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作业
跟踪检测评估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庆市模拟]《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这说明春秋时( ) A.私商仍受封建领主的制约 B.卿大夫处处为国君着想 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 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 解析:根据“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和“必告君大夫”说明商人与封建领主有盟约而且能够限制商人且商人行为受到封君的影响,故A项正确;据材料“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说明材料反映出国君与商人的关系而不是大夫与国君的关系,B项错误;据材料晋国韩宣子可以“买诸贾人”说明玉环以买卖的形式获得而不是按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故C项错误;据材料“买诸贾人”可知不是政府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2.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六国富豪和大族12万户迁到都城咸阳;西汉建都长安不久,迁入年俸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同时迁入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大族,共10余万人。这种措施客观上有助于( ) 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增强城市经济功能 C.防范地方势力膨胀 D.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解析:迁富豪大族,与解决土地兼并无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主观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但客观上,有利于新都的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防范地方势力膨胀属于主观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人口的迁移更多体现了政治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B 3.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法制和分封制瓦解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子贡……大商人……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得出诸侯看重子贡,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商且社会地位提高,受到诸侯的重视和礼遇,进一步分析得出政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故B项正确。 答案:B 4.《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解析:宋代记载反映不了政府“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获取重利遭到严惩是对的但是太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法律的惩处,有道德的说教,故C项正确;因果之说只是反映了材料后半段,比较片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9·甘肃兰州一模]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材料介绍汉武帝设置机构管理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汉王朝设置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6.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 ) A.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加强官员监督力度 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强化宗族维系作用 解析:根据“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 可知唐代以户口多少作为评价官员实绩的标准,这与普通民众生活无关,故A项错误;唐代把户口多少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主要不是为了监督官员,而是为了增加户口,故B项错误;唐代降低婚嫁年龄,并且把户口多少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是为了增加户口,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这一规定是为了增加户口发展生产,与强化宗族维系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7.《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这说明当时流通纸币( ) A.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C.信誉昭著便利全国流通 D.具有如同于黄金的价值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故A项错误;流通的纸币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纸币流通于各地,说明其信誉昭著,故C项正确;“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并不是说具有等同于黄金的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C 8.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说明明朝( ) A.民间贸易地位远超朝贡贸易 B.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贸易 C.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海外贸易一度发达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民间海外贸易,并未提及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故C项错误;由材料“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可知明中后期海外贸易的发达,故D项正确。 答案:D 9.[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制度的松弛 B.社会风尚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产生 D.理学思想的影响 解析: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明中叶以后,官员可以辞官经商,读书人也可以经商,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体现传统四民的社会风尚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唐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产生,故C项错误;理学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与商人地位提高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9·贵州贵阳一中检测]有数据显示,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到乾隆四十年,江苏崇明地区每年购买粮食数量从不超过20万石发展到购买数量达30万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繁荣,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C.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发展推动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乾隆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的收益相对更大,因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江浙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小,需要购买的粮食增多,故A项正确;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晋商、徽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发展,而是强调商业繁荣,粮食种植面积缩小,导致购买的粮食增加,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内商业繁荣,与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贸易萎缩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11.[2019·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是政府在履行正常的有关商业管理的经济职能,与法律的野蛮没有任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从正面涉及钱庄、票号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所体现的是对商业的扶植和规范而非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可知,这是政府在通过法律手段来重视和规范正常的商业行为,故D项正确。 答案:D 1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反映了“海禁”之后,工商业者的窘境,民生的没落,治安的混乱,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结合材料一,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以唐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业发展的事例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纳即可。 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叶以后,一些行业的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13分) (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4分) (3)演变: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8分) 14.[2019·江西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12分) 解析:材料从路线、管理及货物角度呈现了汉、唐、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分别从这三个角度予以比较,理清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知识对这些变化予以说明即可。在论证过程中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 信息一: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说明: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6分) 信息二: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说明:汉、唐、宋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朝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进行限制,宋朝官营贸易。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较开放的政策;南宋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征收商业税解决财政问题。(6分) 信息三:管理越来越规范。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使,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6分) (以上信息任选两条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