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江苏专用)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贡献 局限 评价 秦 始 皇 秦朝 (封建 社会 初期)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展疆域) 役税繁重;严刑酷法;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康 熙 帝 清朝 (封建 社会 后期) 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特封四大活佛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等;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大兴“文 字狱”; 实行闭 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了“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以实际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了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 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贡献 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维护革命果实 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的独立;晚年调解教派矛盾 局限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 “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 地位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理论贡献 ①青年时代汲取了人类优秀理论与文明成果,在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晚年致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2)革命实践 ①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第二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他回国创办《新莱茵报》;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编写《资本论》。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中国铁路之父”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牛顿 ①著有《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1.(2018·江苏高考)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 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得出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根据材料“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可得出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根据材料“国营企业要……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可得出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根据材料“要健全货币……使货币为……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得出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据材料“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可得出要尊重市场规律。第(2)问,根据时间“从1921年起”并联系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从时代背景和这一观点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国内经济发展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2.(2017·江苏高考)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1787年”“制宪会议”结合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作答。第二小问,根据“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概括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可知,华盛顿勇于担当;结合所学知识,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后交出兵权,不贪恋权力。第二小问,结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制宪会议上及其担任总统期间的活动可知,华盛顿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3.(2014·江苏高考)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______ ②______ 民权主义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与材料内容进行对应性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余游欧美……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等,从传统教育和西学影响两个方面归结。 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4.(2013·江苏高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请回答: 据材料,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5.(2012·江苏高考)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社会秩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具有美德的人”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秩序方面回答,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回答,柏拉图理想国各等级的品德包括勇敢、智慧等。第(2)问,从当时的社会关系分析两人观念相似的原因,社会背景可以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特点分析。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 ,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的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的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四、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五、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 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 1.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 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3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概括。第(2)问,据材料二四句话分别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前三句话总结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三“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得出康熙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自觉性,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策略:迅速收复台湾(速战速决)。 目的:避免军队劳顿;减轻民生疾苦。 (2)理由:同僚认可;莫洛等实心为政;百姓拥戴(顺应民意);康熙帝的执政理念等。 (3)理念:以民为本。评价: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体现了康熙帝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自觉;但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统治。 2.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制订宪法,被尊为美国国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就任总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已经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领域再创辉煌呢……宪法也遭到了质疑,除了新泽西、特拉华以及乔治亚三个洲对宪法持肯定的态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对态度……对新政府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乏其人。一些人担心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力太弱,这样就无法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材料二 “一旦我这样做将是可耻的,因为尽管这是我国同胞的愿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当选并任职,但另一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却因此去职……” “我的整个一生就是这样那样地奉献给祖国了。在有生之年,只要我确定知道祖国同意并且需要我牺牲自己的安逸和宁静,我就决不想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争什么安逸和宁静……”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华盛顿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的军事成就是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他成功地解决了“宪法也遭到了质疑”“对新政府持否定态度”的问题,担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政治方面的贡献还有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第(2)问,由材料“一旦我这样做将是可耻的,因为尽管这是我国同胞的愿望……”,表明其拒绝连选连任,可知其不恋官位,不慕权势;由材料“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当选并任职,但另一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却因此去职”可知其坚持民主,警惕专制;由材料“我确定知道祖国同意并且需要我牺牲自己的安逸和宁静,我就决不想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争什么安逸和宁静”,可知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答案:(1)军事成就: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贡献:担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2)品质: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3.拿破仑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他非常重视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讨论时,其见解往往是“深刻的、有条理的、明确的”。最后,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 ——宋培基《〈拿破仑法典〉与1789年原则》 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 新的更为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建立了。历史剧只能演远古时代的,即便是拿破仑所尊崇的高乃伊,其剧本也必须进行删减。每次上演歌剧时,都必须请示他,不只是在创作后送交审查,连选题也要进行审查。宗教题材作品一律禁止,神话故事都备受推崇。……原先拿破仑只册封最勇敢的元帅、最能干的参议员和大臣为亲王、伯爵、侯爵,作为最高荣誉。如今,这些新贵族的子孙,富有的胡作非为者和游手好闲者,竟可以享受一代法国人为之奋斗十年、流血流汗誓言废除的种种特权。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拿破仑制定法典的主要因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3分)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拿破仑行为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准则有哪些?(4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候……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可知适应了政治局势,拿破仑个人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的制定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得出平等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保护革命成果、成为法律规范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全面客观、辩证评价;要符合历史时代发展潮流等。 答案:(1)主要因素:政治局势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个人的努力。 (2)原则:平等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义: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立法规范。 (3)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准则:全面客观、辩证评价;要符合历史时代发展潮流。 4.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 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主权在民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和所学得出,学习俄国以党治国以及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组国民党以及组建黄埔军校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等角度回答。 答案:(1)体现:民族主义体现夺取主权归人民所有,民权主义体现建立人民政权,民生主义体现人民共享国家利益。基础:主权在民。 (2)原因:效仿俄国以党治国,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实践:改组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 (3)启示: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 5.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1912年3月,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 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1912年5月17日下午,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不久,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总监,提出建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宏伟计划。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指出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的具体表现。(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詹天佑身上我们能吸取到哪些优秀品质?(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列强对中国路权的争夺白热化;京张铁路修建困难重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设计出“人”字形路线;采用直井施工方法解决隧道技术困难。第(2)问,依据材料“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等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詹天佑不屈不挠、热爱祖国、自立自强。 答案:(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列强对中国路权的争夺白热化;京张铁路修建困难重重。表现:为解决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设计出“人”字形路线;采用直井施工方法解决隧道技术困难。 (2)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詹天佑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和帮助粤汉铁路建设工程;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铁路规划与实施措施。 (3)不屈不挠;热爱祖国;自立自强。 6.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秘书谈到过牛顿“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特别在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地烧着。 ——摘编自[德]H·武辛《伊萨克·牛顿》 材料二 牛顿和莱布尼兹就教学问题保持着通信。牛顿自己承认莱布尼兹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受主偏爱的人。牛顿也许是最伟大的炼金术士。牛顿除了做了不计其数的试验,还读了几乎所有他能买到或借到的炼金术书。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 ——摘编自[美]盖尔·E·克里斯汀森 《牛顿与科学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的科学理论贡献。(4分) (2)牛顿对于莱布尼兹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了“不适合出版”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理论以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本质是微粒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从维护牛顿权威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依据所学评价历史人物标准从全面了解,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看主流以及客观、公正评价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品质:深入思考;专注;珍惜时间;勤奋。 贡献: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本质是微粒(《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 (2)特征:过于自信。 体现:认可莱布尼兹数学研究水平;但拒绝与他交流。 原因:维护牛顿的科学权威,避免炼金术士角色影响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的形象。 (3)方法:要全面了解;要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要看主流;要客观、公正评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