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 A. 膝跳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 转录和翻译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 菠菜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因此膝跳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因此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内,且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能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所以转录和翻译也离不开细胞,C正确;菠菜属于多细胞生物,其体内的每个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但必需依赖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错误。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B. 有的真核细胞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光合色素(如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且细胞膜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正确。 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 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染色,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B 【解析】 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而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其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仍然是核酸,但其核酸不在细胞内,A错误;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B正确;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若其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相同,C错误;病毒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所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染色,不可能观察到两种核酸,D错误。 4.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病毒体内可发生DNA的复制 B. 两种核酸都可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 C. 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有RNA D. 细胞生物中,两种核酸都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答案】A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发生在宿主细胞中,A错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B正确;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以DNA为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D正确。 5.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所含原子数最多 B. C、H、O、N、P是ATP、线粒体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C. 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 D. 脂肪和性激素都属于脂质,具有生命活动调节功能 【答案】B 【解析】 氧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各种化合物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氢,A错误;遗传密码子位于mRNA上,RNA的组成元素有C、H、0、N、P,类囊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其组成元素有C、H、0、N、P,B正确;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是遗传物质,不是能源物质,C错误;脂肪和性激素都属于脂质,但脂肪不具有调节功能,D错误。 【点睛】A选项容易出错,解答A选项要抓住字眼---原子数还是质量等,才能准确解答。 6.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答案】A 【解析】 RNA分子中不都含有氢键,例如mRNA中就不含氢键,A项错误;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项错误;血红蛋白肽链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是肽键,不同肽链之间不是通过肽键连接的,C项错误;DNA分子单链中,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项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RNA分子的分类和结构、DNA分子与RNA分子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蛋白质的结构等,需要考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7.乙型肝炎病毒( 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借助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在肝外器官细胞检出HBV-DNA。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多使植物叶片出现花叶症状。将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分别得到A、B、C和A、B、D三种化合物。你认为C、D两种化合物分别指的是 A. 尿嘧啶、胸腺嘧啶 B. 胸腺嘧啶、尿嘧啶 C. 脱氧核糖、核糖 D. 腺嘌呤、尿嘧啶 【答案】C 【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 HBV)为D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A、T、G、C四种)含氮碱基;烟草花叶病毒(TM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含氮碱基;由于两位学者得到的遗传物质的彻底水解产物是A、B、C和A、B、D,所以只能是五碳糖不同,C是脱氧核糖,D是核糖,故选C。 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前者色素不溶于水 B. 核糖体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A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B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水是在线粒体内膜,C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与核膜共同构成的膜系统,D错误。 9. 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 B. 细胞中的内质网、髙尔基体等细胞器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 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D. 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 【答案】A 【解析】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拟核中是环状DNA分子,在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故A正确;蓝藻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故B错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故C错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0. 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能为使其代谢的稳定进行提供一个有利环境。下列关于生物 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各种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B. 浆细胞内,单层膜细胞器在抗体的加工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C. 糖蛋白普遍存在各种生物膜上,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但其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A错误;抗体的合成和分泌只与单层细胞器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糖蛋白普遍存在细胞膜上,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错误;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但其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为生物膜都含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11.将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分别放入清水、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甘油溶液中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三种溶液浓度均高于细胞液浓度)。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放入清水中,紫色洋葱细胞的原生质层体积逐渐变小 B. 放入蔗糖溶液中,细胞中液泡的颜色先加深后变浅 C. 放入硝酸钾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层体积先减少后增大 D. 放入甘油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 放入清水中,紫色洋葱细胞吸水,原生质层体积逐渐变大,A项错误;放入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B项错误;放入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先失水,后由于细胞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原生质层体积先减少后增大,C项正确;放入甘油溶液中,细胞先失水,甘油分子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大后减小,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蔗糖分子难以进入植物细胞;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经主动运输被细胞吸收,甘油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被吸收,且由于分子较大,扩散速度小于水分子。 12.SGLT—2是肾脏进行葡萄糖重吸收的一种主要载体蛋白,能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葡萄糖;SGLT—2抑制剂是一类重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葡萄糖 B. SGLT—2的合成需要经历转录和翻译过程 C. SGLT—2抑制剂可有效降低机体的血糖浓度 D. SGLT—2抑制剂可防止葡萄糖过多的随尿液排出 【答案】D 【解析】 肾脏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进行葡萄糖的跨膜重吸收,说明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葡萄糖,A项正确;SGLT—2是一种载体蛋白,合成需要经历转录和翻译过程,B项正确;SGLT—2抑制剂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SGLT—2抑制剂可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可有效降低机体的血糖浓度,C项正确,D项错误。 13. 下列物质转化过程有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 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 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C. C6H12O6中的O转移到C2H5OH中 D. H2O中的O转移到CO2中 【答案】D 【解析】 H20中的O转移到O2发生于光反应中,A错误;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发生在暗反应中,B错误;C6H1206中的O转移到C2H5OH中发生于酒精发酵过程,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C错误;H20中的O转移到CO2中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各阶段的场所 14.甲物质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分子式为C57H110O6。若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A. 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B. 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C. 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D. 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元素组成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的应用题目,分析题干可知,C12H22O11含有的元素是C、H、O,其分子式属于二糖的分子式;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06,含有的元素是C、H、O,且氧元素含量较低,最可能是脂肪。 【详解】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元素组成同糖类一样均为C、H、O。但是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于糖类中碳氢元素的比例,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和脂肪在元素组成方面的区别和共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15.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B. 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髙 C. 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D. 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答案】A 【解析】 叶绿体色素中绿色的叶绿素含量占到3/4,所以提取液呈绿色,A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所以处于滤纸条最上方,B错误;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含量的多少,C错误;黄化叶片进行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仍然会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色素带,D错误。 【考点定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16.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3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二氧化碳与C5转变为C3,A错误;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需要形成C3后才能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糖类和C5,C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C5生成的量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同时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 C.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 D.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点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 1.过程图解 2.物质转化关系 (1)元素转移途径: (2)[H]的来源和去路比较: 3.能量转化关系 (1)能量形式的转变: (2)ATP的来源与去路比较: 18.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现在蛙的红细胞中 B. 在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上表现出平行关系 C. ③过程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D. 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细胞分裂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中的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是无丝分裂,发现在蛙的红细胞中但不是只出现在蛙的红细胞中,A错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目不是平行关系,DNA数目是在间期加倍,而染色体数目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B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和母本一样,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点睛: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在这三种分裂方式中严格而言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19.1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 A. 8个双链的DNA分子 B. 4个双链的DNA分子 C. 4个单链的DNA分子 D. 2个双链的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可见,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因此四分体时期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双链DNA分子,故选B。 20.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 ) A. 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B. 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C. 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D. 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答案】B 【解析】 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与Y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而不含Xb染色体,也可能含有Xb染色体而不含Y染色体,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 【名师点睛】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本质 2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正确叙述是 A. 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 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能量和酶由细菌提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到细菌体内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等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所以模板是自身的,故A、C错误。而原料、能量和酶都是来自细菌的,故B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2. 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又知该DNA的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y%是鸟嘌呤,以下推断正确的有 A. DNA分子中碱基总数量为x/y B. DNA分子中碱基U的数目为x% C. 另一条链中鸟嘌呤是(1- x%- y%) D. DNA分子中碱基C的比例为50%-x%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中碱基总数量=该DNA分子中腺嘌呤总数÷x,A错误;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B错误;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则该DNA分子中碱基G的比例为50%-x%,又知该DNA的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y%是鸟嘌呤,则另一条链中鸟嘌呤是2(50%-x%)-y%=1-2x%-y%,C错误;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比例为x%,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该DNA分子中碱基C的比例为50%-x%,D正确。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3.某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推测""可能是( ) A. 胸腺嘧啶 B. 腺嘌呤 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 胞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 【详解】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P可能是G或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掌握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能根据题干中子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准确判断“P” 处的碱基,选出正确的答案。 24.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重要的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少数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DNA聚合酶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挥作用,D错误。 25. 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一个碱基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A. 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B. 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 没有蛋白质产物 D. 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基因的中部缺失”这一信息非常关键,根据这一信息可判断出基因会有蛋白质产物,但可能造成翻译在缺失位置终止或在缺失部位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大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6.在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沿一定方向的流动叫做信息流。信息流的方向可以用下图表示,则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能进行④或⑤过程的生物不含DNA C. 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D. ③过程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①过程表示DNA自我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不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能进行④或⑤过程的生物属于RNA病毒,不含DNA,B正确;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C错误;③过程为翻译过程,mRNA上的密码子和rRNA上的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27.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 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 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 D. 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听觉正常:D__E__,听觉不正常(耳聋):基因型D__ee 、ddE__ ddee。 【详解】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E_)、一个耳聋(D_ee、ddE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D_E_)的孩子,A正确;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D_E_)的孩子,B错误;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因此耳聋占7/16,C正确;基因型为D_ee和ddE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E_)听觉正常的孩子,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28.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这两对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熟悉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并能结合题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A.根据题干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白色和宽叶两种隐性性状,由此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错误; C、据子代表现型比例判断,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 D、据题干分析, 控制花色的基因显性纯合AA致死,因此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12+1/12=1/6,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1.熟悉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对应的比例,F1表现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9:3:3:1。2. 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巧妙分析致死类问题,如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2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短小,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长;2、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性染色体为X,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性染色体为X或Y;3、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详解】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果蝇,A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之分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染色体组成,掌握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0.右图为红绿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Ⅱ5色盲,则基因型为Xb Y,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推算出Ⅱ3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BXB、1/2XBXb。Ⅱ3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1/2×1/2=1/8,且是男孩,A项错误;B项正确;Ⅱ4的基因型为XBY,与正常女性(XBX-)婚配,后代女孩都正常,男孩有可能患病,C项错误;正常人群中女性携带者(XBXb)的比例不清楚,所以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无法计算,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1.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中去;秋水仙素还能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据此推测,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不会引发的结果是 A. DNA分子在复制时碱基对错误导致基因突变 B. 转录受阻导致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能流向RNA C.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导致稳定性降低 D. 转运RNA错误识别氨基酸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中去。由于秋水仙素作为取代基与正常碱基不同,所以它在渗入基因分子时或以后,会使基因复制时发生偶然配对上的差错,从而导致基因突变,A项正确;秋水仙素还能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使转录受阻,导致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能流向RNA,B项正确;秋水仙素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可能会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进而导致其稳定性降低,C项正确;秋水仙素对DNA分子结构的影响,不会导致转运RNA错误识别氨基酸,D项错误。 3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都不可育,二倍体都可育 B. 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不含性染色体 C. 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 D. 遗传病都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 【答案】B 【解析】 单倍体细胞中也可能有2个染色体组,也可育,A错误;如生物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则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不含有性染色体,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 33.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B. 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 C. 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③上有神经节,因此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A错误;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导,B错误;I处为突触小体,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C错误;神经递质能作用于Ⅱ上突触后膜上,是因为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的结合,D正确。 考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4.如下图,若在图(a)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了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 ②→①→②→③→② B. ②→③→②→①→② C. ③→②→①→②→③ D. ①→②→③→②→③ 【答案】A 【解析】 据图可知电流表两极分别处在膜外(a)和膜外(b)。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即②;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的刺激时产生的冲动传至b处时,b处的电位变为负电位,与a相反,电流表指针偏转,即①;当兴奋传过去后,b处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正电位,a处也是正电位,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即②。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的刺激时产生的冲动传至a处时,a处的电位变为负电位,与b相反,即③。当兴奋传过去后,a处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正电位,b处也是正电位,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即②。因此选A。 【考点定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 35.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B.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C. 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 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答案】B 【解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A项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胰岛素),有的是小分子有机物(如性激素),B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项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因此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项正确。 36.在下列①~③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皮肤血流量,B:体温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模型:A对B是促进作用,而B对A是抑制作用。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 【详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①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②不符合题意;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模型,考查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B细胞 B. 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 D.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 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浆细胞,A项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项正确;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C项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D项正确。 38.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考点定位】调节 【名师点睛】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 3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丙种群的数量大量减少后,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有所变化,其中甲和丁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依次是( ) A. 增多、增多 B. 增多、减少 C. 减少、减少 D. 减少、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同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可能不同,食物链中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其他生物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要在各条食物链中具体分析,据此答题。 【详解】分析食物链可知,乙的天敌是丙,丙减少后,乙增多,进而乙会捕食更多的甲,导致甲减少,戊捕食丙与丁,丙大量减少,其捕食丁的数量增多,导致丁减少。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食物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食物链中的种间关系。 4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 碳在B与C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D. 图中A、B、C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对于碳循环中各种成分的判断,要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这两种成分,即一种为生产者,一种为大气中的CO2库,然后再根据箭头的指向来判断其他各种成分。根据无机环境中的CO2和甲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D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和C均为消费者。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A正确;图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之间即B与C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正确;图中生产者(A)、消费者(B和C)、分解者(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和数字的含义;识记碳循环过程,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填空题 41.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膜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与Na+ 和葡萄糖转运有关的膜蛋白A、与细胞黏着性有关的膜蛋白B、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结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膜蛋白D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膜蛋白C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_______(填“A”或“B”或“C”或“D”)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3). 高效性,专一性 (4). 不能 (5). B (6). 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癌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 (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因此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2)膜蛋白D能水解二糖,是一种酶,其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因此小肠上皮细胞上的膜蛋白C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B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三、读图填空题 42.如图A、B、C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 (2)B具有多样性,若从b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B是否相同__________。 (4)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5)医学上进行器官移植时,和免疫排斥反应直接有关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__。 (6)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_____) A.核酸酶 B.龙胆紫染液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答案】 (1). 脱氧核糖核酸 (2).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3). 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排序不同 (4). A相同而B不同 (5). A; DNA (6). 结构Ⅱ (7). C 【解析】 【分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小分子a、b、c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氨基酸和葡萄糖,大分子A、B、C分别为DNA、蛋白质和多糖,细胞结构Ⅰ为染色体,细胞结构Ⅱ为糖蛋白。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其彻底水解产物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故为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2)B为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于组成B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排序不同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的。 (3)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细胞的有丝分裂,故所含A(DNA)相同,但由于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了选择性表达,故B(蛋白质)不同。 (4)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DNA)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5)医学上进行器官移植时,与免疫排斥反应直接有关的结构是图中的结构II(糖蛋白)。 (6)糖水解酶能够使糖蛋白水解,从而使其丧失识别能力。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成分和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科研人员研究了低温对黑藻净光合速率(放氧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耗氧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进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氧气的产生,在叶绿体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测定耗氧速率需要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当温度为6℃时,黑藻的放氧速率和耗氧速率的比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3)在某温度条件下测得黑藻的放氧速率为30μmol/(mg•h),耗氧速率为15μmol/(mg•h)。在相同的条件下,一昼夜24h中,白天至少光照_________h才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3). 黑暗 (4). 大于 (5). 8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放氧速率和耗氧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放氧速率和耗氧速率都不断增加,且6摄氏度时,放氧速率与耗氧速率相等。 (1)黑藻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氧气,方式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同时还合成了ATP,即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为了表面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影响,测定耗氧速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当温度为6℃时,黑藻的放氧速率和氧速率相等,两者的比值为1。 (3)已知黑藻的放氧速率为30μmol/(mg•h),耗氧速率为15μmol/(mg•h),假设高招时间为x,则30x=15(24-x),计算出x=8,因此白天至少光照8h才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44.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Ⅱ5和Ⅲ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Ⅱ3、Ⅱ4、Ⅲ9和Ⅲ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酶E切割后电泳法分离,结果如下图。则: ①长度为__________单位的DNA片段是来源于白化病基因。 ②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个人当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若让个体d与该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 (2). aaXBXb (3). AAXBY或AaXBY (4). 17/24 (5). 7.0和2.7 (6). 1/101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等。与遗传系谱图相关的题目中,通常设置以下几类问题即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个体的基因型以及相应的概率计算。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若题目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病时,则要遵循“各个击破”与“化零为整”的原则--先将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作独立的研究,然后再将二者按题目的要求而合理的整合起来。 【详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7和Ⅱ-8患有甲病,其女儿Ⅲ-11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①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3和Ⅱ-4不患乙病,Ⅲ-10患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Ⅱ-3家庭无乙病史,则乙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5不患甲病和乙病,但是其父亲患有乙病,因此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Ⅲ-12及双亲患有甲病,且Ⅲ-11不患甲病,因此Ⅲ-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②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或1/2aaXBXb,Ⅲ-1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或2/3AaXBY,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不患甲病(即基因型为aa)的概率=2/3×1/2=1/3,不患乙病(即基因型为XB_)的概率为1-1/2×1/4=7/8,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是1/3×7/8=7/24,因此患病的概率为1-7/24=17/24。 (3)①分析电泳图可知,a、b、c表示杂合子,d表示纯合子,Ⅱ-3、Ⅱ-4、Ⅲ-9和Ⅲ-10中,Ⅲ-10是纯合子,含有2个白化病致病基因,因此长度7.0和2.7单位的DNA片段是来源于白化病基因。②由题意知,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个人当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则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b=1/100,B=99/100,表现型正常的人是杂合子Bb的概率是Bb=Bb÷(BB+Bb)=(2×1/100×99/100)÷(2×1/100×99/100+99%×99/100)=2/101,因此若让个体d(基因型为bb)与该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bb=1/2×2/101=1/101。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