参加令尊的生日晚会。敝人看见桌上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如烟的往事历历在目。我想起了父亲的好友张小波。他是一个多好的小肥猫啊!为了鼎力相助我学习数学,他竟然放弃了辅导他女儿奥赛的赛前训练。如今,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他玉成此事深感冒昧。‎ 四、 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也有人说,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 作为考生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与“幸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2.A 3.C ‎4.C [解析] “在两位退休记者的挑拔下心里严重不适"不正确,首先,记者并非“挑援“,小说中只说“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拨动”台严重不适”也不恰当,小说中说“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没有道理。‎ ‎5.平易随和:他先是不愿意接受赵自安赠送的家传玉佩,但面对他的真诚又觉得却之不恭,便任其留下。淡泊坦荡;他知道古玉价值高昂后,设法联系赵自安归还古玉,并把事情经过全对他说了。勇于自省:他因对赵自安欠点儿礼貌感到不适,遂“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每点2分。如果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作为线索,申联全文:小说以古玉为线索,通过叙述受玉一鉴玉一 - 14 -‎ ‎ 还玉的故事,逐步展开情节。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既指那块春秋时的古玉佩,又象征着舒启正“温其如玉”的君子之风。展现形象,揭示主题:小说在对古玉故事的叙述中逐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凸显其美好晶质,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C 8.B ‎9.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10.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 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1.C(“干”是类似盾牌的武器。)‎ ‎12.D(曹操内心 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而是迟疑不决。)‎ ‎13.(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被动句、充斥、去、乃各一分,句意 1分,共 5 分。)‎ ‎(2)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征、傅、服乘、驱逐各一分,句意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缺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 ‘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县,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人民的苦难,却去计算军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 - 14 -‎ 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向他道歉。当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色。‎ 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您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 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 ‎14.D [解析]“凄苦”表述有误,综合尾联及全诗,本联上句四有凄楚之情,但下句应是有感于天气和暖而心情为之一变;“驿站已近"有误,赊,远也。‎ ‎15.①直抒胸臆,作者眷恋国家,相信王师一定能够统一全国;情感表达直率浓重。‎ ‎②想象,作者在春天到来之际想象“雷雨”普降、催发“萌芽”,在展望中表达振奋昂扬的情感。‎ ‎③以景结情,以景代情结束诗句,表达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百姓生活美好期待,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6.略 ‎17. D(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侧重于指声音非常吵,不符合语境。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捏造事实的话。文中应选“耸人听闻”。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负重致远,比喻能肩挑重任。风吹草动,比喻微小的变动。侧重指变动,动向。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应选“风吹草动”。)‎ ‎18. B(A.“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主客体不当,应该是“公众对食品安全”;C.“传播和编造”语序不当,应该是“编造和传播”;D.“公众关于食品安全”介词使用不当,应该用“对”。)‎ ‎19. C(括号中几个短语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应该是先“问问来源和出处”‎ - 14 -‎ ‎,再“细究事实和依据”。“被谣言所蒙蔽”比“助推谣言的再传播”程度要重,排在前面。)‎ ‎20. (每处 1 分,满分 5 分)‎ ‎①“令尊”改为”家父”;②“小肥猫”改为“叔叔”;‎ ‎③“鼎力相助”改为“帮助”;④“成就”改为“进步”;‎ ‎⑤“冒昧”改为“惶恐”。‎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