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25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
课时25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强调世俗秩序遵从君主 1 天主教会改革 2 宗教改革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潮流 3 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4 宗教改革对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 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 6 启蒙运动 《百科全书》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7 孟德斯鸠“法”的思想主张 8 启蒙思想宣扬理性主义 9 卢梭激进的思想易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10 启蒙思想的实践 11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的影响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 解析:A 材料中马丁·路德主张精神上的自由、世俗事务上的服从,所谓的“世俗事务上的服从”是指服从君主专制,而教随国定指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有选择权,臣民服从君主,以君主的信仰为信仰,A项正确。所谓的“精神上的自由”是指反对教会的权威,B项错误。C、D两项符合马丁·路德的主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 2.(2019·山东青岛一模)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解析:C 材料“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耶稣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没有说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其实耶稣会就是借助教育事业致力于扩大天主教的影响,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反对追逐世俗权力”相矛盾,排除;宗教改革本身就是思想解放,耶稣会的这些做法是受宗教改革的影响,而非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排除D项。 3.(2019·河北保定二模)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解析:D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不能体现罗马教会的意志,故A项错误;“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其直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错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般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故C项错误;“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派推动了《圣经》在民族国家的传播,反对罗马教会的独裁,这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 4.(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解析:B 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没有动摇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在信仰领域的主体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 5.(2019·福建龙岩二模)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 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 解析:B 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多方面,材料中“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中“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相符,故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故D项错误。 6.(2019·河南洛阳三模)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解析:B 文艺复兴仅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并没有摆脱宗教束缚,宗教改革依然强调信仰宗教,也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因而影响面主要集中在上层知识分子中;宗教改革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波及广大信徒,因而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宗教改革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思想,可知两者的斗争形式不同,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束缚,宗教改革则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因而宗教改革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故D项错误。 7.(2019·福建福州质检)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 )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 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 解析:C 《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品,其宗旨是运用理性的态度宣传科学知识,启迪人们的心智,核心是理性的人,把人从蒙昧中解放出来,C项正确。《百科全书》介绍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目的在于启迪人,主旨不是科学或者理论研究,A、B两项偏离了主题。法国启蒙思想追求的是民主、自由,关注的是“救人”而非“救国”,D项混淆了中西启蒙思想目的上的不同。 8.(2019·黑龙江哈尔滨二模)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C.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D.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解析:C 从孟德斯鸠对“荣誉”的解释看,“荣誉”不仅具有道德范畴的内涵,也有法律和制度上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法制思想,每个人(包括君主)都遵纪守法,是孟德斯鸠倡导的最理想的政体,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孟德斯鸠的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但是,材料的主旨是以法律规范社会,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 9.(2019·湖南长郡中学适应性考试)下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时间 人物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公元前 苏格拉底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5世纪 13世纪 阿奎那 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续表 时间 人物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17世纪 笛卡尔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18世纪 康德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 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 解析:D 从材料“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真理只在理智之中”“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 可知,四位思想家都在强调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D项正确。人通过理性探究真理,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排除B项;理性是探究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并非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排除C项。 10.(2019·辽宁鞍山一模)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 A.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B.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解析:B 卢梭的观点在启蒙思想家中是最为激进的,他极力推崇主权在民,甚至社会公约(宪法)如果公民同意也可以废除,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容易形成多数暴政,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混乱与卢梭的这一思想不无关系,B项正确。卢梭的思想尊重了多数人的意志,却危害了社会少数派的利益,不能保障他们的自由,A项错误。揭示社会更替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主要阐述国家权力的来源,D项错误。 11.(2019·北京朝阳区模拟)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表明( ) A.法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B.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实践中彰显 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 解析:B 材料“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彰显了启蒙运动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有关“君主立宪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并非宪法,更谈不上第一部,美国1787年宪法比这个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有关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信息,排除D项。 12.(2019·黑龙江哈尔滨一模)18世纪经济学思想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和服务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自由市场,以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个人的自由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福祉。斯密的这一思想是( ) A.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B.对专制主义制度的批判 C.启蒙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D.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否定 解析:C 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一面旗帜,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其倡导者是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将自由主义思想引入经济领域,撰写了《国富论》一书,C项正确。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是在1776年,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所以,这一思想的形成几乎不受工业革命影响,A项错误。《国富论》发表的时候,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早已被废除,亚当·斯密批判的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年)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解析:第(1)问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一中“心外无理”“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 可以得出心即理;据“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可以得出人性本善;据“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可以得出致良知;据“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可以得出反省内心。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可以得出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据“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可以得出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据“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可以得出理性思考等。第(2)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相同社会背景”,可以从社会矛盾的激化、新的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对新思想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共同的历史意义”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方面分析,当时看,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矛盾的缓和;长远看,对后来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1)王阳明: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回答3点即可) 路德: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等。 (2)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城市的兴起和新的市民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理论发展需要等。 意义:都强调了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维,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缓解阶级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对后来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通史》指出:18世纪初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制定构成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全球文明史》阐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称:理性法则不但可以解释物理运动,也可以解释社会运动,知识可以用来完善政策。因此,犯罪学家们认为,残酷的刑罚并不能制止人们犯罪,而一个正当的社会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改造罪犯。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启蒙运动理论与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以启蒙运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及史证结合的能力素养。关于启蒙运动理论与价值,可以从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及其意义或者启蒙运动的经济理论及其意义来回答。前者要突出启蒙思想描绘了未来的社会蓝图,动摇了专制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者要突出自由主义思想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 答案:示例1: 论题: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及其意义。 阐述: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和议会制约君主的权力;孟德斯鸠主张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卢梭提倡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主张民主共和制,即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实行法治的政治。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宪政设计和限制特权的一系列政治理论,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展望和描绘了未来的社会蓝图,动摇了专制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示例2: 论题:启蒙运动的经济理论及其意义。 阐述: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提出了一系列经济行为准则,如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经济自由、竞争机制等。他认为,人们都是基于自我利益决定其活动的,但通过竞争,这些活动都会对经济的普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政府应当避免对个人创造性运作和市场力量进行限制。亚当·斯密的学说是对经济政策的重要阐释,提出的依靠“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推动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