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物理试题

物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B. 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衰变和6次衰变 C.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D. 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从原子核内喷射出来,A错误;‎ B.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每经一次衰变质子数少2,质量数少4;而每经一次衰变质子数增1,质量数不变;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知,α衰变次数 次 衰变次数 次 B正确;‎ C.设原来Bi的质量为,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 即可知剩余Bi质量为‎25g,C错误;‎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电子的电荷量是分离的,玻尔提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分立的不连续的,D错误。‎ 故选B ‎2.如图,S是波源,振动频率为100Hz,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40m/s ‎。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P、Q两点,已知P、Q的平衡位置之间相距‎0.6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Q点比P点晚半个周期开始振动 B. 当Q点的位移最大时,P点的位移最小 C. Q点的运动方向与P点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D. 当Q点通过平衡位置时,P点也通过平衡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可知,波长 又 故Q点比P点晚1.5个周期开始振动,A错误;‎ BC.P、Q两点的平衡位置距离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两者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两点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当Q点的位移最大时,P点的位移也最大,但两者方向相反,BC错误;‎ D、两点平衡位置距离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以当Q通过平衡位置时,P点也通过平衡位置,但两者运动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D。‎ ‎3.在升降机底部安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其上放置了一个质量为m小物块,如图甲所示。升降机从t=0时刻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B. 在t0~3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 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 D. 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mg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乙图可知,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 B.由乙图可知,在t0~3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B猎;‎ C.由乙图可知,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C正确;‎ D.由乙图可知,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D错误。‎ 故选C。‎ ‎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的出发点一定不同 B. 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C. 在t1到t2时间内某一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同 D. 在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不能判断两车出发点的关系,因为该图是描述速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A错误;‎ B.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时刻速度相等,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有两次速度相等,并不是相遇,B错误;‎ C.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然后甲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2时刻两车又速度相等,所以甲的平均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故t1到t2时间内在某一时刻,乙图线的斜率和甲图线平行,加速度相等,C正确;‎ D.图象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从图可知,在t1到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所用时间相等,故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5.电阻为R的单匝闭合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着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时刻线框平面与中性面平行 B. 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为 C. 线框转动一周做的功为 D. 从到的过程中,线框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此时线圈所在平面与中性面垂直,A错误;‎ B.当感应电动势等于零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最大,且由得 B正确;‎ C.线圈转一周所做的功为转动一周的发热量 C错误;‎ D.从到时刻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D错误。‎ 故选B。‎ ‎6.如图甲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表示电阻,E表示电源(忽略内阻)。通过改变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对应的电荷量q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中的a、b所示。曲线形状由a变化为b,是由于(  )‎ A. 电阻R变大 B. 电阻R减小 C. 电源电动势E变大 D. 电源电动势E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最终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充电时间发生了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没有发生变化,即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是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图象b比图象a的时间变长了,说明充电电流变小了,即电阻变大了,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压缩的轻弹簧将金属块卡在矩形箱内,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均安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静止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1=2N,下底板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2=6N,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加速度方向向上,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减小,F2逐渐增大 B. 若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增大,F2逐渐减小 C. 若加速度方向向上,且大小为‎5m/s2时,F1的示数为零 D. 若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为‎5m/s2时,F2的示数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在金属块未离开上顶板时弹簧的压缩量不变,则F2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得 知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减小,A错误;‎ B.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在金属块未离开上顶板时弹簧的压缩量不变,则F2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得 知随着加速度缓慢增大,F1逐渐增大,故B错误;‎ C.当箱静止时,有 得 m=‎‎0.4kg 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当F1=0时,由A项分析有 解得 a=‎5m/s2‎ 故C正确;‎ D.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是‎5m/s2小于重力加速度,不是完全失重,弹簧不可能恢复原长,则F2的示数不可能为零,D错误。‎ 故选C。‎ ‎8.质量为m的箱子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箱子内侧的两壁间距为l,另一质量也为m且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箱子中央以v0=的速度开始运动(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箱壁共发生5次完全弹性碰撞。则物体与箱底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物块与箱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对小物块和箱子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由题意可知,小物块与箱子发生5次碰撞,则物体相对于木箱运动的总路程 ‎,‎ 小物块受到摩擦力为 对系统,利用产热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得 故 ‎,‎ 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正方形abcd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行。一质子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该质子由a点运动到d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W。已知W>0,则(  )‎ A. 电场强度的方向沿着ab方向 B. 线ac是一条等势线 C. c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D. 电子在d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答案】BC ‎【解析】‎ ‎【详解】B.由题意可知,一质子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该质子由a点运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W;根据公式可知 又根据几何关系可知,b、d两点关于ac连线轴对称,所以ac是此匀强电场中的等势线,B正确;‎ AC.由于质子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所以,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为垂直于ac线,指向b点,A错误C正确;‎ D.根据,又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高,即电子在d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D错误。‎ 故选BC。‎ ‎10.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光滑细杆MN上,并可沿细杆滑动。已知细杆与水平面夹角30°,细杆长度为‎2L,P为细杆中点。小球连接轻弹簧,弹簧水平放置,弹簧右端固定于竖直平面的O点。此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原长为,劲度系数为。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会经过P点,并能够到达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运动至P点时受到细杆弹力为 B. 小球运动到P点处时的加速度为 C. 小球运动至N点时的速度 D. 小球运动至N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L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小球运动至P点时,根据几何关系可得OP之间的距离为:‎ 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弹簧弹力和轻杆的弹作用,如图所示:‎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在沿斜面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A正确,B错误;‎ CD.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ON=OM=‎ 故小球从M点运动至N点,弹性势能变化量为零,所以在N点的弹性势能为零,则整个过程小球减小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小球的动能,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1.一半圆形玻璃砖,C点为其球心,直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垂直,C为垂足,如图所示。与直线平行且到直线距离相等的ab两条不同频率的细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光从空气射在玻璃砖后频率均增加 B. 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 C. a光的频率比b光高 D. 若a光、b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不改变光的频率,A错误;‎ BC.由题分析可知,玻璃砖对b束光的折射率大于对a束光的折射率,b光的频率高,由得知,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B正确C错误;‎ D.由分析得知,a光的折射率n小,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故D正确。‎ 故选BD。‎ ‎12.最近几十年,人们对探测火星十分感兴趣,先后发射过许多探测器。称为“火星探路者”的火星探测器曾于1997年登上火星。在探测器“奔向”火星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火星表面的距离,a表示探测器所受的火星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随h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1、a2、h0以及万有引力常量G己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半径为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D. 火星的质量大小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D.分析图象可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当时 联立解得,火星的半径 火星的质量 A错误D正确;‎ B.当h=0时,探测器绕火星表面运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1,B正确;‎ C.在火星表面,根据重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C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数据是按加速度大小排列的,第8组数据中小车质量和加速度数据漏记 组号 F/N m/kg a/m•s2‎ ‎1‎ ‎0.29‎ ‎0.86‎ ‎0.34‎ ‎2‎ ‎0.14‎ ‎0.36‎ ‎0.39‎ ‎3‎ ‎0.29‎ ‎0.61‎ ‎0.48‎ ‎4‎ ‎0.19‎ ‎0.36‎ ‎0.53‎ ‎5‎ ‎0.24‎ ‎0.36‎ ‎0.67‎ ‎6‎ ‎0.29‎ ‎0.41‎ ‎0.71‎ ‎7‎ ‎0.29‎ ‎0.36‎ ‎0.81‎ ‎8‎ ‎0.29‎ ‎9‎ ‎0.34‎ ‎0.36‎ ‎0.94‎ ‎(1)该同学又找到了第8组数据对应的纸带以及小车质量,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请你帮助该同学求出第8组中的加速度a=___m/s2;‎ ‎(2)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取表格中___组数据(填组号),做 图像;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取表格中____组数据(填组号),做图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法;‎ ‎(3)做出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a与m成正比。‎ ‎【答案】 (1). 0.90(0.89~0.92) (2). 2、4、5、7、9 (3). 1、3、6、7、8 (4). 控制变量 (5). 不可以 ‎【解析】‎ ‎【详解】(1)[1]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故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0.02×5s=0.1s 根据逐差公式可得 ‎,‎ 故加速度为 代入数据可得 ‎.‎ ‎(2)[2]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要保证质量不变,选取2、4、5、7、9组数据。‎ ‎[3]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力F不变,选取1、3、6、7、8组数据。‎ ‎[4]涉及多个变量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恒定,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这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5]分析丙图可知,图线为曲线,并不能说明是正比例关系,故应作图线,研究a与成正比关系。‎ ‎14.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1.50V的电压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200,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电压表,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 ‎(1)将图(a)中的实物连线补充完整_______;‎ ‎(2)当标准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1.20‎V B.1.25V C.1.30V D.1.35V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200‎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200‎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答案】 (1). (2). B (3). BC ‎【解析】‎ ‎【详解】(1)[1]微安表与分压电阻串联可以改装成电压表,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2]微安表量程为250μA,由图(b)所示表盘可知,其分度值为5μA,其示数为200μA,是满偏量程的,此时标准电压值为1.00V,即满偏量程的对应着电压值为1.00V,故改装后的电压表最大量程为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3]由微安表改装的电压表,示数偏大,说明其内阻偏小,原因有可能是微安表内阻值小于1200Ω,也有可能滑动变阻器R的接入电阻偏小造成的,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5.如图甲所示,小车B紧靠平台的边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光滑的平台水平滑到与平台等高的小车上,物体和小车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A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与小车B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答案】(1)0.3;(2);(3)‎‎2m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A在小车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若物体A的质量为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 联立可得 ‎(2)设小车B的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 ‎(3)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解得 L=‎‎2m ‎16.如图所示,用两个质量均为m、横截面积均为S 的密闭活塞将开口向下竖直悬挂的导热气缸内的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当在活塞A下方悬挂重物后,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0。已知环境温度、大气压强p0均保持不变,且满足5mg=p0S,不计一切摩擦。当取走物体后,两活塞重新恢复平衡,活塞A上升的高度为,求悬挂重物的质量。‎ ‎【答案】‎‎2m ‎【解析】‎ ‎【详解】对气体I分析,初状态的压强为 末状态的压强为 由玻意耳定律有 对气体1分析,初状态 末状态 由玻意耳定律 A活塞上升的高度 联立解得 m'=‎2m。‎ ‎1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OABC是由水平直轨道OB与一段半径R=‎62.5m的圆弧BC在B点相切而成。m=‎1kg的物块P在F=2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紧靠在固定于墙面的轻弹簧右侧A处保持静止,A点与B点相距=‎16m。己知物块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劲度系数。取重力加速度g=‎10m/s2,cos5°=0.996。现突然撤去力F,求:‎ ‎(1)物块P第一次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冲量大小;‎ ‎(2)从物块P离开弹簧到再次接触弹簧经过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2N·s;(2)23.65s ‎【解析】‎ ‎【详解】(1)设弹簧在A处保持静止时压缩量为x,有 F=kx 若物块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 物块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冲量 I=mv 解得 I=2N·s ‎(2)物块离开弹簧到B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设时间为,则有 设物块沿着圆弧轨道上升到D点,B、D间的高度为h,则有 设过D点的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 即 物块从B点到D点再返回B点的过程中,可以看做单摆,单摆周期 ‎,‎ 可得从物块P离开弹簧到再次接触弹簧经过的时间 代入数据得 t=23.65s ‎18.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虚线OP与x轴的夹角为30°。OP与y轴之间存在沿着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OP与x轴之间存在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现有一带电的粒子,从y轴上的M点以初速度v0、沿着平行于x轴的方向射入电场,并从边界OP上某点Q (图中未画出)垂直于OP离开电场,恰好没有从x轴离开第一象限。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粒子的重力可忽略。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粒子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时间;‎ ‎(3)粒子从y轴上离开电场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由于粒子从Q点垂直于OP离开电场,设到Q点时竖直分速度为,由题意可知 设粒子从M点到Q点运动时间为,有 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如的 由磁场方向可知粒子向左偏转,根据题意可知粒子运动轨迹恰好与轴相切,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由几何关系 设粒子在磁场中速度为,由前面分析可知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到轴的距离为,则 沿着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过时间到达轴,‎ 即 ‎(3)由几何关系可得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到轴距离 粒子离开磁场手,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到达轴并离开电场 则 粒子离开电场的位置到点的距离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