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高新部) 新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高新部) 新版 新人教版

高新部高一班6月份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题,60分)‎ ‎1.1986年1月17日, 邓小平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间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査办部门。”他的意图是 A.对外开放需与西方打交道 ‎ B.反腐败工作需要坚决推进 C.经济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 ‎ D.建立市场经济目标要明确 ‎2.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钢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如图是浙江杭州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农村率先改革,城市改革处试点期 B.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束缚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 12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5.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6.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彻底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当时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 12 -‎ C.工业化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8.1978年农民纯收入只有133元,到1990年达到了630元,增加了3.72倍,平均每年递增13.8%。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民基本上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农业合作化将个体农业改造成集体经济 ‎9.“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超过预期 B.中央开始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中央经济发展的思路出现偏差 D.地方的生产积极性比中央高 ‎10.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其中“土地收归公有”的事件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运动 D.农业合作化 ‎11.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 ‎12.下图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  )‎ - 12 -‎ A.19世纪90年代 B.中华民国初年 ‎13.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4.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 B.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15.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所有制主体改变 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 ‎16、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对二者的相同点,‎ 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③都属于计划经济 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据右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12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8、表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 ‎ 77.6‎ ‎22.4‎ ‎ 1997‎ ‎ 25.5‎ ‎38.1‎ ‎17.9‎ ‎ 18.5‎ 此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9.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20、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右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 )‎ ‎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 ‎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 12 -‎ ‎22、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 )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3、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24、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25、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 )‎ 年份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 12 -‎ ‎2001‎ ‎42.5‎ ‎50.1‎ ‎7.4‎ ‎2003‎ ‎31.5‎ ‎54.8‎ ‎13.7‎ ‎2007‎ ‎18.5‎ ‎57.1‎ ‎24.4‎ A.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C.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D.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26.历史探究小组如此描述某国际组织:“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适应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要求。”这一国际组织是(  )‎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贸组织 ‎27.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28.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时间 ‎1989年 ‎1993年 ‎1994年 A.欧盟合作程度最高 B.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都具有地缘经济特征 D.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29.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  )‎ - 12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30.美国学者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从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即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局限于发达经济体,而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 A.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特点 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工业生产呈现均衡性特点 D.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二、综合题(共40分,每题10分)‎ ‎3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 ‎——以上材料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 12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 ‎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 172.8美元,日本为5 747.8美元,德国为4 351.5美元,印度为1 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 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3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12 -‎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 材料三 ‎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材料四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指出其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3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概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成就。‎ ‎1-5.BDAAB 6-10.ABCCD 11-15.BCBBA 16-20DBDAB ‎21-25.ACDCB 26-30.BBBAB ‎31.答案:(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 12 -‎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2.答案:(1)具体措施:实行“一五”计划。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主要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选择工业化道路;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33.答案:‎ ‎(1)内容: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②调整农业生产;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3)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原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34.答案: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主要内容: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成就:①‎ - 12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②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形。③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