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10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1 第 10 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读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2.该模式中自然山林区的生态作用是 ①涵养水源 ②提供能源 ③美化环境 ④生产沼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化肥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B.不断砍伐森林,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多种经营 D.回收利用废弃物,实现污染零排放 【答案】1.B 2.C 3.C 2.该模式中自然山林区与水源区相连,故其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故选 C。 2 3.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多种经营有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C 对;A、B 项会破坏环境;D 项多为工业举 措,不适用于农业。故选 C。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 ① 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城乡差异 乡村:主要表现为 ②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国家差异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同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 ③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④ 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⑤ 持续发展(目的)。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⑥ 原则、共同性原则。 3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庞大的 ⑦ ,人均资源不足,环境问题严重。 (2)行动: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 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⑧ (1)手段: ⑨ 技术。 (2)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3)方式:环境友好。 (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意义: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实践: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发展 ⑩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行 ⑪ 。 ①环境 ②生态破坏 ③当代人 ④生态 ⑤社会 ⑥持续性 ⑦人口压力 ⑧循环经济 ⑨环境无害化 ⑩清洁生产 ⑪生态农业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 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1—2题。 1.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4 B.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C.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D.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2.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北方的退耕还草 D.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 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 城市示范城市。据此完成 3—5 题。 3.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 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答案】1.C 2.A 【答案】3.A 4.B 5.D 5 【解析】3.碳增多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这会加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因此,低碳城市建设 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选 A。 4.根据材料,《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因此, 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选 B。 5.煤炭、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不符合发展方向,A 错;大力建设城市高架, 提高通行能力与建设低碳城市无关,B 错;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属于防城市内涝措施,与低碳关系 不大,C 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据 此选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