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2020-2021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政治(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进入秋冬后,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笼罩我国。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也严重威胁着 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 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是因为真正的 哲学( ) A.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 陆九渊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两人的观点( ) ①都坚持意识是本原的,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 四首示诸生》。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下列选项中与老子的观点属于同一阵营的是( ) ①死生,命也。有其旦暮之常,天也 ②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③万物成于天地,天地成于元气 ④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 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 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即会是小的,重的即会是轻的。”从 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格拉( ) 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 ② 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 ③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④ 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8.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小时候总想着长大,长大后却总怀念小时候,可是再也回不去了!这告诉我们(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古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内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春秋·孙子) ②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皆有常体 矣。(战国·荀子)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战国·韩非)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汉·董仲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 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 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 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 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当前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用中国智慧做 出了回答。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共商、共建、共享”,这些“中国方案”得到 了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同。从哲学上看,世界认同“中国方案”是因为( ) ①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是正确的 ②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③符合事物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创造理想的世界 ④彰显时代主题的方案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通过对所处情景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 一个悲苦哀愁的境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所处情景是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 ②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真实再现 ③哀愁情绪对所处情景具有决定作用 ④诗人的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个别国家传播不实信息、虚假信息,威胁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以及社 会安全稳定和秩序,也给各国人民相互认知制造障碍。这些虚假信息和谣言是( ) ①客观存在通过实践环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 ③人脑自行产生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主观猜测和臆造 ④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的结果,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正确认识是实践基础上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6.古代中国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 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 ) ①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 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假如孤魂野 鬼溜进宅子,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当然,影壁也可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④客观唯心主义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东经 177.6 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 陆区成功着陆,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首个国家。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 着陆,意在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揭开古老月 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索产生于科学研究的需要 ②实践推动着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 自身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深化 ④人们的认识能力决定了实践水平的高 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 大发展理念,蕴藏 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 的发展体现了( ) A.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反 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认识 20.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好的“家风”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领导干部 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说明(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事 物是普遍联系的 21.未来的 25 年,最为重要的技术变化就是这个世界将更加智能化。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正 在取代传统的人力,比如让人工智能来控制车辆——人工智能控制的汽车不会分心,也不会 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大脑功能,比如网络 搜索引擎,它有无限的存储量,有极快的运算速度,它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②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建立积极能动的人为联系 ③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 ④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侯(一侯为 5 天):“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坏户;三侯水始涸”。 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侯”现象表明( ) 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对于中国民间艺术,政府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资源跨界融合机制的优势,发展具有区域 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产业,特别是要大力推动民间艺术元素跨界融入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 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述要求表明( ) ①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②人们可以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人们可以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建立事物间的具体联系 ④人们可以调整事物间原有的联系以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面时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2020 年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设有提出经济增长速度量化目标。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说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 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我国政府不提出经济增长速度量化目标的 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③面对变化发展着的事物,人们可以作出科学预判 ④着眼于局部,协调各部分的功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问答题(5 题,共 52 分) 25. 为完成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部署,秉承“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 赢”的探月精神,2019 年 1 月 11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鹊桥” 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 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在月球探测史 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探月工程上能取得重 大阶段性胜利的原因。(8 分) 26.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待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 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 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 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12 分) 27.十三五规划的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引领十 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根据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理由?(10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 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 年 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 工作。2017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 年 12 月,全国人 大常委会审议了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 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 100 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 40 余处。 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而形成的一部具有中国 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释。(12 分) 29.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做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 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0 分) 答案 1-5 CABDD 6-10 CCBAB 11-15CCBAD 16-20 BABCD 21-24 DBBB 2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探月工程立足于中国 国情,充分尊重和利用好现有科研水平所提供的客观条件,这是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前提。 (4 分) ②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和反作用于物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探月工程的成功离不开科 学的规划,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离不开高昂志气的激励与鼓舞。(4 分)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3 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 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 分)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 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或者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 分)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 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 分) 27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五大发展理 念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针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实践中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 题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新认识。(4 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事物 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的正确认识,坚持 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有效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4 分) ③五大理念的提出,符合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 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2 分) 28.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要求。(3 分)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制定《民法典》体现了时代特色,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3 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法制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而与时俱进。(3 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民法典》的 制定经历了多次讨论和修改。(3 分) 29.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 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2 分) ②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应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 关键作用。 (4 分)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 改善民生置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公道安排。(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