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四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Ⅰ卷(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电动汽车(标志为“”)在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动汽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B. 燃油汽车也可以悬挂该标志 C. 电动汽车使用时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D. 电动汽车充电、放电过程均有电子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动汽车的使用时化学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不产生氮氧化合物,所以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A正确;‎ B.燃油汽车使用时是化石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所以不可以悬挂该标志,B错误;‎ C.电动汽车使用时首先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C正确;‎ D.电动汽车充电、放电过程有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过程,所以均有电子转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金属的冶炼需要用到电解法的是 A. 钠 B. 铁 C. 铜 D. 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电解法适用于冶炼活泼金属,热还原法适用于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的金属,据此解答。‎ ‎【详解】A.钠性质活泼,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得到,A正确;‎ B.Fe常用还原剂(C、CO、H2等)还原氧化物得到,B错误;‎ C.Cu常用还原剂(C、CO、H2等)还原氧化物得到,C错误;‎ D.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熟悉金属的活泼性及冶炼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体积相同、pH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时两者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A. 相同 B. NaOH的多 C. 氨水的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是强碱,一水合氨是弱碱,则pH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相比,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等体积的碱与酸混合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小、与盐酸恰好中和时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也少,C合理;‎ 答案选C。‎ ‎【点睛】A容易错,同学往往因NaOH溶液和氨水体积相同、pH相同,则计算出氢氧根物质的量相同,自然而然就得出了消耗盐酸的量也相同的错误结论。‎ ‎4.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H++CH3COO-,加入少量下列固体物质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 NaCl B. CH3COONa C. Na2CO3 D. 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Cl不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A错误; ‎ B. CH3COONa提供了CH3COO-,CH3COO-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同离子效应,B错误; ‎ C. Na2CO3消耗了H+,H+浓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正确; ‎ D. HCl提供了H+,H+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错误; ‎ 答案选C。‎ ‎5.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是3,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是 A. 0.1‎‎ mol·L B. 110-3 mol·L C. 110-7 mol·L D. 110-11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是3,则,则,即为由水电离出的c(OH-);‎ 答案选D。‎ ‎6.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固体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固体,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 C. ①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NH4Cl溶液中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因此,NH4Cl溶液中NH4+浓度小于Cl-的浓度,要使二者浓度比为1:1,要抑制水解但不能引入氯离子、可引入铵离子;‎ ‎【详解】①适量的HCl抑制了水解但引入氯离子,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下降,①错误;②适量的NaCl固体引入氯离子,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下降,②错误;③适量的氨水引入铵离子,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③正确;④适量的NaOH固体,消耗了铵离子,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下降,④错误;‎ 答案选B。‎ ‎【点睛】③适量的氨水加入后,溶液中只有,因电荷守恒,则,当溶液呈中性时,,则。‎ ‎7.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中,①20mL 0.01 mol•L-1 KCl;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则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④>③>⑤>②>①‎ ‎【答案】B ‎【解析】‎ 根据溶度积常数,氯离子浓度越大氯化银的溶解度越小,银离子浓度越大氯化银溶解度越小;①20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0.01 mol•L-1;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0.04 mol•L-1;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0.03 mol•L-1;④10 mL蒸馏水中氯离子浓度是0 mol•L-1;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中银离子浓度是0.05 mol•L-1;所以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③>②>⑤,故B正确。‎ ‎8.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作负极 B. 锌电极的反应式:Zn-2e-=Zn2+‎ C. 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片作正极,A错误;‎ B. 锌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B正确;‎ C 电流从正极铜片流出流向负极锌片,C错误;‎ D. 盐桥中的K+移向原电池正极区即CuSO4溶液,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是常考内容,那么如何判断负极呢?电子流出那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负极有可能因参加反应溶解而变细、如果是二次电池、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那一极,在放电时是负极。‎ ‎9.用蒸馏水稀释0.1mol/L醋酸,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 溶液中的c(CH3COO-) B. 溶液中的c(H+)‎ C. 溶液中的c(CH3COOH D. 溶液中的c(OH-)‎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蒸馏水稀释0.1mol/L醋酸,那么溶质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即c(CH3COO-)、c(H+)和c(CH3COOH) 始终减小,由于一定温度下是常数,则溶液中的c(OH-)始终保持增大趋势;‎ 答案选D。‎ ‎10.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c(OH-)c(Na+)>c(H+)>c(OH-)‎ ‎(3)A、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__________C(填“>”、“<”或“=”)。‎ ‎(4)C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D点溶液pH>7原因:_______。‎ ‎【答案】 (1). HX⇌H++X- (2). abd (3). < (4). c(Na+)=c(X-)>c(H+)=c(OH-) (5). X-+H2O⇌HX+OH-‎ ‎【解析】‎ ‎【分析】‎ ‎(1)观察曲线起点的pH,判断HX是弱电解质,写出HX的电离方程式;‎ ‎(2) B点溶液是20.00mL 0.100 mol·LHX中滴加0.100 mol·LNaOH10 mL时所得,则消耗1×10-3molHX,剩余1×10-3molHX,生成1×10-3mol NaX,据此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3)A、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可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浓度的相对大小来比较;‎ ‎(4)C点溶液呈中性,结合电荷守恒可判断对应离子浓度的顺序为;‎ ‎(5) D点溶液为NaX盐溶液,pH>7的原因是因为水解,据此写离子方程式。‎ ‎【详解】(1)观察曲线起点为0.100 mol·LHX溶液,pH>1,判断HX是弱电解质,则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H++X-;‎ 答案为:HX⇌H++X-;‎ ‎(2) B点溶液是HX中滴加10 mL 0.100 mol·LNaOH时所得,则溶液中含1×10-3molHX、1×10-3mol NaX,且溶液呈酸性,说明酸HX的电离程度大于盐NaX的水解程度,则 a. 溶质为:HX、NaX,说法正确;‎ b. 因为溶液中含有这四种离子,则微粒浓度满足:,溶液中电荷守恒,B正确;‎ c.溶液中含 1×10-3molHX、1×10-3mol NaX,按物料守恒知,‎2c(Na+)=c(HX)+c(X-),C错误;‎ d. 溶液呈电中性,则,因为溶液呈酸性,则c(H+)>c(OH-),则c(X-)>c(Na+),故微粒浓度满足:c(X-)>c(Na+)>c(H+)>c(OH-),d正确;‎ 答案为:abd;‎ ‎(3)A点为HX溶液,酸抑制水电离,C点溶液呈中性,则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是A中的小,水的电离程度是A中的小;‎ 答案为:<;‎ ‎(4)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溶液呈电中性,则,故c(X-)=c(Na+),则溶液中对应离子浓度的顺序为c(Na+)=c(X-)>c(H+)=c(OH-);‎ 答案为:c(Na+)=c(X-)>c(H+)=c(OH-);‎ ‎(5) D点溶液为NaX盐溶液,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常温下pH>7,则离子方程式为X-+H2O⇌HX+OH-;‎ 答案为:X-+H2O⇌HX+OH-。‎ Ⅱ卷(100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9分)‎ ‎1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B. 1-丁烯的键线式 C. 异丙基的结构简式 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出错,Cl有3对未共用电子对没表示出来,A错误;‎ B. 1-丁烯的键线式,B正确;‎ C. 异丙基中间的碳原子超过4条价键,C错误;‎ D. 聚丙烯的链节只有2个碳原子,另有一个甲基,D错误;‎ 答案选B。‎ ‎1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CH3—CH=CH2和 B. 甲烷和2,2-二甲基丁烷 C. 和 D. CH3—CH2—CH=CH2和CH2=CH—CH=C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烯含有碳碳双键而环丁烷没有,丙烯和环丁烷结构不相似,A错误;‎ B. 甲烷和2,2-二甲基丁烷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5个“CH‎2”‎,它们是同系物,B正确;‎ C.分子式分别为C7H8和C9H10,且2个物质结构不相似,它们不是同系物,C错误;‎ D. CH3—CH2—CH=CH2和CH2=CH—CH=CH2分子式分别为C4H8和C4H6,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不同,结构不相似,D错误;‎ 答案选B。‎ ‎20.下列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是 A. CH3CH3 B. CH2=CH‎2 ‎C. CH3CH=CHCH3 D. CH3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存在碳碳双键,不符合;B、2个C原子所连基团完全相同,不符合;C、碳碳双键的每个C原子所连基团是完全不同的,存在顺反异构体,符合;D、碳碳双键有一端是相同基团(=CH2) ,不存在顺反异构,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顺反异构体的物质结构特点的判断。顺反异构体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碳碳双键的每个C原子所连基团是完全不同的基团时才存在顺反异构。‎ ‎21.有8种物质:①新戊烷 ②甲苯 ③聚乙烯 ④ ⑤2-丁炔 ⑥环己烷 ⑦邻二甲苯 ⑧2-甲基-1,3-丁二烯,既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A. ④⑤⑦⑧ B. ④⑦⑧ C. ④⑤⑧ D.‎ ‎ ③④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烷烃、聚乙烯以及环己烷,都只含有碳碳单键,既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溴水反应,含碳碳双键、含碳碳三键的物质既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苯的同系物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不能与溴水反应。‎ ‎【详解】①③⑥既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溴水反应,④⑧含碳碳双键、⑤含碳碳三键,既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②⑦是苯的同系物,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不能与溴水反应;故④⑤⑧满足;‎ 答案选C。‎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B. 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够区分和 C. 某烯烃的顺式结构与反式结构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 D. 丙烯与HCl的加成产物只有一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甲基丙烷分子内有两种氢原子,因此一氯取代物有两种,A正确;‎ B. 丙醛分子内有三种氢原子,丙酮分子内有一种氢原子,可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B错误;‎ C. 某烯烃的顺式结构与反式结构与氢气加成后生成的是同一种烷烃,C错误;‎ D. 丙烯与HCl的加成产物有两种,D错误;‎ 答案选A。‎ ‎23.‎5.8‎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 g,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该有机物是烃 B. 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 C. 最简式为C3H3O D.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的倍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5.8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5.4g、二氧化碳‎13.2 g,则,,则有机物中则有机物含氧元素,,则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3H6O。‎ ‎【详解】A. 该有机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错误;‎ B. 据分析知,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B正确;‎ C. 据分析知,最简式为C3H6O,C错误;‎ D. 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3H6O,最简式式量为58,则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倍数,D错误;‎ 答案选B。‎ ‎24.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I2‎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2I--2e-=I2‎ ‎,说法正确,A不符合;‎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为原电池正极,电极上Fe3+被还原,说法正确,B不符合;‎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说法正确,C不符合;‎ D. 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Fe2+浓度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法不正确,D符合;‎ 答案选D。‎ ‎【点睛】由2Fe3++2I-⇌2Fe2++I2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图中甲烧杯中的石墨作正极,乙烧杯中的石墨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并利用平衡移动来分析解答。‎ ‎25.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需要加热 B. 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 C. 反应③为取代反应,产物是一种芳香烃 D. 反应④能发生,从而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①常温下能进行,生成溴苯和HBr,不需要加热,A错误;‎ B. 反应②不发生,但是苯和酸性高锰酸钾互不相溶,苯密度比水小,故有分层现象,紫色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下层,B正确;‎ C. 反应③为苯的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是一种芳香烃的衍生物,C错误;‎ D. 反应④能发生,苯和氢气加成得到环己烷,但是并不能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结构,D错误;‎ 答案选B。‎ ‎26.某链烃A 1mol最多可与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B,化合物B最多能与12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C,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链烃A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 链烃A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 链烃A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 化合物C可能有三种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化合物B最多能与12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则B分子内有12个氢原子,A 1mol最多可与2mol H2加成,A+2H2→B,则对应的A分子内含有12-4=8个氢原子,烃A、化合物B的分子式分别为C5H8、C5H12。‎ ‎【详解】A. 链烃A的分子式为C5H8,不饱和度为2,分子内含2个碳碳双键或有1个碳碳三键,A错误; ‎ B. 链烃A分子内碳原子数为5,B错误; ‎ C. 链烃A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C正确;‎ D.化合物B为C5H12,但化合物C是B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可以有一氯代物、二氯代物、多氯代物,结构远超过三种,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有机物和有机反应,注意1mol烷烃最多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烃分子内含有12个H原子、1mol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或1个碳碳三键。‎ ‎27.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B. 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是乙烯 C. 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溴苯 D.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发生的是吸氧腐蚀,不能验证铁钉发生析氢腐蚀,A错误;‎ B. 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生成,但不一定是乙烯,B错误;‎ C. 苯和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溴苯,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说明,D正确;‎ 答案选D。‎ ‎28.下列有关2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电子移动的路径是: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 B. 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装置①可用Na2SO4替换ZnSO4,用石墨替换Cu棒 C. 装置②中采用石墨电极,通电后,由于OH-向阳极迁移,导致阳极附近pH升高 D. 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子的移动方向为: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电子只经过外电路,缺少内电路离子的定向移动,溶液中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A错误;‎ B.Na2SO4替换ZnSO4,负极仍是锌放电,原电池中的铜本身未参与电极反应,所以可用能导电的石墨替换Cu棒,故B正确;‎ C.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酸性气体氯气,氯离子放电结束后是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阳极附近pH降低,故C错误;‎ D.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铜棒,故D错误。‎ 故选B。‎ ‎29.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混合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烷(乙烯)‎ Br2(CCl4)‎ 洗气 B 乙醇(水)‎ 生石灰 过滤 C 硝基苯(HNO3)‎ NaOH溶液 分液 D 溴苯(溴)‎ CCl4‎ 萃取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烷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A错误;‎ B. 除去乙醇中的水,应加新制生石灰再蒸馏,B错误;‎ C. 在水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硝基苯不反应且与水溶液不互溶,通过分液可分离,C正确;‎ D. CCl4、溴苯互溶,故得到有机混合溶液,不分层,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提纯有机物,通常要综合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是经常要考到的性质,大多数液态有机物互溶,如选项A中乙烷能溶于四氯化碳、选项D中CCl4、溴苯互溶。‎ ‎30.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的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苯、对二甲苯属于同系物 B. 推测甲苯的沸点高于‎80℃‎而低于‎138℃‎ C. 甲苯生成二甲苯和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 用蒸馏的方法能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分离出对二甲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甲苯、对二甲苯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一个CH2,属于同系物,故不选A;‎ B. 对于同系物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因此甲苯的沸点应该介于苯和二甲苯之间,推测甲苯的沸点高于‎80℃‎而低于‎138℃‎,故不选B;‎ C.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不选C;‎ D.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将温度冷却至‎-25℃‎~‎13℃‎,对二甲苯形成固体,从而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因此运用了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故选D;‎ 答案:D ‎【点睛】易错选项D,要学会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四、填空题(共5道大题,共61分。)‎ ‎31.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1) __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 ‎【答案】 (1). 2,3,4,5-四甲基己烷 (2). 4-甲基-2-戊烯 (3). 1,3,5-三甲基苯 ‎【解析】‎ ‎【详解】(1) 分子主链共有6个碳原子,在2、3、4、5号碳原子上各连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2,3,4,5-四甲基己烷;‎ 答案为:2,3,4,5-四甲基己烷;‎ ‎(2) 分子主链共有5个碳原子,在4号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4-甲基-2-戊烯;‎ 答案为:4-甲基-2-戊烯; ‎ ‎(3) 分子中苯环上有三个甲基,处于间位,故名称为1,3,5—三甲基苯;‎ 答案为:1,3,5-三甲基苯。‎ ‎32.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面积之比是______‎ ‎【答案】1:2:2:3‎ ‎【解析】‎ ‎【详解】从结构简式知,分子内有4种氢原子,等效氢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 2:2:3,所以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呈现4组峰,吸收峰的面积由大到小之比为1: 2:2:3;‎ 故答案为:1: 2:2:3。‎ ‎33.苯的同系物A的分子式为C8H10,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苯的同系物A的分子式为C8H10,共有四种可能的结构,分别为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则分子内只有2种氢原子,原子数目分别为6和4,只有对二甲苯满足,其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 。‎ ‎34.实验室制备乙炔时,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的检验。如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制备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A中试剂:_______。‎ ‎【答案】 (1). CaC2+2H2O=Ca(OH)2+C2H2↑ (2). CuSO4溶液 ‎【解析】‎ ‎【分析】‎ ‎(1)实验室中用电石和水反应制乙炔;‎ ‎(2)A中试剂主要除杂质气体硫化氢、磷化氢等,排除它们对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干扰。‎ ‎【详解】(1) 电石和水反应制乙炔,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答案为:CaC2+2H2O=Ca(OH)2+C2H2↑;‎ ‎(2)因为电石含杂质硫化钙、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中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有毒且均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会干扰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因此用硫酸铜溶液除去硫化氢,磷化氢杂质气体;‎ 答案为:CuSO4溶液。‎ ‎35.以为单体发生1,4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n ‎【解析】‎ ‎【分析】‎ 最关键的是确定高聚物的链节,单体发生1,4加聚反应,则链节主链上四个碳原子,即原单体上的4个双键碳原子,把单体中的单键变成链节上的双键、单体中的双键变成链节上的单键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则该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答案为:n。‎ ‎【点睛】产物的结构简式容易出错,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在链节上,写产物结构简式时往往忘了聚合度。‎ ‎36.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则形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 ‎【答案】CH2=CH—CH=CH2、、CNCH=CH2‎ ‎【解析】‎ ‎【分析】‎ 单烯烃发生加聚反应时,双键变单键,二烯烃发生1,4加聚反应时,双键变单键,而单键变双键,故结合加聚反应原理,从产物倒推出单体。‎ ‎【详解】高聚物链节中,所含的碳碳双键应是通过1,4加聚后生成的,故单体主链为4‎ 个碳原子,把链节中的单键换成单体中的双键、把链节中的双键换成单体中的单键、即“单双互变”还原出主链四个碳原子的单体,链节是碳碳单键的则以两个碳为结构单元,还原双键得到单体,因此的单体分别为:CH2=CH—CH=CH2、和CNCH=CH2;‎ 答案为:为:CH2=CH—CH=CH2、和CNCH=CH2。‎ ‎37.以乙炔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有关合成路线图如下:‎ 已知:不稳定 ‎(1)乙炔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 ‎(3)写出物质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4)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⑤_______;反应⑦_______。‎ ‎【答案】 (1). 碳碳三键 (2). HCl (3). CH2=CH—CN (4). 加聚反应 (5). 2CHCH CHC—CH=CH2 (6). n ‎【解析】‎ ‎【分析】‎ ‎(1)乙炔中官能团为碳碳三键;‎ ‎(2)由图知,乙炔和试剂a反应得A,A经过加聚反应得到聚氯乙烯,可知A,即可知a;‎ ‎(3) )由图知,乙炔和试剂HCN发生加成反应得B,B经过加聚反应得到聚丙烯腈,据此可知B,即可写出物质B的结构简式;‎ ‎(4)④的反应类型加聚反应;‎ ‎(5) D为氯丁橡胶的单体,又由C和HCl在催化剂下加成所得,故C分子内有4个碳原子,C分子只能由2个乙炔分子间反应所得,可推测C结构,即可写出反应⑤化学方程式,反应⑦为加聚反应,可从产物倒推出反应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详解】(1)由结构简式知,乙炔中官能团为碳碳三键;‎ 答案为:碳碳三键; ‎ ‎(2)由图知, A经过加聚反应得到聚氯乙烯,可知A为氯乙烯,乙炔与试剂a反应得到氯乙烯,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故试剂a为HCl;‎ 答案为:HCl; ‎ ‎(3) )由图知,乙炔和试剂HCN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B、B又能转变为聚丙烯腈,则B是CH2=CH—CN;‎ 答案为:CH2=CH—CN ; ‎ ‎(4) B是CH2=CH—CN,通过反应④得到,则该反应为加聚反应;‎ 答案为:加聚反应; ‎ ‎(5)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该反应是1,4加聚,D为氯丁橡胶的单体即,在催化剂下C+HCl→,属于加成反应,则C为CHC—CH=CH2,C分子只能由2个乙炔分子间反应所得,则反应⑤化学方程式为2CHCHCHC—CH=CH2;‎ 答案为:2CHCHCHC—CH=CH2; ‎ 反应⑦为,是单体发生1,4加聚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为: 。‎ ‎38.某物质G可做香料,其结构简式为,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RCH=CHR'‎ Ⅱ.RCH2X+NaOHRCH2OH+NaX ‎(R、R'为烃基或H原子,X为卤素原子)‎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芳香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8。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密度比水大 b.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3)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③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5)④为加成反应,E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组峰,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上述框图中方框内所有物质均为芳香族化合物 b.D存在顺反异构 c.反应②和⑤都是取代反应 ‎(8)反应⑥中Cu是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 (1). b c (2). 加成反应 (3). +Cl2 +HCl (4). NaOH/乙醇,△ (5). +HBr (6). +NaOH +NaBr (7). ac (8). 2+O2 2+2H2O ‎【解析】‎ ‎【分析】‎ ‎(1)已知A为芳香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A为苯,可据此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2)从流程图知反应①为苯转变为异丙苯的反应,据此可判断反应类型;‎ ‎(3)B是异丙苯,B的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物C,为,结合已知条件: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则可判断C的结构,并书写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4) 反应③为C转变成D即的反应,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结合信息可知反应所需的条件;‎ ‎(5)④为与HBr的加成反应,可按E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组峰,推测E的结构并书写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 ‎(6)步骤⑤是E转变成F即的反应,是引入羟基去除溴原子的反应,可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7)从推测出的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8)反应⑥是转变为的反应,Cu是反应的催化剂,可据此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1)已知A为芳香烃则A含苯环、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A为苯,苯密度比水小,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不存单双键交替形式,为单键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a.密度比水大,说法错误;‎ b.苯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则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说法正确;‎ c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答案为:bc;‎ ‎(2)反应①为苯和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异丙苯,是加成反应;‎ 答案为:加成反应; ‎ ‎(3)B是即异丙苯,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则B的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物C,为,结合已知条件: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即C分子内有4种氢原子,苯环上有3种氢原子,则侧链上只有一种氢原子,故可判断C为 ,则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 +HCl;‎ 答案为:+Cl2 +HCl; ‎ ‎(4) 反应③为C即转变成D即的反应,是消去反应,结合信息可知反应条件为NaOH/乙醇,△;‎ 答案为:NaOH/乙醇,△; ‎ ‎(5)④为与HBr的加成反应,产物E可能为或,已知E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组峰,则E的结构为,则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为+HBr;‎ 答案为:+HBr ‎(6)步骤⑤是E即转变成F即的反应,是羟基取代溴原子的反应,应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时发生,则化学方程式为+NaOH +NaBr;‎ 答案为:+NaOH +NaBr;‎ ‎(7)a.上述框图中方框内所有物质均含苯环,均为芳香族化合物,说法正确;‎ b.D为,不可能存在顺反异构,说法错误;‎ c.从分析和方程式知,反应②和⑤都是取代反应,说法正确;‎ 答案为:ac ;‎ ‎(8)反应⑥是转变为的反应,反应是在Cu作催化剂时发生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 2+2H2O;‎ 答案为:2+O2 2+2H2O。‎ ‎【点睛】解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所给信息、框图中有机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等,采取正逆推法相结合进行推断,依托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关系来推断,例如可由框图中F的结构逆推出反应⑤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则E为,其分子式为C9H11Br,而D分子式为C9H10,而D又有碳碳双键,可推知D和HB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了E。‎ ‎39.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乙烯,实验装置如图,制备过程中,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SO2)产生。‎ ‎(1)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加热至‎140℃‎时发生副反应,写出该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写出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装置①、②、③、④可盛放的试剂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品红;④__________。(填字母)‎ 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 浓H2SO4 D. 酸性KMnO4溶液 ‎(6)实验(5)中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H2OH CH2=CH2↑+H2O (2). CH3CH2OCH2CH3 (3). 取代反应 (4). C+2H2SO4(浓)CO2↑+2SO2↑+2H2O (5). 温度计水银球未插入到液面以下 (6). 防止暴沸 (7). A (8). B (9). D (10). 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解析】‎ ‎【分析】‎ ‎(1)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温度迅速上升到‎170°C即可制备乙烯,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加热至‎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碳和浓硫酸共热产生SO2;‎ ‎(4)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位置出错了,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 ‎(5)从实验目的确定试剂和连接顺序;‎ ‎(6)实验(5)中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已排查干扰气体存在的前提下,可检验乙烯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了,现象要写全。‎ ‎【详解】(1)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温度迅速上升到‎170°C即可制备乙烯,则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 答案为:CH3CH2OH CH2=CH2↑+H2O; ‎ ‎(2)加热至‎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为:CH3CH2OCH2CH3;取代反应; ‎ ‎(3)实验过程中液体发黑,因为乙醇部分转变为碳,则碳和浓硫酸共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O2,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 ‎(4)温度计的作用是测液体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要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 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未插入到液面以下;防止暴沸; ‎ ‎(5) 要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装置连接的顺序应该是检验SO2、吸收SO2、检验SO2已除尽、检验乙烯,对应的溶液为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则选择A;B;D;‎ 答案为:A;B;D; ‎ ‎(6)实验(5)中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已排查干扰气体存在的前提下,可检验乙烯的高锰酸钾或溴水褪色了,即装置③内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④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答案为: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点睛】(6)容易错,同学往往考虑到了需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也知道乙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却在叙述现象时写得不完整——只叙述装置④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