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第1题-第2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6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21题-第25题,共5题6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体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百家争鸣中各学派虽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 思想的吸收,此即百家合流。最能体现百家合流现象的是 A.福祸相依 B.选贤举能 C.礼法并用 D 道法自然 2 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 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董仲舒与此相关的主张是 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天道自然D.天行有常 3.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时,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 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材料描述的 文学形式应为 A.诗B.词C.曲D.赋 4.“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 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 是。”提出此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 5.李贽认为:“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人之求道,犹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 人无不在道也审矣。”这说明李赞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宣传启蒙思想,构建理想王国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 6.下列书法作品能鲜明体现“书己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特点的是 7‘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 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8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既不同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异于赫胥黎、斯宾塞的人文主义进化学说,而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生存竞争法则观察和阐释人类行为,并将 其直接与国际政治之弱肉强食的从林法则相联系。严复此举意在 A.警醒国民变革图强 B.抨击列强弱肉强食 C宣传科学开启民智 D.倡导革命救亡图存 9. 1914年,商务印书馆在其教科书系列中推出一部《法制人意》,其目录如下: 从日录中可以看出教科书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传播民主科学精神 C.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D.倡导财产权利观念 10.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 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 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 11.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儒家的大同主义。”这表 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核心B.融合了东西文化 C.是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ft发展了共产主义 12.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人民如果不学会这一项对待反革命阶级的统治方法,他们就不 能维持政权,他们的政权就会被内外反动派所推翻,中外反动派就会在中国复辟,革 命的人民就会遭殃。”这一言论应出自 A.《井冈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13.“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 存在根木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十 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14.下图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发展数据图。此图可以说明 恢夏高考开启了新中国大学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加入世贸延缓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5.“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B.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16一位西方思想家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在他看来,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 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这一认识反映了这位西方思想家 A.觉醒自我价值B.强调绝对权威C.批判宗教迷信B.尊崇理性主义 17.《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 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木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 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1).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18.卢梭的这一理论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给处于奴役状态的普通民众送去了 扫开身上沉重枷锁的钥匙,以极快地速度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 争。卢梭的这一理论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B.论证了制衡的要义 C.宣传了人民主权学说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19.学者指出,“这位科学家的理论为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 法,使人类认识由低速宏观领域扩展到高速微观领域,为爱因斯坦等人的科学理沦奠 定了基础。”这位科学家应是 A.伽利略B.牛顿C,斯蒂芬B.普朗克 20.某位艺术家一直遵循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他比较喜欢户外阳光下真实的景象,这时就可以把自己‘内心最直接的感受用画笔记录下来,将大自然中变幻莫测的的光影定格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下列作品与这位艺术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 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 (15分)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古代中国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 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为宋代书院 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式。从学校兴办和教学管理主体来看,宋代书院的兴盛得 益于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发达的经济为宋代书院的全面兴盛莫定了坚实基础。宽松的 社会氛围和环境是宋代书院兴盛的外部条件。科举制度的日益衰败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 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宋代文人群体在书院教育文化活动中非常注重人格力量的彰显与 塑造,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书院把教学、学术自由和文化人格的传递与建设三者融为 一体。从而铸成了教育、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 一一摘编自牛文明、郝文武《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是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 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五是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一一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特点并分析朱熹兴办书院的目的。(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书院教育的社会价值。(5分) 22. (13分)中西方文化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 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集》 材料二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为人们所发现、所 接受的是文化的最外层―物质层次;进一步接触时,才逐渐认识到中间层次―心物 层次;最后方能深入到各自的核心层次―心理层次。 ―安宇《冲撞与融合―中国近代文化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抨击的事件、代表人物,简述“中学”与 “西学”的含义。(4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就“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整合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 (12分)16-19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物理学成就斐然。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例如,伽利略的 科学工作,就体现了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结合。伽利略很重视实验,同时,伽利略也很重视数学……这就是他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做出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如落体定律,摆振动、合力定律等。 ―摘编自金文玲、毛建儒《对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原因的分析》 材料二《牛顿哲学原理》一书则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伏尔泰声称该 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的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 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 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伏尔泰的手笔。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材料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源于事物本性的必然关系。就此而言,一切 存在物都各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人类有其法。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伽利略研究物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物理学革命 发生于欧洲的思想因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 顿思想”的意义。(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发展与 思想解放的关系。(4分) 24. (10分)历来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个大文人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 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却让许许多多地方财团非常恼火。要全面执行这些法令,当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员团队,这使王安石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皇帝一会儿支持他, 一会儿听到好多反对意见后又不支持他,过一阵想想不对,再去支持他。王安石就这样 被折腾来折腾去。 ―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材料二王安石的改革以强化国家权力为目的,一方面机构改革,开罪大批的冗员,一方面改变国家政策,平白生出许多事来,给了基础政权扰民机会。但王安石却固执己见,强力推进,人家越是反对,他就越固执,一点不同意见都听不进去。结果呢,一群逢迎之徒,都聚集在他周围,事越办越砸。司马光上台,一股脑儿将新法废尽,制度政 策悉数复旧,一干儿拥护新法的人全部拿下,翻了一个大烙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和“免役法”的作用。(4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位学者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认识的异同。(6分) 25. (10分)日本明治维新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自主的现 代化资本主义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浓厚的军事性质的特点相联系,日本资本主义又产生另一个特点,即政 府以及和政府具有特别匀结关系的大资本家(政治商人)从一开始就拥有绝对优势的势 力,而一般民间产业就不容易进行近代化了……典型的例子是三菱轮船公司二1874年侵 略台湾时,政府为了军事运输,进口了十三艘轮船,把它免费借给岩崎弥太郎的三菱公 司,并向它提供各种名义的补助费,让该公司垄断了军事运输。 一一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地说,就是 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 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它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 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日本以明治维 新为发端,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通过维新改革,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独立和富强这两 大历史任务,为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启动莫定了物质基础,使它成长为一个资本主义现 代化工业国家。同时,日本的现代化历程也为其他非西方、非基督教文明区国家走上现 代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一摘编自刘罕、刘毅《浅谈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经济现代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 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现代化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现代化的表现及对 亚洲各国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C 2.A 3.B 4.D 5.D 6.B 7.D 8.A 9.A 10.C 11.B 12.C 13.C 14.B 15.A 16.A 17.B 18.C 19.D 20.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 (1)原因: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熟;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经济发达;宽松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衰败;文人群体的努力。(6分) (2)特点:来源于儒家经典;内容广泛(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突出道德教育。(3分) 目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1分) (3)社会价值:社会教化;提高个人道德素修养;推动社会重学风气;宣传儒家思想;繁荣文化;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5分,任意5点5分) 22.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分,任意一点1分) 含义:中学:封建制度、伦理道德;西学:民主、自由、君主立宪、科技等。(2分) (2) 论点 中西方文化在碰撞融合中推动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2分 论点明确2分,没有论点或论点错误不给分。 论据 魏源(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 6分 使用3个不同层次的论据得5-6分;使用2个不同层次的论据得3-4;使用同一层次的论分据得2分。 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激进派: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 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论证 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史论结合。 1分 23. (1)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2分) 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2分) (2)方式:讲故事。(1分) 作用:通俗易懂,促进了平民大众对科学的认识。(1分) 意义: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2分) (3)内涵:自然法思想(自然规律),社会法(法律)。(2分) 关系: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又推动思想解放。(2分) 24. (1)作用:增加国家的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时;打击豪强地主。(4分) (2)同:人才缺乏;顽固势力阻挠。(2分) 异:余秋雨认为失败还在于皇帝的摇摆不定;(1分) 张鸣认为失败还在于王安石措施激进,用人不当,固执已见(个人品质)。(3分) 25. (1)特点:浓厚军事性;政府扶植。(2分) 原因:改革由具有封建性的中下级武士领导;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竞争力。(2分) (2)内涵: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1分) 表现:政治:君主立宪;经济:殖产兴业;社会:文明开化;军事:富国强兵。 (3分,任意3点3分,答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影响: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灾难;强国道路给亚洲各国提供借鉴。(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