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基础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9月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国家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占卜。祝、宗、卜等神职人员对军国大事起着重要作用;西周时期,司巫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较低,明保、明公等宗教官职在政权机构中已不复见。神职人员地位的降低 A.适应了周代统治者的需要 B.说明周代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有效防止殷商贵族的叛乱 D.反映了商与周矛盾不可调和 2.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3.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则仅称其为“后”,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搜集程度不同 B.正统观念标准不同 C.女性社会地位不同 D.社会主流思想不同 4.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正式确立了程颢、程颐、朱熹是孔孟以来儒学道统的真正继承人。这反映出南宋 A.皇权直接决定理学兴亡 B.其他理学学派销声匿迹 C.理学的政治地位空前强化 D.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 5.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 A.农业生产无利可图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区域经济较大差异 D.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6.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知识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清末《书目表》将知识体系分为中学、西学、杂学;民国时期《生活全国总书目》将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近代知识体系分类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B.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 8 -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7.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这表明国民党 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 C.民主革命群众基础深厚 D.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 8.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有50万人,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人,其中仅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人。这一现象 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 B.说明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9.1935年国民党将法币确立为唯一法定货币,1939年底法币发行总量为16亿元。1945年底为10319亿元,八年间增加了738倍。法币的大量增发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扰乱了敌占区的金融秩序 C.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封锁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10.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 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 C.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 11.右图是张文新创作的宣传画《入社去,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这一宣传画宣传的主题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 D.大跃进 12.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闪亮的部分”。这里的“它”最可能是 - 8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3.据统计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21.3个。1992-1997年,有173个县撤县设市。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改革开放重心的转移 D.沿海开放城市示范效应 14.下表为2001-2005年中国提供的部分紧急人道援助一览表(单位:万元) 据此可知中国 A.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为主 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C.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D.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15.古罗马相当一个时期对公民身份严格控制,但到帝国时期最终赋予所有被征服民族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的身份。导致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统治需要 B.罗马法律体系完善 C.罗马道德人心败坏 D.罗马自然环境恶劣 16.雅典法律规定公民不得因为私事耽误自己应承担的公共事务;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处死刑。”这些规定 A.维护了本国的民主政治 B.限制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C.维护了贵族阶级的专权 D.体现了国家至上的理念 17.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 8 - 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 C.资本主义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8.它是向英国的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它要改变几百年的选举员的做法,这就意味着贵族、大地主不得不做出让步,最终26个有两个议员席位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材料中“公开挑战”指的是 A.光荣革命成功,限制国王权力 B.《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 C.建立责任内阁,君主立宪完善 D.1832年议会改革,打击新贵族势力 19.马克思没有描绘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 A.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B.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概念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 D.社会主义理论要不断完善 20.苏联曾出台《住房建设法案》,该法案明确提出除了国家为民众分配住房外,“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该法案最有可能颁布的时间是 A.1918年 B.1928年 C.1938年 D.1948年 21.1890-1911年,洛克菲勒组建的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5%以上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垄断法》作出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这表明美国 A.否认垄断企业的合法地位 B.深受自由主义政策影响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D.垄断企业阻碍经济发展 22.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A.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B.标志美苏“热战”转向“冷战” C.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 D.使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23.美国一向标榜自由贸易,二战后一直扮演贸易自由主义鼓吹者,但近期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弦更张 A.根本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 B.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自由贸易不符合时代要求 D.扭转了美国对外贸易劣势 24.1879年易卜生的小说《玩偶之家》出版。小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 8 - 娜拉,她从一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形象,最后变为一个头脑清醒、向往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愿为真理而奋斗的性情高尚的女性形象。该作品 A.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B.表现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D.反映工业革命的社会状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民国以前,并无乡村卫生组织及相关制度,20世纪20、30年代,在借鉴美英经验的基础上,乡村卫生建设才有所起色,但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工作……共产党对乡村医疗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与西药管制,中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中医,推行以中医为主,融合中西医的乡村公共卫生模式。红军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 ——摘编自刘洁《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等 材料二:据1964年统计,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毛泽东十分震怒并发表“六二六指示”:“医疗体制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六二六指示”精神指导下,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卫生员3282481人。到1975年,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李德成《毛泽东与计划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乡村卫生医疗体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1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4分) 26.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他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12分) - 8 -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万英镑。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7分) - 8 - - 8 - - 8 -查看更多