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学科期中试题 高二理科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2017.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2. 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丁>丙>乙>甲 ‎3. 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试题分析:‎ ‎1.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读图,根据四地的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A对。‎ ‎2. 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北极圈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仙递减。读图,图中四地距北回归线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由大到小是乙>丙>甲>丁,B对。‎ ‎3. 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四地中与南回归线纬度差越大,黑夜越长。读图可以判断,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是丁>丙>乙>甲,D对。‎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4. 地球自转产生了 (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四季现象 D. 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等地理意义,而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故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而形成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5.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 大气逆辐射 B. 高空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太阳辐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A项正确。故选A。‎ ‎【考点定位】大气的保温作用 ‎【知识拓展】大气的受热过程 ‎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地面→大气→地面,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和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两大方面。‎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温暖。记住并理解了这些典型例子后就可以迁移应用。例如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人造烟幕防御霜冻(加强大气逆辐射),教室无太阳直接光线但明亮(散射)。‎ ‎6. 近地面风向是( )‎ A.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 与等压线平行. D. 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D ‎【解析】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 ‎7. 下图 “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 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30°附近是副极地低压带,从甲来的气流向上爬升,气温高,甲地是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附近。A项正确。乙地是极地高压带位于90°N附近。B项错误。①是盛行西风带,暖性气流。C项错误。②是极地东风带。D项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中高纬度环流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 山峰多冰川 B. 昼夜温差大 C. 草场面积广 D. 高原光照强 ‎9. 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 日照条件差 B. 热量条件差 C. 干旱多风沙 D. 地形起伏大 ‎10. 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物产差异 B. 饮食习惯不同 C. 气候差异 D. 食用盐的种类不同 ‎【答案】8. B 9. B 10. C ‎【解析】‎ ‎8. 青藏高原上 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 ‎9. 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于 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 作物生长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S技术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 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并预测“北极航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Internet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2. 2013年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7.8级大地震,地震威力强大,导致海底移动,海床上升。为监测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底地壳运动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数字地球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交通线的发展。观测海冰状况需要利于遥感技术(RS)。 但预测天气需要与地图相结合,故需要结合GIS技术。‎ ‎12. 监测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底地壳运动需要利用RS技术。‎ ‎13. 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反气旋是高气压中心,中心气流由里向外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顺时针,南半球的是逆时针;图示A是北半球的气旋,图示B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图示C是南半球的反气旋,图示D是南半球的气旋。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气旋与反气旋。‎ ‎14.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 A. 冷性高压 B. 暖性低压 C. 冷性气旋 D. 暖性反气旋 ‎【答案】D ‎【解析】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压(反气旋)控制下,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难以形成降水,7、8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夏伏旱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或反气旋(高压),性质属于暖性反气旋,D正确。‎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原料 D. 交通 ‎16.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答案】15. C 16. B ‎【解析】试题分析:‎ ‎15. 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选C项。‎ ‎16. 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的发展。‎ ‎17.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 A.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产业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D正确。‎ 喀什是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一个重要城市。喀什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资源。2013年是国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第三年。现在喀什正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喀什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 A. 资金、技术 B. 原料、劳动力 C. 动力、土地 D. 市场、设备 ‎19. 我国沿海大型纺织集团在喀什建设“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 B. 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 享有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完善 D. 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优势突出 ‎20. 产业转移的实施对该地的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使生态环境改善 ④延长了产业升级时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8. B 19. A 20. A ‎【解析】考查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产业集聚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 ‎18. 根据材料,喀什位于南疆盆地边缘,距新疆棉花产区 近,靠近原料产地。该地经济落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适宜纺织工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B对。喀什经济落后 ,在资金、技术、设备、市场方向没有优势,A、D错。动力、土地不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选B项。‎ ‎19. 我国沿海大型纺织集团在喀什建设“农场——轧花厂——纱线厂”的产业链,主要是靠近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A对。土地不是工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喀什技术水平低,D错。基础设施没有优势,C错。选A项。‎ ‎20. 产业迁入促进喀什的产业结构调整,①对。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②对。 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③错误。缩短了产业升级时间,④错误。所以A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40分)‎ ‎21. 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 ‎ ‎(1)图中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2)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角速度最小的是   。(填字母)‎ ‎(3)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南极考察活动最佳时期,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 ‎【答案】(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C A ‎(3)A C ‎【解析】(1)根据公转轨道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引出阳光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表示冬至日;故D表示春分;B表示秋分日。‎ ‎(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C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线速度最大;A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3)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为每年的夏季,地球公转到A位置附近,南极考察活动最佳时期为12月份极昼时期,地球公转到C位置附近。‎ ‎22. 读下图,回答问题: ‎ ‎(1)A处的气压是 (高气压或低气压),易出现 天气。‎ ‎(2)B处的风向为 风,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 ‎ 。‎ ‎(3)此时,与北京相吻合的天气系统是下图甲、乙、丙中的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 天气,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状况是 。‎ ‎【答案】(1)高压 晴朗 ‎(2)西北风 B 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 ‎(3)乙 大风,雨雪,降温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根据等值线“高于高的,低于低的”规律,判断A处为高压中心。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 ‎(2)画风向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据此判断,B处的风向为西北风,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B地,判断理由是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北京此时受冷锋影响,,与乙图相符合。冷锋影响的天气特征:刮风、降雨、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3. 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2)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 甲 ,乙 ,丙 。‎ ‎【答案】(1)温带季风 ‎(2)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解析】(1)结合所需知识可知,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西部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乙地位于北部山地,气温较低,适宜发展林业;丙地位于中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