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浙江选考政治一轮单元检测: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浙江选考政治一轮单元检测: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纯自然的东西只有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会被赋予文化意义。(  )‎ 答案 T ‎ ‎2.人们的文化素养只能在实践和生活中形成。(  )‎ 答案 T ‎ ‎3.“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说明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 答案 F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说明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4.中西方人写信中姓名的书写顺序不同,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 答案 F 中西方人写信中姓名的书写顺序不同,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5.“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答案 F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但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因为它总能给予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  )‎ 答案 F 书籍能成为“大海中的灯塔”,强调阅读优秀文化书籍能为个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而不是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选择题 ‎7.《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说明(  )‎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B.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答案 A 材料表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文化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而且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的产生,不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C与题意不符;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说法不准确。正确选项为A。‎ ‎8.2018年5月5日,国家博物馆展出了马克思的笔记本及亲笔签名的原版书籍等珍贵文物,使参观者悄然领略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这体现出文化的特点有(  )‎ ‎①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③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通过展出关于马克思的文物,参观者领略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表明参观者在参观活动中享用了文化成果,②④正确切题。①③不合题意。‎ ‎9.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  )‎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塞罕坝精神是在林场的建设者们的实践中形成的,透过林场的建设者们的实践活动,可以感受他们的精神生活和追求,①④正确切题。②中的“直接”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排除③。‎ ‎10.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  )‎ ‎①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②文化因广泛传播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共产党宣言》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说明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④正确。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错误。文化有强大生命力才会广泛传播,②存在因果关系倒置的错误。‎ ‎11.“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有利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有利于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有利于提升民族自尊心、建设文明社会。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是影响人和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题干强调了阅读对于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其原因在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是影响人和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可以在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①错误。文化知识不是形成崇高道德的必要条件,③错误。‎ ‎12.随着交通、通信的日益便捷和城市化深入推进,我们既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享受到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在节假日到各地去品尝特色小吃,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 A.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B.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共享 C.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共同生活的纽带 D.各地饮食方式带有独特的文化印记 答案 B 题干反映了交通、通信的日益便捷和城市化深入推进,方便了消费者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说明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共享,B项正确切题。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13.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方特地安排了参观故宫、体验文物修复、欣赏京剧表演等活动,令特朗普印象深刻。中方的特地安排(  )‎ ‎①意在通过文化给予政治以重要的影响 ‎②说明文化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③源于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是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增添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两国的和睦相处、沟通理解,在政治活动中有文化的参与,中方这样安排是要发挥文化对政治的影响,①符合题意;中方的特地安排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故③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中方的特地安排并不是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增添重要见证,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4.当前,我国着力推动“互联网+”行动,通过互联网+各产业、互联网+政务等,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增强了国家的实力。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④提升文化软实力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互联网+各产业”“互联网+政务”反映了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接产业和政务,这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的体现,也体现出文化对提升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①②正确切题。③不合题意。④颠倒了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因果关系,说法错误。‎ ‎15.在2017年的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依托科技创新的“新四大发明”让世界叹服,外国人直呼“想带回家!”这启示我们(  )‎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 B.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 C.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D.科学技术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C 题干反映了我国依托科技创新的“新四大发明”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C正确切题。A、B不合题意。D中的“决定”说法有误。‎ ‎16.余光中先生曾深情地说:“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这主要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健全人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反映出中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①③正确切题。②④不合题意。‎ ‎17.《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说,自己并不是真的会相面,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并以此判断这个人的品行。这告诉我们,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是潜移默化的 ‎②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都是消极被动的 ‎④一般都是有形的、强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通过一个人所交的朋友来认识这个人体现的道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正确。人们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的过程,③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④说法错误。‎ ‎18.工匠精神不是国外的专利品。中国五千年农耕社会精耕细作的文化传统,以宁静致远的文化底蕴、格物致知的志业追求,通过商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玉雕漆器、唐代的彩陶丝织、宋代的木雕瓷器以及四大发明,展示了匠人执着追求、工于极致的精神专注,演绎了中国人淡定志业、执着自信的文化秉性。由此可见(  )‎ ‎①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②精良的制造工艺取决于严谨认真的文化特质 ‎③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 ‎④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题干展示了不同年代中国精美的物质文明成果,并指出这些成果展示了匠人精神和中国人的文化秉性,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③④正确切题。①不合题意。②中的“取决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19.近年来,福州市开展“大手拉小手”“我们的节日”“好故事”“社区主题板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场景有机融合。这些活动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 ‎①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②在参与过程中影响市民的价值追求 ‎③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在活动中人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升素养,①符合题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场景有机融合有助于市民在参与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思想道德修养,③不符合题意;题中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公益活动,④中的“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20.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由此可见,手写书信的有益内容(  )‎ ‎①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作为文化符号,可展现人的精神情怀 ‎③作为丰富的物质载体,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可传递情感,滋养人的心灵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说明书信内容作为文化符号,可展现人的精神情怀,能传递情感,滋养人的心灵世界,②④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①错误。手写书信的有益内容,属于文化,不是物质的东西,③错误。‎ ‎21.“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寥寥数语萦绕耳边,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人。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题干反映了励志寄语震撼和激励了人,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萦绕耳边,则强调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①②正确切题。③④不合题意。‎ ‎2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清代袁枚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材料表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综艺节目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中华诗词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发挥积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央视节目中一首小诗的咏唱,引起观众共鸣,体现了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优秀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发挥积极意义,让人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强调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中华文化的特点,①③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三、综合题 ‎23.国家要上进、民族要上进,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处于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正处于利益诉求多元的新时期。如果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就会信念迷失,精神缺钙;如果不主动更新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只有爱学习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学习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正确性。(8分)‎ 答案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必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因而,只有爱学习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解析 解题时,要紧扣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中强调学习的背景和意义,调动“文化与经济、政治”中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的影响等知识分析。‎ ‎24.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1)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角度,分析宣传“最美”人物的必要性。(4分)‎ ‎(2)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的意义。(4分)‎ 答案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宣传“最美”人物,能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宣传“最美”人物,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2)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解析 第(1)问,调动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第(2)问,要把握材料中对“最美”人物善举的评价信息,调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解读、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