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菏泽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菏泽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菏泽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 若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诱发,就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一定越强 D. 运动员通过训练使运动能力增强不可以遗传 ‎【答案】D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其基本观点有:‎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则是能遗传的,A错误;‎ B、基因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可以发生自发突变,B错误;‎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C错误;‎ D、运动员通过训练使运动能力增强不可以遗传,D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最终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变异是不定向的,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D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适应自然的表型保留,不适应自然的表型被淘汰,相应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故选D。‎ ‎3.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阐明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则没有阐明 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达尔文的进化论则能 ③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研究生物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局限于个体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达尔文进化理论: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详解】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较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进步性在于阐明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①正确; 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从根本上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②错误;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还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但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如从基因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③正确; 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而达尔文局限于个体水平,④正确; 正确的为①③④。故选B。‎ ‎4.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对其进行研究,不应该 ( )‎ 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 分析患者家系研究其遗传方式 C. 推算再发风险,提出合理建议 D. 调查该致病基因的频率,计算出发病率 ‎【答案】D ‎【解析】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其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进行。‎ ‎【详解】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可知道其发病率,A正确; B、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在患病家系中调查,B正确; C、调查其患病方式及发病率后,可以推算再发风险,提出合理建议,C正确; D、先调查发病率,再计算该致病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D。‎ ‎5.某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5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减小,不变;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B ‎【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 ‎【详解】某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56%,Aa个体占28%,A的基因频率为30%,a的基因频率为7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为9%、Aa的个体占42%,A基因频率为3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为16%+1/4×28%=23%、Aa的个体占比为1/2×28%=14%,A基因频率为23%+1/2×14%=30%。因此随机交配产生的AA比例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变;自交产生的子代AA的比例增大,A的基因频率不变。故选B。‎ ‎6.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是( )‎ A. 1%、2% B. 0.5%、5%‎ C. 81%、10% D. 40.5%、5%‎ ‎【答案】D ‎【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 ‎【详解】雌雄果蝇数相等,雌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是0.9和0.1,雄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也是0.9和0.1,由于雄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含有X配子和Y配子各占0.5,所以在雄蝇中,XB、Xb、Y比例分别0.45、0.05、0.5。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因此XBXB频率为:0.9×0.45=0.405=40.5%,XbY频率为0.1×0.5=0.05=5%。故选D。‎ ‎7.在某动物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52%、aa占2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为AA=Aa>aa,若环境条件不变,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图中能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 ‎【详解】在某动物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52%、aa占24%,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24%+1/2×52%=50%,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24%+1/2×52%=50%,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为AA=Aa>aa,若环境条件不变,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aa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故选A。‎ ‎8.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乙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BC段 B.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等位基因的分离 C. 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过程 D. 丙图中DNA与染色体的比是2∶1‎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详解】A、乙丙两图都有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对应丁图中的BC段,A正确; B、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是相同的基因,乙图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 C、甲图是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过程,C正确; D、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NA与染色体的比是2∶1,D正确。故选B。‎ ‎9.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 A. 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 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C. 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A正确; ‎ B、多倍体的单倍体可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相同,C正确; ‎ D、同源染色体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正确。故选B。‎ ‎10.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二个父方和一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 A. 1/2 B. 1/‎4 ‎C. 1/5 D. 3/8‎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详解】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经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产生23=8种配子,其中含有二个父方和一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有3种,即产生的含有二个父方和一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3/8,D正确。故选D。‎ ‎11.下面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核DNA B.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 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不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卵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要连续分裂两次,因此经减数数分裂产生的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核DNA,A正确;‎ B、尽管减数分裂后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但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是相等的, B错误;‎ C、由于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精细胞的变形,而变形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细胞质,因此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所以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的过程,不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 ‎1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各有 1 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A ‎【解析】假设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1 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会导致产生含有(n+1)、(n-1)条染色体的配子,如下图所示:‎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之一较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较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少了一条染色体;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四个精子均异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各有 1 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所形成的两个精子中,其中之一较正常的精子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较正常的精子少了一条染色体,即由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子均异常。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 ‎13.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精巢中有两条 Y 染色体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 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精原细胞都只含有1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2条Y染色体。‎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1条Y染色体,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只含有1条Y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1条Y染色体(前期和中期)或2条Y 染色体(后期),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此时期细胞内含有2条Y染色体,D正确。故选D ‎14.图是某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②该细胞的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 ③图中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④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和题图:图中每条染色体上着丝点已分裂,判断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由于该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未知,因此不能判断该细胞的分裂方式,即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根据题意和题图,只能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如果该植物是四倍体,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该植物是二倍体,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①错误;‎ ‎②图中子染色体上基因A、a来源于突变,如果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突变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②错误;‎ ‎③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③正确;‎ ‎④图中子染色体上基因A、a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④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分析图示细胞可能处于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结合两种细胞分裂方式的特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15.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3/8的类型是( )‎ A. 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B. 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C. 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D. 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答案】A ‎【解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乘法原理。‎ ‎【详解】由题目可知棕眼对蓝眼为显性,右癖对左癖为显性,且两对性状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亲代BbRr×bbRr,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1Bb、1bb,即棕眼:蓝眼=1:1,Rr×Rr→1RR、2Rr、1rr,右癖:左癖=3:1,可推出子代有BbR_棕眼右癖(1/2×3/4=3/8)、Bbrr棕眼左癖(1/2×1/4=1/8)、bbR_ 蓝眼右癖(1/2×3/4=3/8)、bbrr ‎ 蓝眼左癖(1/2×1/4=1/8)。故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机率各为3/8的类型是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故选A。‎ ‎1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合品种做亲本,在F2中选育出矮秆抗病类型,其中不够理想的基因型占F2的比例为 ( )‎ A. 1/16 B. 2/‎16 ‎C. 3/16 D. 4/16‎ ‎【答案】B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使用乘法原理。‎ ‎【详解】用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两个纯合品种做亲本,F1为DdTt,在F2中选育出矮秆抗病(ddT_)类型,其中不够理想的基因型(ddTt)占F2的比例为1/4×2/4=2/16。 故选B。‎ ‎17.若已知单眼皮对双眼皮为隐性性状,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经美容手术均变为双眼皮,则关于他们所生孩子的情况不合理的推测是 ( )‎ A. 可能是双眼皮 B. 可能是单眼皮 C. 单眼皮几率大 D. 双眼皮几率大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若子代发生基因突变,可能是双眼皮,A正确; B、夫妇均为单眼皮,且单眼皮对双眼皮为隐性性状,孩子可能是单眼皮,B正确; C、该夫妇的双眼皮的表型改变,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因此单眼皮几率大,C正确; D、由于该夫妇的基因型未变,因此单眼皮几率大,D错误。故选D。‎ ‎1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 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C. DNA的复制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 D. 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酶 ‎【答案】B ‎【解析】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基因结构改变,但表现型不一定改变,如隐性突变或氨基酸的简并性等,因此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错误; B、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破坏氢键)边复制,B正确; C、DNA的复制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DNA的中文名称,C错误; ‎ D、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酶的作用是降解DNA,D错误。故选B。‎ ‎19.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B.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D.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答案】A ‎【解析】1、tRNA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tRNA的作用是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2、密码子的特点: (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tRNA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定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其上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后,它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会发生改变。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34%和16% B. 34%和18%‎ C. 16%和34% D. 32%和18%‎ ‎【答案】A ‎【解析】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由于C=G、A=T,则C=G=17%、A=T=33%.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所以T2=34%,同理,C2=16%。答案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 )‎ A. 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C.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 ‎【答案】ABC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说明此时DNA已完成了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据此答题。‎ ‎【详解】A、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故可能发生,A正确; B、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符合题图信息,B正确;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符合题图信息,C正确; D、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符合题图信息,D正确。故选ABCD。‎ ‎22.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A. a阶段进行了有丝分裂、b阶段进行了为减数分裂 B. 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GH和OP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 MN段发生了染色体含量的加倍 ‎【答案】AB ‎【解析】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A、a阶段进行了有丝分裂,b阶段核DNA减半,为减数分裂,A正确; B、L→M点所示过程为受精,可以让染色体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OP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因此GH段和OP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不相等的,C错误; D、OP段染色体数目加倍,MN段染色体未加倍,D错误。故选AB。‎ ‎23.下图表示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图中各个基因一般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内 C. 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 D. 图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受到其他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答案】AB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系列,在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生物和DNA病毒)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成分有DNA、蛋白质和少量的RNA,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核DNA的载体。‎ ‎【详解】A、果蝇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图中各个基因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内,B正确; C、若是X、Y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减一的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也会出现,C错误; D、图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受到其他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D正确。故选ABD。‎ ‎2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 B. 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第4次复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分子 ‎【答案】ABC ‎【解析】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100个碱基对含有G60个,A=T=40个。‎ ‎【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A正确;‎ 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4次共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含有15N,14个DNA只含有14N,所以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B正确;‎ C、第4次复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320个,C正确;‎ D、复制4次共有DNA分子16个,D错误。故选AB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进行简单的计算,区分C选项中第4次复制和复制4次共需要的个数。‎ ‎2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 A. 1/16 B. 1/3‎ C. 1/5 D. 2/16‎ ‎【答案】BC ‎【解析】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个纯合亲本(YYRR×yyrr或YYrr×yy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Y_R_:Y_rr:yyR_:yyrr=9:3:3:1。‎ ‎【详解】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杂交得F1基因型为YyRr,F1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Y_R_:Y_rr:yyR_:yyrr=9:3:3:1;其中Y_rr和yyR_是两种是重新组合出来的新类型,每种表现型中有1份纯合子,故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3;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Y_R_和yyrr,其中能稳定遗传(纯合子)比例为1/5。 故选BC。‎ ‎26.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 A. 携带遗传信息 B. 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 C. 能转录成相应RNA D. 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AB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的碱基排列顺序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可作为模板能转录产生RNA,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详解】A、基因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正确;‎ B、基因能够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B正确;‎ C、基因能够能转录成相应RNA,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双螺旋结构,但结构会发生改变,例如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BC。‎ ‎27.下图表示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所携带的物质是氨基酸 B. a-e过程各阶段都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在细胞生物中,a和b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核 D. 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间期,RNA病毒一定有d过程发生 ‎【答案】C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tRNA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A正确; B、图中a-e过程分别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过程,各阶段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在真核生物中两者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中也可发生);原核生物中无细胞核,可在拟核发生,C错误; D、a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间期,也可发生在原核细胞内;只有逆转录病毒才有d过程(逆转录)发生,D错误。故选CD。‎ ‎28.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得到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 B. 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只有YyDd C. F1中只有隐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会死亡 D. 黄色短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文: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其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由此可推知当有显性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因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 ‎【详解】A、F1的表现型为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由此可推知当有显性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因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YyDd,A正确;‎ B、由于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因此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B正确;‎ C、由分析可知,F1中只有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C错误;‎ D、由于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故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与灰色长尾鼠(基因型为yydd)杂交,该杂交属于测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F1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29.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 )‎ A.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B. 萨顿和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答案】BC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3)萨顿以蝗虫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研究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4)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蛋白质的T2噬菌体和32P标记DNA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单独观察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详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因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导致新的基因型,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进行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现噬菌体的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从而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1个初级精母细胞。该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精子中的遗传物质互不相同,D正确。故选BC。‎ ‎30.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蜜蜂不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B. 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 C. 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 D. 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AD ‎【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即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因此其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即没有同源染色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雌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是雄蜂,故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非XY型性别决定生物,A正确; B、雄蜂是单倍体,但可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是可育的,B错误; C、由于雄蜂是单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故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错误; D、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A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图为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f代表4个核糖体。 ‎ ‎(1)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在一个核糖体上有____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 ‎(2)最终合成的b、c、d、e 4条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图中结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过程称为翻译,在此过程中的翻译官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右向左 2 相同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tRNA ‎【解析】题图示分析: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a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b、c、d、e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f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1)根据核糖体上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中核糖体是从右向左移动的,结合书中关于翻译过程的图示可知,在一个核糖体上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 ‎(2)由于在核糖体上翻译产生的四条多肽链的模板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合成的b、c、d、e 4条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相同的。‎ ‎(3)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即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这个过程称为翻译,在此过程中tRNA担负了翻译官的功能。‎ ‎【点睛】熟知翻译的过程及其中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多聚核糖体存在的意义是本题的另一关键!‎ ‎32.甲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乙图表示该种动物体内某些分裂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甲中______________细胞。‎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甲B细胞形成子细胞,对应图乙的________时期(填图中字母)。‎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B细胞分裂形成的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第一)极体 0 b 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解析】图甲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表示该种动物体内某些分裂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根据B细胞可知该生物体的染色体数为4,图乙中a时期的染色体数与DNA数相等,均为4,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时期的DNA数(4)=染色体数(2)的二倍,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时期的染色体数=DNA数=2,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甲中B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 ‎(2)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B图判断该个体为雌性,故C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含0对同源染色体。‎ ‎(3)根据B细胞可知该生物体的染色体数为4,DNA数为8,图甲B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为2,DNA数为4,图乙的b时期的DNA数(4)=染色体数(2)的二倍,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故图甲的B的子细胞可对应图乙的b时期。‎ ‎(4)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B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3.科学家研究发现,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元凶。该突变导致β珠蛋白中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在某地区人群中有4%的人是该病患者,会在成年之前死亡,成年人有36%的人是携带者,不发病。下图是该地区某家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色盲的遗传系谱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为A、a,色盲基因为B、b)‎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 ‎(2)Ⅱ4与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若孩子已出生,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孩子的红细胞的形态,从而诊断其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若孩子尚未出生,则可以从羊水中收集少量胎儿的细胞提取出DNA,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试管中复制出大量DNA,然后进行基因诊断。‎ ‎(3)白化病也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体现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Ⅰ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卵细胞,则该细胞核内有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与之同时产生的那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aXBY 6%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8 AaXB ‎【解析】题意分析,不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I1和I2婚配后生出了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儿,据此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为A、a,色盲基因为B、b),因此,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详解】(1)根据I1和I2的基因型再结合Ⅱ2的表现,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于III2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因此可确定Ⅱ2的基因型为AaXBY。‎ ‎(2)Ⅱ4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XbXb),可能的基因型为Ⅱ5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6%,二者婚配再生一个孩子,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概率为2/3×36%×1/4=6%。‎ ‎(3)白化病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使得黑色素无法合成,因此该性状表现体现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由分析可知,I1的基因型为AaXBXb,若Ⅰ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显然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携带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正常的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即该细胞核内有24×2=48条脱氧核苷酸链(每个DNA分子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与之同时产生的那个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彼此分离之后进入不同的细胞形成的,因此该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相同,即也为AaXB。‎ ‎【点睛】熟知减数分裂过程以及异常配子产生过程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通过遗传系谱图正确辨析遗传病的致病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4.下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 X、Y 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还是 2 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 让腿部___________的雌果蝇与腿部_________________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答案】无斑纹 有斑纹的雄 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子代雌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解析】果蝇的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据图可知:2区域是X、Y同源区段,1区域是X非同源区段,3区域是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H、h,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可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预期结果: ①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即为XhXh×XHY,则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②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即为XhXh×XHYH,则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干各区段对应的基因型,并运用题干信息“纯合果蝇”分析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