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全卷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单选题(共 35 题 140 分。)‎ ‎1.分封制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汉以后尽管郡县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A.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顺应当时统治需要 D. 统治阶级个人喜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封制分封基础是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的地方制度,分封制度的不断保留,说明传统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A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错误;分封制的实行不是顺应当时统治的需要,C错误;分封制的实行也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喜好,D错误。‎ ‎2.《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 统治者“以民为本”‎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无论天子、诸侯还是王后都亲自从事农耕,统治者通过这种国家礼仪形式来体现对农业的重视,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3.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猜测 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 ‎4.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 A. 隶书的全面推广 B. 儒家思想的传播 C. 边患危机的解决 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宣传,故D正确。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C项与材料无关。‎ ‎5.据不完全统计,1861年至1895年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共51个,总投资额约5000万两白银,雇佣工人约3万名。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B. 全面推进近代化 C. 摆脱传统观念束缚 D. 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目的不是要发展资本主义,主要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B选项中“全面”一词表述绝对,洋务运动没有推动政治近代化;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对传统思想观念束缚的摆脱。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 重视分权和制约 B.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重文轻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反映了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权制约的关系,“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反映了三司掌管财权;故体现了宋代政治的分权与制约。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7.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 A. 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 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 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D. 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来看,这反映了东西南北各地的商品交流,体现了唐代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稹是唐代诗人,这首诗反映的是唐代商业贸易的发展盛况,排除;B项区域性商人群体兴起于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百姓生活富裕安康,排除。‎ ‎8.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赌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儒家义利观解体 C. 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 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其大意是从两晋时期起,钱的别称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且对它的称呼有褒有贬,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故A项与题意相符;题干只体现了对钱的态度,不能说明儒家义利观解体,B项错误;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魏晋时期还没有出现市民文学,D项排除。‎ ‎9.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均是在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后也的确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故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10.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6‎ ‎30.3‎ ‎36.1‎ A.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发动“大跃进”造成我国重工业比例较大,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趋于平衡,得益于1960年开始我国实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政策,故B项正确。A项,题干中无法看出工业分布,排除。C项,材料中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并非工业化受阻,排除。D项,题干不能体现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 ‎1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C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中“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是说长安坊门有时会突破时间的严格限制,但并不能证明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的分田做法是要回到个体小农的生产方式下,所以不是为近代化创造前提,故排除B;“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本身就可以说明中共意识到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重要,故选C;“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是解决了农产品价格过低的问题,而不是供应不足的问题,故排除D。‎ ‎12.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答案】C ‎【解析】‎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结束,只能转变为变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故C正确;《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A错误;政协各党派是参政党,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形式(类型)功能多样;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支撑);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立足本身,但也借鉴学习。‎ 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 ‎(2)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3)问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依据(顺应)时代趋势与国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公共生活的需要;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得出历史悠久;根据“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得出形式比较多样,功能比较丰富;根据“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出体现“天人合一”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得出布局相对开放;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受商品经济影响;根据“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得出近代公共空间受西方影响;现代公共空间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总体上持续发展。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 ‎(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15世纪这一时代的背景入手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 ‎(3)问题:结合所学要从环境治理、能源利用、城市中文化娱乐的建设、城市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角度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 ‎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 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1: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发展的需要。‎ 汉代统治者在完成政治大一统后,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适应了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逾越礼法,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宋代理学家就把孔子改造成了维护天理、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欲借孔子之“维新”形象推进变法。‎ 总之,不同时代孔子形象变化,反映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 示例2:近代社会孔子形象变化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目的就是欲借传统之力推进变法维新;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就必须丑化孔子。法国的伏尔泰对孔子的赞美,也是为其反对封建教会和王权专制,进而且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服务的。‎ 总之,维新派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做法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 ‎【解析】‎ ‎【详解】阅读材料,依据“正统化”“僵化”“维新化”“丑化”,可拟定一个论题: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发展的需要。阐述:结合所学,可从汉代、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原因、和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的地位分析说明,即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适应了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理学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把孔子改造成了维护天理、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目的是借孔子之“维新”形象推进变法。最后进行总结,不同时代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取其他信息,提炼出论题也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材料 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广汉县开始人民会社改革试点,拉开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序幕。人民会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由政社合一改为政社分设。具体来说分为三个层次:一、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原来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层政权职能由新成立的乡政府或镇政府行使;二、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但生产大队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可以保留,成立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生产大队成了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名称或保留,或采用农村生产合作社等其他名称。废除人民公社的过程从1979年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历时5年多,是一个逐步推开、分层次完成的渐进过程。1984年年底,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建乡工作,人民公社改革基本完成。‎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一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2)特点: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先个别试点后全国推广;政社分设;逐步推开、分层次渐进。‎ 意义: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国家基层治理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8‎ 月,四川省广汉县开始人民会社改革试点,拉开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序幕。”信息结合所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 ‎(2)特点:依据材料中“人民会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由政社合一改为政社分设。”、“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废除人民公社的过程从1979年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历时5年多,是一个逐步推开、分层次完成的渐进过程。”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先个别试点后全国推广、政社分设、逐步推开、分层次渐进等方面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意义:依据材料中“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原来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层政权职能由新成立的乡政府或镇政府行使”、“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国家基层治理等方面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一“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1)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为增加就业,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势的紧张。(8分)‎ ‎(2)作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为美国的战略反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3分)‎ 认识: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自由航行、海上安全和世界和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的重视、解决经济危机的需要以及国际局势的紧张等。‎ 第(2)问,主要考查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与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二战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海军的发展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现代海军重要性分析归纳,可以从海洋权益、海上自由与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的发展与影响 ‎17. 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 ‎【答案】(1)背景:希腊政治体制弊端显现;文化繁荣(或思想活跃)。(6分)‎ ‎(2)相同: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3分。此点必答);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2分。答出后两点中的一点即可)。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4分)‎ ‎【解析】‎ 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